第17节:一事两面(2)
【解】
此段敲定了作品中对贾府宁荣二府的过去、现在、将来在整部作品中的行文、用辞、基本思想原则、基本观念。由此读者可深察作者处处用语的精妙、细腻、深度和方式。读者千万不能将贾府和会芳园、大观园、赖家花园等混为一谈,分则明,不分则糊涂昏暗而迷茫也!就不知作者哭谁家,笑谁家;贬谁家,赞谁家。由此,就能精心地分辨出:作者从没写过贾府的中兴、春天;作者只写了大观园的春天。对贾府代表的社会一开始就从它“半倒”写起。
(1)“如今的这宁、荣两门,也都萧疏了,不比先前的光景”——正如脂批:“可知书中之‘荣’府已是末世了。”脂批告诫读者“记清此句。”这是为荣府定基调。
(2)雨村所说:“宁、荣两宅的人口也极多”,喻国之大也。雨村“到金陵”、“欲游览六朝遗迹”、“进了石头城”——宁荣二府本指“京城”,为何又说成是“金陵”、“六朝遗迹”?又说成是“石头城”之“老宅”?——作品中总把“金陵”和“京城”二者对应起来。在文章结构上形成“京城”为实,为现在;“金陵”为虚,为历史,并与历史上六朝之迹相对应。其目的是以历史的角度和观念,来阐述当时京城代表的现实社会和历史之间的关系。故把金陵称为“宁荣”二府之“老宅”,看成是当今宁荣社会的历史渊源。“进了石头城”:脂曰:“点睛神妙!”《红楼梦》别名叫《石头记》,喻“石头”所记乃历史之记,点明《石头记》的史书性质。
用“六朝”遗迹作为当时京城“宁荣”二府的对应物,后面会详述,它并非是为了写作者家史,而是为写中国社会之历史,所以书中多数人物都来于“金陵”。
脂批对“大门前虽冷落无人”,点出“好!写出空宅!”“空宅”指作品中以六朝之历史作“宅”,并非真宅,乃历史之宅,故曰空宅!所谓“隔着围墙一望”,指贾雨村是一个徒有虚名,不求甚解之辈,对事物只望其外在形式,不深知其内在本质之意。
所谓“后一带花园子里面,树木山水,也还都有葱蔚洇润之气”。凡是能称“花园”者,必是“宁荣”败落之中正在发展的一种美的新生事物的代称。秦氏的“会芳园”、“大观园”、“赖家花园”,贾芸在全国“认识”的所有花园等,都是当时王朝旧社会机体中萌发着的新事物的代称。故作者写“围墙”内,则是一笔写来万种情态,写出了社会美丑、新旧两个方面,读者只有火眼金睛,才能看清这种藏掩处。对宁荣二府和“后一带花园”用两种气象、两种语气去写。脂曰对“后一带花园”作者用一个“后”字,而不是“西”字,“恐先生堕泪,故不敢用‘西’字。”这样一个“后”字和“西”字,考证派也会挖地三尺,但汗流浃背,却无所获。此处“西”字,指宝玉的大观园。秦氏的“会芳园”属“东”府,宝玉的大观园是由“会芳园”和“贾赦的旧园”“两下一凑合”构成宝玉的“大观园”。但宝玉属“西府”,故脂批说如果用“西”字“恐先生堕泪”矣,因大观园是作者的理想的体现。——对秦氏的“会芳园”“梅花盛开”脂曰:“元春消息动矣。”那么此处写“宁荣”二府衰落中的“后花园”也可说是“大观园消息动矣!”
(3)冷子兴笑雨村“亏你是个进士出身,原来不通!”这一“笑”字是对朽儒的讥讽。指雨村看不透社会的本质。
冷子兴对宁荣二府所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这是用艺术语言,述说清王朝政治制度、社会之病态。清朝在社会制度和思想理论上,继承了孔孟之道和朱程理学的思想。礼治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一整套人与人社会往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繁杂的社会关系。礼治的核心就是礼与政治、礼和社会机构之间的统一。清朝的旗人,是中国礼仪最为讲究、最为繁杂的社会群体之一。老舍先生是一位旗人,在他未完成的《正红旗下》写道:“二百多年积累下来的历史尘垢,使一般的旗人忘了自谴,也忘了自励。我们创造了一种独具风格的生活方式:有钱的真讲究,没钱的穷讲究,生命就这么沉浮在有讲究的一潭死水里。”——这个“讲究”的根源就是朱程理学的礼治思想。冷子兴说贾府“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脂批为“甚”字叫好,并说“盖已半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