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腾讯读书 > 连载书库 > 人文社科 > 人文其它 > “红学”新解:否定群雄解红楼 > 正文

第34节:黛玉、宝钗的病根子(9)



  雪芹之笔甚是厉害,脂批之语更可杀人。历史上官匪一家和官商一家的事不少,现在叫做致富有门。宝钗是这个阶级中的有识之士。作者写道:


  “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其读书识字,较之乃兄竟高十倍;……见哥哥不能安慰母心,他便不以书字为念,只留心针黹家计等事,好为母亲分忧解劳。”


  【解】


  脂曰对贾赦不能“作一人看”,对贾政和作品中其他人,亦不能“作一人看”。既不能作一人看,故“针黹家计等事”,不能当一人之事去解,这段对宝钗的描述,是指宝钗代表的商贾阶级中美的一面性质。宝玉的“不爱读书”是指与贾政、贾雨村等追求“时尚之学”相对立,宝钗的“不以书字为念”:指这类人物的务实思想,不死读书、读死书,而是结合社会实际、重视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留心针黹家计”:不应理解为没理想、因循守旧,而是指宝钗代表的思想“留心”社会实际问题——即所谓“民以食为天”的思想。在《红楼梦》中除了点出黛玉读《四书》外,宝钗绝对不会去读《四书》。宝钗的品貌是:


  “品格端方,容貌美丽,人人都说黛玉不及”;“那宝钗却又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深得下人之心”。


  【解】


  “品格端方”:为人正派。“行为豁达,随分从时”:此二句常被贬钗派抓住当成宝钗守旧、保守的重要把柄儿。其实这是对宝钗老庄思想性质的一种表述。“豁达”:思想开通,气度开阔。“随分从时”:老子认为,人要效法水的性质,在处世中不争,这样才能产生“利万物”、“谦下”的效果。“夫莫之而命而常自然”:道和德,不是由人有意的安排万物的命运,而是顺应自然规律。故宝钗曾在《临江仙》中写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故脂批认为在作品中对黛玉是褒中贬,对宝钗是贬中褒。从老庄思想而言,黛玉的“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是不符合老庄处世哲学的。


  宝钗的病根是从“母胎”里带来一种“热毒”。对宝钗的病根:宝钗说“我那宗病又发了,所以且静养两天……‘再别提这个病!也不知请了多少大夫,吃了多少药,花了多少钱,总不见一点效验儿,后来还亏了一个和尚,专治无名的病症,因请他看了,他说我这是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幸而我先天壮,还不相干;要是只吃丸药,是不中用的。他就说了个海上仙方儿,又给了一包末药作引力,异香异气的,他说犯了时吃一丸就好了。——倒也奇怪,这倒效验些。”周瑞家道:“不知是什么方儿?说给人知道;要遇到这样的病,也是行好的事。”宝钗道:“最难得的是‘可巧’二字;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夏天开的白荷花蕊……秋天开的白芙蓉蕊……冬天开的白梅花蕊……晒干,和在末药一处……雨水这日的雨水十二钱……白露这日的露水……埋在花根底下……现埋在梨花树底下。”


  【解】


  (1)“静养”:“静”和“静养”,是老庄思想进行品德修养的重要原则之一。“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修道必须清静无为,使心灵虚寂到极点,一心一意坚守于清静之中。这样在万物生长发育的时候,才能仔细观察它们生死循环的道理。


  (2)“和尚”:所谓和尚为宝钗“治病根”,给一个海上仙方:指用作者的老庄思想去改造宝钗思想中从产育她的那个社会基础中带来的不足之处——“热毒”。


  宝钗的病根和黛玉的病根不同,黛玉从母胎里带来的病根,可能一生都无法治好;而宝钗的病根,虽然治起来“麻烦”些,但总能见效。


  为什么宝钗的病可以治好而黛玉的病为什么一生都不能治好呢?因黛玉的父亲是儒林似海,母亲是贾政贾存周的胞妹,其启蒙老师是贾雨村。所以她的病根难治。宝钗的母亲和凤姐、王夫人有血脉关系。凤姐是王者之法的化身(后面详述)。所以,宝钗的思想基础是法家思想,然后在“识通灵玉”的过程中又增加了老庄思想的性质,她代表新兴“货殖”阶级的思想,所以她的病可以医治。作者对人物性质的描写,万变不离其宗,都是基于“两赋论”和宝玉代表的老庄思想。



上一页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