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腾讯读书 > 连载书库 > 人文社科 > 人文其它 > “红学”新解:否定群雄解红楼 > 正文

第41节:正解太虚幻境诗词歌曲(2)



  所谓十二钗判词,乃集天下各类思想之佼佼者,赋以“女儿”之身,述其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以警世俗,领其幻而达真理之界。


  所谓“此各司中,皆贮的,普天下所有的女子过去未来的簿册。”社会中所有美的思想之总合和普遍性;“金陵十二钗”被说成是宝玉“贵省中十二冠首女子之册,故为‘正册’。”意思是说从“普天下”抽象、概括出十二种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形象,即哲学上的一种抽象与概括。所谓“贵省女子固多,不过择其紧要者”,就是从普遍性中概括出一些典型代表之意;次之被说成“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余者庸常之辈“无册可录”,即不具典型者不去谈论。“贵省”:宝玉代表的那种境界。此处之“省”不是地理上的划分。


  “十二钗”,目的是借人述理。故作品中钗、黛、花、香、雯等人,不过是一种综合概念的化身,是社会中某个社会阶层优秀思想的化身和代表。在判词中与书中这些人物形影相照、似联非联、似是非是、似真似假、似像非像、渲染烘托、旁敲侧击,由此及彼等千姿百态之笔墨,使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如行云托月似的叙说出来。每首判词似说人,而质是述事、述理、述哲、述历史规律。所有判词是一个完整系统,分看一个判词“似乎”是写一个人,但细推敲起来又疑窦丛生。从整体上看所有判词又是一首长诗,是作者对社会一种观念的系统论述。(后详述)


  又副册判词一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画:“又非人物,也无山水,不过是水墨染的满纸乌云浊雾而已。”


  【解】


  “彩云”,蔡周曰:霁字隐一晴字,彩云隐一雯字。认为此判词隐指晴雯。此说可思而不可死对,因非指一人。《古三坟?形坟》:“日云非昙,月云素雯。”“彩云”指华美易消失的美好事物。故此判词指社会中一些人虽然社会地位低下,但他们有着光风霁月的品格和风流不羁而敏锐的思想,但却常常招来社会的不理解、责怪和诽谤,使得这种美好思想容易夭折。脂曰:“恰极之至!病补孔雀金裘回中与此合看。”晴雯名曰“手巧”、“心巧”、补孔雀金裘,实则喻晴雯是世之干才。但从判词前后整体上看,又是作者对所倡导的思想的自悲自叹也!


  “多情公子空牵念”:“公子”,指世俗中的纨绔之流。爱情论的垂泪、无休止的感叹,但却不解其中所指、宗旨、本意,故成了风月之辈的“多情”,成了自找苦恼的“空牵念”——白费心思。故此句是对纨绔之解、之趣的否定。晴雯,生得很美,性格豁达、倔强,招来王夫人、王善保家一干人的诬陷和诽谤。晴雯非一人也,指普天之下姣姣者的化身。


  画:“满纸乌云浊雾”:喻社会环境昏暗污浊。《宣和遗事》元集:“上下三千余年,兴亡百千万事,大概光风霁月之时少,阴雨晦冥之时多。”


  红学界一直对判词为何用一个丫环作为起首,而不是用正册中的首要人物作为起首感到疑惑不解。其实这不是用哪个人作起首的问题,而是把所有判词作为一首统一的长诗看,由哪句诗作开头更恰当的问题。所以从整体上看每首判词又有它双重性,“又副册判词一”既是说晴雯代表的思想,也是对作者用男女艺术形式述千古之哲的自我表述。红学界用男女性爱解释作品的内容,从本质上说也是一种曲解,故“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又指书中作者的光明磊落的思想,由于读者的不解,在思想上难有机缘和她相结合,转眼间她会像飘忽即逝的彩云那样消失掉。一诗多意,层出不穷,辽邈于万里间,宏然与天地齐;不明作者春秋之笔,难得千古之训。


  又副册判词二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


  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画:“一簇鲜花,一床破席。”


  【解】


  蔡周把此判词看成是写袭人,这是猜谜。如前所说:每首判词似乎是写书中某个人物,但又似联而非联,似是而非是。它的本质是作者阐述对社会事物的一种态度和观念。



上一页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