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节:正解太虚幻境诗词歌曲(3)
(1)此判词指社会中一些人,枉费心机地顺从统治者的意志而争得一个似桂如兰的空名声。看去他们似乎能有一个被人羡慕的优厚待遇的美差使,但它和作者所表达、所追求的思想毫无缘分。
(2)“优伶”:一是对戏曲人员的旧称;二是:“优”,表示优厚的待遇之意。“伶”,被役使的官员。判词中的“优伶”,假借第一种含意,实藏第二种讽世之意。(详见《情解红楼》“府伶呼唤争先到”)。
(3)此判词似乎和袭人形影相照,细思则非也。袭人是作品中隐藏极深的一个人物,常被脂批称“袭卿”。李希凡先生把袭人说成是“想走‘姨奶奶’的道路”,“腐朽封建观念早已浸透了她的灵魂”……
(4)有人说《红楼梦》是结构小说,此说不无道理。第三回说“原来这袭人亦是贾母之婢,本名蕊珠,贾母因溺爱宝玉……素日蕊珠心地纯良,遂与宝玉。宝玉因知他本姓(性)花,又曾见旧人诗句‘花气袭人’之句……蕊珠更名袭人。”——“蕊珠”:花之精华也!此处“旧人诗句”和“花气袭人”之句,作者不明确点透,故作隐约吞吐之态,以发人深思,因此成了做贼心虚的假托之词,隐约的背后暗中与秦氏之太虚处的:“嫩寒锁梦因春冷,花(芳)气袭人是酒香”之旧人“秦少游——秦太虚”对联相联袂。在二十三回当贾政问道:“谁叫‘袭人’?”宝玉又掩掩藏藏回道:“古人有句诗云:‘花气袭人知昼暖’,因这丫头姓(性)花,便随意起的。”把原诗中“知骤暖”改为“昼”字。也是为发人深思。读过第十九回就会明白:袭人是花,宝玉是蜜蜂也!故,袭人乃秦氏之虚(世界)之精华留在宝玉身边。
(5)画:“一簇鲜花,一床破席”:指社会中那些看似温柔和顺的小官吏们,他们身上那一点点自认为美的东西,却处于一种凄凉的状态。
(6)袭人:因《红楼梦》在艺术上具有真假、表里双重性,而且这是作品在艺术上的普遍原则。故对美的事物有时用反语盖之;对坏的事物用正语盖之。不解者会“越研究越糊涂(俞平伯语)”,反弄假成真,认丑为美。对袭人用“公子(纨绔)”之情解之,会被作者“狡猾之笔骗过”。判词像写袭人但又似是而非,像而非像、飘飘忽忽,爱情论者就错误地看做是写袭人。实则非也!“枉自”:枉费心机;“空云”:休说,白费口舌;“堪羡”:很羡慕。——此判词中的“否定”,是对读者中痴迷者的警世之意。——不要枉费心机去说什么袭人的“温柔和顺”,也不要白绕口舌把写袭人看成是写她的“似桂如兰”。袭人和蒋玉菡过上美满生活似乎值得让人羡慕,但这一切和纨绔(公子)之辈的无知(谁知)毫无关系。——写袭人的目的不是要写她的“温柔和顺”,而是另有他意(后面分析)。通过宝玉和蒋玉菡换红汗巾,暗示袭人和蒋玉菡相连袂,而蒋玉菡只不过是宝玉老庄思想所向往的“鸡犬之声相闻”小康自由生活的再身而已。这种形态虽然值得羡慕,但它不是纨绔(公子)子弟所理解的那种男女性爱,她不过是作者一种社会理念的阐述而已。——故全判词皆用“否定”词警之!作者对社会小官吏的讽刺和对袭人的隐喻,二者皆可自通而合。
副册判词一首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画:“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
【解】
此判词是蔡义江先生解得最巧、最妙、最能显示才华之解。蔡解录于下:
(1)这一首是写香菱的。
(2)“根并”句——暗点其名。香菱本名英莲。莲就是荷,菱与荷同生池中,所以说根在一起。书中香菱曾解自己的名字说:“不独菱花,就连荷叶莲蓬都是有一股清香的。”(第八十回)
(3)“遭际”——遭遇。
(4)“自从”二句——这是说自从薛蟠娶夏金桂为妻之后,香菱就被迫害而死了。两地生孤木,两个“土”字,加上一个“木”字,是金桂的“桂”字。“魂返故乡”,指死。册子上所画也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