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腾讯读书 > 连载书库 > 人文社科 > 人文其它 > “红学”新解:否定群雄解红楼 > 正文

第51节:正解太虚幻境诗词歌曲(12)



  (3)“都只为风月情浓”——此处“风月情浓”指爱情,“都只为”是否定意:指人人都只这样说、这样想、认为作者这里写的是男女爱情之事。


  (4)“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此处的“奈何天”是和前面“幽微灵秀地,无可奈何天”相呼应,指这里哪是什么“风月情浓”?只是为了表达自己对“幽微灵秀地”和“无可奈何天”心中一种“伤怀、寂寥、愚衷”才“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这就点明写《红楼梦》的宗旨。


  从“两赋论”而言,宝玉的性质包含了钗黛两个方面。宝钗代表从“巧合认通灵”中吸取了老庄思想的良贾富商阶层中王者法治思想的一面;黛玉代表了儒林似海中的新秀人物。二者是构成宝玉老庄思想中儒法两个方面。


  “终身误”(第五回)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解】


  此曲是作者对书中主要人物钗黛在写作艺术上的真假、表里、虚实之艺术内涵的警世之言,警示读者不要误入歧途,错误地理解了作者的良苦用意。


  (1)“都道是金玉良缘”——此句和“引子”中“都只为风月情浓”在艺术用意上是一致的。这里的“都道是”和前面的“都只为”指许多读者、不知情者和不懂《红楼梦》者“都这样说”和“这样想”。是作者对男女爱情之说的否定,因此社会中一些人将“金玉良缘”的艺术含义只从男女婚姻这种关系上去理解、去思,自然就成了荒谬的想法。


  爱情论者偏偏陷入这种荒谬的理解,他们把“金玉”关系斥之为违背“恋爱自由”、“婚姻自由”,并说它表现了对黛玉感情的“真挚”,又说“表现了作者悲观宿命论的思想”等等,可以说他们任意把现代西方一些政治哲学观念搬来,拼凑成大块评论,但终究落得个“‘都只为’风月情浓”的理解。


  宝玉和“和尚”的定义,对理解“金玉”关系非常重要。宝玉的性质是“造劫、通灵、引登彼岸、补天、继祖业、知祸福、疗家疾……”,甄士隐“梦中识通灵”便可跳出“火坑”;对宝钗“巧合识通灵”仅仅从“男女爱情”去解那么宝玉的性质还存在吗?一些红学家把“和尚”用金锁定下的“金玉”关系,说成是“虚无宿命论”,我们说,否定“和尚”的预言,就是否定作者的目的,就是否定宝玉和钗黛关系上的主题论。


  (2)“俺只念木石前盟”——在第一回中,作者以“三生石”之典,写了宝玉和黛玉绛珠仙草之间的一段情缘。“木”和“石”都是自然之物,这种自然之物间的关系是无所谓爱情与否,只是表达作者的一种观念,“只念”:表示对这种自然观念的珍爱。宝玉和黛玉“投胎入世”后是否是写二人的爱情,不能只看凡是写一男一女就是写爱情。宝黛二人自幼在老太太碧纱厨里同吃同住,后来在大观园又踪影不离,但每当宝玉似乎像用男女爱情比拟二人的关系时,都被黛玉臭骂一顿,这几乎成为必然。对此后面我们会分析。


  据张宝章和严宽在《曹雪芹在香山》考:香山樱桃沟里,有一块坦肚横卧的石头,远望去如一块元宝,当地人称“元宝石”,谚语流传:“元宝石,不值钱,石上松,木石缘。”石上生有一棵古松,曹雪芹常到此细细观察,借此写成“贾(假)宝玉”。雪芹爱画石、赏石、写石。有“爱此一顽石,玲珑出自然”之诗句。


  (3)“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此二句指出一些读者“空对着”,即不知作者用心,枉费心机,和“花容月貌为谁妍”等句含意一样。“山中高士晶莹雪”,此处“雪”,指薛宝钗,作者称她为“山中高士”,因她代表“良贾富商”中有识之士,她能“巧合认通灵”。作者把宝钗称为“山中高士”,这就给那些只从男女爱情观点和褒黛贬钗论者以有力的驳斥。“世外仙姝寂寞林”,指林黛玉。——钗黛是构成宝玉老庄思想的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两种性质、两种成分,故二者共写之。



上一页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