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腾讯读书 > 连载书库 > 人文社科 > 人文其它 > “红学”新解:否定群雄解红楼 > 正文

第53节:正解太虚幻境诗词歌曲(14)



  (1)“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荣华”,指事物兴旺茂盛。此二句:当事物正处于荣华正茂时,遗憾的是“无常”又接踵而来。“恨”,遗恨、遗憾。这纯粹是对老庄哲学中“无常论”的论述。


  (2)“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芳魂销耗”——“眼睁睁”和“荡悠悠”都是无可奈何之意。指“无常”这种规律是任何人也不可抗拒的。但此二句又包含着作者眼睁睁看着自己在书中阐述的许多对社会有重大意义的思想无法实现,看着自己的毕生精力即将耗尽。


  (3)“望家乡,路远山高”——“家乡”即“故乡”。故乡在作品中有特定的含意,它指大观园。“路远山高”:指到达“故乡”的路途遥远而艰难。隐含实现自己的理想之渺茫。


  (4)“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梦里”:指渺茫。此处“爹娘”含亲人之意,即向疼爱自己的人用梦的形式向人们告诫之。


  (5)“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因诗词曲赋是一种艺术,此处句句感人肺腑,作者用社会和事物的“无常”这种规律的不可抗拒性唤起社会的同情之心。如果把“儿命已入黄泉”硬说成“元春”之死,人死是无法寻告的。“天伦”:对社会同胞的通称,艺术上和“爹娘”一词相同。“须要退步抽身早!”老子认为处世办事要留有退步,如果“富贵而又骄傲,定会给自己带来祸害;铁器打造得越尖利,就越不能保护锋利;金玉满屋,谁也不能万世守得住。”所以《恨无常》是作者阐述自己无常论天道观的教世之言。希望世人看清荣华富贵生生死死,人生如梦,人们应该顺应自然,不要痴迷于达官显贵,去追名逐利。故《红楼梦》妙解其文,则如名儒讲学,老僧谈禅,乡老诵读劝世之文,多为警戒愚顽,实为有关世教之书。作者以情色相掩,狎昵相盖,是防程朱理学之毒也!故红楼乃经书也!追思风月之情,深考私人之秘史,必为情色所误!


  “分骨肉”(第五回)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解】


  此曲是对个人人生的感慨和对老庄哲学理念的进一步阐述。


  (1)“一帆风雨路三千”——指为一种事业、一种理想在人生路途上的艰难困苦。指作者在追求真理道路上的艰难。这种感慨不独为写某个人,而是为了对读者起到艺术的感染力。


  (2)“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对此曲脂曰:“探卿声口如闻。”意思是说此曲好像探春那样的艺术形象。但曲和判词一样,其宗旨和目的都是为了表达作者的思想。如果离开这种宗旨和目的就成了华而不实和故弄玄虚,所以脂批仅用“如闻”二字。探春和元春一样,她们不是“贾府”精神的体现,她们是“大观园”这种事物、这种精神的体现。探春是否远嫁读者并没有看到、没读到,无须去猜谜。但作品中的迎春却嫁给了孙绍祖。——从作者所倡导的老庄思想而言,“元、迎、探、惜”代表了大观园思想精神的四个方面(后面详述),故四个人任何一个人的生死离别,都象征着和“大观园”这个“家园”(故乡)及“骨肉”的离别之情。她们留恋的绝不会是以“金马玉堂”代表的“贾府”和“王夫人”这种腐朽和旧的东西。


  (3)“告爹娘”和《恨无常》中“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含意一样。


  (4)“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穷通”:贫困与显达。“自古”:从历史考证而言。故此二句:从古至今,人世间事物的变化、穷通都有它一定的规律。“离合”:事物的量变质变,分离与聚合,这种规律哪能没有原因呢?故此曲接上文的“无常”论,进一步以“穷通”和事物的分离聚合、生生死死、变化迁移、产生和消亡,阐明这一切都有它自身的规律性。


  (5)“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只要认识到事物发展的无常性,人们面对这种“穷通”“聚合与分离”的现象和规律时,就会坦然处之,就会随遇而安。



上一页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