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节:正解太虚幻境诗词歌曲(20)
(3)“箕裘颓堕皆从敬”——“箕裘”,谓继承祖业。《礼?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良冶、良弓,指冶金和造弓能手。“皆从敬”:不能继祖业,使祖业“颓堕”,都从一个“敬”字上来。——敬,贾珍之父叫“贾(假)敬”。此处所说“敬”,指对某种观念和某种思想的崇拜和恪守不变的陈旧观念。老庄主张“不尚贤”。
(4)“家事消亡首罪宁。”——“宁”,静止不动。它是和老庄哲学中的“无常”论,万物皆动、皆变、皆生、皆灭的运动观念相反。“宁国府”之“宁”字就取此义。
(5)“宿孽总因情!”——此处之“情”字为“理”、“原因”,而不是指“风月之情”,不是指“男女之情”。“孽”,冤孽,引申为事物的矛盾和悖反和忤逆关系。“宿孽”,历史矛盾渊源都是由一种因果关系和道理的结果。故脂曰:“是作者具菩萨之心,秉刀斧之笔,撰成此书,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好事终》是作者以伟大的历史渊源和深重的哲学思想,对社会的兴衰、意识形态、思想观念地阐述。
“飞鸟各投林”(第五回)
为官的,家业雕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自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解】
此曲是作者阐述老庄哲学中的因果论观念。它的哲学基础仍然是老庄的“无为”和“无常论”天道观。这种思想包含着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否定之否定的事物发展过程。老子所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谜,其曰周久。”——祸福互相转化,正数说不定会变成负数,世人看不透这个道理,迷惑的日子太久了。
(1)“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看破”,指看破社会发展的规律,如“看破三春景不长”等,理解了作品中的老庄哲学思想即“和尚”指引的道路。“遁入空门”:像甄士隐、柳湘莲那样,随和尚而去。即识得了“通灵玉,引登彼岸”的灵性,随作者的真理而去。
(2)“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老庄认为天地的运动变化能产生一切,一切又回归于自然,一切都是从无(白茫茫)生有。最后又从有化为无。宝玉曾说自己死后化为轻烟,风一吹就消失得无踪无迹。
判词和曲都是借事而阐述作者的天道观和哲学思想,这是判词和曲的主题和宗旨,对作品中人物和故事似联非联的映照中,使论述起到艺术效果。能联就联,不能联就以保存作者述哲、述理、述史的宗旨为主,不能忘本逐末。脂曰:“不作一人看”“当作一人看就是呆汉”,“题只十二钗,却无人不有,无事不备。”
爱情论者和自传说者,在这些关键问题上的不悟在此《飞鸟各投林》为读者制造了许多不解之谜,如:
(1)“过去,俞平伯先生以为它(飞鸟——)‘不是泛指’‘恰恰十二句分配十二钗’,‘这是百衲天衣’,并依原文次序列其名为:湘云、宝钗、巧姐、妙玉、迎春、黛玉、可卿、探春、元春、李纨、惜春、凤姐。但是,后来俞先生自己也觉得未必妥当。”
(2)“这首曲子为四大家族的衰亡预先敲起了丧钟。但是,作者并不了解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深刻根源,不能对这种家族命运的剧变作出科学的解释……他在思想上并没有同这个没落的封建家庭割断联系,不可避免……有许多宿命论的说法,使整首曲子都蒙上了浓重的悲观主义色彩。”(蔡义江语)
(3)“‘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其原因除了四大家族在政治斗争中失势之外,是否还会有别的诸如遭火之类的偶然因素在的话……疑团应该是可以冰释的(《蔡义江论红楼梦》)”。这里的“是否”是无中生有的“假设”;“诸如遭火”:这又是广泛意义上的“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