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腾讯读书 > 连载书库 > 人文社科 > 人文其它 > “红学”新解:否定群雄解红楼 > 正文

第7节:太虚幻境的来龙去脉(2)



  故此处的诗、画,毫无淫骨肉味,只有清香高雅的艺术之气向读者习习吹来,使纨绔子弟的那种艳词丽赋之欲荡然无存!


  二、秦氏制造的谜案


  “秦”在中国历史上是法家和法治思想之代称。书中第八回作者说“秦氏”是“秦邦业”从“养生堂”抱来的一个“弃儿”。在艺术中以音托意之法,并非什么千古奇谈。读《红楼梦》千万不能被爱情论的淫、情所迷,引逗得人眼波欲流、心身恍惚,却忘记以音托意之处。得托意之法去解红楼,可谓使人感到有一种仙风道骨之清幽、鲜花遍野之芳香。


  邦——国也。秦邦业——秦国的事业。秦氏,从养生堂抱来的一个“弃儿”,长大后“生得形容袅娜,性质风流”,小名“可儿”,“官名”叫“兼美”,又叫“可卿”——此处作者处处设喻。


  秦邦业现任“营缮郎”。所谓养生堂抱来的“弃儿”,暗喻从秦朝之邦业中继承下来的一个被人们所遗忘和遗弃的“女儿”——事物中美的东西和合理部分,即哲学中的所谓“合理内核”。“可儿”即可人意的意思,正恰当之意。“兼美”——“兼”,并且的意思,此处指秦氏不但很可人意,而且很美。官名“可卿”。“卿”,是一种尊称,可爱的意思。所以,“可卿”,指在秦朝事业中一些下属官员中保留下来的美的法治思想。故脂曰:“可儿出身自养生堂,是褒中贬。死后封龙禁尉,是贬中褒。灵巧一至于此。出名秦氏,究竟不知原出何氏?所谓‘寓褒贬,别善恶’是也。秉刀斧之笔,具菩萨之心,亦甚难矣。如此写出,可见来历亦甚苦矣。又知作者是欲天下人共哭此情字。”


  所谓营缮郎,喻对养生之道有识之辈。《庄子》有《养生主》篇,是用老庄无为思想而论人生。“秦”是法治思想的代称,凤姐是王者之法的体现,在作品中秦氏和凤姐之“病”的特点都是争强好斗、用心太过而“机关算尽太聪明”,都是与老庄主张的“无为”思想相背离。


  秦氏被说成是从养生堂抱来的一个“弃儿”,这是一种艺术上的隐喻和比拟。周汝昌在为刘心武的《秦可卿之死》而写的《善察而能悟》中认为:“其所以托词为养生堂抱养之女,盖有‘真事隐去’(按:雪芹在京家住崇文门外蒜市口,若往东南行,正有一处养生堂,亦名育婴堂。)”刘心武之作是一部猜谜式的索隐派之作,把秦氏之死猜了个迷雾满天。周老使《红楼梦》的艺术内涵变成了家庭的“记录”。刘心武先生在仅仅276页的《秦可卿之死》一书中,就制造出大约有五百处的疑问,把秦氏猜成可能是某王爷的私生子偷养在宁国府;猜成是贾珍的一个姘头,从小受贾珍的教唆,长大变成一个淫妇等等。胡文彬在他的《红楼梦人物谈》中对秦氏是何人,也制造出许多不解之谜,并定为是“一桩谜案”。在他的《读遍红楼》中,把“秦可卿”说成是“情可轻”淫妇的意思。


  三、破解秦之境地


  雨村的“两赋论”,阐明了宝玉所属思想体系。从第五回开始,作者详细地阐明宝玉的思想由儒法两种思想相搏击在故事中的发展演变过程。第五回秦氏邀众人游赏之处叫“会芳园”,不但园内“梅花盛开”,而且园名也透着芳香,有天香国色之美,意亦清幽。体现着秦氏精神之美。在作品中,一旦写到花、花园、花草,必是社会中出类拔萃的代表,读者不可不察。《红楼梦》绝不像世俗之作为写花草花园而写,写花草不是为了玩形而是为了写理叙哲。“会芳园”是秦氏精神的体现。“宁国府”代表国家和社会,“会芳园”就是国中之精华。在“梅花盛开”处脂批曰:“元春消息动矣。”——元春和秦氏既有联系而又有不同。秦氏之死——登入仙境之时,正是元春晋升为元妃出世之时。“秦氏羽化登仙处,必是元妃出世时。”故脂砚斋说秦氏的“会芳园”内梅花盛开时“元春消息动矣”。


  因“会芳园”是秦氏精神的象征,故请众人赏花时贾珍尤氏治酒,由贾蓉秦氏“二人来面请”,如若别人面请就是风马牛之谈了——这种请是以事而喻理,它体现了贾珍、尤氏、贾蓉和秦氏精神之间一种关系,由此决定了故事中这些人物的性质和相互关系。



上一页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