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腾讯读书 > 连载书库 > 人文社科 > 人文其它 > “红学”新解:否定群雄解红楼 > 正文

第86节:宝玉路谒北静王和得趣馒头庵(2)



  2.所谓“北静王水溶”:乃以水喻镜,比喻人明鉴和性格爽朗,指曹操父子代表的法家思想光明可鉴。古常以水和镜连用,称“水镜”。


  3.写北静王和宝玉的关系:


  (1)北静王称宝玉“令郎真乃龙驹凤雏”也,“将来‘雏凤清于老凤声’,未可量也。”此处借北静王之口,点宝玉人物的性质。又写道:“水溶见他(宝玉)语言清楚,谈吐有致”,脂曰:“八字道尽玉兄,如此方是玉兄正文写照。”——所谓“乖张、偏僻、臭皮囊”等,是指不解宝玉本质之辈的荒谬之词,此处北静王所见,才是对“玉兄”的“正文”“写照”。


  (2)写北静王形貌:“年未弱冠,形容秀美,性情谦和,面如美玉,目似明星,真好秀丽人物。”——赞北静王之美,即赞曹操父子代表的思想之美。


  4.写北静王对通灵玉的态度:


  北静王先问“哪一位是衔玉而诞”的,当见到宝玉时,水溶笑道:“名不虚传,果然如‘宝’似‘玉’。”又将通灵玉所镌之字“念了”,“一面极口称奇道异,一面理好彩绦,亲自与宝玉带上。”脂曰:“钟爱之至”。脂又曰:“宝玉谒北静王辞对神色,方露出本来面目,迥非在闺阁中之形景。”能郑重地对“玉”上之字“念了”的人,书中除宝钗之外就是北静王了。甄士隐虽有夙慧,也只能“梦中”有“一面之缘”而已。北静王亲自将“玉”理好彩绦给宝玉带上,珍爱“玉”,就是珍爱宝玉代表的思想。——意在说明北静王和宝玉代表的老庄思想心心相印,意意相通也!


  5.“水溶又道:‘只是一件,令郎如此资质,想老太夫人、夫人辈自然钟爱极矣。但吾辈后生,甚不宜钟溺,钟溺则未免荒失学业。昔小王曾蹈此辙,想令郎亦未必不如是也。若令郎……难以用功,不妨常到寒第。小王虽不才,却多蒙海内众名士凡至都者,未有不另垂青目,是以寒第高人颇聚。令郎常去谈会谈会,则学问可以日进矣。”


  【解】


  在作品中,宝玉“不爱读书”有特定的艺术寓意。宝玉并非不爱读书,宝玉不爱读孔孟之书。故,宝玉的不爱读书就成了对孔孟之教的反对态度的代词。水溶自称“昔日”曾蹈此辙,指北静王和宝玉在反儒思想上有其共性和本质上的一致性。


  在作品中,作者对凤姐代表的法治思想的最后否定,认为凤姐代表的法治思想“未免太毒了些”,最后“骑虎难下”。作者从老庄思想出发,在作品中用“探、钗、李”三为一体的形式,来代替凤姐的法治形式,这种形式和历史上曹操的法治思想颇为相似,这就是宝玉为什么崇拜“北静王”的根本所在,这里不是什么宝玉“高攀邀宠”“窝里反”。脂曰:“北静王论聪明伶俐,又年幼时为溺爱所累,亦大得病源之语。”——指北静王身上所存“病”,亦和宝玉同出一源,即源于对儒教思想的叛逆这一根本原因。


  6.书中所谓“香念珠”:北静王道:“初会,……无敬贺之物,此系前日圣上亲赐香念珠一串,权为贺敬之礼。”宝玉连忙接了,回身奉与贾政。脂曰:“转出(宝玉)没调教。”——即对父父子子之礼教的叛逆之意。


  7.宝玉将“香念珠”送黛玉,黛玉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


  这不是黛玉比宝玉“真高洁”。北静王是法家人物,赠“香念珠”,是向宝玉传法家思想!黛玉是儒家新秀人物,她虽然有美的一面,但她有“内里弱”、“先天不足之症”,她对待北静王珍物的态度,有如对待宝黛、钗黛之间的矛盾一样,如果她对“念珠”如获珍宝,她的“先天不足之症”就可治了。故,爱“念珠”不是证明她“真高洁”,而是儒法难容也!


  二、“得趣馒头庵”秦宝传密事


  王蒙先生说:“秦可卿死后不久,其弟……呜呼哀哉。……秦钟之死……他念着家中、惦记智能儿……秦钟颇不高雅,但亦无大恶,只不过在那个偷鸡摸狗的环境中,染了一些年轻人的恶习。这样一个人的死,居然写得如此油滑耍笑,实在令人觉得有失厚道。甚至有点不大‘人道’。”(《红楼启示录》)。没有秦氏,就没有秦钟;没有秦氏,就没有写秦钟的必要。刘心武先生只穷追深挖秦氏是某王爷的“私生女儿”,对秦钟一句不谈;如果谈秦钟,必又是一个私生子了!如何分析秦钟“得趣馒头庵”,就“子书”而言本质上只有两种方法:一是“正照风月鉴”;二是“反照风月鉴”之法。所谓“反照”,就是视“秦氏”并非是一个具体的人,而是社会历史中一种思想、一种理念、一种事物的化身;是作者对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分析和阐述的一种艺术形式,即所谓“好知青冢骷髅骨,就是红楼掩面人”!并非着眼于一人一事,而是一种历史的综合。



上一页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