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腾讯读书 > 连载书库 > 人文社科 > 人文其它 > 傅佩荣《论语》心得 > 正文

第10节:傅佩荣《论语》心得(10)



  就第一、第二说法来看,“已”的意思是什么?如果字义难定,不妨分别考虑孔子的行事风格与一般的实际效果。先看第一句:“批判异端,祸害就消灭了。”请问:孔子曾经这样做过吗?孔子批判过时代风气、人性弱点、王侯失职、学生缺点,同时也曾批判自己。对于当时的异端,如隐士、怀疑主义,则未曾批判,反而以宽容之心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卫灵公》)“君子和而不同。”(《子路》)他要求自己“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公然宣称:“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微子》)


  再看实际情况。历史上不断有人批判异端,但祸害似乎不曾消灭,反而愈演愈烈,各种宗教战争、主义冲突,造成人类无数灾难。为什么批判异端,却不能消灭祸害呢?因为人人都自视为正统,并视别人为异端。光是分辨立场,就足以使世间不得安宁。


  由此观之,似乎只有第二说法是可取的,正所谓“批判异端,那就是祸害啊!”消极方面,不要党同伐异,顺我者生,逆我者亡——你可以禁止别人说话,却不能禁止别人思考。因此,积极方面,要努力宣扬自己的想法,以求共鸣,经由理性的沟通及公开的讨论,试图产生共识。何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光说不做或做了无效,就算自称正统又有何益?


  结论是:不必批判异端。越批判,祸害越大。孔子不但有宽厚的心胸,更有高明的智慧,此亦例证之一。孔子不说的事


  《论语》有“子不语:怪、力、乱、神。”(《述而》)这么一句话,后人遂以“子不语”来描写不合常理、超乎想象的怪诞事迹。在此,首先要指出:孔子不谈这一类的事,并不表示这一类的事不存在或不能发生,而是表示孔子的谨慎态度与理性精神。他曾劝诫子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而》)对于“怪、力、乱、神”,正应该根据“不知为不知”的原则,闭口不谈。


  所谓“怪”,是指怪异现象,这些现象既然发生,就必有使其发生的原因与条件。譬如,古人不明日蚀之理,等到天文知识增加,疑问自消。古代有阴阳家,喜欢在自然界与人世间之间寻找相关联的线索,真相如何,则不得而知。西洋思想有“自然界不跳跃”之说,意即:任何自然现象都在因果关系的网中,即使看似突变,也非无迹可寻。因此,理性昌明、科学进步之后,我们可以见怪不怪,或者找出合理的解释。最怕的是,自己对怪象加上玄妙的臆测,造成庸人自扰。


  任何自然现象都在因果关系的网中,即使看似突变,也非无迹可寻。所谓“力”,必须扣紧儒家的理想来看。孟子所谓“以力服人者霸,以德服人者王”正是典型的立场。世人对于强盛的武力,常为外观所惑,甚至津津乐道,却不去追问什么是百姓的真正福祉。儒家“尚德不尚力”,因为德是可大可久的人文理想,力则必有后患。证诸史实,完全无误。



上一页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