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是中国文化中一项极珍贵的遗产。其中记载孔子有关政治、社会、教育、交友、处事的说法,数千年来一直展现其历久弥新的经典光芒及活泼强劲的生机。孔子过人的智慧与识见,使无数人得到启迪,但他那蕴藏在道理背后的哲学,却未必容易明白。傅佩荣在本书中,即设法由吉光片羽所闪耀的智慧,试图寻思建构一套……
当然,我们一方面不应盲目崇拜儒家,好像孔子与孟子已经发现了宇宙与人生的一切真理;另一方面则须时时参考自己的经验,发挥理性的反省作用。然而,这两方面之间有一个重大的环节,必须先加辨明,那就是经典。由经典自然衍生“诠释”的问题。
所谓“神”,可以指鬼神,也可以指神秘事迹。孔子不谈,因为那是信仰的领域。他从未怀疑鬼神的存在及意义,否则如何说得出大禹“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泰伯》),并且盛赞不已?信仰需要诚敬之心及实践之志,光靠言谈是不够的。
能够做到上述四件事,就可以说:“何有于我哉?”意思是:我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也可以译为:这些对我有何困难呢?两义并陈,更能显示孔子的人生态度:先求尽好自己的本分,对工作、对上司、对父母、对手足的责任,以及对亲友的丧事,都做得恰如其分。即使对饮酒同乐,也有明确的守则,适可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