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腾讯读书 > 连载书库 > 人文社科 > 人文其它 > 傅佩荣《论语》心得 > 正文

第20节:傅佩荣《论语》心得(20)



  不仅如此,《论语》还记下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子于是日哭,则不歌。”(《述而》)孔子在这一天哭过,他便不再唱歌。我们可以顺着推想:


  第一,孔子大概经常哭,并且不在意让学生看到。如果他一年哭一两次,学生无法得出“是日哭,则不歌”的结论。那么,这种结论要求的频率多高呢?我想,一个月总有一两次。


  第二,孔子如果这一天哭过,就不再唱歌。反过来看,如果孔子这一天不哭,他是否一定唱歌呢?在逻辑上不能如此武断,只能说:若是此日不哭,“通常”他会唱歌。由此可知,他的生活充满快乐的旋律、审美的情调。的确,他的学生向他习诗、习乐,都要边唱边学。他周游列国,曾经困于陈、蔡之间,虽然七日以干粮果腹,子路不停抱怨,他照样“弦歌不辍”。


  他唱歌时,还有一个习惯:“于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述而》)当他与别人一起唱歌,唱得开心时,会坚持别人再唱一遍,然后他再以和声相应。这与我们在卡拉OK歌厅所见的朋友欢聚景观,相去不远。


  适当的悲哀可以表明感情的真切。——莎士比亚现在要问的是:孔子的哭,又是为了什么?个人理想无法实现,天下百姓流离失所,都可能让人悲从中来。像孔子那么典型的人道主义者,太多事情可以让他感动了。《论语》记得最直接的一段,是颜渊之死。孔子已经七十一岁了,眼见最好的弟子先他而死,实在情何以堪。他哭得十分伤心,以致别的弟子提醒他不要过度悲恸。他说:“如果不为颜渊哭得过度,我为谁哭得过度呢?”(《先进》)既发乎真情,又合乎常理,孔子真是令人敬爱!不为酒困


  许多先进国家已经为了民众酗酒问题而深感困扰。以慢性病来说,高血压、糖尿病与酗酒引发的身心疾病,成为最主要的三项求诊原因。我们不必探讨一个人酗酒的理由,却可以思考正确的饮酒态度,所参考的典范仍然是孔子。


  首先,饮酒是高尚的社交活动。一乡之人在特定节日或庆典,相聚饮酒,共叙乡情,有助于闾里的认同与共识。《论语》记载:“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乡党》)孔子与乡人饮酒,结束之后,总是要等老年人离席,他才离席。今天大家聚餐时,往往不大注意年龄大小,只注意身份高低。于是,聚餐无异于上班,有时还要恭请长官训话,实在减少许多乐趣。


  其次,饮酒若是享受,则应该想到父母与长辈。《论语》提及,“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zhuàn),曾是以为孝乎?”(《为政》)意思是:这样还不够,但是至少应该如此。可见古人以酒食奉养父母,是孝心的表示,同时还须努力“和颜悦色”。我们经常在外应酬,是否想到父母也需要我们陪伴共同进餐?



上一页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