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接到黄裳兄寄来的一本新着,不免又想起我们两个的“关系”,似乎不妨一叙。我 比他 大一点儿,通信时是称他为“裳弟”的,但到“文章”里却不宜,那是我们的私交(也是深 交)的称呼法,一撰文,就得“权变”了,乃以兄称之——多年来“体例”如此。 我们是名实相副的真同窗,因为是南开高中时期的同班兼同屋,真是日夕盘桓,不离形影。 我 们两个的体质、性格等等,都很不一样,可是“共同语言”却很多:爱书,爱文学,爱京戏 ……他个性很强,在一般的同学眼中他是并非“交游”甚广的,谈得来的也是有限数的。他 脾气执拗,好说真理,爱“抬杠”——因而绰号“小牛儿”。那时同“斋”(宿舍)住的,有 黄宗江,他因演话剧男扮女装,得绰号曰“小妹”。一位观众席上的家长老太太爱上了“她 ”,说这闺女真“俊”,意思想讨了做儿媳妇。我与宗江还又有燕京大学校友之谊,又同在 京城文艺界,但难得晤会,而黄裳兄远在沪上,却与他交往甚深。宗江在抗战时的着作《卖 艺人家》,还是黄裳题的封面——毛笔字也自有风格。宗江当了演员,黄裳做了“报人”。 如今他们都成名了,宗江不必再“介绍”,黄裳则是一流散文家,剧评家,全国作协理事, 还是高级的藏书家。
我们是被九一八的炮火冲散的,他们到了“大后方”,我却在家乡受沦陷之苦。那时候 ,望祖国如在天上,如在梦间,渴盼一丝消息也无计可得。我父亲望之尤切,让我订了一份 《华北明星》报(天津英文版),是想从“外国人”那里获得一点儿真实信息。谁知那报早被 侵略者“劫收”了,登的都是“倒霉社”(“读卖”Domei)的报道。父亲埋怨我:“看了报 ,一句也不给人讲讲听听!”我甘受责怪,不忍说破——怕使他老人家更感伤心难过。后来 烦人偷偷安装了一副能收内地广播的“耳机子无线电”,冒着很大危险,每等到夜深了,秘 密收听。当我第一次听到那万里之遥的微弱但又清楚的声音——广播开始是岳飞的《满江红 》,我哭了。那低沉、严肃、悲痛而又雄壮的乐声与唱声,我至今如在耳边!——必须叙明 这一层,读者方能理会:当我在旧书摊上偶然买到了一本宗江作、黄裳题的《卖艺人家》, 见那故人的手迹,见那国难期中四川土纸印制的书册时,我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激动?感 慨?向往?羡慕?怅惘?……真是无以名之,万言难表。
就这样,我们彼此失散不相闻问,也不知过了多少年。1950年,我的红学论文在《燕京学报 》第十期上发表了(发学生的文章,是大学学报的创例),不知黄裳兄由何而读到了, 在《文汇报》摘载了论文的一部分,来信告知于我,并附有晚报所刊读者撰文表示赞同的资 料。我们这才又有了联系。
我们失散以前,每日晚饭后,情意悠闲,风日晴淑,例至校外散步,直走到墙子河畔为度, 饱领落日归鸦之趣、霞天散绮之奇。我们不光是走,嘴里当然在说笑,不知怎的,话题往往 落到《红楼》上来。这毕竟所因何故?今天我已解说不清了,而且所谈的到底涉及哪些点或 面,也是不能追忆的了。只记得曾论及一义:像《红楼》这样的中华文学之菁英,必须译成 一部精确的英文本,使世界上的读者都能领略一二。于是黄裳兄遂发一问曰:我们有“红学 ”这个名目,可惜外国还不懂得,比如英文里也不会有这个字呀,这怎么办?我当即答言: 这有何难,咱们就能造(coin)一个新字,就是redology!他听了大笑。
多年来, 他在资料和精神上给我以支持和关切,非专文是叙不尽的。60年代我考证大观园遗址,文章 是 经他手编发的头版头条。因此,惹怒了“四凶”之一的姚老爷。运动一兴起,黄裳兄和其他 同仁 吃了大苦头,甚至出了一条人命悲剧。“四凶”灭后,他写了一篇《夜访大观园》,非常精 彩, 也是红学历史文献。那是他来京时与宗江聚会,宗江住处离恭王府很近,便建议裳兄入府一 游。那文章实在好,我已收在拙着《恭王府与红楼梦》里。
今年,他又为《石头记会真》作了序,发表在《新民晚报》上。
裳兄作为大藏书家的事情,就更难叙写了,因为题目太大,性质很专,非本文所能容纳,只 好留待日后另篇再叙。如今只说一点。开头我说的接到他的新着,就是他藏书的精品之一瞥 、一脔、一斑——已令人惊叹不止了。此书题名《清代版刻一隅》,专讲清朝木雕书板的工 艺之美。他自己序跋,作于1984年。如今摘引跋中的一段,以飨津门读者——
宛平查为仁的《蔗塘未定稿》的开花纸印本,也是可以作为乾隆 中精写刻 本的代表的。真是纸洁如玉,墨凝如漆,笔法刀工,风神绝世。过去不知是出于何人之手。 后来又见汪沆的《津门杂事诗》,风貌全同,知同出一人手写。最后得到陈皋(对鸥)的手稿 《沽上醉里谣》,才知道几部书都是他手书上板的。这稿本前半部简直就是上板前的底本, 后半才有随时录入的手稿,还有许多改定,变成了行草。陈皋与厉鹗、万光泰、汪沆、符曾 、吴陈琰等都是水西庄中的上客,是查为仁殷勤招接的好朋友。查氏的园亭一时聚集了众多 的杭州名士,成为文艺沙龙那样的地方,这是研究天津文化历史不能遗忘的。水西庄早已湮 灭了,只剩下几部精刻书还是当时活动的见证。
他那时说的这一切,真是
目光如炬,先获我心。如今水西庄学会成立了,我忙碌得还没写信 告诉他。他如得知此讯,一定也很高兴,也会支持。
黄裳兄原是八旗家世,祖上隶镶蓝旗,可能是“驻防旗”而落户于京畿的。他本姓容,黄裳 只是后来一个笔名,但如今知其真姓名的不多了。他在少年时个头儿就不高,体质壮实,方 面,大眼,长睫,闪闪有神,又有慧秀之气。自少时爱书如性命,同屋时他就买《四印斋所 刻词》那种精美无匹的刊本。但彼时没想到他竟会成为国内大藏书家,其入藏者皆系罕见难 逢的孤本、稿本、精本。“文革”中“抄”走了几大汽车书,后来听说发还了, 不 知是否完璧归赵,抑或也有失落?他于每部书必有小题记,笔致风雅。少年时健谈、风趣, 年老了再见面,变得不那么豪迈而显得深沉稳重了。当今高士也。
诗曰:
同岁同窗同意气,津沽名校说南开。
谈红说梦风华在,晚步霞天照影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