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国学辽海丛书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着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东北边防辑要》批注

 

  清·曹廷杰 撰

  李文信 遗注

  李仲元 整理

  《辽海丛书》第七集之四册

  一、新城在抚顺高尔山上。

  [原文]「兴京北旧有新城……晋咸康五年,慕容皝击高句丽,兵及新城。」(卷上第一页)

  二、木底城不在复州,在新宾木奇村附近山上,当时高都国内城不在平壤,其南道自不在复州。

  [原文]「木底城在今复州东,高丽之南道也。」(卷上第一页)

  三、盖马县实为西盖马之误,汉志玄菟郡有明文。

  [原文]「汉志注元菟郡西盖马县有马訾水,西南至辽东郡西安平县入海。」(卷上第一页)

  四、三山岛在旅大市南海中。

  [原文]「明天启中毛文龙言:西弥岛相连有三山,周广二百余里……按三山岛在复州南海中。天启中毛文龙言三山岛在旅顺东三百里。」(卷上第一页)

  五、大路今作大鹿岛,在安东县。

  [原文]「大路至朝鲜之义州百六十里。」(卷上第一页)

  六、镇江今九连城。

  [原文]「义州与镇江相对,止三四十里。」(卷上第一页)

  七、卑奢不在海城,在金县老黑山上,石筑甚大。

  [原文]「海城县境内有沙卑城,亦曰卑沙城,高丽所筑,垒石为城,幅员九里,或讹卑奢城。自登莱海道趋高丽之平壤必先出此。」(卷上第二页)

  八、安市在海城县东营城子山上,李道宗攻城时所筑土山犹在。

  [原文]盛京险要考,「又南一百二十里为盖平县……唐咸亨二年,高丽酋钳弁寻叛……诏讨之,破安市城,又败之于泉山即此。廷杰按:安市故城在今盖平县东北。」(卷上第二页)

  九、马石津即旅顺口,在马石山东,谓在苇子套,实误。

  [原文]「又西南百十里曰苇子套,波涛险恶,不利行舟。晋遣使者由海道致命于慕容皝,船下马石津,皆为慕容仁所留。」(卷上第二页)

  十、首山在辽阳府西南十五里,非奉天府。盖奉天府三字为辽阳府之误。

  [原文]「奉天府西南十五里有首山」(卷上第二页)

  十一、河里真陂当是今彰武县南白泡子,俗称泡子。其西北距懿州故城塔营子约百八十里。

  [原文]「金将斡鲁古等与(耶律)淳战,淳走,金人追至河里真陂,遂拔显州。廷杰按:显州在今广宁东界,则河里真陂亦当在今广宁界也。」(卷上第三页)

  十二、清人忌讳说明时统治东北之真实情况。但不知开元本在吉林延吉之北,牡丹江流域之东,也是一因。以後迁之开原,为元代之开元也。

  [原文]明季三卫分建诸国考:「明初东北边塞止于开原,迨永乐正统间自开元迤北因其部落所居建置都司一、卫一百八十四、所二十。」(卷上第五页)

  十三、曹考甚误,奴儿干在混同江特林地方。元设有元帅府,明设怒儿干都司,有宣德建永宁寺碑为证。

  [原文]明季三卫分建诸国考:「说者以东濒海,西接兀良哈,南邻朝鲜,北至奴儿干北海。廷杰谨考:黑龙江呼兰城西北通肯河地方有奴儿城故墟,今呼女儿城,即明时奴儿干卫也。其云北海,恐以察汉泊或呼伦贝尔池当之。」(卷上第四、五页)

  十四、西北为西南之误。

  [原文]明季三卫分建诸国考:「一曰叶赫,在吉林西北四百九十里。」(卷上第六页第五行)

  十五、宜罕山城後称尼什哈或密什哈山,今称龙潭山,在吉林市东,上有高句丽时山城址,乌拉部利用其险也。

  [原文]明季三卫分建诸国考:「一曰乌拉,即今吉林北打牲乌拉城,旧有宜罕山城,伊罕河出焉。」(卷上第六页第十行)

  十六、虎尔喀河,古忽汗河,今称牡丹江。

  [原文]明季三卫分建诸国考:「虎儿喀河出吉林乌拉界,经宁古塔城,北行七百里至三姓城入混同江。」(卷上第六页第十九行)

  十七、阿库尔河在尼满河下,西流入乌苏里江。

  [原文]明季三卫分建诸国考:「天聪八年武巴海征瓦尔喀尼满地方。」(卷上第七页第五行)

  十八、乌尔吉即大小乌吉密河,在雅兰、锡琳二河之间。

  [原文]明季三卫分建诸国考:「崇德二年喀顗等分四路征瓦尔喀……一率绥芬雅兰瑚叶乌尔吉壮丁入绥芬路。廷杰按:乌尔吉即雅兰、锡琳二河之间地。」(卷上第七页第七行)

  十九、阿雅哈河今称嘎呀河,会布尔哈通河、朝阳川河、海兰河、依兰河(也称一两河)而入图们江。

  [原文]明季三卫分建诸国考:「查绥芬河西有阿雅哈河,阿瓦同音。左带乌苏里,右绕图们江。」(卷上第七页第十七行)

  二十、诺雷又作诺罗,今称挠力河,不属依兰喀喇。三姓为努雅喇、克宜克勒、祜什哈里三姓黑斤。

  [原文]三姓疆域考:「居呼尔喀河、松花江两岸者曰诺雷、曰克宜克勒、曰祜什哈哩,此三喀喇。廷杰按:满洲语呼三姓为依兰喀喇。」(卷上第九页)

  二十一、异齐,汉语新也。

  [原文]三姓疆域考:「皆称伊彻满洲。注:一作异齐,一作伊车。」(卷上第九页)

  二十二、陆行乘舟即冬季雪上用滑雪板也。舟行冰上用爬犁即雪撬也。南方人不知东北生活故有此误也。

  [原文]三姓疆域考:「其人陆行乘舟,或以舟行冰上。驾以犬,所谓使犬国也。」(卷上第九页)

  二十三、斐优城在珲春县境,其遗址犹在。

  [原文]征东海渥集瓦尔喀部:「丁未年春,命弟舒尔哈齐、长子褚英、次子代善、大臣费英东、扈尔汉率兵三千,徙东海瓦尔喀部斐优城之众于内地。」(卷上第十一页第十五行)

  二十四、鄂谟和苏噜亦作额穆贺索罗,简称额穆索,设站。

  [原文]征东海渥集瓦尔喀部:「往征东海窝集部之赫席赫路、鄂谟和苏噜路……」(卷上第十一页第十七行)

  二十五、呼尔喀路当即虎尔哈河,今牡丹江流域部落。

  [原文]「戊申年九月,窝集部之呼尔喀路千人侵我宁古塔城」。(卷上第十一页第十九行)

  二十六、东海沿边岛居者当是指图们江口及海参崴东西沿海诸小岛屿而言。

  [原文]「天命二年……遣兵收海边部众。时东海沿边诸部尚多未服。太祖遣兵四百往征,凡散处部众悉收之。其岛居负险不服者,乘小舟尽取之而还。」(卷上第十二页第九行)

  二十七、雅兰、锡琳、瑚叶三地岛屿甚多,当在沿海。

  [原文]「(九年)两红旗多济里为帅,率兵三百五名,进兵之地三,曰雅兰、曰锡林、曰瑚叶……又谕多济里,所往之地岛屿甚多,有可取者,造船取之。」(卷上第十三页第四行)

  二十八、拉发地方,今拉法河上源一带,有拉法站为吉林向宁安及延吉孔道。

  [原文]「四年七月遣萨尔纠等四将率兵百人往瓦尔喀收其余党。谕曰:尔等可于拉发地方牧马前进。」(卷上第十三页第二十五行)

  二十九、乌扎拉部既可水陆两路前往,则其地当在大江长河和陆路冲要之地。

  [原文]「(五年二月丙辰)太宗遣多济里等往宁古塔会同章京锺果兑等,带兵三四百名往征乌扎拉部,谕以或由水路,或由陆路,往返宜速。」(卷上第十四页第五行)

  三十、哈瞻、木栅栏,古作合苏馆或合斯罕。

  [原文]「九百六十余里哈瞻河。注:源出纳秦窝集,北流入混同江,满洲语哈瞻,木栅栏也。」(卷上第十八页第十四行)

  三十一、辽贵德州址在抚顺旧城附近。唐贵端城在贵端水北,贵端水会浑河,汉小辽水也。

  [原文]「三百二十里辉发河。注:明一统志有辉发江源出沈阳卫废贵德州,东北流入松花江,西去开原城三百五十里即此。」(卷上第十八页第十八行)

  三十二、明志徒门河入于海,实即图们江入东方日本海也,非此。

  [原文]「五百里图们河。注:明志有徒门河,流经建州卫东南一千里入于海。」(卷上第十八页第二十四行)

  三十三、绥哈河今名绥河,有大绥河、小绥河两村,当日吉京孔道。伊拉齐今名一拉溪,鄂河今名鳌龙河。

  [原文]「西四十里绥哈河。注:与蒐登河、伊拉齐河北流为鄂河。……九十里伊拉齐河。」(卷上第十九页第十二行)

  三十四、萨喇河今名岔路河。

  [原文]「一百二十余里萨喇河。」(卷上第十九页第十四行)

  三十五、伊勒们河今称驿马河,会伊通河入松花江。

  [原文]「一百四十五里伊勒们河。」(卷上第十九页第十五行)

  三十六、克尔素今作赫尔苏。

  [原文]「四百余里克尔素河。」(卷上第十九页第二十行)

  三十七、海兰窝集为海林河发源。

  [原文]「西北二百里海兰窝集。」(卷上第二十页)

  三十八、巴兰窝集为巴兰河源,在松花江北,稍下为屯河;再下为温登河,今呼梧桐河;再下为都尔河,今称都鲁河。又,巴兰河今称八里河,皆发源于西北各窝集。

  [原文]「东北六百五十里巴兰窝集。八百余里屯窝集。一千一百里温登窝集。一千二百里都尔窝集。」(卷上第二十页)

  三十九、阿库密亦作阿库里或阿库。

  [原文]「东一千三百八十里阿库密河。」(卷上第二十页)

  四十、呼兰河今称珲春河。

  [原文]「东南五百里呼兰河。」(卷上第二十页)

  四十一、哈济密河,其附近有阿济密镇,在苏沿海省,东入海,口外有二岛。

  [原文]「五百三十里哈济密河。」(卷上第二十页)

  四十二、噶哈哩河,今称嘎呀河。

  [原文]「南一百五十里噶哈哩河。」(卷上第二十一页)

  四十三、玛展河今称密占河。海兰河今称海浪河。玛展之在东南者似珲春密河。

  [原文]「北五十里玛展河。注:南流会海兰河入瑚尔哈河。河有二,一在城东南五百四十里。」(卷上第二十一页)

  四十四、舍赫河今称石河。

  [原文]「北五十里舍赫河。」(卷上第二十一页)

  四十五、富达密河口今称佛塔密。

  [原文]「一百二十里富达密河。(卷上第二十一页)

  四十六、阿斯罕河今称乌斯浑河。

  [文原]「四百里阿斯罕河。」(卷上第二十页)

  四十七、翁锦河今称倭肯河,又名发尔图浑河,又名欧肯河。

  [原文]「东北六百里翁锦河。」(卷上第二十一页)

  四十八、巴兰河今称八里河,河口有迎兰镇。

  [原文]「六百余里巴兰河。」(卷上第二十一页)

  四十九、屯河今名汤旺河,上源伊春河。

  [原文]「七百里屯河。」(卷上第二十一页)

  五十、温登河今称乌通河,梧桐河或梧洞河。

  [原文]「九百余里温登河。」(卷上第二十一页)

  五十一、都尔河今称都鲁河。

  [原文]「一千一百余里都尔河。」(卷上第二十一页)

  五十二、玛展窝集流出的水当然可称为玛延,宁古塔北之玛展河俗又称密占河,当是玛、密和展、延、占一音转化而来。

  [原文]「又,阿勒楚喀城东北二百余里玛延河。注:源出玛展窝集。北流入混同江。」(卷上第二十二页)

  五十三、东海卦勒察与蒙古卦勒察当非一族。蒙古卦勒察即郭尔罗斯同名异字。

  [原文]卦勒察考:「廷杰谨按:初,太祖遣大臣雅护喀穆达尼率兵征东海卦勒察部……崇德二年十二月太宗命叶克舒等十六人率兵六百往征卦勒察……魏源《圣武记》载,谓卦勒察在嫩江左右,近伯都讷。」(卷上第二十二页)

  五十四、锡伯即席北,属科尔沁蒙古,但非蒙古族,後多调往新疆边防,今住原地者不多,故後人多不知原居地确实所在。只知世代相传与伯都讷(扶余)为近云。讯之该族文化人安文朴、东工关教授皆言如此。又云其族在清初有入新满洲旗来沈居住的,家庙在实胜寺(皇寺)东邻,有满文碑今存。

  [原文]卦勒察考:「魏源《圣武记》载,蒙古三部曰科尔沁,曰锡(丛书误为赐)伯,曰卦勒察。」(卷上第二十二页)

  五十五、何秋涛所述吉林历史沿革多误不足据。

  [原文]吉林根本说,「何愿船《形胜论》」(记述吉林历史文繁不录。)(卷上第二十三页)

  五十六、阿济密附近有哈济密河。

  [原文]吉林根本说,「珲春东北阿济密、蒙古街、虾蟆塘、海参崴等处地方。」(卷上第二十三页)

  五十七、奇讷林今称七虎林河。

  [原文]吉林根本说,「至乌苏里江口以上诺罗、奇讷林二河之间,部落仍属赫真疆域。」(卷上第二十四页第十一行)

  五十八、鄂勒欢地方当是那尔轰,在吉林靖宇县北,有同名大岭为辉发河和松花江的分水岭。尼堪外兰所居之鄂勒欢城当在浑河流域,去明边不远。指在齐齐哈尔西南者大误。

  [原文]征索伦:「太祖癸未年征尼堪外兰……携其子及兄弟数人逃于鄂勒欢地方,筑城居之。鄂勒欢在齐齐哈尔城西南三十余里,周二里许。丙戌年秋七月,太祖往征鄂勒欢,克其城。尼堪外兰遁入明边境,旋伏诛」。(卷下第一页第二十五行至第二页第二行)

  五十九、东海萨哈连部当然是指由伯力沿江至庙尔海口之黑龙江而言,非指爱珲城一带黑龙江,极为明白。

  [原文]征索伦:「天命元年七月丁亥,太祖遣大臣安费扬古扈尔汉率兵二千征东海萨哈连部。」(廷杰按语谓指黑河口达爱珲城一道。文繁不录——仲元)(卷下第二页第二行)

  六十、锡伯绰尔门即锡伯绰尔台,在锡伯绰尔城,为齐齐哈尔入北京大道。距齐齐哈尔市二百三十里。今黑龙江泰来县塔子城,位在绰尔河南岸,为卜魁经喜峰口入京道。非入法库门道。法库门道经茂兴站南渡嫩江,经郭尔罗斯前旗、长岭子、郑家屯、康平县。

  [原文]征索伦:「天聪八年十二月,太宗命巴奇兰、萨木什喀分两翼率官四十一员、兵二千五百名,往征黑龙江地方,谕以奏捷送俘必由锡伯绰尔门地方经过。廷杰按:必于此地经过者,即由今卜魁经科尔沁地进法库门之路也。」(卷下第二页第十一行)

  六十一、黑龙江萨哈连与东海萨哈连非一地。

  [原文]征索伦:「崇德二年十二月,赐朝贡诸外藩宴,时黑龙江诸部至者曰黑龙江萨哈连。」(卷下第三页)

  六十二、锡伯地方是由黑龙江城回盛京必经之路,中经叶赫威远边门为直径,故不使降人知。

  [原文]征索伦:「太宗命每旗率兵往迎出征索伦大军,谕曰:尔军此行如能过锡伯地方,至克勒朱尔根处相会可谓神速矣。会後由哈尔必雅勒回军,沿途加意防护,入境时须从法库门入,不可由叶赫行,以伊等习知路径,恐再至逃亡也。」(卷下第四页第九行)

  六十三、黑龙江之呼尔哈或呼尔喀,当是松花江黑龙江口下至乌苏里江一带沿江居住各部落,非索伦族。

  [原文]征索伦:「(六年)三月命阿尔津等征黑龙江之呼尔哈部,所向克捷……十一月命鄂罗塞臣巴都哩征黑龙江呼尔喀部……顺治元年黑龙江全境索伦诸部皆称臣妾。」(卷下第四页第二十三行)

  六十四、库尔瀚江今称库鲁河或库尔河。在伯利稍下,东南注入松花江。非乌鲁苏河湾。

  [原文]征罗刹:「(顺治)十五年复败之松花、库尔瀚两江之间。廷杰按:库尔瀚即瑚尔瀚乌鲁苏河湾,在黑龙江城东南,达呼尔原驻札处。」(卷下第五页)

  六十五、钮满即牛满河,在逊河口稍下,西南流入黑龙江。恒滚河发源于都萨阿林岭之东,与牛满河源相对不远,东流注入黑龙江。赫真或作黑斤、赫哲。斐雅喀即吉里迷人。

  [原文]征罗刹:「(康熙)二十年八月,遣副都统郎谈、公彭春率兵往达虎尔索伦觇视情形。谕曰:罗刹犯我黑龙江一带,近闻蔓延益长,过牛满、恒滚诸处,至赫真、斐雅喀虞人住所、侵掠不已。」(卷下第五页第二十一行)

  六十六、额苏哩和黑龙江既系水程,显然是指乌苏里江。下有自爱珲至黑龙江、混同江会口马程和宁古塔督修战舰事也是佐证。《通志》《何氏方略注》及曹氏之说皆误。

  [原文]征罗刹:「尔等还时其详视自黑龙江至额苏哩水程。并访自额苏哩至宁古塔道路。注:《通志》额苏里城在黑龙江城西北八十余里。《何氏方略注》在黑龙江城东北四百十里。廷杰按:卓伦河下、精奇里江上有额苏里河,《通志》盖指其入江之处而言,何氏则指其发源之处而言,故方隅里到虽不同,实同此一地也。……郎坦疏言从爱珲至黑龙江混同江会合处,马行可半月程。二月戊子命尚书伊桑阿赴宁古塔督修战舰。」(卷下第五页第二十六行至第六页)

  六十七、锡伯乌拉官屯为科尔沁蒙古族之农耕地带。

  [原文]征罗刹:「所需军粮取诸科尔沁十旗,锡伯乌拉之官屯,约得一万二千石,可支三年。」(卷下第六页第十二行)

  六十八、额苏里为索伦村。

  [原文]征罗刹:「爱珲、呼尔玛之间额苏里地方可以藏船,且有田陇旧迹。」(卷下第七页)

  六十九、锡伯地通嫩江,水远可至爱珲、额苏里等地。

  [原文]征罗刹:上谕:来年运锡伯诸地粮米于额苏里……俟来年冰解与猎户协运。」(卷下第七页第九行)

  七十、纳木尔河即嫩江。

  [原文]征罗刹:「(康熙二十四年)九月,伊桑阿等遵奏自纳木尔河口至温察屯详勘。」(第九页第十六行)

  七十一、由嫩江南行可至锡伯。库尔瀚江即今牡丹江。古称忽汉水,虎尔哈江或呼里改江。与库鲁河同名异水。

  [原文]征罗刹:「由松花江而下可至嫩江,南行可通库尔瀚江及乌拉、宁古塔、锡伯、科尔沁、索伦、达呼尔诸处,若向黑龙江口可达于海。」(卷下第十页第七行)

  七十二,鄂嫩即斡难河。

  [原文]征罗刹:「索额图等以鄂嫩尼布楚系我国所属茂明安诸部落旧址。」(卷下第十页第二十六行)

  七十三、希尼客今名锡尼克河,入伊敏河。开拉里今名海拉尔河。依木今名伊敏河,注于海拉尔河。

  [原文]黑龙江察边考:「卜魁往者……涉希尼客、开拉里、依木等河。」(卷下第十七页第十二行)

  七十四、曹氏对《柳边纪略》威伊克阿林之按极误。其所指各路出入恰恰相反,结果,将威伊克阿林武断为特林,并将明宣德永宁寺碑指为同时所建,谬之远矣。永宁寺实明宣德时钦差亦失哈等招抚黑龙江口及库页岛时路出奴尔干时建寺碑。

  [原文]界碑地考:「廷杰又按:(前略)盖威伊克阿林在混同江南岸奇吉泊下,今其地名特林,即威伊克阿林之合音,界碑巍然尚存,并有一碑额曰永宁寺,亦勒满蒙汉数体字,当系立界碑时所建。固非在外兴安岭极东北隅近北海处也。」(卷下第二十页第五行)

  七十五、以海兰儿即今海拉尔为辽上京临潢府大误。

  [原文]黑龙江险要:「《呼伦贝尔形胜论》曰:呼伦贝尔,一作呼伦布雨尔,通称海兰儿……昔辽太祖金龊一箭定都兹土,所谓上京临潢府……地在齐齐哈尔西北八百四十里。」(卷下第二十一页第四行)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