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国学五代史补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着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卷三 晋二十条

 

  高祖先兆

  高祖尚明宗女,宫中谓之石郎。及将起兵於太原,京师夜间狼皆羣走,往往入宫中。愍帝患之,命诸班能射者分投捕逐,谓之「射狼」。或遇诸途,问曰:「汝何从而来?」对曰:「看射狼。」未几,高祖至,盖「射」亦「石」也。

  少主不召桑维翰

  少主之嗣位也,契丹以不俟命而擅立;又景延广辱其使,契丹怒,举国南侵。以驸马都尉杜重威等领驾下精兵甲,御之於中渡桥[38]。既而契丹之众已深入,而重威等奏报未到朝廷。时桑维翰罢相,为开封府尹,谓僚佐曰:「事急矣,非大臣钳口之时。」乃叩内阁求见,欲请车驾亲征,以固将士之心。而少主方在後苑调鹰,至暮竟不召。维翰退而叹曰:「国家阽危如此,草泽逋客亦宜下问,况大臣求见而不召耶!事亦可知矣。」未几,杜重威之徒降於契丹,少主遂北迁。

  桑维翰责张彦泽

  桑维翰形貌甚怪,往往见之者失次。张彦泽素以骁勇称,每谒候,虽冬月未尝不雨汗。及中渡变生,彦泽引蕃部至,欲逞其威,乃领众突入开封府,弓矢乱发,且问:「桑维翰安在?」维翰闻之,乃厉声曰:「吾为大臣,使国家如此,其死宜矣。张彦泽安得无礼!」乃升厅安坐,谓彦泽曰:「汝有何功,带使相已临方面,当国家危急,不能尽犬马之力以为报效,一旦背叛,助戎狄作威为贼,汝心安乎?」彦泽睹其词气慨然,股栗不敢仰视,退曰:「吾不知桑维翰何人,今日之下,威棱犹如此,其再可见耶!」是夜,令壮士就府缢杀之。当维翰之缢也,犹瞋目直视,嘘其气再三,每一嘘皆有火出,其光赫然。三嘘之外,火尽灭,就视则奄然矣。

  李涛纳命

  李涛常忿张彦泽杀邠州幕吏张式而取其妻,涛率同列上疏,请诛彦泽以谢西土,高祖方姑息武夫,竟不从。未几,契丹南侵,至中渡桥,彦泽首降。戎主喜,命以本军统蕃部控弦之士,先入京师。彦泽自以功不世出,乃挟宿憾杀开封尹桑维翰。涛闻之,谓亲知曰:「吾曾上疏请诛彦泽,今国家失守,彦泽所为如此,吾之首领庸可保乎?然无可奈何,谁能伏藏沟渎而取辱耶!」於是自写门状,求见彦泽。其状云:「上疏请杀太尉人李涛,谨随状纳命。」彦泽览之,欣然降阶迎之。然涛犹未安,复曰:「太尉果然相恕乎?」彦泽曰:「览公门状,见『纳命』二字,使人怨气顿息,又何忧哉!」涛素滑稽,知其必免,又戏为伶人词曰:「太尉既相恕,何不将压惊绢来!」彦泽大笑,卒善待之。

  马希范奢侈

  马希范,武穆之嫡子。性奢侈,嗣位未几,乞依故事置天策府僚属,於是擢从事有才行者,有若都统判官李铎、静江府节度判官潘玘[39]、武安军节度判官拓拔坦[40]、都统掌书记李皋[41],镇南节度判官李庄、昭顺军节度判官徐收、澧州观察判官彭继英、江南观家判官廖图[42]、昭顺军观察判官徐仲雅、静江府掌书记邓懿文、武平军节度掌书记李松年、镇南军节度掌书记卫曮、昭顺军观察支使彭继勳[43]、武平军节度推官萧铢、桂管观察推官何仲举、武安军节度巡官孟玄晖、容管节度推官刘昭禹等十八人,并为学士。其余列校,自袁友恭、张少敌等各以次授任。莫不大兴土木,以建兴府庭,其最为壮丽者,即有九龙、金华等殿。迨殿之成也,用丹砂涂其壁,凡用数十万斤石,每僚吏谒见,将升殿,但觉丹砂之气,蔼然袭人,其费用也皆此类。初,教令既下,主者以丹砂非卒致之物,相顾忧色。居无何,东境山崩,涌出丹砂,委积如丘陵,於是收而用之。契丹南侵,闻其事,以为希范非常人,遽使册为尚父。希范得册,以为戎虏推奉,欣然当之矣。

  丁思仅谓马希范起义兵[44]

  丁思仅素有才略,为马氏骑将。以希范受契丹册命,深耻之,因谓希范曰:「今朝廷失守,正忠臣义士奋发之时,使驰檄四方,引军直趋京师,诛犬戎,天子反正,然後凯还,如此则齐桓、晋文不足数矣。时不可失,愿大王急图之。」希范本无远略,加以兴作府署未毕,不忍弃去,遂寝思仅之谋。思仅不胜其愤,谓所亲曰:「古人疾没世而名不称,今遭逢扰攘,不能立功於天下,反顾恋数间屋子乎?诚可痛也!」自是思仅常怏怏。

  马希范杀高郁

  高郁为武穆王谋臣,庄宗素闻其名,及有天下,且欲离间之。会武穆王使其子希范入觐,庄宗以希范年少易激发,因其敷奏敏速,乃抚其背曰:「国人皆言马家社稷必为高郁所取,今有子如此,高郁安得取之耶!」希范居常嫉郁,忽闻庄宗言,深以为然。及归,告武穆请诛之,武穆笑曰:「主上战争得天下,能用机数,以郁资吾霸业,故欲间之耳,若梁朝罢王彦章兵权也。盖遭此计,必至破灭,今汝诛郁,正落其彀中,慎勿言也。」希范以武穆不决,祸在朝夕,因使诬告郁谋反而族灭之。自是军中之政,往往失序,识者痛之。初,郁与武穆俱起行阵,郁贪且僭,常以所居之井不甚清澈,思所以澄汰之,乃用银叶护其四方,自内至外皆然,谓之「拓里」,其奉养过差,皆此类也,故庄宗得以媒蘖。自後阴晦中见郁,後竟为所患尔[45]。

  李昪得江南

  李昪,本为徐温所养,温杀张颢[46],权出於己,自称大丞相、中书令、都统。及出居金陵,以嫡子知训为丞相,昪为润州节度。昪始为宣州,忽得润州,甚怏快,将白温辞之。宋齐丘素与昪善,因谓昪曰:「知训骄倨,不可大用,殆必有损足焚巢之患。宣州去江都远,难为应,润州方隔一水尔,有急则可以立功,慎勿辞也。」昪闻之释然,遂行,至润州。未几,知训果为朱瑾所杀。是夜江都乱,火光亘天,昪望之曰:「宋公之言中矣。」遂引军渡江,尽诛朱瑾之党。後解甲去备,以待徐温。温至,且喜且怒,谓昪曰:「犹幸汝在润州,不然吾家大事将去矣。汝於兄弟中有大功者耶!」即日用昪为左仆射,知政事,以代知训。昪善於抚御,内外之心翕然而归之,故徐温卒未几,而江南遂为昪所有。

  先是,江南童谣云:「东海鲤鱼飞上天。」东海即徐之望也;李者鲤也,盖言李昪一旦自温家起而为君尔。初,昪既畜异志,且欲讽动僚属。雪天大会,酒酣,出一令,须借雪取古人名,仍词理通贯。时齐丘、徐融在座,昪举杯为令曰:「雪下纷纷,便是白起。」齐丘曰:「着屐过街,必须雍齿。」融意欲挫昪等,遽曰:「明朝日出,争奈萧何。」昪大怒,是夜收融投于江,自是与谋者惟齐丘而已。

  李瀚作钱鏐碑[47]

  李瀚有逸才,每作文,则笔不停辍,而性嗜酒。杨凝式尝受诏撰《钱鏐碑》,自以作不逮瀚,於是多市美酒召瀚饮,俟其酣,且使代笔。经宿而成,凡一万五千字,莫不词理典赡,凝式叹伏久之。少主入蕃也,宰相冯道等至镇州,戎主皆放还。瀚时为翰林院学士,北主以其才,特留之,竟卒于蕃中。其後人有得其文集者,号曰《丁年集》,盖取苏武丁年奉使之义。

  冯道修夫子庙

  冯道之镇同州也,有酒务吏乞以家财修夫子庙,道以状付判官参详其事。判官素滑稽,因以一绝书之判後云:「荆棘森森绕杏坛,儒官高贵尽偷安。若教酒务修夫子,觉我惭惶也大难。」道览之有愧色,因出俸重创之。

  欧阳彬入蜀

  欧阳彬,衡山人。世为县吏,至彬特好学,工於词赋。马氏之有湖南也,彬将希其用,乃携所着诣府。求见之礼,必先通名纸。有掌客吏,众谓樊知客,好贿,阴使人谓彬曰:「足下之来,非徒然也,实欲显族致身,而不以一物为贶,其可乎?」彬耻以贿进,竟不与。既而樊氏怒,掷名纸於地曰:「岂吏人之子欲干谒王侯耶!」彬深恨之,因退而为诗曰:「无钱将乞樊知客,名纸生毛不为通。」因而落魄街市,歌姬酒徒,无所不狎。有歌人瑞卿者,慕其才,遂延於家。瑞卿能歌,每岁武穆王生辰,必歌於筵上。时湖南自旧管七郡外,又加武陵、岳阳,是九州,彬作《九州歌》以授瑞卿,至时使歌之,实欲感动武穆。既而竟不问,彬叹曰:「天下分裂之际,厮徒负养皆能自奋,我贫而至此耶!」计无所出,思欲窜入邻道,但未有所向。居无何,闻西蜀图纲将发,彬遂谋入蜀,且私谓瑞卿曰:「吾以干谒不遂,居於汝家,未尝有倦色,其可轻弃乎!然士以功名为不朽,不於此时图之,恐贻後悔。今吾他适,庶几有成,勿以为念。」瑞卿曰:「君於妾,不可谓之无情,然一旦不以妾自滞,割爱而去,得非功名之将至耶!妾诚异之,家财约数缗,虽不丰,愿分为半,以资路途。」彬亦不让,因以瑞卿所赠尽赂纲吏,求为驾船仆夫,纲吏许之。既至蜀,遂献《独鲤朝天赋》,蜀王大悦,擢居清要。其後官至尚书左丞相,出为夔州节度使。既领夔州,武穆王已薨,其子希范继立,因致书於希范,叙畴昔入蜀之由,仍以衡山宗族为托。希范得书大惭,彬之亲友悉免其赋役。下令搜访草泽,由是士无贤不肖参谒,皆延客之,因彬所致也。彬雅有风仪,其为文辞近而理真,闻之者虽不知书,亦释然晓之,竟以此遇。

  戴偃摈弃

  戴偃,金陵人。能为诗,尤好规讽。唐末罹乱,游湘中,值马氏有国,至文昭王以公子得位,尤好奢侈,起天策府,构九龙、金华等殿,土木之工,斤斧之声,昼夜不绝。偃非之,自称玄黄子[48],着《渔父诗》百篇以献,欲讥讽之,故其句有:「才把咽喉吞世界,盖因奢侈致危亡。」又曰:「若须抛却便抛却,莫待风高更水深。」文昭览之怒,一旦谓宾佐曰:「戴偃何如人?」时宾佐不测,以偃为文昭所重,或对曰:「偃诗人,章句深为流辈所推许,方今在贫悴,大王哀之,置之髯参短簿之间足矣。」文昭曰:「数日前献吾诗,想其为人,大抵务以鱼钓自娱尔,宜赐碧湘湖,便以遂其性,亦优质之道也。」即日使迁居湖上[49],乃潜戒公私不得与之往还。自是偃穷饿日至,无以为计,乃谓妻曰:「与汝结发,已生一男一女,今度不惟挤於沟壑,亦恐首领不得完全。宜分儿遁去,庶几可免,不然旦夕死矣。」於是举骰子与妻子约曰:「彩多得儿,彩少得女。」既掷,偃彩少,乃携女,相与恸哭而别。偃将奔岭南,至永州,会文昭薨,乃止。其後不知所终。

  安重荣叛

  安重荣出镇,常怀不轨之计久矣,但未发。居无何,厩中产朱鬃白马,庭鸦生五色雏,以为凤,乃欣然谓天命在己,遂举兵反,指挥令取宗岭路以向阙。时父老闻之,往往窃议曰:「事不谐矣。且王姓安氏,曰鞍得背而稳,何不取路贝州?若由宗岭,是安及於鬃,得无危乎?」未几,与王师先锋遇,一战而败。

  杨光远叛

  杨光远灭范延光之後,朝廷以其功高,授青州节度,封东平王,奄有登、莱、沂、密数郡。既而自负强盛,举兵反。朝廷以宋州节度李守贞尝与光远有隙[50],乃命李讨之。李受诏欣然,志在必取,莫不身先矢石。光远见而惧之,度不能御,遂降。初,光远反书至,中外大震。时百官起居次,忽有朝士扬言於众曰:「杨光远欲谋大事,吾不信也。光远素患秃疮,其妻又跛,自古岂有秃头天子、跛脚皇后耶?」於是人心顿安。未几,光远果降。

  彭夫人怒报恩长老

  文昭王夫人彭氏,封秦国夫人,常往城北报恩寺烧香。时僧魁谓之长老,问曰:「夫人谁家妇女?」彭氏大怒,索檐子疾驱而归。文昭惊曰:「何归之速也?」夫人曰:「今日好没兴,被个老秃兵问妾是谁家妇女,且大凡妇女皆不善之辞,安得对妾而发!」文昭笑曰:「此所谓禅机也,夫人可答弟子是彭家女、马家妇,然则通其理矣,何怒之有乎!」夫人素负才智,耻不能对,乃曰:「如此则妾所谓无见性也。」於是惭赧数日。

  罗邺王戏判

  罗邺王绍威,俊迈有词学,尤好戏判。常有人向官街中鞴驴,置鞍於地,值牛车过,急行碾破其鞍。驴主怒,殴驾车者,为厢司所擒。绍威更不按问,遂判其状云:「邺城大道甚宽,何故驾车碾鞍?领鞴驴汉子科决,待驾车汉子喜欢!」词虽俳谐,理甚切当,论者许之。

  石文德献挽歌

  石文德,连州人。形质矬陋,好学,尤工诗。霸国时,屡献诗求用,文昭以其寝陋,未尝礼待,文德由是穷悴。有南宅王子者,素重士,延於门下。其後文昭知之,亦兼怒王宅,欲庭辱文德而逐之。居无何,秦国夫人彭氏薨,文昭伤悼,乃命有文学者各撰挽词[51]。文德乃献十余篇,其一联云:「月沈湘浦冷,花谢汉宫秋。」文昭览之大惊,曰:「文德有此作用,吾但以寝陋而轻之,乃不如南宫小儿却能知贤耶!」於是始召文德而愧谢之。未几,承制授水部员外郎,充融州刺史。文德晚尤好着述,乃撰《大唐新纂》十三卷,多名人遗事,词虽不工,事或可采,时以多闻许之。

  赵在礼拔钉钱

  赵在礼之在宋州也,所为不法,百姓苦之。一旦,下制移镇永兴,百姓欣然相贺,曰:「此人若去,可为眼中拔钉子,何快哉!」在礼闻之怒,欲报「拔钉」之谤,遽上表更求宋州一年。时朝廷姑息勳臣,诏许之。在礼於是命吏藉管内户口,不论主客,每岁一千,纳之於家,号曰「拔钉钱」,莫不公行督责,有不如约,则加之鞭朴,虽租赋之不若也。是岁,获钱百万。

  僧洪道

  僧洪道,不知何许人。通内外学,道行尤高,大为时人所重。天福中,居於衡州石羊镇山谷中。马氏文昭王之嗣位也,闻其名,召於府,使於报慈寺住持。洪不应命,文昭坚欲致之,督责州县,忧惧,计无所出,率五七十人拱拥入州。洪道知之,乃引徒弟数辈转徙入深山中,得一岩,遂且止息。然离旧居抵於山岩下,则众鸟千万,和鸣而随之。州县虽失其踪,或有相谓曰:「且深山之中,众鸟何故而鸣?又声韵优逸,得非和尚在彼耶?」试寻,果得之於岩所。父老再拜曰:「和尚,佛之徒也,佛不遗众生愿,今大王崇重,要与和尚相见,辄不应召,窜入山林,於是和尚即得计矣,而州县与乡村得无劳扰,而和尚忍不为之开慈悯耶!」洪道於是始点头曰:「如此,则吾为汝行矣。」及至府,文昭以国师待之。未几,坚乞归山,文昭知不可留,乃许焉。其後竟不知所终。初,洪道之入岩也,见一虎在穴乳二子,徒弟大骇。洪道叱曰:「无惧,彼当移去。」言讫,虎衔二子趋出穴。至行之所感也如此。

  僧齐己

  僧齐己,长沙人。长沙有大沩同庆寺,僧多而地广,佃户仅千余家,齐己则佃户胡氏之子也。七岁,与诸童子为寺司牧牛,然天性颖悟,於风雅之道日有所得,往往以竹枝画牛背为篇什。众僧奇之,且欲壮其山门,遂劝令出家。时郑谷在袁州,齐己因携所为诗往谒焉,有《早梅》诗曰:「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谷笑谓曰:「数枝非早,不若一枝则佳。」齐己矍然,不觉兼三衣叩地膜拜,自是士林以谷为齐己一字之师。其後居於长沙道林寺。时湖南幕府中能诗者,有如徐东野、廖凝[52]、刘昭禹之徒,莫不声名藉甚。而徐东野尤好轻忽,虽王公不避也,每见齐己,必悚然,不敢以众人待之。尝谓同列曰:「我辈所作皆拘於一途,非所谓通方之士,若齐己才高思远,无所不通,殆难及矣。」论者以徐东野为知言。东野亦常赠之诗曰:「我唐有僧号齐己,未出家时宰相器。爰见梦中逢武丁,毁形自学无生理。骨瘦神清风一襟,松老霜天鹤病深。一言悟得生死海,芙蓉吐出琉璃心。闷见唐风雅容缺,敲破冰天飞白雪。清塞清江却有灵,遗魂泣对荒郊月。格何古,天工未生谁知主,混沌凿开鸡子黄,散作纯风如胆苦。意何新,织女星机挑白云,真宰夜来调暖律[53],声声吹出嫩青春。调何雅[54],涧底孤松秋雨洒,嫦娥月里学步虚,桂风吹落玉山下。语何奇,血泼乾坤龙战时,祖龙跨海日方出,一鞭风雨万山飞。己公己公道如此,浩浩寰中如独自。一簟松风冷如水,长伴巢由伸脚睡[55]。」其为名士推重如此。及将游蜀,至江陵,高从诲慕其名,遮留之,命为管内僧正。齐己不获已而受,自是常怏怏,故其友虚中示之诗云:「老负蛾眉月,闲看云水心。」盖伤其不得志也。竟卒於江陵。有诗八百首,孙光宪序之,号曰《白莲集》,行於世。

  注:

  [38] 「御之於中渡桥」,「中」下原衍「流」字,胡校:「『流』字衍。」同卷「李涛纳命」条及《旧五代史》卷八五《少帝纪》均作「中渡桥」,据改。

  [39] 「潘玘」,各本同。案:《通鉴》卷二七七、《新五代史》卷六八《楚世家》、《十国春秋》卷七二传作「潘起」,实为一人。

  [40] 「拓拔坦」,《新五代史》卷六六《楚世家》作「拓拔常」,《通鉴》卷二八七、《十国春秋》卷七三传作「拓拔恒」。案:本名应为「拓拔恒」,避宋真宗名讳,改「恒」为「坦」、为「常」。

  [41] 「李皋」,各本同。《通鉴》卷二八九、《十国春秋》卷七四作「李弘皋」。案:本名应为「李弘皋」,陶文避宋太祖父弘殷庙讳,缺「弘」字,实为一人。

  [42] 「廖图」,各本同。《新五代史》卷六六《楚世家》作「廖光图」,《十国春秋》卷七三「廖匡图」。案:本名应为「廖匡图」,避宋太祖庙讳,改「匡」为「光」,或缺「匡」字。

  [43] 「昭顺军观察支使」,「支使」,诸本均同,唯四库本作「判官」。

  [44] 「丁思仅谓马希范起义兵」,「丁思仅」,各本同。案:《新五代史》卷六六《楚世家》、《十国春秋》卷七三作「丁思觐」,《通鉴》卷二八五作「丁思瑾」,实为一人。「谓」,各本均同,胡校:「『谓』当作『说』。」

  [45] 「後竟为所患尔」,「所」原脱,胡校:「『後竟为患尔』有误。」据《旧五代史》、《五代史记注》补。

  [46] 「张颢」,原作「张镐」,据《五代史记注》改。

  [47] 「李瀚」,毛本、四库本及《旧五代史》卷八四、《新五代史》卷二九同。卷五「世宗问相於张昭远」条及《旧五代史》卷七六、《新五代史》卷七三、《宋史》卷二六一《赵上交传》作「李澣」,实为一人。

  [48] 「玄黄子」,原作「元黄子」,据毛本、四库本及《十国春秋》卷七三本传改。

  [49] 「即日使迁居湖上」,「使」原作「便」,诸本均作「使」,据改。

  [50] 「李守贞」,毛本、四库本作「李守正」,实为一人。宋刊本避宋仁宗名讳,改「贞」为「正」,毛本、四库本作「李守正」应是宋本原貌。

  [51] 「乃命有文学者各撰挽词」,「文学」原作「学文」,胡校:「『文学』倒。」据四库本、《旧五代史》、顾本改。

  [52] 「廖凝」,各本同,《通鉴》卷二九○作「廖匡凝」。案:本名当为「廖匡凝」,避宋太祖庙讳,缺「匡」字。

  [53] 「真宰夜来调暖律」,「夜来」原作「衣来」,据毛本、四库本、宋本及《全唐诗》卷七六二改。

  [54] 「调何雅」,原作「词何雅」,据毛本、四库本、《全唐诗》卷七六二改。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