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国学战国策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着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姚宏题

 

  右战国策,隋经籍志:三十四卷,刘向录;高诱注,止二十一卷;汉京兆尹延笃论一卷。唐艺文志,刘向所录已阙二卷,高诱注乃增十一卷,延叔坚之论尚存。今世所传三十三卷。崇文总目高诱注八篇,今十篇,第一、第五阙。前八卷,後三十二、三十三,通有十篇。武安君事,在中山卷末,不知所谓。叔坚之论,今他书时见一二。旧本有未经曾南丰校定者,舛误尤不可读。南丰所校,乃今所行。都下建阳刻本,皆祖南丰,互有失得。

  余顷於会稽得孙元忠所校於其族子悫,殊为疏略。後再扣〔一〕之,复出一本,有元忠跋,并标出钱、刘诸公手校字,比前本虽加详,然不能无疑焉。如用「埊」、「坔」字,皆武后字,恐唐人传写相承如此。诸公校书,改用此字,殊所不解。窦苹作唐史释音,释武后字,内「埊」字云,古字,见战国策。不知何所据云然?然「坔」乃古「地」字。又「埊」字,见亢仓子、鶡冠子,或有自来;至於「坔」字,亦岂出於古欤?幽州僧行均切韵训诂,以此二字皆古文,岂别有所见耶?孙旧云五百五十签,数字虽过之,然间有谬误,似非元书也。括苍所刊,因旧无甚增损〔二〕。余萃诸本,校定离次之,总四百八十余条。太史公所采,九十余条,其事异者,止五、六条。太史公用字〔三〕,每篇间有异〔四〕者,或见於他书,可以是正,悉注於旁。辨「〈栾,中"木改水"〉水」之为「渍水」,「案」字之为语助,与夫不题校人,并题续注者,皆余所益也。正文遗逸,如司马贞引「马犯谓周君」、徐广引「韩兵入西周」、李善引「吕不韦言周三十七王」、欧阳询引「苏秦谓元戎以铁为矢」、史记正义「竭石九门,本有宫室以居」、春秋後语:「武灵王游大陵梦处女鼓瑟」之类,略可见者如此,今本所无也。至如「张仪说惠王」乃韩非初见秦,「厉怜王」引诗乃韩婴外传,後人不可得而质矣。先〔五〕秦古书,见於世者无几。而余居穷乡,无书可检阅,访春秋後语,数年方得之,然不为无补。尚觊博采,老得定本,无刘公之遗恨。绍兴丙寅中秋,剡川姚宏伯声父题。〔六〕

  〔一〕 札记今本「扣」误「叩」。吴引不误。

  〔二〕 札记今本「损」误「采」。吴引不误。

  〔三〕 札记今本「字」误「事」。吴引不误。

  〔四〕 札记今本脱「异」字。吴引不误。

  〔五〕 札记吴引无「先」字。丕烈案:无者误脱也。

  〔六〕 札记今本此後有跋云,战国策经鲍彪殽乱,非复高诱原本,而剡川姚宏较正本,博采春秋後语诸书,吴正传駮正鲍注,最後得此本,叹其绝佳。且谓於时蓄之者鲜矣。此本乃伯声较本,又经前辈勘对疑误,采正传补注,标举行间。天启中,以二十千购之梁溪安氏,不啻获一珍珠船也。无何,又得善本於梁溪高氏,楮墨精好,此本遂次而居乙。每一摩挲,不免以积薪自哂。要之此两本,实为双璧,阙一固不可也。崇祯庚午七月曝书於荣木楼。□翁谨识。又有跋云,战国策世传鲍彪注者,求吴师道駮正本,已属希有,况古本哉!钱遵王假余此本,系姚宏较刻,高诱注,盖得之於□翁宗伯者。不特开卷便有东、西周之异,全本篇次前後,章句烦简,亦与今本迥不相侔,真奇书也。因命友印录此册。原本经前辈勘对疑误,采正传补注,标举行间,宜并存之,一时未遑也。□翁云,天启中得此於梁溪安氏,无何,又得善本于梁溪高氏。今此本具在,已出寻常百倍,不知高氏本又复何如耳?戊戌孟春六日录校并识,虞山陆贻典。庚寅冬,□翁绦云楼灾,其所藏书,俱尽於咸阳之炬。不谓高氏本尚在人间?林宗叶君印录一本,假余,较此颇多是正,而摹写讹字,猝未深辨,并一一校入,尚拟借原本更一订定也。戊戌季冬六日校毕记。己亥春,从钱氏借高氏原本,校前十九●。孟冬暇日,过毛氏目耕楼,借印录高氏本,校毕,此书始为全璧云。敕先。丕烈案:此雅雨堂本之原委也,览之而与宋椠不同之故憭然矣。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