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国学恒春县志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着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卷九

 

  物产

  榖之属

  稻:黏者为糯,次黏者为粳,不黏者为槏;槏即籼也。本草云:「粳米主益气,稻未主温中,粳稻对举,是以黏者为稻」。案说文:「稻稌也,糯稻也」。糯下云:「沛国呼为糯」。槏下云:「稻不黏者」。粳下云:「稻属」。是无论黏与不黏,皆得名之曰稻。九榖考以稌稻为大名,斯得之矣。夏熟者,曰:早。冬秋熟者,曰:晚冬(糯、粳、槏兼而有之)。夏末秋初者,曰:小冬(种於山砧畸零之处,所收不多)。陆种者,曰:旱稻;番社种之,不俟灌溉,其获与水田无异。

  麦:分大麦、小麦二种。广雅云:「大麦麰也,小麦麳也」。郑众注:「周官及汜胜之书、酉阳杂俎、农桑辑要皆分大麦、小麦为九榖之二,犹大豆、小豆分二榖也」。早熟者,曰:大麦。晚熟者,曰:小麦。大麦可酿为火酒;小麦屑粉作面、作酱、作糕饼,用处较大麦为多。

  稷:说文:「稷,斋也,五谷之长」。九榖考曰:「稷,斋大名也。粘者为秫,北方谓之高粱也,通谓之秫。秫,又谓之蜀黍,高大似芦」。湖雅二戈:「稷者,今之高粱。凡曰粢,曰秫,曰红粱,曰芦穄,曰芦粟,曰蜀黍,曰蜀秫,曰木稷,曰荻粱,曰麤粱,皆稷也」。

  粟:尔雅义疏曰:「粟本诸榖之大名」。故说文:「桌,嘉榖实也;犹之榖为大名」。按说文桌下二戈:「嘉榖实也」。禾下二戈:「嘉榖也」。黍下二戈:「禾属而粘者也。曰禾属者,乃禾之别种;是禾可以包粟,而不能包诸榖也」。窃谓:榖固大名,嘉榖则禾之专名。周礼注注云:「嘉榖尽藏,以粟为主」,所由得名嘉乎。九榖考曰:「此一榖也。始生曰苗,成秀曰禾,禾实曰粟,粟曰米,米名曰粱;其大名则曰嘉榖」。湖雅曰:「粱者,今之小米也。凡曰禾,曰粟,曰糜,曰芑,曰穬,曰榖子,皆粱也。曰苞芦即玉蜀黍,俗名黄米;乡间多植之,以代粮食」。

  豆:有大、小豆二种。说文:「菽,豆也。答,小豆也」。广雅云:「大豆,菽也。小豆,荅也」。尔雅:「戎菽,谓之荏菽」。孙炎曰:「大豆也」。诗,生民传云:「荏菽,戎菽也」。笺云:「荏菽,大豆也」。而郭璞以管子北伐山戎,遂谓之胡豆。或云:即豌豆。九榖考与尔雅义疏,皆以郭说为非。王祯农书曰:「大豆有黑、白、黄三种。白者,粥、饭皆可拌食。有小豆、赤豆、白江豆、■〈荧,豆代火〉豆,皆小豆类也」。湖雅云:「大豆、小豆之分,不在颗粒之大、小」。故二豆颇难辨别,今以煮熟靡烂者为小豆,虽熟犹脆者为大豆,分晰较明。曰白豆,曰乌豆;白豆用作豆腐,乌豆用作磨油。曰绿豆,或以制糕,或以熬粥。屑粉,可去垢腻;巾帼之中,又用以靧面。曰豇豆,有红、黑、花三种。荚长尺余者,为长豇豆,亦名裙带豆;荚短者,为短豇豆。内地五、六月熟,可连荚蒸食;恒邑则四时有之。曰藊豆,群芳谱去:「一名蛾眉豆,一名沿篱豆,有红、白二种」。曰鸡眼豆。即本草赤小豆也;荚如蜂房,每房一豆,半红半黑如鸡眼,故名。生岩榖间,番人取食之。

  麻:说文:「麻,枲也。枲,麻也」。段注云:「麻与枲互训,皆兼苴麻、牡麻言之」。今恒邑所产者,葛苎之属,可治为绳。此麻之粗者,非苴麻、牡麻也。曰脂麻,本草谓:「其多脂油也」。李时珍曰:「俗作芝麻,非」。榖谱云:「一名胡麻,一名油麻」。湖州府志云:「一名巨胜,有黑、白二种。白者油多」。湖雅云:「此麻之别种,或以当九榖之麻,非也」。

  稊:尔雅翼云:「似稗,布地生,秽草。稊与稗二物,皆有米而细小」。俗云:「秕糠七层」。

  稗:汜胜之曰:「水旱无不熟之时,又特滋盛,易得芜秽?良田亩得二、三十斛,宜种之以备凶年。又稗中有米,熟时可捣取炊之,不减粱米;又可酿作酒」。按:稊、稗二草,皆乱榖之草,杂生田中。恒署有园,隙周三、五十步;本年夏初丛生苗本,初以为谷种之遗,及出穗,皆稗类也。不灌溉,不籽耘,蔚然而秀,湛然而实;泛氏之言,不信而有徵欤?

  蔬之属

  芦菔:一作莱菔,一作萝卜,一名紫花菘,一名温菘。本草纲目云:「生沙壤者,脆而甘;生瘠地,坚而辣。根叶皆可生、可熟、可菹、可酱、可豉、可醋、可糖、可腊、可饭,乃蔬中之最有利益者」。王桢农书曰:「萝卜一种四名,春曰破地锥,夏曰夏生,秋曰萝卜;冬曰土酥」。恒邑冬生者多;其性闭气,与内地异,病者忌食。

  姜:说文:「姜,御湿之菜也」。蔬谱曰:「苗青根嫩白,老黄无实。秋社前後,新芽顿长,如列指状。紫者,名紫芽姜」。按:姜为药中要品,入食馔尤佳,辛而不薰之品也。本草经曰:「乾姜,主逐风湿痹,肠澼下痢,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段氏玉裁以生者尤良,谓:乾姜中之不熟而生者耳」今人谓不乾者为生姜,失之矣。明王三保种姜冈山,今名为三保姜;得者,可疗百疾。冈山在夙山县境。

  韭:说文:「一种而久生者,故谓之韭」。蔬谱云:「茎名韭白,根名韭黄,花名韭菁」。尔雅翼云:「首春未出土时,最美。故云:春初早韭。湖雅曰:「韭花可作菹,即菁菹也」。按说文:「韭,华也」。周礼:「菁菹先」。郑曰:「菁,菹也」。又韭之生山中者蒮曰,一名衰韯。尔雅:「蒮,山韭也」。按:春初未出时,味最胜。今惟浙东有之,俗谓之黄芽韭菜。其法,以隆冬土掩其本,不令出土;春初,掘其芽而市之,故名。其价甚昂,往在台北,偶有入馔者;如采其法而行之,亦随处可有也。杨凝式韭花帖云:「当一叶报秋之初,乃韭花逞味之始」;是韭菜作花,本在秋初。今各处於夏间已有之;盖亦裁灌加勤,其发较早耳。

  葱:群芳谱云:「葱,一名菜伯,一名和事草,一名鹿胎」。本草云:「食品,用冬葱、汉葱;入药,用山葱、胡葱」。蔬谱云:「一种楼葱,江南人呼为龙角葱、羊角葱」。又云:「初生曰葱针,叶曰葱青」。齐民要术云:「葱肉曰白,其青谓之袍」。按龙爪葱名天葱,无爪者为地葱。又一种甚细,随地蔓生者,为野葱。尔雅茖山葱疏云:「葱生山中者,名茖,细茎大叶有色;有地葱,无天葱」。本草曰:「茖葱,油葱也。五荤之一」。楞严经云;「五荤,熟食发淫、生啖增恚,故释氏戒之」。

  ■,本草云:「江南呼为蕌子,别名莜」。说文:「■,菜也」。尔雅:「■,鸿荟」;疏云:「菜,一名鸿荟。本草谓之菜芝」。广群芳谱云:「蔬■白华,一名守经,一名家芝」。嘉泰会稽志云:「种法,一本率七、八支」。谚曰:「葱■三四」。支多者,科辄圆大,故难拔。叶似韭而小,生山中者名葝。尔雅:「葝,山■」;疏云:「菜也」。埤雅:「■之美,在白」。农书雅:「野菹俗名天■」。内则:「脂用葱,膏用■」。

  荽:潘岳闲居赋:「蓼荽芬芳」;注云:「荽,香菜。张骞。使西域得胡荽」。胡荽,香菜;今名元荽,亦香菜。

  蒜:有大蒜、小蒜之别。说文:「蒜,荤菜」;段注曰:「夏小正:十二月,纳卯蒜。今之小蒜也」。陶贞白云:「小蒜,名薍子。薍音乱;即小正卯字。其大蒜,乃张骞始得自西域者」。本草:「小蒜名蒜,大蒜名葫。尔雅翼云:「葫又称胡蒜。以自胡中来,故名」。蔬谱云:「小蒜,一名泽蒜。又名石蒜」。尔雅:「蒿,山蒜」;疏云:「荤菜也。生山中者名蒿」。本草云:「山蒜、石蒜、泽蒜同一物也。但分生於山、泽、石之间,不同耳」。嘉泰会稽志云:「近世以灸痈疽,率得奇效。其法,切如崇寗钱厚,置患处,灼艾丸其上;痛则易蒜,可至百壮。初觉即灸早,无不愈者」。清异录云:「蒜,五代宫中呼为麝香草」。武康县志曰:「遇夏则生薹」。湖雅曰:「薹即蒜条,亦可■〈火刍〉食」。又曰:「蒜叶、蒜头皆作蔬;蒜头腌藏,或用醋浸亦美,可愈泄痢」。

  崧:埤雅云:「菘,性凌寒不凋,四时常见。有松之操,故其字会意」。菜谱:「有春崧、晚菘」。按:崧即白菜,冬月尤佳,所谓秋末晚崧也。杨诚斋名白菜为水晶菜。本草云:「最肥大者,名牛肚菘」。湖雅曰:「牛胫崧,亦曰牛肚菘,白菜之最肥大者也」。恒邑有之。其青者曰青菜,即青崧,较小。又有似蚵蚾崧者,扁茎卷心,全体皆白;虽不及北方来者,亦佳品也。

  芥:方言:「蘴荛。赵、魏之间,谓之大芥。其小者,谓之辛芥;或谓之幽芥」。尔雅翼云:「芥似崧而有毛,味极辛辣」。图经本草曰:「芥之种亦多,有紫茎,叶纯紫;作齑食之,最美。有白芥,旧云从西戎来」。蔬谱云:「紫芥作齑最美。白芥,一名胡芥、一名蜀芥,为茹甚美。芥心嫩薹,谓之芥蓝」。双林志云:「有佛手、荷叶、鸡脚等状,佛手为上」。湖雅曰:「腌藏则名春不老」。学圃杂疏云:「芥多种,以春不老为第一」。恒邑有名芥蓝者,较小,即福州之陈家菜也;以种自陈氏故名。其菜不可着铁器;以手折之,入锅极佳。

  菠薐;群芳圃云:「菠菜,一名菠薐,一名菠斯草,一名赤根菜,一名鹦鹉菜,出西域颇陵国」。嘉话录云:「菜之菠薐,颇陵国将来,而语讹为菠薐」。唐书:「太宗时,泥婆罗献菠薐菜。叶类红蓝,实如蒺藜:火熟之,能益食味,蔬味甘美」。清异录:谓之雨花菜。格无论云:「茎微紫,叶圆而长,绿色」。湖雅云:「俗呼红觜绿鹦哥」。或云:「茎中有水银」,故多不食。

  菾:即甜菜。本草:「菾,一名莙薘,一名军达」。瓮牖闲评云:「出大食国」。鄞县志云:「一名女菜」。

  苋:本草图经:「有赤苋、白苋、人苋、马苋、紫苋、五色苋六种。马苋,即马齿苋也。人、白二苋,亦谓之穅苋、亦谓之胡苋、亦谓之细苋,其实一也。紫苋,茎叶通紫。赤苋,亦谓之花苋。五色苋,今亦称细苋,俗谓之野苋;猪好食,又名猪苋,人多取以喂猪」。蔬谱云:「野苋,谓之细苋,一名胡苋。又墨汁者,名墨苋」。洗冤录云:「忌与鳖同食。昔有人将鳖与苋并食之,遂病死;屍未殓,忽有小鳖无数,自九窍涌散;行马厩中,遇马溺者,辄化为水」。又有「误食鳖苋,饮马溺得瘥」。或云:「白马溺尤良」。湖雅曰:「野苋根,煎服治霍乱、转筋甚效」。

  荠:艺文类聚引说文:「荠菜,可食也」。本草陶注云:「其叶作菹及羹,亦佳」。野菜谱:「有江荠,倒灌荠,蒿柴荠,扫帚荠,碎米荠」。荠味甘,故诗曰:「其甘如荠」。武康县志曰:「荠菜野生,无栽种之法。煮食之,气味亦香」。按:荠,三月开花。

  蒿:湖雅曰:「有十余种。一青篙,即释草蒿菣。说文:菣,香蒿。本草:草蒿也。一名白蒿,又名蓬蒿,即释草蘩皤蒿,蘩由胡也。一齐头蒿,即释草,蔚牡莪也。一莪蒿,又名娘蒿,又名抱娘蒿,即释草莪萝。说文:菻,蒿属也。一藾蒿,又名牛尾蒿,即释草。苹藾萧。说文:萧艾蒿也。一芸蒿,即夏小正月令之芸,又名七里香;或云即紫胡,非也。一蒌蒿,即释草购商蒌;说文:蒌草也。一萩蒿,即释草萧萩;说文:萩,萧也。一同蒿;一邪蒿,一茵陈蒿,一黄花蒿,即臭蒿,一马先蒿;一阴地蕨,亦蒿类也。并见本草」。

  芋:说文:「大叶实根骇人,故谓之芋也」。史记索隐曰:「芋,蹲鸱也」。寇宗奭曰:「当心出苗者,为芋头;四边附之而生,为芋子」。李时珍曰:「旱地山地,可种水芋。水田莳之,水芋味胜」。种芋法云:「大者,谓之芋头;旁出小者,谓之芋嬭」。

  甘薯:群芳谱云:「甘薯一名朱薯,大者名玉枕薯」。甘薯疏云:「薯有二种:一名番薯,一名山薯。番薯甚甘,山薯稍劣」。异物志云:「其根似芋;剥去紫皮,肌肉正白如肪」。恒邑产者,皆山薯;或为丝、或为粉,以代粮食。俗谓之地瓜。

  薯蓣:即山药。本草:「山药,一名薯藇,一名山芋,一名薯薯,一名儿草」。群芳谱云:「山药,原名薯蓣;一名土薯,一名玉延,一名修脆」。湖录:「澄水帛薯蓣,避唐代宗讳,改名薯药;避宋英宗讳,遂名山药;再迁而本字尽亡矣」。本草纲目云:「零余子即山药,藤上所结子也。煮熟去皮食,胜於山药、美於芋子」。恒邑产者,薯蓣壮而肥,郡人时来购买;用以入馔,味甘,性和稍凉。

  茄:本草:「茄一名落酥」。五代贻子录作酪酥,盖以其味如酥酪也。群芳谱云:「茄子,一名小菰。有紫、青、白三种:老则黄如金,来自暹罗;紫者又名紫膨脝」。按:北方所产者,皆圆而扁;江浙者,紫而长。恒产者,紫而圆。

  辣茄:湖雅曰:「一名辣椒,一名蕃椒;实俱下垂,长而尖如觿。凡大小数种」。按辣茄初纯青,老纯赤;鲜者固佳,乾者味亦不灭。作菹和酱,为减茄酱。恒邑尚有一种,丛生,尾上矗,辣甚常茄;猴洞山多野生者。

  芹:诗泮水笺:「芹,水菜也」。尔雅曰:「芹,楚葵」;注:「今水中芹菜」本草「水芹,味甘平,一名水英」。陶隐居曰:「其二月、三月作英时,可作菹;及熟,爚食之」;别本注曰:「即芹菜也。芹有二种:荻芹取根,白色。赤芹取茎叶,并堪作菹及生噉」。本草图经:「生水中,叶似芎藭,花白色而无实,根亦白色」。

  瓮菜:茎中空,叶图长,最易滋生,莳为常馔。俗名空心菜。

  ■〈艹耎〉:说文:「■〈艹耎〉,木耳」;段注曰:「今人谓光滑者,木耳;皴者,蕈」。内则:「芝栭」。王肃云:「无华而实者,名栭,皆芝属」。庾蔚之礼记义疏:「无华叶而生者;芝栭,又作栭」。类篇:「■〈木耎〉,木耳也」。按:恒邑番社产者,为木耳,爚之又易烂。

  海藻:绿色,细如发,产鹅銮鼻一带海边石上。去其泥沙,爚以荤汤,入馔,味甚佳。本草云:「出东海,有大叶、马尾二种。亦作海菜」。

  蕈:说文:「蕈,桑■〈艹耎〉也。菌,地蕈也」;段注曰:「■〈艹耎〉之生於桑者,曰蕈;蕈之生於田中者,曰菌」。先郑注周礼云:「深蒲或曰桑耳」。尔雅「中馗菌」注:「地蕈也,似葢。今江东名土菌亦曰馗厨,可啖之」。博物志:「江南诸山郡中,大树断倒者,经春夏生菌,谓之椹。食之有味,而忽毒杀人,云此物,往往自有毒者」。吴兴掌故云:「凡色大红及黑白者,皆不可食,唯淡红无毒;盖蕈受湿热之气,谨疾者宜慎之」。又云:「枫树菌,食之,笑不止。俗谓笑菌」。按:菌,形如伞葢,其下梭剖,其干中如虫啮者,可食;否则毒。洗冤录云:「四明、温、台间,山榖多产菌,种类不一。食之,间有中毒,往往至杀人;葢蛇虺毒气所薰蒸也。有僧教掘地以冷水搅之,令浊,少顷取饮,皆得全活。其方见本草」。又注:「凡菌蕈如夜中有光者、欲烂无虫者、煮不熟者、煮汁照人无影者、上有毛下无纹者、仰卷赤色者,俱毒杀人;饮以地浆及粪汁,可解。中笑蕈毒,饮东瓜蔓汁解之;或苦菜白矾,调新汲水并咽」。

  豆芽菜:黄豆者粗,绿豆者细而白。

  瓜之属

  说文:「瓜,蓏也」。蓏下云:「在木曰果,在地曰蓏」,陈启源曰:「瓜之为类甚多,约之上百」。农书云:「供果者为果瓜,供菜为菜瓜」是也。

  西瓜:本草:「一名寒瓜」。李时珍曰:「胡峤陷虏记言:峤征回纥,得此种归,名曰西瓜;则五代时,始入中国」。陶宏景注:「永嘉有寒瓜甚大,可藏至春者」,即此也。有红瓤、黄瓤、白瓤三种。浙西皮瓤子三白者,味甚甘,为上;绿皮黄瓤者,次之;红瓤者,又次之。恒产,皆红瓤也。

  冬瓜:群芳谱云:「冬瓜,一名水芝,一名地芝,一名蔬■〈艹〈立瓜〉〉」。蔬谱云:「长者如枕,大者如斗」。学圃余疏云:「性温可食」。湖雅曰:「即本草白冬瓜。或作东瓜,以配西、南、北三瓜,非也。皮及子并入药,子名瓜瓣」。

  南瓜:一名番瓜,北方呼为倭瓜。湖录云:「相传自番中来,贫家以之代飰,俗名飰瓜」。王祯农书曰:「浙中一种阴瓜,宜阴地种之。秋熟,色黄如金,皮肤稍薄,可藏至春,食之如新」。本草纲目:「疑即此瓜是也,子亦可■〈火刍〉作果」。又云;「久食可断鸦片瘾;生捣汁,解生鸦片毒」。近时之洋肥皂,其黄色者,即此瓜所制也。瓜有二种,横圆而坚扁,皮多痱■〈疒畾〉者,夏熟;形如蒲而腹大者,秋熟。

  黄瓜:群芳谱云:「黄瓜,一名胡瓜」。本草云:「张骞使西域得种,故名」。本草纲目云:「今俗以月令王瓜生,则误矣」。皮上有■〈培,疒代土〉■〈疒畾〉如疣,子青色,老则黄赤,生熟可食,糟酱一如菜瓜。

  菜瓜:湖雅云:「一名梢瓜,入馔最佳,酱食亦可」。

  苦瓜:青色,味苦,皮有〉■〈疒畾〉癧,形如黄瓜,首尾皆尖。以豆豉蒸食之,甚佳。

  丝瓜:本草纲目云:「嫩时去皮,可烹可曝,点茶充蔬。老则筋络缠纽,惟可藉靴履、涤釜器,故村人呼为洗锅罗瓜」。蔬谱云:「瓜丝如网,可涤器;名曰天罗絮」。湖雅曰:「络及藤,并入药;络可涤砚」。

  瓠:邶风:「匏有苦叶」;传云:「匏谓之瓠」。王念孙曰:「瓠可为酒器,又可为药品。瓠,通作壶,匏之转声为瓢,瓠之叠韵为瓠鲈,实一物也」。本草纲目云:「壶卢,一名瓠瓜,一名匏瓜;苦瓠,一名苦匏,一名苦壶卢。凡蓏属,皆得称瓜。古人壶、瓠、匏三名,皆可通称,初无分别。而後以长如菜瓜,首尾如一者为瓠;瓠之一头有腹,长柄者为悬瓠;无柄而圆大,形扁者为匏;匏之有短柄、大腹者壶;壶之细腰者为蒲卢;各分名色」。按:近日金阊、武林间,有一种细腰者,大不及指,可为盆供;至老,选其最小者,长约五、六分,围圆如小指环,以金圈用作耳垂,亦闺阃中之时粧也。如购之骨董家,值十金。

  果之属

  桃:红者,曰大红桃;白而夏熟者,日夏白桃;秋熟者,曰秋桃;形扁如盒者,曰合桃。按:果品皆须用移接之法。譬如栽树,一年本如臂,斩其上截、破其下截之皮四、五寸,用原树或他树小枝削而尖之,插其中三、四枝,外掩以土,用箬裹紧,使彼此凝合为一,然後结实肥大。范正敏遯斋闲览:「凡果实久不熟者,以祭社余酒洒之,则繁茂倍常」。恒邑新辟,种者不谙;故其桃白而小,多毛,不堪食。

  李:本草云:「梵书名居陵迦」。古人云:「瓜果不及时者,不适於口」。恒邑未熟而故其味酸苦。

  榴:群芳谱云:「安石榴,一名金罂」。旧说以枯骨置枝间,石压其根,则结子繁盛。今恒邑有花而不实者。又有番石榴,产山野间,极伙;形如橘,皮青,肉淡红,味甘酸;妇孩喜啖之。

  凤梨:长圆如甜瓜,凸凹如佛头舍利。色红黄,味甘性热,土人呼为黄梨;必用盐水溅食,否则易致痧症。■〈火刍〉鸡、猪肉极佳。生时,置之几案,颇有清香。据采访云:「西人所售蜜蒙水,即其汁也」。波罗蜜为天波罗,出後山番社;黄梨为地波罗,庄社皆有。

  香橼:离骚草木疏云:「如小瓜状,皮若橙,而光泽可爱。肉厚、味短而香氛大胜棋橘」。果疏云:「香橼,花香实大,虽酸溅齿,以为汤则大佳;置实盘中,盈室俱香,实佳品也」。橘录云:「香橼,木似朱栾,近水乃生。其长如瓜,清香袭人;置之明窗净几间,颇可赏玩」。又云:「香栾,酸不可食;摘几案间,其臭如兰」。湖雅曰:「亦作香栾,山家清供。谢益齐不能饮,喜看客醉。一日命左右剖香橼作二杯,刻花於其上,盛上所赐酒以劝客,清芬霭然」。今人刻花以作雅片烟斗、烟筒,亦香气逼人,兼能舒郁;其酒杯之流亚欤?

  菱:武陵记曰:「两角曰菱、四角曰芰,通谓之水栗。其色有青、有红」。埤雅云:「叶似荇,白葩实紫,角刺人;亦〔名〕薢茩,小者刺菱」。恒邑龙銮潭产者,两角而大。

  檨子:考字书无檨字。居易录,作番蒜,从之;今亦名蕃蒜。树高多荫,实如猪腰,青皮黄肉;土人甘之,郡名蓬莱酱。台属二百余年,未得馆选,故以此勖多士也。

  南无:状如花红,圆形,锐头中空,莹润可爱;味甘酸,气香。俗名辇雾,又名剪雾,又名软雾,又名染雾。

  释伽:状如水中鸡头,即芡也。纹绉如释伽舍利;去壳食肉,有子味甘,微酸而腻;出荷兰。

  波罗蜜:明一统志云:「安南出波罗蜜,大如冬瓜,皮有梭刺。五、六月熟,味甜香,核可煮食,能饱人。嘉林出者尤佳」。兹番山出者,大者数十斤,形如佛头。剖食其子,似菱似栗;瓤不可食。

  菩提果:一名香果。花有须无瓣,白色。其实中空,细绒属蒂,形如蜡丸。青,熟黄,味甘而清。

  榄:青色,大倍橄榄,味亦似之。

  柚:似柑而大,青色味酸;推其故,未熟而摘;若俟其黄而摘之,或不酸也。

  橘:吴氏春秋:「箕山之东,有甘橘焉」。山海经:「洞庭之山,其木多橘」。异物志:「交趾有橘。官置长一人,秩二百石,主岁贡御橘」。述异记:「越多橘柚园,越人岁税,谓之枨;橘户名曰橘籍」;吴阚泽表云:「请除臣之橘籍」。淮南子:「橘树至江北,化为橙」,是橘宜於东南,而不宜於西北。兹恒产者,皮细软而薄,熟则红,味亦甜,佳果焉。

  金蕉:似刀豆而圆,即芭蕉之实。一茎十余比,一比数十荚。初纯青,熟纯黄,去其荚而食之,香味如湖雅所载之熟瓜。据采访云:「性凉,治喉症、热症最良」。

  甘蔗:叶似荻,高丈许,有竹、荻二种,亦分青、紫。竹蔗茎粗,荻蔗茎细,榨汁成饴。据采访云:「恒人有购糖廍,仿凤山之榨糖者;四时皆风,势又猛烈,蔗不能长,乃寝」。今廍在山脚庄,蔗亦不多。王灼谱:「唐大历间,有僧号邹和尚,跨白驴,登繖上,结茅以居。若须盐、米、薪、菜之属,则书寸纸、系钱缗,遣驴至市中;人知为邹也,取平值,挂物於鞍,纵驴归。一日,驴犯山下黄氏蔗苗,黄请偿於邹。邹曰:汝未知蔗糖为霜,利当十倍。吾语汝塞责,可乎?试之,果信;遂流传其法。邹後走入灵鹫山石龛中,其徒追之,但见一文殊石像,始知为大士化身;而白驴乃狮子也」。

  龙眼:魏文帝诏:「南方果之珍异者,有龙眼,令岁贡焉」。南方草木状云:「荔枝过即龙眼熟。故谓之荔枝奴,言随其後也」。张益广雅云:「益智,龙眼也」。王荩臣诗:「琬液醕和羞沅瀣,金丸玓瓅赛玑珠;骚人赋就芳名远,汉帝移来贝叶敷」。宋人龙眼词:「香味已惊樱实淡,绦衣还笑荔枝皴,美人偏喜破朱唇」。恒署二堂前,左右两树,岁有实。岁为台飓吹落。

  椰子:南方草木状云:「椰实大如寒瓜,外有壳,圆而坚。剖之有白肤,厚半寸;味似胡桃,极美。有浆,饮之得醉。俗谓之越王头。昔林邑王与越王有怨,遣人刺得其首,化为椰子。当刺时,越王大醉,故其浆犹如酒」。

  槟榔:南方草木状云:「槟榔树,十余丈,皮似青铜,节如桂竹;下本不大,上枝不小」。仙药录云:「槟榔亦名仁频」。恒邑产於番社者多,形如黑枣;裹以荖叶、石灰,男妇皆喜啖之,不绝於口。婚姻大事,及平时客至,皆以槟榔为礼。又有槟榔笋者,较竹笋为嫩,甘鲜可食。葢取其最上之梢,树遂枯;主人深惜之,必台飓大风後,有吹折者,遂取以供餐焉。槺榔亦可斫笋,味稍逊。本草图经:「槟榔生南海及岭外州郡,大如桄桹,高五、七丈。正直无枝,皮似青铜,节如桂竹,叶生木颠;似楯头,又似芭蕉。实作房,从叶中;一房数百,状如鸡子」。又云:「尖长而有紫纹者,名槟;圆而矮者,名榔。槟力小,榔力大」。陶弘景云:「向阳者,曰槟榔;向阴者,曰大腹子」。

  落花生:本草:「落花生,辛能润肺,香能舒脾,果中佳品。藤生,花落地而结实,故名」。武康志云:「一名长生果」。浙江衢州府志曰:「种自闽中,堆沙植之,花落沙上,结实如蚕」。恒邑俗名番豆,又名土豆仁。

  柑:橘柚之属。神异经:「东南荒外,有建春山,多美柑」。崔豹古今注云:「柑实形如石榴者,谓之壶柑」。尔雅翼云:「其形似橘而大」。南方草木状云:「柑乃橘之属,滋味甘美,特异者也。有黄者,有頳者,谓之壶柑」。恒产者,酸甚;推其故,仍以未熟而摘也。

  茶之属

  罗佛山茶:距县城东北三十里,其地崇山峻岭;知县周有基购茶秧,教民种植,并建茅屋三、四间,以为憩息之所;今废。其茶味甚清,色红。十余年来,未能推而广之;每年所产,不过数十斤。

  港口茶:距县东二十里,地临海,产茶亦不多,色、香、味三者与罗佛茶相似。

  药之属

  菖蒲:群芳谱曰:「一名昌阳,一名昌歜,一名尧韭,一名水剑草」。湖雅曰:「山家清供。吴兴多石菖蒲,可栽为盆玩」。又曰:「有数种:一种叶有剑脊,高尺余;一种细叶,高四、五寸。俱生石水间,并为石菖蒲。古云:昌本、昌歜、昌阳,皆指此。今人专以细叶者,为石菖蒲,非也。有极小叶,仅寸许,曰钱蒲,亦以供玩。别有泥菖蒲,一名白菖水菖蒲、一名溪荪,叶皆无剑脊,并无用」。恒产者,俱有剑脊。

  艾:尔雅:「艾,冰台」;疏云:「艾一名冰台,即今艾蒿也」。急就篇注:「一名医草」。埤雅:「一名灸草」。药谱云:「艾,宋时以汤阴复道者佳。近代汤阴者,谓之北艾;四明者,谓之海艾。自成化以来,惟蕲州者为胜,谓之蕲艾。相传蕲州白家山艾,置寸板上灸之,气彻於背」。鄞县志曰:「苗茎类蒿而叶皆白,苗短者良,三月三日、五月五日,采者佳」。

  蒲姜:治风湿。望如杨柳,枝上分茎,茎五叶,以七叶者更良;功与艾同。篱边墙角,皆有之;或曰蔓荆。昔有患漏肩疯者,以蒲姜二、三两,蕲艾、菖蒲根等分,高粱炒热,布包,擦患处;冷则再炒再擦,数次乃愈。

  苍耳:即卷耳。陆玑诗疏曰:「其实正如妇人耳璫,今或谓之耳璫草」。鄞县志曰:「一名胡寝草,叶青白,类粘糊菜叶。秋间结实,比桑椹短小而多刺」。湖雅曰:「一名枲草;俗呼羊带来」。猴洞山麓多产之。

  天南星:本草纲目:「二月生苗,如荷梗,叶如荺蒻。五月,开花如蛇头,黄色。七月,结子作穗,似石榴子,红色;根似芋而圆。二月、八月采根。一说即虎掌也。小者名田跋」。按:本草以根如老人星状,故名。又鄞县志曰:「有毒」。

  牵牛:群芳谱曰:「牵牛,一名盆甑草,一名黑丑白丑,一名草金铃,有黑、白二种」。酉阳杂俎云:「盆甑草,即牵牛子也。结实後,断之,状如盆甑,其中有子如龟」。鄞县志曰:「二月种子,三月生苗,藤蔓绕篱,叶青,有三尖角。七月生,微红带碧色,似鼓子花而大,日出则合。八月结实,九月收」。湖雅曰:「俗名喇叭花,即天茄」。

  麦门冬:一名麦虋冬。尔雅疏云:「本草:麦门冬,秦名羊韭,齐名爱韭,楚名马韭,越名羊蓍;一名禹葭,一名禹余粮」。本草陶注:「根似穬麦,故谓之麦虋冬」。李时珍曰:「麦须曰虋。此草根似麦而有须,凌冬不凋,故谓之麦虋冬」。

  天门冬:一名天虋冬。尔雅疏云:「本草有天门冬,一名颠勒」。本草注曰:「抱朴子云:一名颠棘,或名地虋冬,或名延虋冬。在东岳,名淫羊藿;在中岳,名天虋冬;在西岳,名菅松;在北岳,名无不愈;在南岳,名百部」。李时珍曰:「草之茂者,曰虋;此草蔓茂,而功同麦虋冬,故曰天虋冬」。湖雅曰:「百部、天门冬二草,根相似,故百部一名野天门冬」。

  茯苓、茯神:本草云:「松脂千年为茯苓,又千年为琥珀;今人往往於松下得茯苓,有重斤许者」。本草释名:「茯苓,一名茯灵,一名茯兔;抱木者名茯神」。鄞县志云:「出大松下,附根而生,无苗、叶、花,实作块如拳。在土底,大者数斤,似人龟形者佳。皮黑,肉有赤、白二种。或云:多年松脂所成」。今恒邑後山产者,重至□□斤,不易得;得而服之,洵可延年。海外蛮荒,於今甫辟,故有此佳物也。

  车前子:尔雅:「芣苢马舄,车前」。注:「今车前草,大叶长穗,好生道中;江东呼为虾蟇衣」。陆玑疏云:「马舄,一名车前,一名当道。喜在牛迹中生,故曰:车前当道也;今药中车前子是也」。图经本草云:「春初,苗叶如匙面,花甚细,青色微赤,结实如葶苈,赤黑色」。湖雅曰:「俗名观世草,又名打官司草」。

  鸡血藤:粗细不一,有大如臂者,皮青紫色,多皴;断之,汁涌而出,鲜红如鸡血,故名。按:云南向有此膏,为妇科要药。今台北药肆在大嵙崁一带,取藤熬膏,亦良。法须随砍随熬,乾则无用矣。恒邑产自番社,人固不知此,庄民亦未有取而熬之者。

  茴香:群芳谱:「一名蘹香」。清异录:「一名八月珠」。蔬谱:「有大小二种」。本草:「莳梦生佛誓国,一名慈谋敕,一名小茴香,实如马芹」。甯化县志曰:「丛生,肥茎绿叶,结子如麦粒开宝。本草名慈谋勒,俗谓之小茴香。一种实大如柏实,裂成八瓣,大如豆;味甜者为八角茴」。又本草:「马蕲,一名野茴香」。今文率出者八角茴。

  苏叶:味辛香,温,发表散寒。子与叶同功,梗下气。尔雅:「苏,桂荏」;注曰:「苏,荏类之草也。以其味辛似荏,故一名桂荏」。

  薄荷:辛,能散凉,能清升浮,能发汗;虚人不宜多服。本草苏颂注:「江、浙间,人多以作茶饮之」。

  百合:甘平,润肺,清热。朱二允曰:「久嗽肺虚,虚则宜歛;百合之甘歛,胜於五味之酸歛」。本草:「一名重箱,一名中逢花,一名重迈,一名中庭」。群芳谱曰:「百合,一名摩罗春,有麝香、珍珠二种」。尔雅翼曰:「小者如蒜、大者如碗,数十斤相累,状如白莲花,故名。百合,言百片合成也」。按:此品可果、可蔬、可药、一名玉手炉。别有如萱花,红斑而小;小者名虎皮百合。又一种自生者,曰野百合。

  山药:详蔬属。

  蝉蜕:蝉类甚多;惟大而黑色者入药。

  倒麒麟:草本,性凉,去风火;土名钉地蜈蚣。

  桑白皮;桑为箕星之精,其木利关节,养津液,行水、去风;甘辛而寒,舄肺火。东垣曰:「甘,固元气之不足而补虚;辛,舄肺气之有余而止咳。然性不纯良,不宜多用」。

  虎梅刺:草本,性寒,去热毒;治疮疥,良。实如钮扣,红色,味甜可食。

  九层塔:气香,治跌打损伤,甚良。

  金石松:出番社石罅。高不盈尺,状如水藻,绿色;味甘凉,无毒,治血症。土人采以代茶,虽日久枯焦,得水即活;以其质同金石,故名。

  万年松:即卷柏。

  海榕树:草本,治疮毒;土名苦烂盘。

  一条根:功与九层塔同。

  牛柏甲:治疮毒,并跌打损伤,甚良。

  埔银头:治疮毒,并跌打损伤,甚良。

  无根草:即浮萍;紫背者,入药良。

  益母草:辛,微苦。李时珍曰:「益母;根、茎、花、叶、实皆可同用捣汁,熬膏亦良」。

  龙鳞草:性凉,治无名肿毒,胜药。

  凤尾草:功与龙鳞草同。

  连珠草:功与龙鳞草同。

  椬梧头:治白淋及妇女带下。

  龙船花:功与椬梧头同。

  风不动:土人无槟榔,以风不动代之。

  武靴藤;治跌打损伤。

  铁马鞭:为小儿惊风圣药。

  牛舌石

  浮海石:咸、润,下寒降火。色白、体轻,水沫日久结成。俞掞席上腐谈云:「肝属木,当浮而反沈;肺属金,当沈而反浮,何也?肝实而肺虚也。故石入水则沈,而南海有浮水之石;木入水则浮,而南海有沈水之香。虚实之反如此」。

  金线莲:叶青紫色,圆如豆版,藤生布地。性凉。产内山番社。据采访云:「蔓延丛草中,一见即取,转盼不复见矣」。近时番割持沽者,多赝。

  鹿肚石:色紫,产鹿肚中。据采访云:「有本结、石结、草结、气结之别。气结者最良,治热血症;如牛黄、狗宝之类,不易得。售者多伪」。

  熊胆:出番山。本草云:「凉心平肝,明目杀虫,治惊癎。五痔涂之即佳。又善辟尘,扑尘水上,投胆少许,则豁然而开」。

  鹿茸鹿鞭:李时珍曰:「鹿乃仙兽,纯阳多寿,能通督脉,又食良草,故其角肉食之,有益无损」。鹿,一名斑龙。西蜀道士尝货斑龙丸,歌曰:「尾闾不禁沧海竭,九转灵丹都漫说;惟有斑龙顶上珠,能补玉堂关下穴」。盖用鹿茸也。土人云:「鹿有花毛者,鲨鱼变成;茸无补益,鞭亦然,多伪」。

  花之属

  红华:木本,叶尖圆,旁如锯齿,花红如杜鹃,艳丽异常;四时不断,令人可爱,其花国之妖姬哉?一名扶桑,一名佛桑,有单叶、千叶二种。县署东圃一株,高可七、八尺,双单叶杂出其间。壬辰秋,台风大作,拔其根而殒。惟附根两、三小枝,尚有青色,或可庆更生欤?然俟其开花,不知几历年月矣。

  榴花:花谱云:「本出涂林安石国,张骞使西域,得其种以归,故名安石榴。五月开花」。按;有红榴、四季榴诸种。

  栀子:古云:「诸花少六出者,惟栀子花六出」。陶贞白言:「桅子剪花六出,刻房七道,芬香特甚;相传即西域薝卜也」。酉阳杂俎云:「桅子花,或曰薝卜花,金色,花小而香。西方甚多,非栀也」。

  月季:群芳谱云:「月季花,一名长春花,一名月月红,一名胜春,一名瘦客。逐月一开,四时不绝,蔷薇之类也」。本草:「月季花,亦名斗雪红」。按:此花品类繁多,不亚菊花;江南各处,以金黄者为上品,价甚昂贵。

  刺桐:彭絅咏刺桐花诗注:「刺桐,云南名为鹦哥花」。番人不知岁月,以刺桐花开为一年;先叶後花,其岁大熟。

  凤仙:群芳谱:「凤仙,一名海纳,一名小桃红,一名染指甲草」。本草云:「宋光宗李后讳凤,宫中呼为好女儿花」。物理识云:「凤仙子名急性花」。史:「李玉英,秋日采凤仙花染指甲;後於月夜调弦,或比之落花流水」。按:嵇含南方草木状云:「有花名指甲,胡人自大秦国移植南海。五、六月开花,可染指甲,红过於凤仙」。据此,则凤仙、指甲各有一种,今人未深辨焉。江、浙有五色者,有一本而红、白杂出者,有一花而半红、半白者,栽之阶砌墙角,亦甚灿烂。恒邑有木指甲,花大如桂,其花白而小,又一种也。

  牵牛:汇苑云:「牵牛,清晨始开,日出已瘁。花虽甚美,不能(以下原书有脱字)。江、浙俗名喇叭花」。余详「药属」。

  玉簪:花疏云:「玉簪,一名白鹤花;紫者名紫鹤」。群芳谱云:「玉簪一名白萼,一名白鹤仙,一名季女;又名......。花未开时,装铅粉在内,以线缚口,久之,妇女用以傅面,经岁犹香」。岁化县志曰:「一茎数花,以次递开,如削玉抽簪。又有紫色者,名紫钗。国朝赵金简诗:草际风凄发种种,不应尚有未抽簪」。俗名夜来香,又名月下香,即玉蕊花。或云:「即扬州之琼花,又名洋玉簪,其花皆纯白,而无紫色者」。

  青莲:古今注:「一名荷花,一名水芝,一名泽芝,一名水花,一名水旦,一名玉环」。按:莲花种类甚多,以有台者为贵。其余一干两花,曰并头莲;三并头者,曰品字莲;又有四并头、五并头者,皆千叶不实。爱莲说:「莲,花之君子也」。恒邑有而不多,产龙銮潭。

  菊:一名治蘠,一名日精,一名帝女花,一名节花;品最高,种亦甚繁。扬州花圃中,不下数百种。恒邑民家所种,不过红、黄、白三色而已。

  珠兰:群芳谱云:「真珠兰,一名鱼子兰,蓓虆如珠,花开成穗。戴之髻,香甚。叶能断肠」。按:珠兰有木本、草本两种:木本者,大如桂;草本者,至冬即萎,又名鸡爪兰。

  茉莉:本草:「一名抹丽,一名末莉;本梵语,无正字,随人会意而已」。群芳谱:「此花佛书名缦华,谓可饰头缦也。出波斯国,移南海,北方名柰」。晋书:「都人簪柰花」;则此花入中国久矣。又云:「取水半盃,用物架花其上,以纸密封;次日,花既可簪,以水点茶,清香扑鼻」。按;今以茉莉焙茶蒸露,即此意也。有单叶、千叶二种。

  鸡冠:佛书谓之波罗奢花,亦呼洗手花。碧鸡漫志谓之後庭花;疏云:「鸡冠,须矮脚者,种砖石砌中。其状:有掌片、球子、缨络;其色:有紫、有红、有白、有黄」。本草称:「坐种则矮,立种则与人齐」。归安志:「有深紫、浅红、纯白、淡黄四种。又有一朵而紫、黄各半者,名鸳鸯鸡冠;又有五色者。最矮者,名寿星鸡冠。皆可盆玩」。

  水仙:长物志云:「水仙,六朝人呼为雅蒜」。内观日疏云:「水仙名女史花,又名桃女花」。草花谱云:「水仙有二种,单瓣者,名水仙;千瓣者,名玉玲珑。又以单瓣者名金盏银台;因花性好水,故名水仙」。学圃余疏云:「其性得水则不枯,故曰水仙;真水寒友也」。按:水仙皆产自闽漳州,他处不能种焉,故祗供玩一春。

  玉芙蓉:草本,枝叶似黄杨,叶浮微白;花细如钮扣,亦白色。颇有香气,妇人用以簪髻。

  子午花:红色,即金钱花;午开子谢。国朝何震诗:「有花有花名子午,枝叶蔓生结青玉。以巾裹之归草堂,遍示女妹争相逐;或言其形如车轮,四角璀璨三十幅」。

  美人蕉:学圃余疏云:「芭蕉,惟福州美人蕉最可爱,历冬春不凋,常吐朱莲如簇。俗名艳蕉,其本矮小」。

  鹰爪兰:一名油兰花,似兰无心,香味滞腻;结子如枣,名鹰爪桃。

  素馨:花如鹰爪,白色。又有木本者,曰山鹰爪。

  草之属

  芭蕉:群芳谱云:「一名芭苴,一名天苴,一名扇仙,又名芭蕉。花苞中,积水如蜜,名甘露;侵晨取食,甚香,止渴延龄。根出土时,肥饱状如胆瓶」。余详果属。

  茅:尔雅藗牡茅疏:「茅之不实者也,一名藗,一名狼尾」。格物总论云:「丛生荒野间,野人刈以覆屋」。乌程志曰:「可为薪」。双林志曰:「可通烟筒」。湖雅曰:「茅根、茅针,并入药品」。按,本草:「茅针,初生苗也」。

  芦荻:群芳谱云:「芦、荻二物,相类而异种。芦大而中空;凡曰葭、曰苇、曰华、曰■〈艹刁〉,皆芦也。荻小而中实;凡曰萑、曰藡、曰菼、曰鵻、曰薍、曰鸟蓲、曰马尾,皆荻也」。湖雅曰:「芦可名荻,所谓对文则异、散文则通也。土人以其梗编,为筐箧,以藏衣履,谓不生蛀」。

  苮草:青色,取其汁,揉之令冻,成黑色。夏月可以解署,如内地之石花薜荔也。

  油葱:叶如万年青,稍白而厚,有棱角。妇人用以饰发,故比户皆栽种也。

  淡巴菰:即烟草,出番山,以上十八社者良。姚旅露书:「吕宋国,有草名淡巴菰,一名金丝醺,漳州人自海外携来」。兹恒邑僻在海外,番人不知贸利,亦有此种,自非漳州人所掳赠,盖天地自然之产耳。

  薯莨:俗名。根叶皆似芋,根较长大。产番山,番人以之易他物。沿海渔家,熬汁染罾网,入水经久不烂。又染布,制蓬颿及衣裤,皆黄赭色。惟粤中贾人染绸,则黑色、紫色者;皆暑月杉裤之用,光润如缎,汗渍无碍。昔时,南省贵客及苏、杭妇女往往用之,以为时装;旋则舆台、傔侍,满目皆然;故富贵家稍有见焉。

  玉荪菰:味香美,可入馔。

  山芝草:一名鹿芝。状似如意,可以瓶供。

  木之属

  木棉:高大如■〈厌上木下〉桑,棉铃似碗。知县罗建祥购种粤东,教民栽种;於东门城内,特开棉圃,建茅屋数椽。嗣以风害,树皆萎。令所存者,仅一、二树,刁刁调调,昕宵摇落,卒未能收其利焉。

  刺桐;南方草木状云:「九真有刺桐,布叶繁密;三月开,赤色」。桐谱云:「花侧敷如掌,体有巨刺」。

  槟榔:详果属。裨海纪游云:「槟榔不与椰树并栽,盖华而不实」。亦见赤嵌集。

  槺榔:似槟榔,亦曰光榔。其子丛生如穗,大如豆,初青老黄;可食,味甘,微酸。

  柏:本草云:「果木皆向阳,柏独西指,受金之正气,坚劲不凋,多寿之木;故元旦饮椒柏酒以辟邪。侧柏叶补阴、凉血」。

  楠:任昉述异记:「黄金山有楠木,一年东荣西枯,一年西荣东枯。张华谓之交让木」。恒邑产内山,居民用以作器。树有大至数抱者,人力难施,不易到海。

  栳:叶青色,尖长。嚼槟榔者,非此不可。亦似清香。

  乌桕:本草拾遗:「叶可染,子可压油。涂头,令白变黑,为灯极明;又名鸦舅」。安吉志云:「叶可作皂,子可取油为烛」。按:桕油亦曰白油,其色白也。江、浙造烛者,皆是。恒邑,桕树随处有之,大不过七、八尺,小者尺余。居民不谙取油、造烛之法,是以任弃路旁,无过问者。

  林投树:似栟无棕,实如凤梨而大。取其子,搥如颖,可以代笔。

  碧珊瑚:有枝无叶,似仙人掌,绿色。高者丈余,并植之,可编为篱,俗名火桁。

  鸡血藤:详药属。

  白藤:出番社,粗者可以作杖。

  海藤:黑色,大如指,直挺无枝叶。有长至七、八尺者,可环为钏。不多见,须俟海中飘来近岸捞之。一名海珊瑚。

  海树:黑色,似海藤;有根、有桠杈,无枝叶。环为钏镯,易於碎裂,不逮海藤之佳。

  海花:色黄黑不一。其枝联络圜转不断,形如葵扇;无叶,供玩甆盆,古气蓬勃。

  竹之属

  丛竹:细而多刺。

  笋:味苦。

  竹箨

  笋乾

  暗节竹:在县署二堂前,一丛数十竿,潇洒得致。明节以外,全竿如羚羊角,无处非节,抚之则平。为他处之所无。闻小琉球亦有此竹。人皆取为雅片烟筒,饰以金翠,足供清玩。

  禽之属

  鸡:五德之禽,人家常畜。

  鹅:可以充馔,可以惊夜。

  鸭:野鸭曰凫,家鸭曰鹜。

  凫:野鸭,龙銮潭有之;不如内地成群而来,动盈千万也。

  鹈鹕:尔雅「鹈鴮鸅」注云:「今之鹈鹕也。好群飞,沈水食鱼,故名洿泽」。

  鹭:尔雅「鹭舂鉏」注:「白鹭也。头、翅、背上皆长翰毛」。陆玑诗疏曰:「白鹭步於浅水,好自低昂,故曰舂鉏」。国朝张起龙诗:「闸水回流千点白,春田界破一行飞」。

  鸥:诗曰:「凫鷖在泾」;传:「鷖,鸥也」。埤雅曰:「凫好没、鷖好浮,故鷖一名沤。今字从鸟,後人加之也」。又曰:「今鸥,一名水鴞」。禽经:「鸥,信鸟也」;注:「鸥,水鸟。随潮而翔,迎浪蔽日;又曰信鸥」。

  翡翠:一作翠青。尔雅谓天狗;注云:「江东呼为水狗,或谓之鱼狗」。禽经:「背有翠羽,曰翡翠」;注曰:「状如鵁鶄,而色正碧,鲜缛可爱。饮啄於澄澜回渊之侧,犹自惜其羽,日濯於水中。今王公之家,以其羽为妇人首饰」。

  黄鹦:莺之名繁,或谓黄鸟,或谓黄莺,或谓黄鹂,或谓黄栗留,或谓黄伯劳,或谓仓庚,或谓搏黍;或谓之黄袍,或谓之含樱鸟,或谓之金衣公子。

  乌:说文:「孝鸟也」。束晰诗曰:「嗷嗷林乌,受哺於子」。广雅曰:「纯黑而反哺者,谓之乌;小而腹下白,不能反哺者,谓之鸦」。

  啄木:释鸟云:「释,啄木」;郭璞曰:「口如锥长,数常啄木食虫,因名。此鸟有大有小、有褐有斑,褐者雌、斑者雄」。恒产者:毛绿,觜脚皆红,较绿鸠略小。

  鹰:易通卦验:鹰,鸷杀之鸟也。格物总论曰:「鹰,鸷鸟;金眼钓觜、铁瓜剑翮,善撄搏」。按:此鸟飞鸣则风,坐鸣则雨。

  鹞:酉阳杂俎曰;「鹞子两翅,各有复翮,左名撩风,右名掠草。带两翮出猎,必多获」。湖雅曰:「有名鸱、名隼、名鹞、名鸇、名鸇者,皆鹰之类」。

  脊令:释鸟曰:「■〈即鸟〉鴒、雝渠,盖雀之属。飞则鸣,行则摇。大如鴳,长脚尾,腹下白、颈下黑,如连钱,故杜阳人谓之连钱。诗曰:「脊令在原」,故此鸟在水边」。

  竹鸡:格物总论曰:「比鹧鸪差小,羽褐多斑赤文,自呼泥滑滑」。所在山榖有之。寗化县志曰:「家有竹鸡啼,白螘化为泥。葢好食螘也」。本草纲目:「一名鸡头鹘,亦辟壁虱」。北梦琐言曰:「竹鸡好食半夏」。

  山鸡:身备五采,有冠,首尾皆黑,觜、足红。雄鸣朱,雌鸣喌喌。一如家鸡,捕而食之,味甚甘鲜。按说文:「雉有十四种,是即雉之一种也」。尔雅释「鸟鸐山雉」郭注:「长尾者」;疏云:「山雉一名鸐,今俗名山鸡」。李时珍曰:「雉居野原,居山林,故得以名;大者为鷮」。

  雉:禽经:「雉介鸟也」。埤雅云:「雉飞若矢,一往而堕。雉,鸡类也,不能远飞;崇不过丈,修不过三丈」。

  水鸡:似家鸡,脚高,黑色白脸,故名曰白脸水鸡。居田陇荻中,其雄者可以惊夜;见面生者,大声急鸣。

  鸽:本草云:「鸽,名品虽多,大要毛羽不过青、白、皂、绿、鹊斑数色,眼目有大、小、黄、赤、绿色而已」。四朝闻见录云:「东南之俗,以养鹁鸽为业,群数十百,望之如锦;灰褐色为下,纯黑为贵。以粟食之,既则系金铃於腰,飞而扬空,风力振铃,铿如云间之佩」。酉阳杂俎云:「波斯舶上多养鸽。能飞行数千里,辄放一鸽至家,以报平安信」。恒邑县署蓄数十百头,黑、白、灰、褐皆备;设县迄今,未尝断绝。历任以鸽之来去,占官之去留焉。

  燕:旧说:紫胸、轻小者谓之越燕;胸斑黑、声大者,谓之胡燕。胡燕多巢村墟人家门外,其巢土如穴。

  斑鸠:尔雅翼:「鹁鸠似斑鸠,而臆无文采,又项有赘;物之拙者。不能为巢,才架数枝,往往破卵。无巢不能居,天将雨,而逐其雌,霁则呼反之」。或云:「雄呼晴,雌呼雨」。今人辨其声以为无屋住云。

  绿鸠:翮背皆绿,首与腹红灰色,觜、足红白,眉尾稍黑,肩有文采。乍视之绿鹦鹉。呜姑姑、应谯点。澎湖有全白而觜、足珠红者,皆为内地所罕见,俱可笼玩。埤雅:「鴞大如斑鸠,绿色」。诗陈风:「有鴞萃止」;毛传:「恶声鸟也」。今绿鸠并不恶声,物固有似是而非者。

  麻雀:俗名厝爵。说文:「依人小鸟也」。古今注:「一名嘉宾,言栖宿檐瓦,驯近阶除,如宾客也」。本草纲目:「雀,一名瓦雀」。

  画眉:虫天志云:「此鸟各占一山,其侣过之,必苦斗,无共栖者」。按:此鸟,其眉如画,音宛如人语可听。

  鸬鹚:一名鹜,鸭或作木鸭。一切经音义引字林曰:「似鷁而黑,水鸟也」。尔雅注曰:「觜头曲如钓,食鱼」。小学绀珠:「一名摸鱼公」。寗化县志曰:「畜之者,以绳约其嗉,才通小鱼,大鱼不可下。时呼而取之,复遣去」。

  白头翁:山堂肆考:「形如脊令,其飞如燕之鴶■〈元鸟〉。头上有白毛,身苍色」。寗化县志曰:「似雀而大,头有白点。诸葛恪在吴王坐,有鸟飞过。恪曰:白头翁。张昭疑恪讯已,请觅白头母。即此耳」。湖雅曰:「亦呼鸡骨头过酒,象其鸣声也」。

  黄鹄:色黄长嘴,高足凋尾,小如鸠,好居浦爨。按尾短而觜长者为山禽,尾长而嘴短者为水禽。此鸟好居浦爨,盖水禽也。以其色黄,故名;非仙人所乘之黄鹄也。同名异实,俗谬误之耳。

  鸲鹆:一作鸜鹆,即八哥。格物总论云:「鸲鹆似鵾而有帻,色纯黑,金眼穴居,慧鸟也」,本草:「鸲鹆,一名寒皋」。淮南子云:「寒皋断舌,可使人语」。幽明录云:「五月五日,剪其舌端使圆,教令学语,能人言」。

  绣眼:即绿脰子,一名竹叶青。

  土百灵:似雀稍大。长爪,居草丛中。春日晴和之候,飞鸣半空,缭绕不绝,音韵移人。

  海鸟:黑色,翅如车轮,音如小豕,夜出攫人。相传:昔有番姑嫂二人,乘凉月下,嫂忽为鸟攫去。急呼家人起,惟闻空中哀号。须臾,已不知所往矣。故今夜闻空中小豕声,妇女皆惶奔避。然此非习见,凶年偶一遇之。

  落闻:黑色,似鸢稍大,羽有白斑;以其好居大山也,或名山崖。又好随鹿而飞,猎者尾以捕鹿,亦名「鹿闻」。按礼鸣鸢疏云:「鸱也。鸢鸣则将风,古皆为鸷鸟,性好攫鸡,而落闻则否」。何其形似而性非也?酷暑则飞鸣空中,声小而远闻,乡人猎其羽,可为扇。

  兽之属

  马:非恒产,惟武营有之。

  骡:非恒产,亦武营有之。

  牛:有黄牛、水牛两种:黄牛角短而有胡,其色黄;水牛角长而曲上,其色或白、或黑。恒产水牛居多;养牛,家有数十百只至数百只者。纵放山林、川泽之间,任其游息,不加羁勒,至有孳,主者不觉。往年盗牛之贼,外来者甚伙。嗣经县中设法通禀,一面饬令各总理随时稽查;凡有买牛出境者,必须先领单照,每一牛、给一单,单上盖有县印。恒邑惟沿海一路可达凤山、郡城,复於枋山头设立牛卡,派司巡察;所收单费,充为义塾花红。於是奸宄不能入境,而盗牛之案少有见矣。

  羊:本草:「羊以青者为胜,黑者次之」。恒邑产者皆乌羊,青则未见也。

  犬:人家畜犬以警夜。又凡狗食毒草,则为瘈狗,噬人即死,谓之癫狗;中其毒者,宜急觅药以治之。洗冤录云:「乘毒未发,用斑毛七个,又头、足、翅净,用鸡蛋两枚同蒸,去斑毛,淡食鸡蛋,於小便内取下血块;痛胀不解,则血块未净,仍再食,块尽乃止」。又法:受咬後,立至溪河,将伤处洗挤恶血净尽,多饮生姜汁,则毒可解,仍封紮伤口,勿使受风。

  豕:记称刚鬣,传曰肥腯。白蹢涉波,乌金致富,此人家所常豢也。

  猫:一名狸奴,毛五色俱可,善捕鼠。埤雅曰:「猫,旦暮目睛皆圆,及午即敛如线。其鼻端常冷,惟夏至一日煖;盖猫阴类也,故其应阴气如是」。又按:猫睛一红一碧者,谓之日月眼,品最贵。

  鹿:出番山,番人恒捕之。取鹿茸、鹿皮、鹿鞭、鹿筋等,入市换货;肉即留以自啖。

  麂:尔雅曰:「麂,大鹿,旄毛狗足」。元稹诗:「庭狎山翁麂,池游县令凫」。按:麂小於鹿;狗足,趫捷善走。土人捕得之,称曰麖。按:麖,大鹿,一角似犀牛,能跳踯。今以麂为麖,误也。

  猴:一名狙。白虎通:「猴,候也。见人伏机,则高四望,善於候者也」。埤雅曰:「此兽无脾,以行销食」。恒邑各山,皆有结队成群,窃食田园瓜果,民、番均往捕之。有以其骨燃膏者,谓治风湿及三阴疟最良(据采访)

  熊:说文:「熊似豕,山居,春出,冬蛰」。抱朴子:「熊寿五百岁,能化」。今番山有之。番人捕以充食。其熊皮、熊胆、熊掌,则皆持售焉。据访:「熊、鹿二兽,多出番社。今番人所沽熊胆、鹿鞭等,伪者甚多」。

  豹:埤雅:「豹花如钱,黑而小於虎文」。恒邑猫豹,毛斑烂,较犬略小,俗名猫豹。

  獐:埤雅:「獐如小鹿而美,故从章;章,美也。又獐性善惊,故从章」。吴越春秋:「章者,慞惶也」。土人谓之黄猐。

  山羊:如羊,红黑色。血熬膏,愈风。

  兔:典略:「兔者,有月之精」。王充论衡:「兔舐雄豪而孕,及其生子,从口中出」。恒邑番山,有黑、白、苍三色。

  番鼠:似兔白而斑,可豢。

  松鼠:似鼠而尾长如旄,亦可豢。桃源志曰:「腹白,食松子。大者松狗」。按:恒邑无松,而何以松名之?殆鼠之一种而误称之欤?或名松鼠,能补常鼠。

  田鼠:湖雅曰:「田鼠即稻鼠,有大小数种」。夏小正:「田鼠者,嗛鼠也」。淮南时则训高注:「田鼠,鼢■〈鼠弟〉鼠也」。然则释兽之鼢鼠、鼸鼠、■〈鼠虎〉鼠,皆害田之鼠矣。

  飞鼠:大如石鼠,灰色,肩有肉翅,行则翅动。出番山。

  鼬鼠:广雅云:「江东呼为鼪」。通雅云:「太平御览有鼠郎。邢昺以鼵为鼠狼。赵凡夫曰:夏小正,有■〈鼠虎〉鼬,即鼠狼。今日狼猫,江北呼为黄鼠狼,毫可作笔」。

  鼠:常鼠也。说文:「鼠,穴虫之总名也」。又曰:「鼠,穴虫之黠者,其种类最多,好自播弄其须;性疑,出穴多不果,持两端者,谓之首鼠」。

  伏翼:即蝙蝠。尔雅曰:「似鼠而有肉翅,昼伏夜飞,一名夜燕」。古今注:「一名飞鼠。其屎,淘之为夜明砂」。湖雅曰:「相传鼠食盐则化蝙蝠,能食蚊。其屎入药,名天鼠矢,一名夜明砂;屎中皆蚊眼」。按:蝙蝠介禽兽之间,而究为鼠类,故附鼠後。

  獭:埤雅曰:「似狐而小,青黑色,肤如伏翼,一名水狗」。苏颂曰:「诸畜肝叶皆有定数。独獭肝一月一叶,十二月十二叶;其间,又有退叶。鱼鲠久嗽,肝烧服之愈」。按:其爪亦可疗鱼鲠,祗以咽喉搔之;其皮可作领袖。又獭有二种,居水为水獭,居山为山獭。

  狸:说文:「狸如貙虎」。正字通:「狸,野猫也。有数种,大小似狐。毛杂黄黑,有斑如猫,圆头大尾者为猫狸;善窃鸡鸭,斑如貙虎,方口锐头者为虎狸;食虫鼠果实似虎狸,尾黑白钱文相间者为九节狸;领文如豹而作麝香气者为香狸;南方有白面者,尾似狐,为牛尾狸,亦名白面狸、玉面狸」。恒无香狸,余皆有之。据采访:去年射麻里山顶,白面狸啮毙一人;越数日,加都鲁庄复啮毙一人,八、九月间,行路相戒也。

  鳞之属

  鲻:土名乌鱼。本草云:「似鲤,身圆、头扁、骨软,生江海浅水中」。今於冬至前後数日,盈千累万而来,居民腌以作蜡。此鱼多子,与蒜同食下酒,风味颇隽。

  红鲫鱼:似鲋,红色,故名。

  海竖:黑色,无头、目、口、鼻,形似截木,大数百斤;剖之,有血及脏腑等。

  龙头虾:昂首奋角,长尺余,宛如龙头,大者三、四斤。食其肉,留其壳,可为小孩戏耍之物。

  鲨鱼:大者数十百斤,翅即鱼翅;亦冬季始有,与乌鱼同时捕之(以上海产)。

  鲤鱼:陶隐居曰:「鲤,为鱼中之主」。酉阳杂俎云:「脊中鳞一道,每鳞有小黑点,大小皆三十六鳞」。南门龙銮潭最多,有十余斤者。

  破雨伞鱼:赤黑色,身长丈余,头如犁,尾似鲨鱼。背有双脊双翅,翅骨条条可数,俨如油纸雨伞。海物维错,不识其名;土人以其形似,故名。夏、秋多获之,腥不可食。

  海翁鱼:府志:「海翁鱼如小山,草木生之,樵者误登其背,须臾,转徙不知所之」。据采访云:「海中常见,大如山阜,有时出海面,洒其沫如雨」。并云:「鲨鱼随其尾而食其肉;海翁庞然,觉而转身,鲨鱼已不知何往矣」。

  海草鱼:白色如鲤,大者十余斤。

  鱼秧:小如米,出海边捕而蓄缸,祗见两目首尾。售郡中塭户,得价甚昂。近日罕有出焉。

  鲋:即鲫鱼。吕子曰:「鱼之美者也」。埤雅曰:「此鱼旅行,吹沫如星以相即也,故谓之鲫;以其相鲋,故谓之鲋」。神异经谓:「东南海中,有长八尺者;食之,宜暑而避风寒」。今龙銮潭产者,重至斤余最大,味亦佳。

  鳝:一作鳝。尔雅翼:「鳝似蜿无鳞,夏月於浅水作窟。寗化县志曰:「鳝腹黄,故世称黄鳝」。异苑,作黄苑,音旦:「似蛇无鳞,体多涎沫。夏出冬蛰,南人鬻鳝,以缸贮水,蓄数百头,夜以灯烛之。其蛇化者,必项下有白点,全身浮水上,毒杀人,当弃之」。

  鳗:一作鳗鲡,一作白鳝。埤雅云:「无鳞甲,白腹似鳝而大,青色;焚其骨,烟气辟蠹,有雄无雌,以影漫鳢」。而谚云:「鳗出鳢鱼背」。相传:鳗子在醴背上,如刳鳗有子者,必毒。又鳝腹无子者,亦毒,均当弃之。

  鳅:一作鱛。尔雅鰼鱛疏云:「一名鱛」。埤雅云:「鱛,泥鳅,似鳝而短,无鳞,以涎自染,难握。与鱼为牝牡,庄子所谓鳅与鱼游,是也」。

  虾:字书云:「长须虫也。大小不一,大者长二、三寸,小者如糠核」。按:虾出江海者,色白;出溪河者,色青黑。青黑者熟则变赤,色白者虽熟不变。小虾,醢之入盐作酱,瓮储愈久,味愈美。(以上溪潭产)

  甲之属

  龟:李时珍曰:「龟首常藏向腹,能通任脉;故甲可补心,唇、血皆以养阴也」。

  鳖:尔雅翼:「鳖卵生。形圆穹,脊四周有裠」。按:今人皆以充馔,其裠尤美;俗谓之甲鱼。

  鼋:尔雅翼:「似鳖而大,至一、二丈,介虫之元也」。按:後山沿海,有极大者,取其肉熬油,可得千斤,燃灯有臭气。

  蟹:种类不一,俗名曰蟳。螯特大,壳左右尖如锥;肉臊不润,味逊淮蟹。

  螺:种类不一,常见者,如升如碗,是海螺。用以充馔,壳可为水瓯。红黄色者佳。

  螺蛛:出海螺中,有重及钱许者,圆而无光,如鱼目;又如象牙。

  田螺:壳薄,小於海螺,如栗如李,生水田中。

  螺蛳:一作蠃。易:「离为蠃」,亦作蠡。尔雅翼:「公输般效蠡,闭户而设门」。壳有旋纹,形似蜗牛,生沟渠浅水边。

  五指螺:大如磁碟,壳外歧,出如人指者五,故名。直立,可作笔架;仰放,可作水瓯。

  蟹螺:壳中非螺肉,有物似蟹,无蟹壳,有须有螯,螯一大、一小。其尾似蛹,负螺壳以行,见则缩;烧其螺壳,则蟹出,换螺壳以居之,亦不死。或谓螺死,而此似蟹者居其中,犹张冠而李戴、鹊巢而鸠居也。海滩极多,一物耶?二物耶?吾不得而知之矣。土名寄生。前汉地理志:「会稽郡鄞县有鲒埼亭」;师古曰:「鲒音吉,蚌也,长一寸、广二分,有一小蟹,在其腹中」。今则小蟹在螺中,天之生物,洵无独而有偶。

  山寄生螺:出龟仔角山下,毒不可食。大者四、五斤。昔有食其肉者,即毙。恒邑人多招徕,不知,以为海之寄生螺也,而误食之。又有山蟹,状类海螯,穴於古塚,食死蛇等物;其毒与山寄生螺无异。

  鳞鲤:即穿山甲,有黄、黑二种。黄者曰金甲,鲤鱼化;黑者曰铁甲,鳢鱼化。肉能去疯,甲亦入药。

  虫之属

  蠮螉:湖雅云:「果蠃」。按:果蠃,衔泥於壁上作窠,生子其中。俗名■〈怨,虫代心〉■〈央上虫下〉,又名土蜂。

  蜻蜓:尔雅疏:「一名负劳,一名桑根。方言谓之螂蛉」;吕览注:「谓之白宿」。古今注:「谓之青亭,又名赤衣使者」。又曰:「赤弁丈人」。埤雅云:「蜻蜓,六足,四翼,遇雨即多,好集水上。俗名田蠮」。

  捷:亦作蝶。安吉刘志:「有小蝶、花蝶、蝴蝶、蛱蝶等种」。古今注:「蛱蝶,一名野蛾;大者,谓之风子,又名风车」。采兰杂志:「谓之春驹」,甯波府志云:「土人呼黑而有彩者曰粱山伯,纯黄色者曰祝英台」。

  蚱蜢:即阜螽。物类相感志:「阜螽如蝗虫」。按:蚱蜢似蝗,细小而善跳者,是也。俗名草■〈亡上虫下〉。

  蝗:诗传:「食心曰螟,食叶曰螟,食根曰蟊,食节曰贼」;陆疏云:「此四虫,皆蝗也」,实不同。捕蝗法,陈芳生捕蝗考,言之甚详。又蝗子曰蝻,即尔雅所谓蝝蝮蜪也。蝗之害稼特甚,故捕蝗之功令,亦甚严。为民父母者,所宜随时用心也。

  蝇:形色不一,大小亦不同。俗名胡臣。

  蜰:湖雅曰:「有二种,一曰蜚廉,一曰行夜,皆臭虫。俗名木虱」。

  蚤:山堂肆考:「蚤生积灰,或曰布壳鸟所吐,如蚊母之吐蚊也。故三月蚤多,至四、五月渐少」。格物总论云:「蚤出尘土间,或以为蚁化」。闻见录云:「以芸香置席,去蚤」。五杂俎云:「以桃叶煎汤浇之,尽死」。

  萤:崔豹古今注:「萤火,一名景天,一名丹良,一名磷,一名丹鸟,一名夜光,一名宵烛」。本草纲目云:「有三种:一种能飞有光,乃茅根所化;吕氏月令,腐草为萤,是也。一种长如蚕,尾後有光、无翼,乃竹根所化,亦作蠲;明堂月令,腐草为蠲,是也。一种水营居水中」。湖雅曰:「有化生,初似蛹,名蠲,亦名萤胆,或呼火百脚;後乃生翼,能飞为萤。有卵生,今年放萤於屋内,明年夏,必出细萤;土名火金姑」。

  蚊蚋:夏小正疏云:「白鸟,蚊蚋也」。说文:「秦、晋谓之蚋,楚谓之蚊;是蚊蚋一也。後人乃分大曰蚊,小曰蚋」。尔雅翼:「蚊生草中者,吻尤利,而足有花文,吴兴号豹脚蚊子。苏轼诗:风定轩窗飞豹脚,是也」。按:蚊有为水虫所化者;尔雅翼:「恶水中,孑子所化」。又有为鸟所吐者;尔雅鷏蚊母注云:「此鸟常吐蚊,故因以名」。国史补:「江东有蛟母鸟,亦谓之吐蛟鸟」。又按:蚊蚋,惟夏秋有之,而恒邑则冬春亦不绝,特不成市耳。

  螘,一作蚁。尔雅疏:「螘通名也。其大者别名蚍蜉,大而赤色斑駮者曰蠪,一名朾螘」。方言古今注谓:「蚍蜉。齐鲁之间,谓之蚼蟓。西南梁、益之间,谓之玄蚼。燕谓之蛾蛘。其场谓之坻,或谓之垤」。古今注谓:「玄驹,亦呼蝼蚁;俗称马蚁」。

  蛇:蛇类名目甚多,毒有甚、有不甚。据采访:「县治初辟时,有一种蛇,长不盈尺,细如笔杆,首戴白毫,身绿如晶,望穿肠腑,啮人如放箭者,穴於猴洞山,毒毙楚勇百余人;今不见焉。尚有一长四、五尺如秤杆者,盘居山洞,天时郁燠,出而游行山麓;人不敢犯,蛇亦不害人」。

  蟒:身大数围,长数十丈,双睛烱烱如火,声若牛鸣。相传:阿眉番在揽仁坑深处莳种,一日,禾苗被偃数行,迹至深山,见蟒盘旋石上,骇然而归;语诸人,各执枪械前往,见而逡循退缩,亦不敢与蟒斗云。

  守宫:土名新郎,尾细而易断。扬子方言:「桂林之中,守宫而能鸣,谓之蛤解」。本草:「蟇首,细鳞长尾,生岭南左右墙壁及榕木间」。元陈孚诗:「龙眼花开蛤蚧鸣」。

  蜥易:尾粗而与身连。博物志:「有蜥易两法,蜴,星历切,即蜥之或体,诸书皆误以蜴为易字,当从说文,作易」。其青色而背斑者,土人称谓铁甲将军。

  蝘蜓:尾粗而与身连。说文:「在草曰蜥易,在壁曰蝘蜓」。按:台南各处,能鸣者皆在壁间,身尾如一,尾不易断,当亦非蜥易,应是蝘蜓。诸书皆以守宫、蜥易为一物,唯汉书东方朔传分为二,是也。守宫,尾细而易断;断後,节节能动。蜥易尾粗,而与身连;虽亦四足,截然各异。

  鼅鼄:一作蜘蛛。本草云:「蜘蛛有十余种,尔雅所载七、八种耳」。格物论云:「能於空中作悬网,状如鱼罾者,名■〈虫出〉蟱」。按:一种草蜘蛛,背有花纹,或成好女形,眉目宛然,如施粉黛。今台省所谓人面蜘蛛者,殆即此欤?

  蠼■〈虫叟〉:湖州谈志曰:「蜘蛛,又有缘壁而大者,能啮人影,成疮肿」。湖雅曰:「此非蜘蛛,乃蠼■〈虫叟〉也」。广雅作蛷■〈虫叟〉。

  蝼蝈:双林志曰:「即吠蛤。在水田鸣,其声甚繁。农家云:三月三日,多不鸣。鸣则岁必稔」。又湖雅曰:「鸣声如曰:孤格孤格。俗亦呼蛙、呼田鸡;而不可食」。

  蝼蛄:一名蠖蛄。本草:「一名天蝼」。邵氏尔雅正义曰:「穴地而生,立夏後,鸣声如蚯蚓」。尔雅释:虫「彀天蝼」;注:「蠖蛄也」。夏小正曰:「彀则鸣,喜夜鸣,声如蚓;闻者无以别也」。

  蜈蚣:五杂俎:「蜈蚣长一尺以上者,则能飞。龙畏之,常为雷所击。一云:龙欲取其珠也」。抱朴子云:「蜈蚣见蛇,能以气禁之,蛇即死」。按,鸡喜食蜈蚣。有为蜈蚣啮者,急以雄鸡沫涂之,即愈;否则鸡鸣时痛亦解,盖气类相制也。

  蜩:说文:「蝉也」。毛诗稽古编曰:「尔雅:蜩、蜋蜩、螗蜩、首一蜩,总诸蜩也。蜋蜩与螗蜩,七蜩中之二也」。湖雅曰:「古人入药用蚱蝉。今用蝉蜕」。

  蛭:俗名湖蜞。酉阳杂俎云:「雷蜞大如蜞蚓,以物触之,乃蹙缩圆转若鞠;良久引首,鞠形渐小,复如蚓焉」。本草:「一名马蟥,一名马鳖。有数种:以水中马蜞得啮人,腹中有血者,乾之入药最良,此水蛭也。更有一种在树梢,落入身,啮血至饱,人犹不觉」。又韵会云:「有石蛭、草蛭、泥蛭等名」,此则草蛭也;恒邑皆有之。

  蚓:尔雅疏云:「螼蚓一名蜸蚕,即■〈怨,虫代心〉蟺蚯蚓也」;高诱曰:「蚯蚓生乎土,一名螼,一名螳螾,一名朐■〈月忍〉,一名土龙。又名蜷■〈虫端〉,白颈,是其老且大者也」。湖雅云:「白颈者入药,名地龙」。

  蟫:尔雅疏云:「衣鱼,书中虫,一名白鱼,一名炳鱼」。本草谓之衣鱼。湖雅曰:「穆天子传:蠹书於羽林。古书乃简策,非缣纸,必非衣鱼所能食。乃使衣鱼千载独蒙蠹书之名,冤矣」。按:此辨隽快可爱。

  蠹:广雅:「食木虫也」。本草云:「亦名蛀虫」。

  蟋蟀:诗疏:「蟋蟀,一名蜻■〈l列上虫下〉;楚人谓之王孙,幽州人谓之趣织」。古今注:『蟋蟀,一名吟蛩,一名蛩。秋初生,得寒则鸣」。一云:「济南呼为嬾妇」。又云:「莎鸡,一名促织,一名络纬,一名蟋蟀。促织,谓鸣声如急织,络纬谓鸣声如纺绩也。促织,一名促机,一名纺纬」。按:络纬似蚱蜢,即草螽,非蟋蟀也。五杂俎云:「促织,惟雌者有文采,能鸣健斗;雄者反是。白露,则夜鸣求偶,以雄进,不当意,辄咋杀之。又进又咋,则为将军;杀三雄,则持以决闘,所向无前」。湖雅曰:「雄者三尾,雌者两尾;两尾者斗,土名乌龙」。

  虾:湖雅曰:「背有黑点,身小善跳,作呷呷声,土名蛤婆」。

  黾:一作蛙,名田鸡,亦名水鸡;生稻田中,可食。以其能食害稻之虫,故官府禁捕之,人亦戒食焉。

  蜎:即孑子,能化蚊。

  强:湖雅曰:「释虫:强蚚,即米中小黑甲虫」。

  米虫:湖雅曰:「身白头黑,似蛹。生米廪中,缠米以自固;米中多置蟹背壳,则不缠」。

  黄蜂:寗化县志曰:「蜂类甚多,形略相同,色黄者居九,黑斑者十一」。

  螳螂:尔雅疏:「不过,一名蟷蠰,一名蟷螂」。又云:「莫輈,一名螳螂,一名蛑,即上不过也。捕蝉而食,有臂若斧,奋之当轶不避」。集韵:「■〈虫石〉,螳螂也。一名■〈虫石〉蜋。其子曰螵蛸」。本草别录:「桑螵蛸,桑树上螳螂子也」。

  臧螂:湖雅曰:「或作脏蜋、脏郎、蟑螂,一名蛸蛱虫,亦臭虫也」。本草纲目拾遗,谓即蜚廉,非也。治疔毒、膨胀、小儿疳积。人家灶上最多,土名家蜨。

  饮食之属

  ■〈山鲁〉岵盐:海潮落後,水渍石上,括淋而摊洒之。今禁。

  糯米酒:白色。

  地瓜酒:淡红色,以地瓜酿之。

  椰子酒:详果属。

  烧酒:白色。其绍兴酒、膏粱酒,皆潮州、泉州渡海而来。

  醋:淡黄色,不甚佳。事物原始云:「用米如造酒法,上者色红,名珠儿滴醋」。

  糟:未蒸烧酒者,香味殊胜。既蒸烧酒,则纯为糟粕,饲猪而已。

  酱油:俗名豆油。

  麻油:不甚香。

  茶油:以茶子为之。

  花生油:以花生为之。

  贝麻油:干叶深绿,似干而小,子有房,房如龙眼,绿色多刺。子如豆,略长,斑黑,可榨油;用制印泥,最良。

  豆腐:乌豆、白豆,皆可磨。惟风大多飞尘,肆中恐污,不常有焉。以包裹成方块者,稍坚实,曰豆腐干。

  红腐乳:豆腐霉为乳腐,以酱腌之;色红,曰酱豆腐。香味色,不及海内潮州来者佳。

  地瓜粉:亦有丝,均代米。

  鱼乾

  虾乾

  海螺乾

  腌菜:菘、芥俱有。

  乾菜:崧、芥俱有。惟南澳来者,不亚绍兴之倒筑菜,淞、沪、寗波之雪里蕻。

  茶叶:详见「茶属」。

  糕饼:亦曰年糕,糯粳均有。大块者,重一、二十斤,普度、年节用之。

  馄饨:俗名扁食。

  角黍:青箬色,糯米为之。名虽为黍,非实以黍他。俗名。

  汤圆:糯粉为圆,实馅,或糖、或肉,均有。

  发糕:粳粉为之,极松。

  茶食:饼饵之属,不胜枚举;以茶统之,有肆。

  月饼:大小如碟,十枚为一叠,俱圆如月;中秋祀月、赏月及投赠用之。丰於餹,味尚不逊。

  ■〈密耎〉米粢

  油豆腐:切豆腐为小方块,以茶油熬之。

  面:恒邑无麦,皆自外来。

  饺:地瓜粉作者,白如玉,晶莹可爱。

  鱼翅:即海中鲨鱼之翘。鳞属。

  海参:海参,沿海皆有。

  鹿脯:详「兽属」。

  鹿筋:详「兽属」。

  熊掌:详「兽属」。

  日用之属

  龙涎香:不常有。据采访云:「系海中大鱼涎沫,成块浮海中,近岸取之,白色如胶。兹求售者,有黄、白二色;研之易碎,烧之气如松香,盖赝鼎焉。为鳅鱼精浮水面者,价十倍,不可多得」。风土记:「龙涎香,相传(原文以下残)」。

  鹿皮

  熊皮

  靛青:随处有之,番山更伙。

  木炭:随处设有炭藔。民、番滋事,多由柴藔、炭藔粗税而起。

  煤:枫港一带,开而不旺。今停。

  琉璜:距城东五里出火山,有矿苗,尚在开采。

  竹簰:海边捕鱼。

  牛车:车有两大轮,以四牛负之而行。海边运货,可载千筋。

  金石之属

  响林矿:距城东二十余里。其矿石如鸡卵,赭色,逐层剥去,中如水银一粒;熔之成块,击之易碎如齑粉。西人以为气候未足银矿,再数百年,始可采。

  枫港矿:距城西北四十里,即枫港庄後山,名土地公阜。矿石紫光,浮黄色,似金铜。

  竹坑矿:距城西北三十余里,系番山。矿石青光,浮白色,似银锡。

  上二矿,知县陈文纬购石熔链不成质,恐未得法。又经购样通禀,请发机器局链。奉抚宪批:『已转寄上海试链矣』。究竟有无成色,迄未奉有行知。县署档案可稽。

  陶之属

  砖

  土砖:不经火者。

  瓦

  石灰:以■〈山鲁〉岵石红白海石,及螺壳烧之。■〈山鲁〉岵石出海边,白色多空,似锥凿者,烧灰最良。

  盐法

  光绪元年设县起,按年奉台南盐总局札发场引二十四张,张五十石,石以一二四天平为砠,另补加一。由县於春、夏两季,持引赴台南盐场领盐一千二百石(遇闰加一百石),由海道运至车城,赁屋作栈,按月销售。每百石,应缴盐总局引价场费等六八洋一百零一元五角,又零费每百石加送七二〔洋〕四元,并将行盐执照及收盐照左,按月呈缴核销。一面由县饬令本城、车城、枫港、新街四皮馆,各雇车赴栈领销。贌馆每斤,准售大钱一十九文,缴县每百斤计钱一千六百文。旋以地处海滨,潮汛涨落,穷民扫晒私盐名曰■〈山鲁〉岵石盐;不特自资口食,且冲销内山番社,并有各海口外来私盐,以致额销不足。光绪十六年冬,知县高晋翰设法查拿,稍为敛迹;并会商帮带屯军林锡铭,酌令上十八社各股头目及各社长月领口粮时,大社搭配引盐六十斤、小社三十斤,分别领回番社转给。每盐六十斤,扣六七洋一元;较番人自行赴馆买盐每一斤计大钱十九文,有减无增。即自十七年正月为始,年可额销,一万八千余斤,於是官销稍畅,番亦称便。

  光绪十六年六月初五日,狂风暴雨,吹倒城内盐仓,淹消引盐三百二十石,贌商禀请委员勘验报销。知县宋维钊据情禀奉台南盐务总局悉批:『查该县承贌恒春盐务,每年额领引盐一千二百石,应缴引价,每月扣抵津贴,与各属贌馆无异。向章各贌馆禀报盐石消失情事,概不准行;该县事同一律,据报风雨消失盐三百二十石,请委员勘验,给发盐引补运,应毋庸议。仰即遵照。缴』!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