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国学藏要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着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辩中边论卷第一

 

  世亲菩萨造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制译

  [一]辩相品第一

  稽首造此论 善逝体所生. 及教我等师. [二]当勤.显斯义。

  此中最初安立论体。颂曰.

  [三]唯相.障.真实. 及修诸对治. 卽此修分位.  得果.无上乘。

  论曰.此论唯说如是七义.一相.二障.三真实.四修诸对治.五卽此修分位.六得果.七

  无上乘。今於此中先辩其相。颂曰.

  虚妄分别有. 於此二都无. 此中唯有空. 於彼亦有此。

  论曰.[四]虚妄分别有者.谓有[五]所取能取分别。於此二都无者.谓卽於此虚妄分别永无

  所取能取二[六]性。此中唯有空者.谓虚妄分别中但有[七]离所取及能取空性。於彼亦有

  注:

  [一]以下藏本第一卷.相品第一.无辩字.陈本同.以下各品亦俱同.

  [二]此依藏本句读.意谓分别诸义故当勤也.

  [三]藏本无此唯字.下释同.但前长行云.初唯安立论体.

  [四]藏本牒释.文皆不全.

  [五]勘藏本意谓於所取能取分别.陈本云分别所执能执.

  [六]藏本作实事.dn%os-po.

  [七]藏本作离所取能取实事之性.

  ********************

  此者.谓卽於彼二空性中亦但有此虚妄分别。[一]若於此非有由彼观爲空.所余非无

  故如实知爲有.若如是者则能无倒显示空相。复次.颂曰.

  故说一切法 非空非不空. 有.无.及有故.[二]是则契中道。

  论曰.一切法者.谓诸有爲及无爲法. 虚妄分别名有爲.二取空性名无爲。[三]依前理故

  说此一切法非空非不空.由有空性虚妄分别故说非空.由无所取能取性故说非

  不空。有故者.谓有空性虚妄分别故。无故者.谓无所取能取二性故。及有故者.谓虚

  妄分别中有空性故.及空性中有虚妄分别故。是则契中道者.谓一切法非一向空

  亦非一向不空.如是理趣妙契中道.亦善符顺般若等经说一切法非空非有。如是

  已显虚妄分别有相无相.此自相今当说。颂曰.

  [四]识生变似义. 有情.我.及了. 此境实非有. 境无故识无。

  论曰.变似义者.谓似色等诸境性现。变似有情者.谓似自他身五根性现。变似我者.

  谓染末那.与我痴等恒相应故。变似了者.谓余六识.[五]了相麤故。此境实非有者.谓似

  注:

  [一]勘藏本云.若其无彼法者.卽由彼如实观爲空.若所余法是有者.卽於此如实知爲有.与大论真实品相合.今译文略.

  [二]藏本作是则爲中道.无此契字.陈本同.

  [三]藏本缺此句.别有释云.说者.显示之义.

  [四]勘藏本此二句意云.现似义有情我及了别之识生起.悉指识言.与下释文相顺.

  [五]藏本缺此句.陈本同.

  ********************

  义似根无行相故.似我似了非真现故.皆非实有。境无故识无者.谓所取义等四境

  无故能取诸识亦非实有。[一]复次.颂曰.

  虚妄分别[二]性 由此义得[三]成. 非实有全无. 许灭解脱故。

  论曰. 虚妄分别由此义故成非实有.[四]如所现起非真有故。亦非全无.於中[五]少有乱识

  生故。如何不许此性全无.[六]以许此灭得解脱故。若异此者.系缚解脱则应皆无.如是

  便成拨无杂染及清净失。已显虚妄分别自相.此摄相今当说.但有如是虚妄分别

  卽能具摄三种自性。颂曰.

  唯[七]所执依他 及圆成实性. 境故.分别故.  及二空故说。

  论曰.依止虚妄分别境故说有徧计所执自性.依止虚妄分别性故说有依他起自

  性.依止所取能取空故说有圆成实自性。已显虚妄分别摄相.当说卽於虚妄分别

  入无相方便相。颂曰.

  依识有所得 境无所得生. 依境无所得 识无所得生。

  注:

  [一]藏本无复次语.

  [二]藏本无此性字.次颂释文亦同.

  [三]此从藏本陈本断句.意谓由此成就也.

  [四]勘藏本意谓不如所现起而有.

  [五]藏本作唯有错乱 bkhru a  生起故.

  [六]勘藏本此句余牒颂文.今译改长行也.

  [七]藏本三性作遍分别依他及圆成.陈本大同.今译取意增文.

  ********************

  论曰.依止唯识有所得故先有於境无所得生.复依於境无所得故後有於[一]识无所

  得生.由是方便得入所取能取无相。[二]复次.颂曰.

  由识有得性 亦成无所得. [三]故知二有得 无得性平等。

  论曰.唯识生时现似种种虚妄境故名有所得.以所得境无实性故能得实性亦不

  得成。[四]由能得识无所得故.所取能取二有所得平等俱成无所得性。显入虚妄分别

  无相方便相已.此差别异门相今次当说。颂曰。

  三界心心所 是虚妄分别. 唯了境名心. 亦别名心所。

  论曰. 虚妄分别差别相者.卽是欲界色无色界诸心心所。异门相者.唯能了境总相

  名心.亦了差别名爲受等诸心所法。今次当说此生起相。颂曰.

  一则名缘识. 第二名受者. 此中能受用. 分别.[五]推.心所。

  论曰.缘识者谓藏识.是余识生缘故。藏识爲缘所生转识[六]受用主故.名爲受者。此诸

  识中受能受用.想能分别.思作意等诸相应行能推诸识.[七]此三助心故名心所。今次

  注:

  [一]藏本仍作唯识.陈本同.今译文略.

  [二]藏本无复次语.

  [三]从藏本.故知二应爲一读.陈本云.应知识不识由是义平等.

  [四]藏本此下释後半颂云.有所得者所得自性不成故爲无所得.无所得性复现似虚妄境义故爲有所得.以此释二者平等.文义畅尽.陈本亦同.今译有误.

  [五]藏本作转.陈本作引行.次下释云.令心舍此取彼.

  [六]藏本缺此句.陈本同.

  [七]藏本缺此句.

  ********************

  当说此杂染相。颂曰.

  [一]覆障.及安立. 将导.摄.圆满. 三分别.受用. 引起.幷连缚.

  现前.苦果故. 唯此恼世间. 三二七杂染. 由虚妄分别。

  论曰.覆障故者.谓由无明.[二]覆如实理障真见故。安立故者.谓由诸行.植本识中业熏

  习故。将导故者.谓有取识.引诸有情至生处故。摄故者.谓名色.摄有情自体故。[三]圆满

  故者.谓六内处.令诸有情体具足故。三分别故者.谓触.能分别根境识三顺三受故。

  受用故者.谓由受支.领纳顺违非二境故。引起故者.谓由爱力.令先业所引後有得

  起故。连缚故者.谓取.令识缘顺欲等连缚生故。现前故者.谓由有力.令已作业所与

  後有诸异熟果得现前故。苦果故者.谓生老死.性有逼迫酬前因故。唯此所说十二

  有支逼恼世间令不安隐。三杂染者.一烦恼杂染谓无明爱取.二业杂染谓行有.三

  生杂染谓余支。二杂染者.一因杂染谓烦恼业.二果杂染谓所余支。七杂染者.谓七

  种因.一颠倒因谓无明.二牵引因谓行.三将导因谓识.四摄受因谓名色六处.五受

  注:

  [一]勘藏本颂文.逐名皆有故字.与下释相合.今译文略.

  [二]藏本但有障如实见一义.陈本同.

  [三]藏本以下三段文略.但云圆满者由六根.三分别者由触.受者由受.

  ********************

  用因谓触受.六引起因谓爱取有.七厌怖因谓生老死。此诸杂染无不皆由虚妄分

  别而得生长。此前总显虚妄分别有九种相.一有相.二无相.三自相.四摄相.五入无

  相方便相.六差别相.七异门相.八生起相.九杂染相。如是已显虚妄分别.今次当说

  [一]所知空性。颂曰.

  诸相.及异门. 义.差别.成立. 应知二空性 略说唯由此。

  论曰.应知所取能取空性略说但由此相等五。[二]所知空性其相云何。颂曰.

  [三]无二有无故. 非有亦非无. 非异亦非一. 是说爲空相。

  论曰.无二谓无所取能取.有无谓有二取之无。此卽显空无性爲性.[四]故此空相非有

  非无。云何非有.无二有故.云何非无.有二无故.此显空相非有非无。[五]此空与彼虚妄

  分别非异非一.若异应成法性异法便违正理如苦等性.若一则应非净智境亦非

  共相.此卽显空与妄分别离一异相。[六]所知空性异门云何。颂曰.

  略说空异门. 谓真如.实际. 无相.胜义性. 法界[七]等应知。

  注:

  [一]勘藏本云.空性云何应知.不以所知连空性爲文.与陈本同.今译不明.

  [二]藏本云.相云何应知.

  [三]藏本此句合末句爲前半颂.陈本同.藏本意云.无二体及无体之体是爲空相.今译略体字.

  [四]勘藏本此牒第三句颂.

  [五]勘藏本此牒第四句颂.

  [六]藏本云.异门云何应知.

  [七]藏本无等字.与下释合.

  ********************

  论曰.[一]略说空性有此异门。云何应知此异门义。颂曰.

  由无变.无倒. 相灭.圣智境. 及诸圣法因. 异门义如次。

  论曰.卽此中说所知空性由无变义[二]说爲真如.真性常如无转易故。由无倒义说爲

  实际.非诸颠倒依缘事故。由相灭义说爲无相.此中永绝一切相故。由圣智境义说

  爲胜义性.是最胜智所行义故。由圣法因义说爲法界.以一切圣法[三]缘此生故.此中

  界者卽是因义。[四]无我等义如理应知。云何应知空性差别。颂曰.

  此杂染清净. 由有垢无垢. 如水界[五]金空 净故许爲净。

  论曰.空性差别略有二种.一杂染.二清净。[六]此成染净由分位别.谓有垢位说爲杂染.

  出离垢时说爲清净。[七]虽先杂染後成清净而非转变成无常失.如水界等出离客尘.

  空净亦然.非性转变。此空差别复有十六.谓内空外空内外空大空空空胜义空有

  爲空无爲空毕竟空无际空无散空本性空相空一切法空无性空无性自性空.此

  等略义云何应知。颂曰.

  注:

  [一]藏本缺此句释.陈本同.

  [二]藏本云.说爲如性.常如是故.无真字义.陈本同.

  [三]藏本云.由缘虑此而起故.陈本云.法界圣法依此境生.意同.

  [四]藏本无此句.与颂文合.

  [五]原作全.今依藏本陈本改.

  [六]勘藏本此处徵云.何时爲染何时爲净耶乃牒第二句颂云云.

  [七]勘藏本此处徵云.如此转变云何不成无常.乃牒後半颂云云.

  ********************

  能食.及所食. 此依身.所住. 能见此.如理. 所求二[一]净空。

  爲常益有情.  爲不舍生死.  爲善无穷尽. 故观此爲空。

  爲种姓清净.  爲得诸相好.  爲净诸佛法. 故菩萨观空。

  论曰.能食空者依内处说.卽是内空。所食空者依外处说.卽是外空。此依身者谓能

  所食所依止身.此身空故名内外空。诸器世间说爲所住.此相宽广故名爲大.所住

  空故名爲大空。[二]能见此者谓智.能见内处等空.空智空故说名空空。如理者谓胜义.

  卽如实行所观真理.此卽空故名胜义空。[三]菩萨修行爲得二净卽诸有爲无爲善法.

  此二空故名有爲空及无爲空。爲於有情常作饶益而观空故名毕竟空。生死长远

  无初後际.观此空故名无际空.不观爲空便速厌舍. 爲不厌舍此生死故观此无际

  生死爲空。爲所修善至无余依般涅盘位亦无散舍而观空故名无散空。诸圣种姓

  自体本有非习所成说名本性.菩萨爲此速得清净而观空故名本性空。菩萨爲得

  大士相好而观空故名爲相空。菩萨爲令力无畏等一切佛法皆得清净而观此空

  注:

  [一]藏本作善.与下释合.

  [二]勘藏本.意谓此内处等复由何见爲空耶.由空性智.此智空爲空空.

  [三]藏本云.何以故.菩萨修行亦是空故.然则云何行耶.爲得二善故.陈本同.

  ********************

  故名一切法空。是十四空随别安立.此中何者说名爲空。颂曰.

  补特伽罗法 实性俱非有. 此无性有性 故别立二空。

  论曰.[一]补特伽罗及法实性俱非有故名无性空。此无性空非无自性.空以无性爲自

  性故名无性自性空。於前所说能食空等爲显空相别立二空.此爲遮止补特伽罗

  法增益执空损减执.如其次第立後二空。如是已显空性差别.此成立义云何应知。

  颂曰.

  此若无杂染 一切应自脱. 此若无清净 功用应无果。

  论曰.[二]若诸法空未生对治无容杂染者.一切有情不由功用应自然解脱。若对治已

  生亦不清净.则应求解脱勤劳无果。旣尔.颂曰.

  非染非不染. 非净非不净. [三]心性本净故 由客尘所染。

  论曰.云何非染非[四]不净.以[五]心性本净故.云何非净非不染.由客尘所染故.是名成立

  空差别义。此前空义总有二种.谓相.安立。相复有二.谓无及有.空性有相离有离无

  注:

  [一]勘藏本.意谓补特伽罗及法无自性爲空.此无自性性亦非有.陈本同.

  [二]勘藏本.意谓若诸法未生对治而由空故亦不以客尘成杂染者.

  [三]藏本缺此半颂.

  [四]原作不染.今依藏本改.次牒句例知.

  [五]勘藏本.意谓由自性光明 h!od-gs l-ba 故.

  ********************

  离异离一以爲其[一]相。应知安立卽异门[二]等。

  辩障品第二

  已辩其相.障今当说。颂曰.

  [三]具分.及一分. 增盛.与平等. 於生死取舍. 说障二种姓。

  论曰.具分障者.[四]谓烦恼障及所知障.於诸菩萨种姓法中具爲障故。一分障者.谓烦

  恼障.障声闻等种姓法故。增盛障者.[五]谓卽彼贪等行。平等障者.谓卽彼等分行。取舍

  生死能障菩萨种姓所得无住涅盘名於生死有取舍障。如是五障随其所应说障

  菩萨及声闻等二种种姓。复次.颂曰.

  [六]九种烦恼相 谓爱等九结. 初二障厌舍. 余七障真见。

  谓能障身见 彼事.灭.道.宝. 利养恭敬等. 远离徧知故。

  论曰.烦恼障相略有九种.谓爱等九种结。爱结障厌.由此於顺境不能厌离故。恚结

  障舍.由此於违境不能弃舍故。余七结障真见.於七徧知如次障故。谓慢结能障僞

  注:

  [一]原作想.今依丽刻改.

  [二]藏本次有一段云.此中显示此等四者.爲灭分别恐惧懈怠及犹豫故.说空自相业相染净相及种类相.

  [三]藏本此颂但有三句.无此生死及种姓等语.陈本同.

  [四]勘藏本云.此谓於诸菩萨种姓之烦恼及所知障.次云.谓於声闻等种姓之烦恼障.文义更明.

  [五]勘藏本.意谓卽此等障爲诸贪等行之障.

  [六]藏本合下二句爲一云.诸结是爲障.次有一颂半释所障法.陈本同.

  ********************

  身见徧知.修现观时有间无间我慢现起.由此势力彼不断故。无明结能障身见事

  徧知.由此不知诸取藴故。见结能障灭谛徧知.由萨迦耶及边执见怖畏灭故.由邪

  见谤灭故。取结能障道谛徧知.取余法爲净故。疑结能障三宝徧知.由此不信受三

  宝功德故。嫉结能障利养恭敬等徧知.由此不见彼过失故。悭结能障[一]远离徧知.由

  此[二]贪着资生具[三]故。复有别障能障善等十种净法.其相云何。颂曰.

  无加行.非处. 不如理.不生. 不起正思惟. 资粮未圆满.

  阙种姓.善友. 心极疲厌性. 及阙於正行. 鄙.恶者同居.

  倒麤重.三余. 般若未成熟. 及本性麤重. 懈怠.放逸性.

  着有.着资财. 及心性下劣. 不信.无胜解. 如言而思义.

  轻法.重名利. 於有情无悲. 匮闻.及少闻. 不修治妙定。

  论曰.如是名爲善等法障。所障善等其相云何。颂曰.

  善.菩提.摄受. 有慧.无乱.障. 回向.不怖.悭. 自在.名善等。

  注:

  [一]陈本云.轻财知足.

  [二]原作宝.今依丽刻改.

  [三]藏本次有一句颂云.十善等复别.陈本同.

  ********************

  论曰.如是善等十种净法.谁有前说几种障耶。颂曰.

  如是善等十 各有前三障。

  论曰.善有三障.一无加行.二非处加行.三不如理加行。菩提有三障.一不生善法.二

  不起正思惟.三资粮未圆满。发菩提心名爲摄受.此有三障.一阙种姓.二阙善友.三

  心极疲厌性。有慧者谓菩萨.於了此性有三种障.一阙正行.二鄙者共住.三恶者共

  住.此中鄙者谓愚痴类.乐毁坏他名爲恶者。无乱有三障.一颠倒麤重.二烦恼等三

  障中随一有余性.三能成熟解脱慧未成熟性。障断灭名无障.此有三障.一俱生麤

  重.二懈怠性.三放逸性。回向有三障令心向余不向无上正等菩提.一贪着诸有.二

  贪着资财.三心下劣性。不怖有三障.一不信重补特伽罗.二於法无胜解.三如言而

  思义。不悭有三障.一不尊重正法.二尊重名誉利养恭敬.三於诸有情心无悲愍。自

  在有三障令不得自在.一匮闻生长能感匮法业故.二少闻.三不修治胜三摩地。复

  次.如是诸障於善等十随余义中有十[一]能作.卽依彼义应知此名。十能作者.一生起

  注:

  [一]勘藏本意谓能作因.陈本意同.

  ********************

  能作如眼等於眼识等.二安住能作如四食於有情.三任持能作谓能任持如器世

  间於有情世间.四照了能作如光明於诸色.五变坏能作如火等於所熟等.六分离

  能作如鎌等於所断等.七转变能作如金师等转变金等成鐶钏等.八信解能作如

  烟等於火等.九[一]显了能作如因於宗.十至得能作如圣道等於涅盘等。[二]依如是义故

  说颂言.能作有十种谓生住持照变分离转变信解显至得.如识因食地灯火鎌工

  巧烟因圣道等於识等所作。於善等障应知亦然。一生起障.谓於其善.以诸善法应

  生起故。二安住障.谓於菩提.以大菩提不可动故。三任持障.谓於摄受.以菩提心能

  任持故。四照了障.谓於有慧.以有慧性应照了故。五变坏障.谓於无乱.转灭迷乱名

  变坏故。六分离障.谓於无障.此於障离系故。七转变障.谓於回向.以菩提心[三]转变相

  故。八信解障.谓於不怖.无信解者有怖畏故。九显了障.谓於不悭.於法无悭者爲他

  显了故。十至得障.谓於自在.此是能得自在相[四]故。所障十法次第义者.谓有欲证无

  上菩提於胜善根先应生起.胜善根力所任持故必得安住无上菩提. 爲令善根得

  注:

  [一]藏本作令信.陈本同.

  [二]藏本此颂在後出.陈本缺此颂.

  [三]藏本作回向.陈本同.

  [四]藏本此下出前颂文.陈本无颂.幷缺下一段文.

  ********************

  增长故次应发起大菩提心.此菩提心与菩萨性爲所依止.如是菩萨由已发起大

  菩提心及胜善根力所持故断诸乱倒起无乱倒.由见道中无乱倒故次於修道断

  一切障.旣断障已持诸善根回向无上正等菩提.由回向力所任持故於深广法便

  无怖畏.旣无怖畏便於彼法见胜功德能广爲他宣说开示.菩萨如是种种功德力

  所持故疾证无上正等菩提於一切法皆得自在.是名善等十义次第。[一]虽善等法卽

  是觉分波罗蜜多诸地功德而总别异.今应显彼菩提分等诸障差别。颂曰.

  於觉分度地. 有别障应知。

  论曰.复於觉分波罗蜜多诸地功德各有别障。於菩提分有别障者.颂曰.

  於事不善巧. 懈怠.定减二. 不植.羸劣性. 见.麤重过失。

  论曰.於四念住有於诸事不善巧障.於四正断有懈怠障.於四神足有三摩地减二

  事障.一於圆满欲勤心观随减一故.二於修习八断行中随减一故.於五根有不植

  圆满顺解脱分胜善根障.於五力有羸劣性障谓卽五根由障所杂有羸劣性.於七

  注:

  [一]藏本缺此句.陈本同.

  ********************

  等觉支有见过失障此是见道所显示故.於八圣道支有麤重过失障此是修道所

  显示故。於到彼岸有别障者.颂曰.

  障富贵.善趣. 不舍诸有情. 於失德减增. 令趣入.解脱.

  障施等诸善 无尽.亦无间. 所作善决定. 受用法成熟。

  论曰.此说十种波罗蜜多所得果障.以显十种波罗蜜多自性之障。谓[一]於布施波罗

  蜜多说富贵自在障.於净戒波罗蜜多说善趣障.於安忍波罗蜜多说不舍有情障.

  於精进波罗蜜多说减过失增功德障.於静虑波罗蜜多说令所化趣入法障.於般

  若波罗蜜多说解脱障.於方便善巧波罗蜜多说施等善无穷尽障.由此回向无上

  菩提令施等善无穷尽故.於愿波罗蜜多说一切生中善无间转障.由大愿力摄受

  能顺善法生故.於力波罗蜜多说所作善得决定障.由思择力及修习力能伏彼障

  非彼伏故.於智波罗蜜多说自他受用法成熟障.不如闻言而觉义故。於十地[二]功德

  有别障者.颂曰.

  注:

  [一]勘藏本意.谓以障布施之果富贵故爲障.余句例同.文义更明.

  [二]藏本缺功德义.下颂释同.陈本亦同.

  ********************

  徧行.与最胜. 胜流.及无摄. 相续无差别. 无杂染清净.

  种种法无别. 及不增不减. [一]幷无分别等 四自在依义。

  於斯十法界 有不染无明 障十地功德. 故说爲十障。

  论曰.於徧行等十法界中有不染无知障十地功德.如次建立爲十地障。谓初地中

  所证法界名徧行义.由通达此证得自他平等法性。第二地中所证法界名最胜义.

  由通达此作是思惟.是故我今於同出离一切行相应徧修治.是爲勤修相应出离。

  第三地中所证法界名胜流义.由通达此知所闻法是净法界最胜等流.爲求此法

  设有火坑量等三千大千世界投身而取不以爲难。第四地中所证法界名无摄义.

  由通达此乃至法爱亦皆转灭。第五地中所证法界名爲相续无差别义.由通达此

  得十意乐平等净心。第六地中所证法界名无杂染无清净义.由通达此知缘起法

  无染无净。第七地中所证法界名种种法无差别义.由通达此知法无相.不行契经

  等种种法相中。第八地中所证法界名不增不减义.由通达此圆满证得无生法忍.

  注:

  [一]藏本无此句义.陈本同.

  ********************

  於诸清净杂染法中不见一法有增有减。有四自在.一无分别自在.二净土自在.三

  智自在.四业自在.法界爲此四种所依名四自在所依止义.第八地中唯能通达初

  二自在所依止义.第九地中亦能通达智自在所依义.圆满证得无碍解故.第十地

  中复能通达业自在所依义.随欲化作种种利乐有情事故。复略颂曰.

  已说诸烦恼 及诸所知障. 许此二尽故 一切障解脱。

  论曰.由此二种摄一切障故.许此尽时一切障解脱。前障总义有十一种.一广大障

  谓具分障.二狭小障谓一分障.三加行障谓增盛障.四至得障谓平等障.五殊胜障

  谓取舍生死障.六正加行障谓九烦恼障.七因障谓於善等十能作[一]障.八入真实障

  谓觉分障.九无上净障谓到彼岸障.十此差别趣障谓十地障.十一摄障谓略二障。

  辩中边论卷第一

  注:

  [一]藏本次云.以是因义故.陈本同.

  ********************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