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大智度论卷第三
龙树菩萨造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释初品中住王舍城第五
住王舍城
[一]问曰.何以不直说般若波罗蜜法而说佛住王舍城。[二]答曰.说方时人令人心生信故。
云何名住.四种身仪坐卧行住是名[三]住.又以怖魔军衆自令弟子欢喜入种种诸禅
定故在是中住。复次三种住.天住梵住圣住.六欲天住法是爲天住.梵天等乃至非
有想非无想天住法是名梵住.诸佛辟支佛阿罗汉住法是名圣住.是三住法中住
圣住法.怜愍衆生故住王舍城。复次布施持戒善心三事故名天住.慈悲喜舍四无
量心故名梵住.空无相无作是三三昧名圣住.圣住法佛於中住。复次四种住.天住
梵住圣住佛住.三住如前说.佛住者首棱严等诸佛无量三昧十力四无所畏十八
注:
[一]原无问曰至说佛十六字.今依丽元明刻加.
[二]原无答曰至信故十二字.今依丽元明刻加.
[三]住下原有王舍城三字.今依丽刻删.
********************
不共法一切智等种种诸慧及八万四千法藏度人门如是等种种诸佛功德是佛
所住处佛於中住.略说住竟。王舍城者.问曰.如舍婆提迦毗罗波罗柰大城皆有诸
王舍.何以故独名此城爲王舍。答曰.有人言是摩伽陀国王有子一头两面四臂时
人以爲不祥王卽裂其身首弃之旷野.罗刹女鬼名梨罗还合其身而乳养之.後大
成人力能幷兼诸国王有天下取诸国王万八千人置此五山中.以大力势治阎浮
提.阎浮提人因名此山爲王舍城。复次有人言摩伽陀王先所住城.城中失火一烧
一作如是至七.国人疲役王大忧怖.集诸智人问其意故.有言应易处.王卽更求住
处.见此五山周帀如城卽作宫殿於中止住.以是故名王舍城。复次往古世时此国
有王名婆薮心厌世法出家作仙人.是时居家婆罗门与诸出家仙人共论议.居家
婆罗门言经书云天祀中应杀生噉肉.诸出家仙人言不应天祀中杀生噉肉.共诤
云云。诸出家婆罗门言此有大王出家作仙人汝等信不.诸居家婆罗门言信。诸出
家仙人言.我以此人爲证.後日当问。诸居家婆罗门卽以其夜先到婆薮仙人所种
********************
种问已.语婆薮仙人.明日论议汝当助我。如是明旦论时.诸出家仙人问婆薮仙人.
天祀中应杀生噉肉不。婆薮仙人言.婆罗门法天祀中应杀生噉肉。诸出家仙人言.
於汝实心云何.应杀生噉肉不。婆薮仙人言.爲天祀故应杀生噉肉.此生在天祀中
死故得生天上。诸出家仙人言.汝大不是汝大妄语.卽唾之言罪人灭去。是时婆薮
仙人寻陷入地没踝.是初开大罪门故。诸出家仙人言.汝应实语.若故妄语者汝身
当陷入地中。婆薮仙人言.我知爲天故杀羊噉肉无罪.卽复陷入地至膝.如是渐渐
稍没至腰至颈。诸出家仙人言.汝今妄语得现世报.更以实语者虽入地下我能出
汝令得免罪。尔时婆薮仙人自思惟言.我贵重人不应两种语.又婆罗门四韦陀法
中种种因缘赞祀天法.我一人死当何足计.一心言应天祀中杀羊噉肉无罪。诸出
家仙人言.汝重罪人.摧去不用见汝.於是举身没地中。从是以来乃至今日.常用婆
薮仙人王法於天祀中杀羊.当下刀时言婆薮杀汝。婆薮之子名曰广车.嗣位爲王.
後亦厌世法而复不能出家.如是思惟我父先王出家生入地中.若治天下复作大
********************
罪.我今当何以自处。如是思惟时闻空中声言.汝若行见难值希有处汝应是中作
舍住.作是语已便不复闻声。未经几时王出田猎.见有一鹿走疾如风.王便逐之而
不可及.遂逐不止.百官侍从无能及者。转前见有五山周帀峻固.其地平正生艹细
輭好华徧地.种种林木华果茂盛.温泉浴池皆悉清净.其地庄严.处处有散天华天
香闻天妓乐。尔时乾闼婆伎适见王来各自还去.是处希有未曾所见.今我正当在
是中作舍住。如是思惟已羣臣百官寻迹而到.王告诸臣.我前所闻空中声言汝行
若见希有难值之处汝应是中作舍住.我今见此希有之处我应是中作舍住.卽舍
本城於此山中住。是王初始在是中住.从是已後次第止住.是王先起造立宫舍故
名王舍城。略说王舍城竟。
耆闍崛山中
耆闍名鹫崛名头。问曰.何以名鹫头山。答曰是山顶似鹫.王舍城人见其似鹫故共
传言鹫头山.因名之爲鹫头山。复次王舍城南尸陀林中多诸死人.诸鹫常来噉之
********************
还在山头.时人便名鹫头山.是山五山中最高大多好林水圣人住处。问曰.已知耆
闍崛山义.佛何以故住王舍城。诸佛法普慈一切如日照万物无不蒙明.如沤只尼
大城富楼那跋檀大城阿蓝车多罗大城弗迦罗婆多大城如是等大城多人丰乐
而不住.何故多住王舍城舍婆提.少於波罗柰迦毗罗婆瞻婆婆翅多拘[耳*炎]鞞鸠楼
城等.虽有住时.多住王舍城舍婆提。云何知多住二处.见佛诸经多在二城说少在
余城。答曰.佛虽大慈等及.以沤只尼等诸大城是边国故不住.又弥离车弊恶人多
善根未熟故。如偈说.如日光等照华熟则时开若华未应敷则亦不强开.佛亦复如
是等心而说法善根熟则敷未熟则不开.以是故世尊住三种人中利智善根熟结
使烦恼薄。复次知恩故多住王舍城舍婆提城。问曰.云何知恩故多住二城。答曰.憍
萨罗国是佛所生地.如佛答频婆娑罗王偈说.有妙好国土在於雪山边丰乐多异
宝名曰憍萨罗.日种释诸子我在是中生心厌老病死出家求佛道。又是憍萨罗国
主波斯匿王住舍婆提大城中.佛爲法主亦住此城.二主应住一处故多住舍婆提。
********************
问曰.若知恩故多住舍婆提者.迦毗罗婆城近佛生处何不多住。答曰.佛诸结尽无
复余习.近诸亲属亦无异想.然释种弟子多未离欲.若近亲属则染着心生。问曰.何
以不护舍婆提弟子而多住舍婆提。答曰.迦毗罗婆弟子多.佛初还国.迦叶兄弟千
比丘本修婆罗门法苦行山闲形容憔悴.父王见之.以此诸比丘不足光饰世尊.卽
选诸释贵人子弟兼人少壮户遣一人强令出家.其中有善心乐道有不乐者.此诸
比丘不应令还本生处.舍婆提弟子辈不尔.以是故佛多住舍婆提不多住迦毗罗
婆。复次出家法应不近亲属.亲属心着如火如虵.居家婆罗门子爲学问故尚不应
在生处何况出家沙门。复次舍婆提城大.迦毗罗婆不尔.舍婆提城九亿家.是中若
少时住者不得度多人.以是故多住。复次迦毗罗婆城中佛生处.是中人已久习行
善根熟利智慧.是中佛少时说法不须久住度已而去。舍婆提人或初习行或久习
行或善根熟或善根未熟或利根或不利根.多学种种经书故硏心令利.入种种邪
见网中事种种师属种种天杂行人多.以是故佛住此久。如治痈师知痈已熟破出
********************
脓与药而去.若痈未熟是则久住涂熨.佛亦如是.若弟子善根熟教化已更至余处.
若可度弟子善根未熟则须久住.佛出世闲正爲欲度衆生着涅盘境界安隐乐处.
是故多住舍婆提不多住迦毗罗婆。佛於摩伽陀国尼连禅河侧沤楼频螺聚落得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就法身故多住王舍城。问曰.已知多住王舍城舍婆提因
缘.於此二城何以多住王舍城。答曰以报生地恩故多住舍婆提.一切衆生皆念生
地.如偈说.一切论议师自爱所知法.如人念生地虽出家犹诤。以报法身地恩故多
住王舍城.诸佛皆爱法身.如偈说.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一]供养法身师敬尊重.法身於
生身胜故二城中多住王舍城。复次以坐禅精舍多故余处无有.如竹园鞞婆罗跋
恕萨多般那求呵因陀世罗求呵萨簸恕魂直迦鉢婆罗.[二]耆闍崛五山中有五精舍.
竹园在平地.余国无此多精舍。舍婆提一处只洹精舍.更有一处摩伽罗母堂.更无
第三处。波罗柰斯国一处鹿林中精舍名梨师盘陀那。毗耶离二处.一名摩诃盘.二
名猕猴池岸楼舍。鸠睒弥一处名劬师罗园。如是诸国或一处有精舍.或空树林.以
注:
[一]原作皆供养法.今依丽刻改.
[二]耆闍崛五山中六字.丽刻作王舍城.
********************
王舍城多精舍坐禅人所宜.故多住此。复次是中有富那罗等六师.自言我是一切
智人与佛爲对.及长爪梵志婆蹉姓拘迦那大等皆外道大论议师.及长者尸利崛
多提婆达多阿闍世等是佛怨家不信佛法各怀妬嫉.有是人辈故佛多住此.譬如
毒草生处近边必有良药。又如偈说.譬如师子百兽之王.爲小虫吼爲衆所笑.若在
虎狼猛兽之中奋迅大吼智人所可。诸论议师如猛虎在此衆中无所畏.大智慧人
多见闻在此衆中最第一。以是大智多闻人皆在王舍城故.佛多住王舍城。复次频
婆娑罗王到伽耶祀舍中.迎佛及[一]余结发千阿罗汉.是中佛爲王说法得须陀洹道
卽请佛言.愿佛及僧就我王舍城.尽形夀受衣被饭食卧具医药给所当得.佛卽受
请.是故多住王舍城。复次阎浮提四方中东方爲数始以日出故.次第南方西方北
方。东方之中摩伽陀国最胜.摩伽陀国中王舍城最胜是中有十二亿家.佛涅盘後
阿闍世王以人民转少故舍王舍大城其边更作一小城广长一由旬名波罗利弗
多罗.犹尚於诸城中最大何况本王舍城。复次是中人多聪明皆广学多识.余国无
注:
[一]原作除.今依丽刻改.
********************
此。复次佛豫知有人应得度者待时待处待人乃能得道.是释提桓因及八万诸天
应在摩伽陀石室中得道.是故佛多住王舍城。复次摩伽陀国丰乐乞食易得.余国
不如.以三因缘故.一者频婆娑罗王约敕宫中常作千比丘食.二者树提伽虽人中
生常受天乐又多富贵诸优婆塞.三者阿波罗罗龙王善心受化作佛弟子除世饥
馑故常降好雨是故国丰。如佛涅盘後长老摩诃迦叶欲集法.思惟何国丰乐乞食
易得疾得集法.如是思惟已忆王舍城中频婆娑罗王约敕常设千比丘食.频婆娑
罗王虽死此法不断.是中食易得易可集法.余处无如是常供.若行乞食时诸外道
来共论议.若共论议集法事废.若不共论便言诸沙门不如我.如是思惟择取最上
千阿罗汉将就耆闍崛山集结经藏。如阿含及毗尼中说言.毗耶离国时亦有饥饿。
如降难陀婆难陀龙王经中说舍婆提国饥饿.余诸国亦时时有饥饿。摩伽陀国中
无是事.以是故知摩伽陀国丰乐乞食易得。复次王舍城在山中闲静.余国精舍平
地故多杂人入出.来往易故不闲静。又此山中多精舍.诸坐禅人诸圣人皆乐闲静
********************
多得住山.佛是圣人坐禅人主.是故多住王舍城。问曰.若住王舍城可尔.何以不多
住竹园而多住耆闍崛山。答曰.我已答.圣人坐禅人乐闲静处。问曰.余更有四山鞞
婆罗跋恕等.何以不多住而多在耆闍崛山。答曰.耆闍崛山於五山中最胜故.云何
胜.耆闍崛山精舍近城而山难上以是故杂人不来.近城故乞食不疲.以是故佛多
在耆闍崛山中不在余处。复次长老摩诃迦叶於耆闍崛山集三法藏可度衆生度
竟.欲随佛入涅盘.清朝着衣持鉢入王舍城乞食已.上耆闍崛山语诸弟子.我今日
入无余涅盘.如是语已入房结跏趺坐.诸无漏禅定自熏身。摩诃迦叶诸弟子入王
舍城语诸贵人.知不尊者摩诃迦叶今日入无余涅盘。诸贵人闻是语皆大愁忧言.
佛已灭度.摩诃迦叶持护佛法.今日复欲入无余涅盘。诸贵人诸比丘晡时皆共集
耆闍崛山.长老摩诃迦叶晡时从禅起入衆中坐赞说无常.诸一切有爲法因缘生
故无常.本无今有已有还无故无常.因缘生故无常.无常故苦.苦故无我.无我故有
智者不应着我[一]我所.若着我我所得无量忧愁苦恼.一切世界中心应厌求离欲.如
注:
[一]此字依丽元明刻加.下同.
********************
是种种说世界中苦开导其心令入涅盘。说此语竟.卽着从佛所得僧伽梨持衣鉢
捉杖如金翅鸟现上昇虚空.四种身仪坐卧行住.一身现无量身满东方世界.於无
量身还爲一身.身上出火身下出水身上出水身下出火.南西北方亦如是.衆心厌
世皆欢喜已.於耆闍崛山头与衣鉢俱作是愿言.令我身不坏.弥勒成佛我是骨身
还出.以此因缘度衆生.如是思惟已直入耆闍崛山内如入輭泥.入已山还合。後人
夀八万四千岁身长八十尺时弥勒佛出.佛身长百六十尺佛面二十四尺圆光十
里.是时衆生闻弥勒佛出无量人逐佛出家.佛在大衆中初说法时九十九亿人得
阿罗汉道六通具足.第二大会九十六亿人得阿罗汉道.第三大会九十三亿人得
阿罗汉道.自是已後度无数人。尔时人民久後懈厌.弥勒佛见衆人如是.以足指扣
开耆闍崛山.是时长老摩诃迦叶骨身着僧伽梨而出礼弥勒足.上昇虚空现变如
前.卽於空中灭身而般涅盘。尔时弥勒佛诸弟子怪而问言.此是何人.似人而小.身
着法衣能作变化。弥勒佛言.此人是过去释迦文尼佛弟子名摩诃迦叶.行阿兰若.
********************
少欲知足.行头陀比丘中第一.得六神通共解脱大阿罗汉.彼时人夀百年少出多
减.以是小身能办如是大事.汝等大身利根云何不作如是功德。是时诸弟子皆惭
愧发大厌心.弥勒佛随衆生心爲说种种法.有人得阿罗汉阿那含斯陀含须陀洹
有种辟支佛善根有得无生法忍不退菩萨有得生天人中受种种福乐.以是故知
是耆闍崛山福德吉处诸圣人喜住处.佛爲诸圣人主是故佛多住耆闍崛山。复次
耆闍崛山是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住处.如富楼那经中说.佛语富楼那.若使三千大
千世界劫烧若更生我常在此山中.一切衆生以结使缠缚不作见佛功德.以是故
不见我。复次耆闍崛山清净鲜洁处.三世佛及诸菩萨更无是处.是故多住耆闍崛
山。复次诸摩诃衍经多在耆闍崛山中说余处说少.何以故.是中清净有福德闲静
故.一切三世诸佛行处.十方诸菩萨亦赞叹恭敬此处.诸天龙夜叉阿修罗迦留罗
乾闼婆甄陀罗摩睺罗伽等大力衆神守护供养恭敬是处。如偈说.是耆闍崛山诸
佛圣所[一]处.覆荫一切故衆苦得解[二]脱。复次是中十方无量智慧福德力大菩萨常来
注:
[一]余刻下有圣人所止息句.
[二]丽元明刻下有唯有真法存句.
********************
见释迦牟尼佛礼拜恭敬听法故.佛说诸摩诃衍经多在耆闍崛山.诸摩诃衍经般
若爲大.云何不住耆闍崛山。略说耆闍崛山竟。
释初品中共摩诃比丘僧第六
共摩诃比丘僧
共名一处一时一心一戒一见一道一解脱是名爲共。摩诃比丘僧.摩诃[一]秦言大.或
多或胜。云何大.一切衆中上故一切障碍断故天王等大人恭敬故.是名爲大。云何
多.数至五千故名爲多。云何胜.一切九十六种外道论议能破故名胜。云何名比丘.
比丘名乞士.清净活命故名爲乞士。如经中说.舍利弗入城乞食得已向壁坐食.是
时有梵志女名净目.来见舍利弗问舍利弗言.沙门汝食耶.答言食。净目言汝沙门
下口食耶.答言不姊。仰口食耶.不。方口食耶.不。四维口食耶.不。净目言.食法有四种.
我问汝汝言不.我不解.汝当说。舍利弗言.有出家人合药种谷植树等不净活命者
是名下口食.有出家人观视星宿日月风雨雷电霹雳不净活命者是名仰口食.有
注:
[一]秦下原有或字.今依丽元明刻删.
********************
出家人曲媚豪势通使四方巧言多求不净活命者是名方口食.有出家人学种种
呪术卜算吉凶如是等种种不净活命者是名四维口食.姊.我不堕是四不净食中.
我用清净乞食活命。是时净目闻说清净法食欢喜信解.舍利弗因爲说法得须陀
洹道。如是清净乞食活命故名乞士。复次比名破丘名烦恼.能破烦恼故名比丘。复
次出家人名比丘.譬如胡汉羌虏各有名字。复次受戒时自言.我是某甲比丘.尽形
夀持戒故名比丘。复次比名怖丘名能.[一]能怖魔王及魔人民.当出家鬀头着染衣受
戒是时魔怖.何以故怖.魔王言是人必得入涅盘.如佛说有人能鬀头着染衣一心
受戒是人渐渐断结离苦入涅盘。云何名僧伽.僧伽秦言衆.多比丘一处和合是名
僧伽。譬如大树丛聚是名爲林.一一树不名爲林除一一树亦无林.如是一一比丘
不名爲僧除一一比丘亦无僧.诸比丘和合故僧名生。是僧四种.有羞僧无羞僧哑
羊僧实僧。云何名有羞僧.持戒不破身口清净能别好丑.未得道.是名有羞僧。云何
名无羞僧.破戒身口不净无恶不作.是名无羞僧。云何名哑羊僧.虽不破戒钝根无
注:
[一]此字依丽刻加.
********************
慧.不别好丑不知轻重不知有罪无罪.若有僧事二人共诤不能断决默然无言.譬
如白羊乃至人杀不能作声.是名哑羊僧。云何名实僧.若学人若无学人住四果中
行四向道.是名实僧。是中二种僧可共百一羯磨说戒受岁种种得作.是中实声闻
僧六千五百。菩萨僧二种有羞僧实僧.声闻一种谓实僧.以是实僧故余皆得名僧.
以是故名僧。
大数五千分.
云何名大数.少过少减是名爲大数。云何名分.多衆边取一分是名分。是诸比丘千
万衆中取一分五千人.以是故名五千分。
皆是阿罗汉.
云何名阿罗汉.阿罗名贼汉名破.一切烦恼贼破是名阿罗汉。复次阿罗汉一切漏
尽故.应得一切世闲诸天人供养。复次阿名不罗汉名生.後世中更不生是名阿罗
汉。
********************
诸漏已尽.
三界中三种漏已尽无余故言漏尽也。
无复烦恼.
一切结使流爱扼缚盖见缠等断除故名无烦恼也。
心得好解脱.慧得好解脱.
问曰.何以说心得好解脱慧得好解脱。答曰.外道离欲人一处一道心得解脱.非於
一切障法得解脱.以是故阿罗汉名心得好解脱慧得好解脱。复次诸阿罗汉二道
心得解脱.见谛道思惟道.以是故名心得好解脱。学人心虽得解脱非好解脱.何以
故.有残结使故。复次诸外道等助道法不满.若行一功德若行二功德求道不能得.
如人但布施求清净.如人祀天言能脱忧衰能得常乐国中生.亦更有言八清净道
一自觉二闻三读经四畏内苦五畏大衆生苦六畏人天苦七得好师八布施.但说
第八名清净道。复次有外道但布施持戒说清净有但布施禅定说清净有但布施
********************
求智慧说清净.如是等种种道不具足.若无功德若少功德说清净.是人虽一处心
得解脱不名好解脱.涅盘道不满足故。如偈说.无功德人不能渡生老病死之大海.
少功德人亦不渡.善行道法佛所说。是中应说须跋陀梵志经。须跋陀梵志年百二
十岁得五神通.阿那跋达多池边住.夜梦见一切人失眼躶形冥中立.日堕地破大
海水竭.大风起吹须弥山破散.觉已恐怖思惟言.何以故尔.我命欲尽若天地主欲
堕.犹豫不能自了。以有此恶梦故.先世有善知识天从上来下语须跋陀言.汝莫恐
怖.有一切智人名佛後夜半当入无余涅盘是故汝梦.不爲汝身。是时须跋陀明日
到拘夷那竭国树林中见阿难经行语阿难言.我闻汝师说新涅盘道今日夜半当
取灭度.我心有疑.请欲见佛决我所疑。阿难答言.世尊身极.汝若难问劳扰世尊。须
跋陀如是重请至三.阿难答如初。佛遥闻之.敕语阿难听须跋陀梵志来前自在难
问.是吾末後共谈最後得道弟子。是时须跋陀得前见佛.问讯世尊已於一面坐如
是念.诸外道辈舍恩爱财宝出家皆不得道独瞿昙沙门得道.如是念竟卽问佛言.
********************
是阎浮提地六师辈各自称言我是一切智人.是语实不。尔时世尊以偈答曰.我始
年十九出家学佛道.我出家已来已过五十岁.净戒禅智慧外道无一分.少分尚无
有何况一切智。若无八正道是中无第一果第二第三第四果.若有八正道是中有
第一果第二第三第四果.须跋陀.是我法中有八正道.是中有第一道果第二第三
第四道果.余外道法皆空无道无果无沙门无婆罗门.如是我大衆中实作师子吼。
须跋陀梵志闻是法得阿罗汉道.思惟言我不应佛後般涅盘.如是思惟竟在佛前
结跏趺坐自以神力身中出火烧身而取灭度。以是故佛言无功德少功德是助道
法不满皆不得度.佛说一切功德具足故能度弟子.譬如小药师以一种药二种药
不具足故不能差重病.大药师辈具足衆药能差诸病。问曰.若一切三界烦恼离故
心得解脱.何以故佛言染爱离心解脱。答曰.爱能系闭心有大力以是故说.不说余
烦恼.爱断余则断。复次若人言王来知必有将从.染爱亦如是。又如捉巾一头余则
尽随.爱染亦如是.爱断则知余烦恼皆已断。复次诸结使皆属爱见.属爱烦恼覆心.
********************
属见烦恼覆慧.如是爱离故属爱结使亦离得心解脱.如是无明离故属见结使亦
离得慧解脱。复次是五千阿罗汉应不退法得无生智.以是故言心得好解脱慧得
好解脱.不退故。退法阿罗汉得时解脱.如劬提迦等虽得解脱非好解脱.以退法故。
其心调柔[一]輭.
若有恭敬供养瞋恚骂詈挝打者心等无异.若得珍宝瓦石视之一等.若有持刀斫
截手足有持栴檀涂身亦等无异。复次婬欲瞋恚憍慢疑见根本已断故.是谓心调
柔輭。复次是诸阿罗汉欲染处不染应瞋处不瞋痴处不痴守护六情.以是故名心
调柔輭。如偈说.人守护六情如好马善调.如是实智人诸天所敬视。诸余凡人辈不
能守护六情.欲瞋慢痴疑见不断故.不调柔如恶弊马.以是故诸阿罗汉名心调柔
輭。
摩。诃那伽.
摩诃言大那名无伽名罪.阿罗汉诸烦恼断.以是故名大无罪。复次那伽或名龙或
注:
[一]原作者.依丽元明刻改.
********************
名象.是五千阿罗汉诸阿罗汉中最大力.以是故言如龙如象.水行中龙力大陆行
中象力大。复次如善调象王能破大军直入不回.不畏刀杖不难水火.不走不退死
至不避.诸阿罗汉亦复如是.修禅定智慧故能破魔军及诸结使贼.骂詈挝打不悔
不恚老死水火不畏不难。复次如大龙王从大海出.起於大云徧覆虚空.放大电光
明照天地.注大洪雨润泽万物.诸阿罗汉亦复如是.禅定智慧大海水中出.起慈悲
云润及可度.现大光明种种变化.说实法相雨弟子心令生善根。
所作已办.
问曰.云何名所作.云何名已办。答曰.信戒定舍等诸善法得故名爲所作.智慧精进
解脱等诸善法得故是名已办.二法具足满故名所作已办。复次诸烦恼有二种.一
种属爱一种属见.属爱烦恼断故名所作.属见烦恼断故名已办。复次色法善见故
名所作.无色法善见故名已办.可见不可见有对无对等二法亦如是。复次不善无
记法断故名所作善法思惟故名已办.闻思慧成就故名所作修慧成就故名已办.
********************
种种三法亦如是。复次煖法顶法忍法世闲第一法得故名所作苦法忍等诸无漏
善根得故名已办.见谛道得故名所作思惟道得故名已办.学道得故名所作无学
道得故名已办.心解脱得故名所作慧解脱得故名已办.漏尽故名所作得共解脱
故名已办.一切结使除故名所作得非时解脱故名已办.自益利竟故名所作利益
他人故名已办.如是等所作已办义自在说。
弃担能[一]担.
五衆麤重常恼故名爲担.如佛所说.何谓担.五衆是担.诸阿罗汉此担已除以是故
言弃担。能担者.是佛法中二种功德担应担.一种自益利二种益利他.一切诸漏尽
不悔解脱等诸功德是名自利益.信戒舍定慧等诸功德能与他人是名利益他人.
是诸阿罗汉自担他担能担故名能担。复次譬如大牛壮力能胜重载.此诸阿罗汉
亦复如是.得无漏根力觉道能担佛法大事担.以是故诸阿罗汉名能担。
逮得己利.
注:
[一]担下原有者字.今依丽元明刻删.
********************
云何名己利云何非己利.行诸善法是名己利.诸余非法是名非己利。复次信戒舍
定慧等诸功德一切财宝胜故今世後世常得乐故能到甘露城故.三因缘故是名
己利。如信品中偈说.若人得信慧是宝最第一.诸余世财利不及是法宝。复次若人
今世得乐後世得乐及得涅盘常乐是名己利.余非己利。如偈说.世知种种无道法
与诸禽兽等无异.当求正智要道法得脱老死入涅盘。复次八正道及沙门果是名
诸阿罗汉己利.是五千阿罗汉得道及果二事俱得故名己利.以是故言逮得己利。
尽诸有结.
三种有.欲有色有无色有。云何欲有。欲界系业取因缘後世能生亦是业报是名欲
有.色有无色有亦如是.是名爲有。结尽者.结有九结.爱结恚结慢结痴结疑结见结
取结悭结嫉结.是结使尽及有是有尽及结使.以是故名有结尽。问曰.诸阿罗汉结
使应永尽得一切烦恼离故.有不应尽.何以故.阿罗汉未灭度时眼根等五阴十二
入十八界诸有成就故。答曰.无所妨.是果中说因.如佛语檀越施食时与五事.命色
********************
力乐膳.食不能必与五事.有人大得饮食而死.有人得少许食而活食爲五事因是
故佛言施食与五事。如偈说.断食死无疑食者死未定.以是故佛说施食与五事。亦
如人食百斤金.金不可食.金是食因故言食金。佛言女人爲戒垢.女人非戒垢.是戒
垢因故言女人爲戒垢。如人从高处堕未至地言此人死.虽未死知必死故言此人
死。如是诸阿罗汉结使已尽知有必当尽故言有结尽。
正智已得解[一]脱.
如摩揵提梵志.弟子举其尸着牀上舁行城市中多人处唱言.若有眼见摩揵提尸
者是人皆得清净道何况礼拜供养者.多有人信其言。诸比丘闻是语白佛言.世尊
是事云何。佛说偈言.小人眼见求清净如是无智无实道诸结烦恼满心中云何眼
见得净道.若有眼见得清净何用智慧功德宝眼见求净无是事智慧功德乃爲净。
以是故言正智得解脱。问曰.诸阿罗汉所作已办更不求进.何以故常在佛边不余
处度衆生。答曰.一切十方衆生虽尽应供养佛.阿罗汉受恩重故应倍供养.所以者
注:
[一]脱下原有者字.今依丽元明刻删.
********************
何.是阿罗汉从佛得成受无量功德.知结使断信心转多.是故诸大德阿罗汉佛边
受功德乐味.供养恭敬报佛恩故在佛边住。诸阿罗汉围遶佛故佛德益尊.如梵天
人遶梵天王如三十三天遶释提桓因如诸鬼神遶毗沙门王如诸小王遶转轮圣
王如病人病愈住大医边.如是诸阿罗汉住在佛边诸阿罗汉围遶供养故佛德益
尊。问曰.若诸阿罗汉所作已办逮得己利不须听法.何以故说般若波罗蜜时共五
千阿罗汉。答曰.诸阿罗汉虽所作已办.佛欲以甚深智慧法试.如佛问舍利弗.如波
罗延经阿耆陀难中偈说.种种诸学人及诸数法人.是人所行法愿爲如实说。是中
云何学人云何数法人.尔时舍利弗默然.如是三问三默。佛示义端告舍利弗有生
不.舍利弗答大德有生.有生者欲爲灭有爲生法故名学人.以智慧得无生法故名
数法人.是经此中应广说。复次若有漏若无漏诸禅定未得故欲得已得欲令坚深.
故诸阿罗汉佛边听法。复次现前乐故.如难陀迦经中说.以今世乐故听法。复次诸
阿罗汉在佛边听法心无厌足.如蜫卢提迦经中说.舍利弗语蜫卢提迦我法中听
********************
法无厌。复次如佛大师自一心从弟子边听法.不应难言阿罗汉所作已办何以听
法。譬如饱满人得好食犹尚更食.云何饥渴人而言不应食.以是故诸阿罗汉虽所
作已办常在佛边听法。复次佛住解脱法中诸阿罗汉亦住解脱法中.住法相应眷
属庄严。如栴檀譬喻经中说.有栴檀林伊兰围之有伊兰林栴檀围之.有栴檀栴檀
以爲丛林有伊兰伊兰自相围遶.佛诸阿罗汉亦复如是.佛住善法解脱中诸阿罗
汉亦住善法解脱中.住法相应眷属庄严。佛以大衆围遶.如须弥山王十宝山围遶
如白香象王白香象围遶如师子王师子衆围遶.佛亦如是.佛爲世闲无上福田与
诸弟子围遶共住。
唯[一]除阿难在学地得须陀洹.
问曰.何以言唯除阿难。答曰.上所赞诸阿罗汉阿难不在其数.何以故.以在学地未
离欲故。问曰.大德阿难第三师大衆法将种涅盘种已无量劫常近佛持法藏大德
利根.何以至今未离欲作学人。答曰.大德善阿难本愿如是.我於多闻衆中最第一.
注:
[一]放光无此句.
********************
亦以诸佛法阿罗汉所作已办不应作供给供养人.以其於佛法中能办大事烦恼
贼破共佛在解脱牀上坐故。复次长老阿难种种诸经听持诵利观故智慧多摄心
少.二功德等者可得漏尽道.以是故长老阿难是学人须陀洹。复次贪供给世尊故
是阿难爲佛作供给人.如是念若我早取漏尽道便远世尊不得作供给人.以是故
阿难虽能得阿罗汉道自制不取。复次处时人未合故.何等处能集法.千阿罗汉未
在耆闍崛山是爲处.世尊过去时未到.长老婆耆子不在.以是故长老阿难漏不尽。
要在世尊过去.集法衆令婆耆子说法讥谏.三事合故得漏尽道。复次大德阿难厌
世法少不如余人.是阿难世世王者种.端正无比福德无量.世尊近亲常侍从佛.必
有此念我佛近侍知法宝藏漏尽道法我不畏失.以是事故不大殷勤尽漏。问曰.大
德阿难名以何因缘.是先世因缘是父母作字是依因缘立名。答曰.先世因缘亦父
母作名亦依因缘立字。问曰.云何先世因缘。答曰.释迦文佛先世作瓦师名大光明.
尔时有佛名释迦文弟子名舍利弗目犍连阿难.佛与弟子俱到瓦师舍一宿.尔时
********************
瓦师布施草坐灯明石蜜浆三事供养佛及比丘僧.便发愿言我於当来老病死恼
五恶之世作佛如今佛名释迦文我弟子名字亦如今佛弟子.以佛愿故得字阿难。
复次阿难世世立愿.我在释迦文佛弟子多闻衆中愿最第一字阿难。复次阿难世
世忍辱除瞋.以是因缘故生便端正.父母以其端正见者皆欢喜故字阿难.阿难者
秦言欢喜.是爲先世因缘字。云何父母作字。昔有日种王名师子颊.其王有四子.其
第一名净饭二名白饭三名斛饭四名甘露饭.有一女名甘露味。净饭王有二子.悉
达陀难陀.白饭王有二子.跋提提沙.斛饭王有二子.提婆达多阿难.甘露饭王有二
子.摩诃男阿泥卢豆.甘露味女有一子名施婆罗。是中悉达多菩萨渐渐长大弃转
轮圣王位夜半出家往沤楼鞞罗国中尼连禅河边六年苦行.是时净饭王爱念子
故常遣使问讯欲知消息我子得道不若病若死.使来白王菩萨唯有皮骨筋相连
持身命甚微弱若今日若明日不复久也.王闻其言甚大愁念没忧恼海我子旣不
作转轮王又不得作佛一何衰苦无所得而死如是忧恼荒迷愦塞.是时菩萨弃苦
********************
行处食百味乳糜身体充满於尼连禅水中洗浴已至菩提树下坐金刚处而自誓
言要不破此结跏趺坐成一切智不得一切智终不起也.是时魔王将八十亿衆到
菩萨所敢与菩萨决其得失.菩萨智慧力故大破魔军.魔不如而退自念菩萨叵胜
当恼其父.至净饭王所诡言汝子今日後夜[一]已了.王闻此语惊怖堕牀如热沙中鱼.
王哭而言.阿夷陀虚言瑞应亦无验得利之吉名一切无所获.是时菩提树神大欢
喜持天曼陀罗华至净饭王所说偈言.汝子已得道魔衆已破散光明如日出普照
十方土.欢喜得大利解脱一切苦今得转法轮无所不清净.王言前有天来言汝子
已死汝今来言坏魔得道二语相违谁可信者.树神又言实不妄语前天者诡言已
死是魔怀嫉故来相恼今日诸天龙神华香供养空中悬缯汝子身出光明徧照天
地.王闻其言於一切苦恼心得解脱.王言我子虽舍转轮圣王今得法转轮王定得
大利无所失也心大欢喜.是时斛饭王家使来白净饭王言贵弟生男.王心欢喜言
今日大吉是欢喜日语来使言是儿当字爲阿难.是爲父母作字。云何依因缘立名.
注:
[一]已下原有死字.依丽刻删.
********************
阿难端正清净如好明镜.老少好丑容貌颜状皆於身中现.其身明净.女人见之欲
心卽动.是故佛听阿难着覆肩衣.是阿难能令他人见者心眼欢喜故名阿难。於是
造论者赞言.面如净满月眼若青莲华.佛法大海水流入阿难心.能令人心眼见者
大欢喜.诸来求见佛通现不失宜。如是阿难虽能得阿罗汉道.以供养佛故自不尽
漏.以此大功德故虽非无学在无学数中虽未离欲在离欲数中.以是故数爲五千。
以实未是阿罗汉故言唯除阿难。
释初品中三衆义第七
复有五百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皆见圣谛。
问曰.何以诸比丘五千.余三衆各五百。答曰.女人多短智慧烦恼垢重但求喜乐爱
行多故.少能断结使得解脱证。如佛说是因缘起法第一甚深难得.一切烦恼尽离
欲得涅盘倍复难见.以是故女人不能多得不如比丘。优婆塞优婆夷有居家故心
不净.不能尽漏.[一]止可得四圣谛作学人。如偈说.孔雀虽有色严身不如鸿鴈能远飞.
注:
[一]原作正.今依丽刻改.
********************
白衣虽有富贵力不如出家功德胜。以是故诸比丘尼虽出家弃世业智慧短.是故
有五百阿罗汉比丘尼.白衣二衆居家事遽故.得道者少亦各五百。问曰.如五千阿
罗汉皆赞.三衆何以不赞。答曰.大衆已赞则知余亦赞。复次若别赞.外道辈当诃言
何以赞比丘尼生诽谤故.若赞白衣当言爲供养故.以是故不赞。问曰.诸余摩诃衍
经.佛与大比丘衆俱或八千人或六万十万人俱.是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诸经中第
一大.如嘱累品中说余经悉忘失其罪小少失般若波罗蜜一句其罪大多.以是故
知般若波罗蜜经第一大.是第一经中当第一大会.何以故声闻衆数少.止有比丘
五千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各五百。答曰.以是大经甚深难解故声闻衆少.譬如王
有真宝不示凡人示大人信爱者.如王谋议时与诸大臣信爱智人共论诸余小臣
则不得入。复次是六千五百人尽得道.虽不尽解甚深般若波罗蜜皆能信.得无漏
四信故.余经声闻衆虽大多杂不尽得道。复次是中先赞千万阿罗汉中择.取最胜
五千人.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亦尔.胜者难得故不多。 大智度论卷第三
********************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