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二
元魏天竺三藏勒那摩提译
[一]论曰.第一教化品如向偈中已说.应知此论广门有十一品中则七品略唯一品.初
释一品具摄此论法义体相应知。[二]偈言.
佛.法.僧宝.[三]性. 菩提.功德.业.略说此论体 七种金刚句。
此偈明何义.言金刚者犹如金刚难可沮坏所证之义亦复如是故言金刚.所言句
者以此论句能与证义爲根本故。此明何义.内身证法无言之体以闻思智难可证
得犹如金刚.名字章句以能诠彼理中证智随顺正道能作根本故名爲句。此复何
义.有二义故。何谓二义.一者难证义二者因义是名爲义.金刚字句应如是知。又何
谓爲义何谓爲字.义者则有七种证义。何谓七义.一者佛义二者法义三者僧义四
者[四]衆生义五者菩提义六者功德义七者业义是名爲义.是故经言又第一义谛者
所谓心缘尚不能知何况名字章句故。所言字者.随以何等名字章句言语风声能
注:
[一]藏本释论缺此段.
[二]藏本此下宝种姓分别中如来藏品第一.
[三]藏本作界.今取意译应作姓字.自下宝性衆生性佛性均同.
[四]藏本仍作界义.
********************
表能说能明能示此七种义是名爲字.是故经言又世谛者谓世闲中所用之事名
字章句言语所说故。又此七种金刚句义如诸经中广说应知。应云何知.依佛义故
如来经中告阿难言阿难所言如来者非可见法是故眼识不能得见故.依法义故
如来经中告阿难言阿难所言法者非可说事以是故非耳识所闻故.依僧义故如
来经中告阿难言阿难所言僧者名爲无爲不可身心供养是故非礼拜赞叹故.依
衆生义故如来经中告舍利弗言舍利弗言衆生者乃是诸佛如来境界一切声闻
辟支佛等以正智慧不能观察衆生之义何况能证毛道凡夫於此义中唯信如来
是故舍利弗随如来信此衆生义舍利弗言衆生者卽是第一义谛舍利弗言第一
义谛者卽是衆生界舍利弗言衆生界者卽是如来藏舍利弗言如来藏者卽是法
身故.[一]依菩提义故经中说言世尊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名涅盘界世尊言涅
盘界者卽是法身故.依功德义故如来经中告舍利弗言舍利弗如来所说法身义
者过於恒沙不离不脱不思议佛法如来智慧功德舍利弗如世闲灯明色及触不
注:
[一]藏本此下四段.如次引不增不减经.胜鬘经.不增不减经.显示如来入不思议境界经.
********************
离不脱又如摩尼宝珠明色形相不离不脱舍利弗法身之义亦复如是过於恒沙
不离不[一]脱不思议佛法如来智慧功德故.依业义故如来经中告文殊师利言文殊
师利如来不分别不分别无分别而自然无分别如所作业自然行故.如是等名略
说七种金刚字句总摄此论体相应知。是故[二]偈言.
七种相次第 总持自在王 菩萨修多罗 序分有三句.
余残四句者 在菩萨如来 智慧[三]差别分 应当如是知。
此偈明何义.以是七种金刚字句总摄此论一切佛法.广说其相如陀罗尼自在王
经序分中三句.自余四句在彼修多罗菩萨如来法差别分应知。云何序分有初三
句.彼修多罗序分中言婆伽婆平等证一切法善转法轮善能教化调伏无量诸弟
子衆.如是三种根本字句次第示现佛法僧宝说彼三宝次第生起成就应知。余四
句者.说随顺三宝因成就三宝因应知。此明何义.以诸菩萨於八地中十自在爲首
具足得一切自在.是故菩萨坐於道场胜妙之处於一切法中皆得自在.是故经言
注:
[一]原刻下衍不异二字.今依丽刻删.
[二]藏本此段一颂.今广爲二.
[三]原刻此三字作分差别.今依丽刻改.
********************
婆伽婆平等证一切法故。以诸菩萨住九地时於一切法中得爲无上最大法师善
知一切诸衆生心到一切衆生根机第一彼岸能断一切衆生烦恼习气.是故菩萨
成大菩提.是故经言善转法轮故。以诸菩萨於第十地中得住无上法王位後能於
一切佛所作业自然而行常不休息.是故经言善能教化调伏无量诸弟子衆故。彼
善能教化调伏无量诸弟子衆卽彼经中次後示现.是故经言与大比丘衆俱如是
乃至复有无量菩萨衆俱如是次第善能教化声闻位地及佛菩提善能调伏一切
烦恼如是毕竟有无量功德。又说声闻菩萨诸功德已次说诸佛如来不可思议三
昧境界.又说诸佛如来三昧境界已次说无垢大宝庄严宝殿成就.又说大宝庄严
宝殿成就已次说大衆云集种种供养赞叹如来雨种种衣雨种种华雨种种香.如
是等示现佛宝不思议事应知。又复次说妙法庄严法座.又说妙法庄严[一]法座已次
说法门名字及示现功德.此明法宝功德差别应知。又复次说诸菩萨摩诃萨迭共
三昧行境界示现种种功德.此明僧宝功德差别应知。又复次说如来放大光明授
注:
[一]原刻此二字作次坐.今依丽刻改.
********************
诸菩萨摩诃萨太子法王位职.又复次说与大无畏不怯弱辩才.又复赞叹诸佛如
来第一功德.又复次说最上第一大乘之法示现如实修行彼大乘故於法中证果.
卽彼三宝无上功德次第差别序分中义大都已竟应如是知。已说自在王菩萨修
多罗序分中三宝.次说佛性义有六十种法清净彼功德.何以故.以有彼清净无量
功德性爲清净彼性修六十种法.爲此义故十地经中数数说金以爲譬喻爲清净
彼佛性义故。又复卽於此陀罗尼自在王经中说如来业已次说不清净大毗瑠璃
摩尼宝喻.是故经言善男子譬如善巧摩尼宝师善知清净大摩尼宝.向大摩尼宝
性山中取未清净诸摩尼宝.旣取彼宝以严灰洗.严灰洗已然後复持黑头发衣以
用揩摩.不以爲足勤未休息次以辛味饮食汁洗.食汁洗已然後复持衣缠裹木以
用揩摩.不以爲足勤未休息次後复以大药汁洗.药汁洗已次後复更持细輭衣以
用揩摩.以细輭衣用揩摩已然後远离铜铁等鑛毗瑠璃垢方得说言大瑠璃宝.善
男子诸佛如来亦复如是善知不净诸衆生性.知已乃爲说无常苦无我不净爲惊
********************
怖彼乐世衆生令厌世闲入声闻法中.而佛如来不以爲足勤未休息次爲说空无
相无愿令彼衆生少解如来所说法轮.而佛如来不以爲足勤未休息次复爲说不
退法轮次说清净波罗蜜行谓不见三事令衆生入如来境界.如是依种种因依种
种性入佛法中.入法中已故名无上最大福田。又复依此自性清净如来性故经中
偈言.譬如石鑛中真金不可见能清净见者见佛亦如是。向说佛性有六十种净业
功德何谓六十.所谓四种菩萨庄严.八种菩萨光明.十六种菩萨摩诃萨大悲.三十
二种诸菩萨业。已说佛性义.次说佛菩提.有十六种无上菩提大慈悲心。已说佛菩
提.次说诸佛如来功德.所谓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已说功德.次说如来三十
二种无上大业。如是七种金刚句义彼修多罗广说体相如是应知。问曰.此七种句
有何次第。答曰.[一]偈言.
从佛次有法 次法复有僧 僧次无碍性 从性次有智.
十力等功德 爲一切衆生 而作利益业 有如是次第。
注:
[一]藏本此段一颂.今广爲二.
********************
[一]已说一品具摄此论法义体相.次说七品具摄此论法义体相解释偈义应知。
[二]佛宝品第二
归敬三宝者此明何义.所有如来教化衆生彼诸衆生归依於佛.尊敬如来归依於
法.尊敬如来归依於僧.依於三宝说[三]十二偈。初明佛宝故说[四]四偈.
佛体无前际 及无中闲际 亦复无後际 寂静自觉知.
旣自觉知已 [五]爲欲令他知 是故爲彼说 无畏常恒道.
佛能执持彼 智慧慈悲刀 及妙金刚杵 割截诸苦芽.
摧碎诸见山 覆藏颠倒意 及一切稠林 故我今敬礼。
此偈示现何义.偈言.
无爲体.自然.不依他而知. 智悲.及以力. 自.他利具足。
此偈略明佛宝所摄八种功德。何等爲八.一者无爲体二者自然三者不依他知四
者智五者悲六者力七者自利益八者他利益。偈言.
注:
[一]藏本缺此段.
[二]藏本不分品.
[三]藏本颂数不同.缺此标句.
[四]藏本此段但有一颂.今广爲四.
[五]原刻此句作觉他令他觉.今依丽刻及藏本改.长行牒句同.
********************
非初非中後 自性无爲体 及法体寂静 故自然应知.
唯内身自证 故不依他知 如是三觉知 慈心爲说道.
智悲及力等 拔苦烦恼刺 初三句自利 後三句利他。
此偈明何义.远离有爲名曰无爲应知.又有爲者生住灭法.无彼有爲是故佛体非
初中後故得名无爲法身应知.偈言佛体无前际及无中闲际亦复无後际故。又复
远离一切戏论虚妄分别寂静体故名爲自然应知.偈言寂静故。不依他知者不依
他因缘证知故.不依他因缘证知者不依他因缘生故.不依他因缘生者自觉不依
他觉故.如是依於如来无爲法身相故一切佛事无始世来自然而行常不休息.如
是希有不可思议诸佛境界不从他闻不从他闻者不从师闻自在智无言之体而
自觉知.旣自觉知已然後爲他生盲衆生令得觉知.爲彼证得无爲法身说无上道
是故名爲无上智悲应知.偈言自觉知旣自觉知已爲欲令他知是故爲彼说无畏
常恒道故。无畏常恒道者明道无畏是常是恒.以出世闲不退转法如是次第.又拔
********************
他苦烦恼根本如来智慧慈悲神力如是三句刀金刚杵譬喻示现。又以何者爲苦
根本.略说言之谓三有中生名色是.又何者爲烦恼根本.谓身见等虚妄邪见疑[一]戒
取等.又名色者是彼所摄所生苦芽应知.如来智慧慈悲心等能割彼芽以是义故
说刀譬喻.偈言佛能执持彼智慧慈悲刀故割截诸苦芽故。又邪见疑所摄烦恼见
道远离.以世闲智所不能知稠林烦恼不能破坏.如世闲中树林墙等彼相似法以
如来力能破坏.彼以是故说金刚杵喻.偈言及妙金刚杵摧碎诸见山覆藏颠倒意
及一切稠林故。此六种句如来庄严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经中次第显说应知。
应云何知.彼经中言文殊师利如来应正徧知不生不灭者此明如来无爲之相.又
复次说无垢清净瑠璃地中帝释王身镜像现等如是乃至九种譬喻皆明如来不
生不灭.又言文殊师利如来应正徧知清净法身亦复如是不动不生心不戏论不
分别无分别不思无思不思议无念寂灭寂静不生不灭不可见不可闻不可齅不
可尝不可触无诸相不可觉不可知.如是等句皆说寂静差别之相。此明何义.明佛
注:
[一]原刻作惑.今依丽刻改.
********************
一切所作事中远离一切戏论分别寂静自然。次说余残修多罗.彼中说言如实觉
知一切法门者.此明如来不依他故证大菩提。又复次说如来菩提有十六种.是故
经言文殊师利如来如是如实觉知一切诸法观察一切衆生法性不净有垢有点
奋迅於诸衆生大悲现前.此明如来无上智悲应知。文殊师利如来如是如实觉知
一切法者如向所说无体爲体如实觉知.如实觉知者如实无分别智知故.观察一
切衆生法性者乃至邪聚衆生如我身中法性法体法界如来藏等彼诸衆生亦复
如是无有差别如来智眼了了知故.不净者以诸凡夫烦恼障故.有垢者以诸声闻
辟支佛等有智障故.有点者以诸菩萨摩诃萨等依彼二种习气障故.奋迅者能如
实知种种衆生可化方便入彼衆生可化方便种种门故.大悲者成大菩提得於一
切衆生平等大慈悲心爲欲令彼一切衆生如佛证智如是觉知证大菩提故.次於
一切衆生平等转大法轮常不休息.如是三句能作他利益故名爲力应知。又此六
句次第.初三种句谓无爲等功德如来法身相应示现自利益.余三句所谓智等示
********************
现他利益。又复有义.以有智慧故证得第一寂静法身是故名爲自身利益.又依慈
悲力等二句转大法轮示现他利益。已说佛宝.次明法宝。
[一]法宝品第三
论曰.依彼佛宝有真法宝.以是义故次佛宝後示现法宝。依彼法宝故说[二]四偈.
非有亦非无 亦复非有无 亦非卽於彼 亦复不离彼.
不可得思量 非闻慧境界 出离言语道 内心知清净.
彼真妙法日 清净无尘垢 大智慧光明 普照诸世闲.
能破诸曀障 觉观贪瞋痴 一切烦恼等 故我今敬礼。
此偈示现何义.偈言.
不思议.不二. 无分.净.现.对. 依何得何法 [三]离法.二谛相。
此偈略明法宝所摄八种功德。何等爲八.一者不可思议二者不二三者无分别四
者净五者显现六者对治七者离八者离因。离者.偈言.
注:
[一]藏本不分品.
[二]藏本此段但有一颂.今广爲四.
[三]藏本作离贪.次颂离字同.
********************
灭谛道谛等 二谛摄取离 彼各三功德 次第说应知。
此偈明何义.前六功德中初三种功德不思议不二及无分别等示现彼灭谛摄取
离烦恼应知.余残有三句净显现对治示现彼道谛摄取断烦恼因应知。又证法所
有离名爲灭谛.以何等法修行断烦恼名爲道谛.以此二谛合爲净法以二谛相名
爲离法应知。[一]偈言.
不思量无言 智者内智知 以如是义故 不可得思议.
清凉无二法 及无分别法 净显现对治 三句犹如日。
此偈明何义.略明灭谛有三种法以是义故不可思议应知。以何义故不可思议.有
四义故。何等爲四.一者爲有二者爲无三者爲有无四者爲二.偈言非有亦非无亦
复非有无亦非卽於彼亦复不离彼故。灭谛有三种法应知者此明何义.灭谛非可
知有三种法.何等爲三.一者非思量境界故.偈言不可得思量非闻慧境界故.二者
远离一切声响名字章句言语相貌故.偈言出离言语道故.三者圣人内证法故.偈
注:
[一]藏本此段一颂.今广爲二.
********************
言内心知故。又灭谛云何不二法者及云何无分别者.如不增不减经中如来说言
舍利弗如来法身清凉以不二法故以无分别法故.偈言清凉故。何者是二而说不
二.所言二者谓业烦恼.言分别者所谓集起业烦恼因及邪念等.以知彼自性本来
寂灭不二无二行知苦本来不生是名苦灭谛.非灭法故名苦灭谛.是故经言文殊
师利何等法中无心意意识行彼法中无分别.以无分别故不起邪念.以有正念故
不起无明.以不起无明故卽不起十二有支.以不起十二有支故卽名无生。是故圣
者胜鬘经言.世尊非灭法故名苦灭谛.世尊所言苦灭者名无始无作无起无尽离
尽常恒清凉不变自性清净离一切烦恼藏所缠.世尊过於恒沙不离不脱不异不
思议佛法毕竟成就说如来法身.世尊如是如来法身不离烦恼藏所缠名如来藏.
如是等胜鬘经中广说灭谛应知。又以何因得此灭谛如来法身.谓於见道修道无
分别智三种日相似相对法应知.偈言彼真妙法日故。何等爲三.一者日轮清净相
似相对法以远离一切烦恼垢故.偈言清净无尘垢故.二者显现一切色像相似相
********************
对法以一切种一切智能照知故.偈言大智慧光明故.三者对治闇相似相对法以
起一切种智对治法故.偈言普照诸世闲故。又以[一]何者是所治法.所谓依取不实事
相虚妄分别念生贪瞋痴结使烦恼。此明何义.愚痴凡夫依结使烦恼取不实事相
念故起於贪心.依瞋恚故[二]起於瞋心.依於无明虚妄念故起於痴心.又复依彼贪瞋
痴等虚妄分别取不实事相念起邪念心.依邪念心起於结使.依於结使起贪瞋痴.
以是义故身口意等造作贪[三]业瞋业痴业.依此业故复有生生不断不绝.如是一切
愚痴凡夫依结使烦恼集起邪念依邪念故起诸烦恼依烦恼故起一切业依业起
生.如是此一切种诸烦恼染业染生染愚痴凡夫不如实知不如实见一实性界如
彼如实性观察如实性而不取相.以不取相故能见实性.如是实性诸佛如来平等
证[四]知。又不见如是虚妄法相如实知见如实有法真如法界.以见第一义谛故如是
二法不增不减.是故名爲平等证智是名一切种智.所治障法应如是知.以起真如
智对治法故彼所治法毕竟不复生起现前.偈言能破诸曀障觉观贪瞋痴一切烦
注:
[一]原刻作可.今依丽刻加.
[二]此字依丽刻加.
[三]原刻作痴.今依丽刻改.
[四]原刻作智.今依丽刻改.
********************
恼等故。又此得灭谛如来法身因於见道修道及无分别智广说如摩诃般若波罗
蜜等修多罗中言须菩提真如如来真如平等无差别如是等应知。已说法宝.次说
僧宝。
[一]僧宝品第四
论曰.依大乘法宝有不退转菩萨僧宝.以是义故次法宝後示现僧宝。依彼僧宝故
说[二]四[三]偈.
正觉正知者 见一切衆生 清净无有我 寂静真实际.
以能知於彼 自性清净心 见烦恼无实 故离诸烦恼.
无障净智者 如实见衆生 自性清净法 佛法身境界.
无碍净智眼 见诸衆生性 徧无量境界 故我今敬礼。
此偈示现何义.偈言.
如实知内身 以智见清净 故名无上僧 诸佛如来[四]说。
注:
[一]藏本不分品.
[二]藏本此段一颂.今广爲四.
[三]原刻下衍言字.今依丽刻删.
[四]藏本此下有释.
********************
此偈明何义.偈言.
如实见衆生 寂静真法身 以见性本净 烦恼本来无。
此偈明何义.以如实见本际以来我空法空应知.偈言正觉正知者见一切衆生清
净无有我寂静真实际故。又彼如实知无始世来本际寂静无我无法非灭烦恼证
时始有.此明何义.此见自性清净法身略说有二种法.何等爲二.一者见性本来自
性清净二者见诸烦恼本来寂灭.偈言以能知於彼自性清净心见烦恼无实故离
诸烦恼故。又自性清净心本来清净.又本来常爲烦恼所染.此二种法於彼无漏真
如法界中善心不善心俱更无第三心如是义者难可觉知.是故圣者胜鬘经言.世
尊刹尼迦善心非烦恼所染刹尼迦不善心亦非烦恼所染.烦恼不触心心不触烦
恼云何不触法而能得染心.世尊然有烦恼有烦恼染心自性清净心而有染者难
可了知.如是等圣者胜鬘经中广说自性清净心及烦恼所染应知。[一]又有二种修行
谓如实修行及徧修行难证知义.如实修行者谓见衆生自性清净佛性境界故.偈
注:
[一]藏本缺此段释文.
********************
言无障净智者如实见衆生自性清净性佛法身境界故.徧修行者谓徧十地一切
境界故见一切衆生有一切智故又徧一切境界者以徧一切境界依出世闲慧见
一切衆生乃至畜生有如来藏应知.彼见一切衆生有真如佛性初地菩萨摩诃萨
以徧证一切真如法界故.偈言无碍净智眼见诸衆生性徧无量境界[一]故。如是内身
自觉知彼无漏法界无障无碍依於二法.[二]一者如实修行二者徧修行。此明何义.谓
出世闲如实内证真如法智不共二乘凡夫人等应知。此明何义.菩萨摩诃萨出世
闲清净证智略说有二种胜声闻辟支佛证智.何等爲二.一者无障二者无碍.无障
者谓如实修行见诸衆生自性清净境界故名无障.无碍者谓徧修行以如实知无
边境界故名无碍。此明何义.偈言.
如实知见道 见清净佛智 故不退圣人 能作衆生依。
此偈明何义.又依初地菩萨摩诃萨证智清净见道不退地乘能作见彼无上菩提
清净胜因应知.偈言如实知见道见清净佛智故。此初地证智胜余菩萨摩诃萨布
注:
[一]藏本次有颂云.卽如是证悟.各自内证见.无垢界无障.无碍故爲彼.
[二]藏本云一如所有性.二尽所有性.
********************
施持戒等波罗蜜功德。[一]以是义故菩萨摩诃萨依如实见真如证智是故能与一切
衆生天龙八部声闻辟支佛等作归依处.偈言故不退圣人能作衆生依故。问曰.以
何义故不明归依声闻僧宝。答曰.菩萨僧宝功德无量是故应供.以应供故合应礼
拜赞叹供养.声闻之人无如是义.以是义故不明归依声闻僧宝。此有何义.偈言.
境界.诸功德. 证智.及涅盘. 诸地.净无垢. 满足大慈悲.
生於如来家. 具足自在通. 果胜最无上. 是胜归依义。
此偈明何义.略说菩萨十种胜义过诸声闻辟支佛故.何等爲十.一者观胜二者功
德胜三者证智胜四者涅盘胜五者地胜六者清净胜七者平等心胜八者生胜九
者神力胜十者果胜。观胜者谓观真如境界是名观胜.偈言境界故。功德胜者菩萨
修行无厌足不同二乘少欲等是名功德胜.偈言功德故。证智胜者证二种无我是
名证智胜.偈言证智故。涅盘胜者教化衆生故是名涅盘胜.偈言涅盘故。地胜者所
谓十地等是名地胜.偈言诸地故。清净胜者菩萨远离智障烦恼障是名清净胜.偈
注:
[一]此下至偈言果胜最无上故.藏本均无文.二颂亦缺.
********************
言净无垢故。平等心胜者菩萨大悲徧覆是名平等心胜.偈言满足大慈悲故。生胜
者诸菩萨生无生故是名生胜.偈言生於如来家故。神力胜者谓三昧自在神通等
力胜是名神力胜.偈言具足三昧自在通故。果胜者究竟无上菩提故是名果胜.偈
言果胜最无上故。[一]此明何义.有黠慧人知诸菩萨功德无量修习菩提无量无边广
大功德有大智慧慈悲圆满.爲照知彼无量衆生性行稠林犹如初月唯除诸佛如
来满月.菩萨摩诃萨知诸声闻乃至证得阿罗汉道少智慧人无大悲心爲照自身
犹如星宿.旣如是知欲取如来大满月身修菩提道而当弃舍初月菩萨起心礼拜
供养其余星宿声闻辟支佛者无有是处。此复何义.明爲利益一切衆生初始发起
菩提之心诸菩萨等已能降伏不爲利益他衆生身爲自利益修持无漏清净禁戒
乃至证得阿罗汉果声闻之人.何况其余得十自在等无量无边功德菩萨摩诃萨
而同声闻辟支佛等少功德人无有是处.以是义故经中偈言.[二]若爲自身故修行於
禁戒远离大悲心舍破戒衆生.以爲自身故护持禁戒财如是持戒者佛说非清净.
注:
[一]此下仍同藏本.
[二]藏本引经二颂.今开爲四.
********************
若爲他人故修行於禁戒能利益衆生如地水火风.以爲他衆生起第一悲心是名
净持戒余似非清净。问曰.依何等义爲何等人诸佛如来说此三宝。答曰.偈言.
依能调.所证. 弟子.爲三乘. 信三供养等. 是故说三宝。
[一]此偈明何义.略说依三种义爲六种人故说三宝。何等爲三.一者调御师二者调御
师法三者调御师弟子.偈言依能调所证弟子故。六种人者何等爲六.一者大乘二
者中乘三者小乘四者信佛五者信法六者信僧.偈言爲三乘信三供养等故。[二]初释
第一义第一第四人.归依两足中最胜第一尊佛示现调御师大丈夫义故偈言依
能调故.爲取佛菩提诸菩萨人故偈言爲大乘故.爲信供养诸佛如来福田人故偈
言信佛供养故.以是义故说立佛宝偈言是故说佛宝故。已释第一义第一第四人.
次释第二义第二第五人.归依离烦恼中最胜第一法示现调御师所证功德法故
偈言依所证故.爲自然知不依他知深因缘法辟支佛人故偈言爲中乘故.爲信供
养第一妙法福田人故偈言信法供养故.以是义故说立法宝偈言是故说法宝故。
注:
[一]藏本无此总标一段.
[二]以下仍同藏本.
********************
已释第二义第二第五人.次释第三义第三第六人.归依诸衆中最胜第一诸菩萨
僧示现调御师弟子於诸佛如来所说法中如实修行不相违义故偈言依弟子故.
爲从他闻声闻人故偈言爲小乘故.爲信供养第一圣衆福田人故偈言信僧供养
故.以是义故说立僧宝偈言是故说僧宝故。是名略说依三种义爲六种人故诸佛
如来说此三宝.偈言依能调所证弟子爲三乘信三供养等是故说三宝故。又爲可
化衆生令次第入.以是义故依於世谛示现明说立三归依。此明何义.偈言.
可舍.及虚妄. 无物.及怖畏. 二种法及僧 非究竟归依。
此偈明何义.法有二种.何等爲二.一所说法二所证法.所说法者谓如来说修多罗
等名字章句身所摄故.彼所说法证道时灭如舍船栰.偈言可舍故。所证法者复有
二种.谓依因果二种差别.以依何法证何法故。此明何义.所谓有道有爲相摄.若爲
有爲相所摄者彼法虚妄.偈言及虚妄故。若虚妄者彼法非实.若非实者彼非真谛.
非真谛者卽是无常.若无常者非可归依.又复若依彼声闻道所得灭谛彼亦无物
********************
犹如灯灭唯断少分诸烦恼苦若如是者则是无物.若无物者云何爲他之所归依.
偈言无物故。僧者凡有三乘人.三乘人中依声闻僧常有怖畏.常求归依诸佛如来
求离世闲.此是学人所应作者未究竟故.犹进趣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所言
怖畏者云何怖畏.以阿罗汉虽尽有漏而不断一切烦恼习气彼於一切有爲行相
极怖畏心常现在前.是故圣者胜鬘经言阿罗汉有恐怖.何以故阿罗汉於一切无
行怖畏相住如人执剑欲来害己是故阿罗汉无究竟乐.何以故世尊依不求依如
衆生无依彼彼恐怖以恐怖故则求归依.如是阿罗汉有怖畏以恐怖故归依如来
故.彼若如是有怖畏者彼人毕竟爲欲远离彼怖畏处求无畏处.以是义故依远离
彼怖畏之处名爲学者当有所作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畏之处.是故声闻
法僧二宝是少分归依非究竟归依.偈言二种法及僧非究竟归依故。此明何义.偈
言.
[一]衆生归处一 佛法身彼岸 依佛身有法 依法究竟僧。
注:
[一]藏本此颂首云於胜义中.今略.
********************
此偈明何义.如向所说诸佛如来不生不灭寂静不二离垢法身故.以惟一法身究
竟清净处故.又三乘之人无有救者无归依者唯有彼岸无始本际毕竟无尽是可
归依恒可归依[一]所谓唯是诸佛如来故.如是常恒清净不变故可归依.圣者胜鬘经
中广说应知故。[二]问曰.以何义故佛法衆僧说名爲宝。答曰.偈言.
真宝世希有. 明净.及势力. 能庄严世闲. 最上.不变等。
此偈明何义.所言宝者有六种相似.依彼六种相似相对法故佛法衆僧说名爲宝。
何等爲六.一者世闲难得相似相对法.以无善根诸衆生等百千万劫不能得故.偈
言真宝世希有故。二者无垢相似相对法.以离一切有漏法故.偈言明净故。三者威
德相似相对法.以具足六通不可思议威德自在故.偈言势力故。四者庄严世闲相
似相对法.以能庄严出世闲故.偈言能庄严世闲故。五者胜妙相似相对法.以出世
闲法故.偈言最上故。六者不可改异相似相对法.以得无漏法世闲八法不能动故.
偈言不变故。问曰.依何等法有此三宝.而依此法得有世闲及出世闲清净法出生
注:
[一]藏本此下文云.胜义归依惟一性者.谓如来罗汉正等觉常恒清凉云云.今译文略.
[二]藏本缺此徵文.
********************
三宝。答曰.爲彼义故说此[一]二偈.
真如有杂垢 及远离诸垢 佛无量功德 及佛所作业.
如是[二]妙境界 是诸佛所知 依此妙法身 出生於三宝。
此偈示现何义.偈言.
如是三宝性 唯诸佛境界 以四法次第 不可思议故。
此偈明何义.真如有杂垢者谓[三]真如佛性未离诸烦恼所缠如来藏故.及远离诸垢
者卽彼如来藏转身到佛地得证法身名如来法身故.佛无量功德者卽彼转身如
来法身相中所有出世闲十力无畏等一切诸功德无量无边故.及佛所作业者卽
彼十力等一切诸佛法自然常作无上佛业常不休息常不舍离常授诸菩萨记。彼
处次第有四种法不可思议是故名爲如来境界.何等四处.偈言.
染净相应处 不染而清净 不相舍离法 自然无分别。
此偈明何义.真如有杂垢者同一时中有净有染此处不可思议.不可思议者信染
注:
[一]藏本此段一颂.今广爲二.
[二]藏本云胜义.
[三]藏本缺此四字.
********************
因缘法声闻辟支佛於彼非境界故.是故圣者胜鬘经中佛告胜鬘言.天女自性清
净心而有染污难可了知.有二法难可了知谓自性清净心难可了知彼心爲烦恼
所染亦难了知.天女如此二法汝及成就大法菩萨摩诃萨乃能听受.诸余声闻辟
支佛等唯依佛语信此二法故.偈言染净相应处故。及远离诸垢者真如非本染後
时言清净此处不可思议.是故经言心自性清净.自性清净心本来清净如彼心本
体如来如是知.是故经言如来一念心相应慧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故.偈言
不染而清净故。佛无量功德者谓前际後际於一向染凡夫地中常不舍离真如法
身.一切诸佛法无异无差别此处不可思议.是故经言.复次佛子如来智慧无处不
至.何以故以於一切衆生界中终无有一衆生身中而不具足如来功德及智慧者.
但衆生颠倒不知如来智远离颠倒起一切智无师智无碍智.佛子譬如有一极大
经卷如一三千大千世界大千世界一切所有无不记录.若与二千世界等者悉记
二千世界中事.若与小千世界等者悉记小千世界中事.四天下等者悉记一切四
********************
天下事.须弥山王等者悉记须弥山王等事.地天[一]宫等者悉记地天宫殿中事.欲天
宫等者悉记欲天[二]宫殿中事.色天宫等者悉记色天宫殿中事.若与无色天宫等者
悉记无色天宫中事.等彼三千大千世界极大经卷在一极细小微尘内一切微尘
皆亦如是.时有一人出兴於世智慧聪达具足成就清净天眼见此经卷在微尘内
作如是念云何如此广大经卷在微尘内而不饶益诸衆生耶我今应当勤作方便
破彼微尘出此经卷饶益衆生.作是念已尔时彼人卽作方便破坏微尘出此经卷
饶益衆生.佛子如来智慧无相智慧无碍智慧具足在於衆生身中但愚痴衆生颠
倒想覆不知不见不生信心.尔时如来以无障碍清净天眼观察一切诸衆生身旣
观察已作如是言奇哉奇哉云何如来具足智慧在於身中而不知见我当方便教
彼衆生觉悟圣道悉令永离一切妄想颠倒垢缚令具足见如来智慧在其身内与
佛无异.如来卽时教彼衆生修八圣道舍离一切虚妄颠倒离颠倒已见如来智与
如来等饶益衆生故.偈言不相舍离法故。及佛所作业者同一时一切处一切时自
注:
[一]此字依丽刻加.
[二]同上.
********************
然无分别随顺衆生心随顺可化衆生根性不错不谬随顺作佛业此处不可思议.
是故经言.善男子如来爲令一切衆生入佛法中故无量如来业作有无量说.善男
子如来所有实作业者於彼一切世闲衆生不可量不可数不可思议不可知不可
以名字说.何以故以难可得与前衆生故.以於一切诸佛国土不休息故.以一切诸
佛悉平等故.以过一切诸世闲心所作事故.以无分别犹如虚空悉平等故.以无异
无差别法性体故。如是等广说已又说不净大毗瑠璃摩尼宝珠譬喻言.善男子汝
依此譬喻应知如来业不可思议故平等徧至故一切处不可呵故三世平等故不
断绝三宝种故.诸佛如来虽如是住不可思议业中而不舍离虚空法身.虽不舍离
虚空法身而於衆生随所应闻名字章句爲之说法.虽爲衆生如是说法而常远离
一切衆生心所念观.何以故以如实知一切衆生诸心行故.偈言自然无分别故。依
此妙法身出生於三宝者.偈言.
[一]所觉菩提法 依菩提分知 菩提分教化 衆生觉菩提.
注:
[一]藏本此段一颂.今广爲颂半.其第七八句藏本无文.
********************
初句爲正因 余三爲净缘 前二自利益 後二利益他。
此偈明何义.此四种句总摄一切所知境界.此明何义.初一句者谓所证法应知.以
彼证法名爲菩提.偈言所觉菩提法故。第二句依菩提分知者以诸佛菩提功德能
作佛菩提因故.偈言依[一]菩提分知故。第三句菩提分教化者以菩提分令他觉故.第
四句衆生觉菩提者所化衆生觉菩提故。此四种句次第不取相.依此行故清净菩
提出生三宝应知.偈言所觉菩提法依菩提分知菩提分教化衆生觉菩提故。以一
句因三句缘故.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得菩提者十力等诸佛如来法三
十二种诸佛如来作业.依如来业衆生闻声.依彼法故得清净因缘出生三宝应知.
是故偈言初句爲正因余三爲净缘故。
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二
注:
[一]此二字依丽刻加.
********************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