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国学藏要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着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阿毗达磨俱舍论卷第十八

 

  阿毗达磨俱舍论卷第十九

  阿毗达磨俱舍论卷第二十

  阿毗达磨俱舍论卷第二十一

  阿毗达磨俱舍论卷第二十二

  阿毗达磨俱舍论卷第二十三

  阿毗达磨俱舍论卷第二十四

  阿毗达磨俱舍论卷第二十五

  阿毗达磨俱舍论卷第二十六

  阿毗达磨俱舍论卷第二十七

  阿毗达磨俱舍论卷第二十八

  阿毗达磨俱舍论卷第二十九

  阿毗达磨俱舍论卷第三十

  附录阿毗达磨俱舍论本颂

  阿毗达磨俱舍论卷第四

  尊者世亲造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一]分别根品第二之二

  今应思择一切有爲如相不同生亦各异.爲有诸法决定俱生。有定俱生。谓一切法

  略有五品.一色.二心.三心所.四心不相应行.五无爲.无爲无生.此中不说。今先辩色

  决定俱生.颂曰.

  欲微聚无声. 无根有八事. 有身根九事. 十事有余根。

  论曰.色聚极细立微聚名.爲显更无细於此者.此在欲界无声无根.八事俱生随一

  不减。云何八事。谓四大种.及四所造色香味触。无声有根诸极微聚此俱生事或九

  或[二]十.有身根聚九事俱生.八事如前.身爲第[三]九.有余根聚十事俱生.九事如前.加眼

  注:

  [一]陈本卷第三.

  [二]陈本藏本次牒颂文有身根九事句.梵本文略.

  [三]三本次牒颂文十事有余根句.

  ********************

  等一.眼耳鼻舌必不离身.展转相望处各别故.於前诸聚若有声生.如次数增九十

  十一.以有声处不离根生.谓有执受大种因起。四大种不相离生於诸聚中.坚湿煖

  动.云何随一可得非余。於彼聚中势用增者明了可得.余体非无.如觉针锋与筹合

  触.如尝盐味与麨合味。云何於彼知亦有余。由有摄熟长持业故。有说遇缘坚等便

  有流等相故.如水聚中由极冷故有煖相起.虽不相离而冷用增.如受及声用有胜

  劣。有余师说.於此聚中余有种子未有体相.故契经说.於木聚中有种种界.界谓种

  子。如何风中知有显色。此义可信不可比知.或所合香现可取故.香与显色不相离

  故。前说色界香味并无.故彼无声有六七八.有声有七八九俱生.此可准知.故不别

  说。此中言事爲依体说.爲依处说。若尔何过。二俱有过.若依体说.八九十等便爲太

  少.由诸微聚必有形色.有多极微共积集故.重性轻性定随有一.滑性涩性随一亦

  然.或处有冷有饥有渴.是则所言有太少过.若依处说.八九十等便爲太多.由四大

  ********************

  种触处摄故应说四等.是则所言有太多失。二俱无过.应知此中所言事者.一分依

  体说.谓所依大种.一分依处说.谓能依造色。若尔.大种事应成多造色.各别依一四

  大种故。应知此中依体类说.诸四大种类无别故。何用分别如是语爲.语随欲生.义

  应思择。如是已辩色定俱生.余定俱生今次当辩.颂曰.

  心心所必俱. 诸行相.[一]或得。

  论曰.心与心所必定俱生.随阙一时余则不起.诸行卽是一切有爲.谓色心心所心

  不相应行.前必俱言流至於此.谓色心等诸行生时必与有爲四相俱起.言或得者.

  谓诸行内唯有情法与得俱生.余法不然.是故言或。向言心所何者是耶颂曰

  心所且有五. 大地法等异。

  论曰.诸心所法且有五品.何等爲五.一大地法.二大善地法.三大烦恼地法.四大不

  善地法.五小烦恼地法.地谓行处.若此是彼所行处.卽说此爲彼法地.大法地故.名

  注:

  [一]三本此二字属下句.

  ********************

  爲大地.此中若法大地所有.名大地法.谓法恒於一切心有。彼法是何。颂曰.

  受想思触欲. 慧念与作意 胜解三摩地. 遍於一切心。

  论曰.传说如是所列十法诸心刹那和合遍有。此中受.谓三种领纳.苦乐俱非有差

  别故。想.谓於境取差别相。思.谓能令心有造作。触.谓根境识和合生.能有触对。欲.谓

  希求所作事业。慧.谓於法能有简择。念.谓於缘明记不忘。作意.谓能令心警觉。胜解.

  谓能於境印可。三摩地.谓心一境性。诸心心所异相微细.一一相续分别尚难.况一

  刹那俱时而有.有色诸药色根所取.其味差别尚难了知.况无色法唯觉慧取。如是

  已说十大地法.大善法地名大善地.此中若法大善地所有.名大善地法.谓法恒於

  诸善心有。彼法是何。颂曰.

  信及不放逸. 轻安舍惭愧. 二根及不害 勤唯遍善心。

  论曰.如是诸法唯遍善心。此中信者.令心澄净.有说於谛实业果中现前忍许.故名

  ********************

  爲信。不放逸者.修诸善法。离诸不善法复何名修。谓此於善专注爲性.余部经中有

  如是释能守护心名不放逸。轻安者.谓心堪任性。岂无经亦说有身轻安耶。虽非无

  说.此如身受.应知亦尔。如何可立此爲觉支。应知此中身轻安者.身堪任性。复如何

  说此爲觉支。能顺觉支.故无有失.以身轻安能引觉支心轻安故。於余亦见有是说

  耶。有如经说.喜及顺喜法名喜觉支.瞋及瞋因缘名瞋恚盖.正见正思惟正勤名慧

  藴.思惟及勤虽非慧性随顺慧故亦得慧名.故身轻安顺觉支故得名无失.心平等

  性无警觉性说名爲舍。如何可说於一心中有警觉性无警觉性.作意与舍二相应

  起。岂不前说诸心心所其相微细难可了知。有虽难了.由审推度而复可知.此最难

  知.谓相违背而不乖反。此有警觉.於余则无.二旣悬殊.有何乖反。若尔不应同缘一

  境.或应一切皆互相应。如是种类所余诸法.此中应求如彼理趣.今於此中应知亦

  尔。惭愧二种.如後当释。二根者.谓无贪无瞋.无痴善根慧爲性故.前已说在大地法

  ********************

  中.不重说爲大善地法。言不害者.谓无损恼。勤.谓令心勇悍爲性。如是已说大善地

  法.大烦恼法地名大烦恼地.此中若法大烦恼地所有名大烦恼地法.谓法恒於染

  污心有。彼法是何。颂曰.

  痴逸怠不信 惛掉[一]恒唯染。

  论曰.此中痴者.所谓愚痴.卽是无明.无智无显。逸.谓放逸.不修诸善.是修诸善所对

  治法。怠. 谓懈怠.心不勇悍.是前所说勤所对治。不信者.谓心不澄净.是前所说信所

  对治。惛.谓惛沉.对法中说.云何惛沉.谓身重性心重性.身无堪任性.心无堪任性.身

  惛沉性心惛沉性.是名惛沉。此是心所.如何名身。如身受言.故亦无失。掉.谓掉举.令

  心不静。唯有如是六种名大烦恼地法。岂不根本阿毗达磨中说有十种大烦恼地

  法.又於彼论不说惛沉.何者爲十.谓不信懈怠.失念心乱.无明不正知.非理作意邪

  胜解.掉举放逸。天爱.汝今但知言至.不闲意旨。意旨者何。谓失念心乱不正知非理

  注:

  [一]陈本藏本此三字属下句.

  ********************

  作意邪胜解.已说彼在大地法中.不应重立爲大烦恼地法.如无痴善根慧爲体故

  非大善地法.彼亦应尔.卽染污念名爲失念.染污等持名爲心乱.诸染污慧名不正

  知.染污作意胜解名爲非理作意及邪胜解.故说若是大地法亦大烦恼地法耶.应

  作四句.第一句谓受想思触欲.第二句谓不信懈怠无明掉举放逸.第三句谓如前

  说念等五法.第四句谓除前相。有执邪等持非卽是心乱.彼作四句与此不同。又许

  惛沉通与一切烦恼相应.不许说在大烦恼地法.於谁有过。有作是言应说在此.而

  不说者顺等持故.彼谓诸有惽沉行者速发等持非掉举行。谁惽沉行非掉举行.谁

  掉举行非惽沉行.此二未尝不俱行故。虽尔应知随增说行。虽知说行随用偏增.而

  依有体建立地法.故此地法唯六义成。此唯遍染心俱起.非余故。如是已说大烦恼

  地法.大不善法地名大不善地.此中若法大不善地所有名大不善地法.谓法恒於

  不善心有。彼法是何。颂曰.

  ********************

  唯遍不善心. 无惭及无愧。

  论曰.唯二心所但与一切不善心俱谓无惭愧.故唯二种名此地法.此二法相如後

  当辩。如是已说大不善地法.小烦恼法地名小烦恼地.此中若法小烦恼地所有名

  小烦恼地法.谓法少分染污心俱。彼法是何。颂曰.

  [一]忿覆悭嫉恼  害恨谄诳憍. 如是类名爲  小烦恼地法。

  论曰.如是类法.唯修所断意识地起无明相应各别现行故.名爲小烦恼地法.此法

  如後随烦恼中当广分别。如是已说五品心所.复有此余不定心所恶作睡眠寻伺

  等法此中应说。於何心品有几心所决定俱生。颂曰.

  欲有寻伺故. 於善心品中  二十二心所. 有时增恶作.

  於不善不共. 见俱唯二十. 四烦恼忿等  恶作二十一.

  有覆有十八. 无覆许十二. 睡眠遍不违. 若有皆增一。

  注:

  [一]藏本此颂译成五句.

  ********************

  论曰.且欲界中心品有五.谓善唯一.不善有二.谓不共无明相应及余烦恼等相应.

  无记有二.谓有覆无记及无覆无记。然欲界心定有寻伺故.善心品必二十二心所

  俱生.谓十大地法十大善地法.及不定二谓寻与[一]伺.非诸善心皆有恶作.有时增数

  至二十三。恶作者何。恶所作体名爲恶作.应知此中缘恶作法说名恶作.谓缘恶作

  心追悔性.如缘空解脱门说名爲空.缘不净无贪说爲不净。又见世间约所依处说

  能依事.如言一切村邑国土皆来集会.恶作卽是追悔所依.故约所依说爲恶作。又

  於果体假立因名.如说此六触处.应知名宿作业。若缘未作事.云何名恶作。於未作

  事亦立作名.如追悔言我先不作如是事业是我恶作。何等恶作说名爲善。谓於善

  恶不作作中心追悔性.与此相违名爲不善.此二各依二处而[二]起。若於不善不共心

  品必有二十心所俱生.谓十大地法.六大烦恼地法.二大不善地法.幷二不定谓寻  

  与伺。何等名爲不共心品。谓此心品唯有无明.无有所余贪烦恼等。於不善见相应

  注:

  [一]陈本藏本次牒颂文有时增恶作句.

  [二]三本次牒颂文於不善不共二句.

  ********************

  心品亦有二十心所俱生.名卽如前不共品说.非见增故有二十一.以卽於十大地

  法中慧用差别说爲见故.言不善见相应心者.谓此心中或有邪见.或有见取.或戒

  禁[一]取。於四不善贪瞋慢疑烦恼心品有二十一心所俱生.二十如不共.加贪等随一.

  於前所说忿等相应随烦恼品亦二十一心所俱生.二十如不共.加忿等随一。不善

  恶作相应心品亦二十一心所俱生.谓卽恶作第二十一。略说不善不共及见相应

  品中唯有二十.余四烦恼及随烦恼相应品中有二十一。若於无记有覆心品唯有

  十八心所俱生.谓十大地法.六大烦恼地法.幷二不定谓寻与伺.欲界无记有覆心

  者谓与萨迦耶见及边执见相应.此中见不增.应知如前释。於余无记无覆心品许

  唯十二心所俱生.谓十大地法.幷不定寻伺。外方诸师欲令恶作亦通无记.此相应

  品便有十[二]二心所俱[三]起。应知睡眠与前所说一切心品皆不相违.通善不善无记性

  故.随何品有卽说此增.谓二十二至二十三.若二十三至二十四.不善无记.如例应

  注:

  [一]三本次牒颂文四烦恼忿等二句.

  [二]原刻作三.今依丽刻及藏本改.

  [三]陈本藏本次牒颂文睡眠遍不违二句.

  ********************

  知。已说欲界心所俱生诸品定量.当说上界.颂曰。

  初定除不善 及恶作睡眠. 中定又除寻. 上兼除伺等。

  论曰.初静虑中.於前所说诸心所法除唯不善恶作睡眠.余皆具有.唯不善者.谓瞋.

  烦恼除谄诳憍.所余忿等及无惭愧余皆有者.如欲界[一]说。中间静虑.除前所除.又更

  除寻.余皆具[二]有.第二静虑以上乃至无色界中.除前所除.又除伺等.等者.显除谄诳.

  余皆如前具有。经说谄诳极至梵天.衆相依故.上地无有.以大梵王处自梵衆.忽被

  马胜苾刍问言此四大种当於何位尽灭无余.梵王不知无余灭位.便矫乱答.我於

  此梵衆是大梵自在作者化者生者养者是一切父.作是语已引出衆外.谄言愧谢.

  令还问佛。如是已说於诸界地诸心品中心所数量.今次当说於前所辩诸心所中

  少分差别。无惭无愧爱之与敬差别云何。颂曰.

  无惭[三]愧不重. 於罪不见怖. [四]爱敬谓信惭. 唯於欲色有。

  注:

  [一]三本次牒颂文中定又除寻句.

  [二]三本次牒颂文上兼除伺等句.

  [三]三本无愧一语属於下句.长行亦分两段牒.

  [四]三本此句云.爱信敬性惭.长行亦分两段牒.

  ********************

  论曰.此中无惭无愧别者. 於诸功德及有德者.无敬无崇无所忌难无所随属.说名

  无惭.卽是恭敬所敌对[一]法。爲诸善士所诃厌法说名爲罪.於此罪中不见怖畏说名

  无愧.此中怖言.显非爱果能生怖故。不见怖言.欲显何义.爲见而不怖.名不见怖.爲

  不见彼怖名不见怖。若尔何失。二俱有过.若见而不怖应显智慧.若不见彼怖应显

  无明。此言不显见与不见。何所显耶。此显有法是随烦恼.爲彼二因说明无愧。有余

  师说.於所造罪自观无耻名曰无惭.观他无耻说名无愧。若尔.此二所观不同.云何

  俱起。不说此二一时俱起.别观自他.然有无耻观自时胜说名无惭.复有无耻观他

  时增说爲无愧。惭愧差别.翻此应知.谓翻初释有敬有崇有所忌难有所随属说名

  爲惭.於罪见怖说名爲愧.翻第二释於所造罪自观有耻说名爲惭.观他有耻说名

  爲愧。已说无惭无愧差别.爱敬别者.爱谓爱乐体卽是信.然爱有二.一有染污二无

  染污.有染谓贪如爱妻子等.无染谓信如爱师长等.有信非爱.谓缘苦集信.有爱非

  注:

  [一]三本次牒颂文於罪不见怖无愧句.

  ********************

  信.谓诸染污爱.有通信爱.谓缘灭道信.有非信爱.谓除前三相。有说信者忍许有德.

  由此爲先方生爱乐.故爱非信。敬谓敬重体卽是惭.如前解惭.谓有敬等.有惭非敬.

  谓缘苦集惭.有通惭敬.谓缘灭道惭。有说敬者.有所崇重.由此爲先方生惭耻.故敬

  非惭。[一]望所缘境补特伽罗爱敬有无.应作四句.有爱无敬谓於妻子共住门人等.有

  敬无爱谓於他师有德贵人等.有爱有敬谓於自师父母伯叔等.无爱无敬谓除前

  三相。如是爱敬.欲色界有.无色界无。岂不信惭大善地法无色亦有。爱敬有二.谓缘

  於法补特伽罗.缘法爱敬通三界有.此中意说缘补特伽罗者.故欲色有无色界无。

  如是已说爱敬差别.寻伺慢憍差别云何。颂曰.

  寻伺心麤细. 慢对他心举. 憍由染自法 心高无所顾。

  论曰.寻伺别者.谓心麤细.心之麤性名寻.心之细性名伺。云何此二一心相应。有作

  是释.如冷水上浮以熟酥.上烈日光之所照触.酥因水日非释非凝.如是一心有寻

  注:

  [一]三本缺此一段.

  ********************

  有伺.心由寻伺不过细麤.故於一心俱有作用。若尔寻伺是麤细因.非麤细体.如水

  日光是凝释因.体非凝释.又麤细性相待而立.界地品别上下相形.乃至有顶应有

  寻伺.又麤细性无别体类.不可依之以别寻伺。复有释言.寻伺二法是语言行.故契

  经言要有寻伺方有语言.非无寻伺.此语言行麤者名寻细者名伺.於一心内别法

  是麤别法是细.於理何违。若有别体类.理实无违.然无别体类.故成违理.一体类中

  无容上下俱时起故.若言体类亦有差别.应说体类别相云何。此二体类别相难说.

  但由上下显其别相。非由上下能显别相.一一类中有上下故.由是应知寻伺二法

  定不可执一心相应。若尔云何契经中说於初静虑具足五支。具五支言.就一地说.

  非一刹那.故无有过。如是已说寻伺差别.慢憍别[一]者.慢谓对他心自举性.称量自他

  德类差别.心自举恃凌懱於他故名爲慢.憍谓染着自法爲先.令心傲逸无所顾性。

  有余师说.如因酒生欣举差别说名爲醉.如是贪生欣举差别说名爲憍.是谓慢憍

  注:

  [一]三本次牒颂文慢对他心举三句.

  ********************

  差别之相。如是已说诸心心所品类不同俱生异相.然心心所於契经中随义建立

  种种名相.今当辩此名义差别.颂曰。

  心意识体一. 心心所有依 有缘有行相 相应.义有五。

  论曰.集起故名心.思量故名意.了别故名识。复有释言.净不净界种种差别故名爲

  心.卽此爲他作所依止故名爲意.作能依止故名爲识.故心意识三名所诠.义虽有

  异而体是一.如心意识三名所诠义异体一.诸心心所名有所依所缘行相相应亦

  尔.名义虽殊而体是一.谓心心所皆名有所依托所依根故.或名有所缘取所缘境

  故. 或名有行相卽於所缘品类差别等起行相故.或名相应等和合故。依何义故名

  等和合。有五义故.谓心心所五义平等故说相应.所依所缘行相时事皆平等故.事

  平等者.一相应中如心体一.诸心所法各各亦尔。已说心心所广分别义.心不相应

  行何者是耶。颂曰.

  ********************

  心不相应行. 得非得同分. 无想二定命.  相[一]名身等类。

  论曰.如是诸法心不相应.非色等性行藴所摄.是故名心不相应行。於中且辩得非

  得相颂曰。

  得谓获成就. [二]非得此相违. 得非得唯於 自相续.二灭。

  论曰.得有二种.一者未得已失今获.二者得已不失成就.应知非得与此相违。於何

  法中有得非[三]得。於自相续及二灭中.谓有爲法.若有堕在自相续中有得非得.非他

  相续.无有成就他身法故.非非相续.无有成就非情法故.且有爲法决定如是.无爲

  法中唯於二灭有得非得.一切有情无不成就非择灭者.故对法[四]中传说如是.谁成

  无漏法.谓一切有情.除初刹那具缚圣者及余一切具缚异生.诸余有情皆成择灭.

  决定无有成就虚空.故於虚空不言有得.以得无故非得亦无.宗明得非得.相翻而

  立故.诸有得者亦有非得.义准可知故不别释。何缘知有别物名得。契经说故.如契

  注:

  [一]三本此四字属下颂初句.

  [二]三本缺此句.

  [三]三本次牒颂文得非得唯於自相续一句半.

  [四]原刻下衍得字.今依丽刻删.

  ********************

  经言.圣者於彼十无学法以生以得以成就故已断五支.乃至广说。若尔非情及他

  相续亦应成就。所以者何。契经说故.如契经说.苾刍当知有转轮王成就七宝.乃至

  广说。此中自在说名成就.谓转轮王於彼七宝有自在力随乐转故。此旣自在说名

  成就.余复何因知有别物。许有别物有何非理。如是非理谓所执得.无体可知如色

  声等或贪瞋等.无用可知如眼耳等.故无容有别物名得.执有别物是爲非理。若谓

  此得亦有作用.谓作所得诸法生因.是则无爲应无有得.又所得法未得已舍界地

  转易及离染故彼现无得.当云何生.若俱生得爲生因者.生与生生复何所作.又非

  情法应定不生.又具缚者下中上品烦恼现起差别应无.得无别故.若由余因有差

  别者.卽应由彼诸法得生.得复何用.故彼所言得有[一]作用谓作所得诸法生因理不

  成立。谁言此得作法生因。若尔此得有何作用。谓於差别爲建立因。所以者何若无

  有得.异生圣者起世俗心.应无异生及诸圣者建立差别。岂不烦恼已断未断有差

  注:

  [一]原刻作何.今依丽刻及藏本改.

  ********************

  别故.应有差别。若执无得.如何可说烦恼已断及与未断.许有得者断未断成.由烦

  恼得离未离故。此由所依有差别故.烦恼已断未断义成.谓诸圣者见修道力令所

  依身转变异本.於彼二道所断惑中无复功能令其现起.犹如种子火所焚烧转变

  异前无能生用.如是圣者所依身中无生惑能名烦恼断.或世间道损所依中烦恼

  种子亦名爲断.与上相违名爲未断.诸未断者说名成就.诸已断者名不成就.如是

  二种但假非实。善法有二.一者不由功力修得.二者要由功力修得.卽名生得及加

  行得.不由功力而修得者.若所依中种未被损名爲成就.若所依中种已被损名不

  成就.谓断善者由邪见力损所依中善根种子应知名断.非所依中善根种子毕竟

  被害说名爲断.要由功力而修得者.若所依中彼法已起生彼功力自在无损说名

  成就.与此相违名不成就.如是二种亦假非实。故所依中唯有种子未拔未损增长

  自在.於如是位立成就名.无有别物。此中何法名爲种子。谓名与色.於生自果所有

  ********************

  展转隣近功能.此由相续转变差别.何名转变.谓相续中前後异性.何名相续.谓因

  果性三世诸行.何名差别.谓有无间生果功能。然有处说若成就贪便不能修四念

  住者.彼说耽着贪烦恼者不能厌舍故名成就.由随耽着贪爱时分於四念住必不

  能修。如是成就遍一切种唯假非实.唯遮於此名不成就亦假非实。毗婆沙师说此

  二种皆有别物实而非假。如是二途皆爲善说。所以者何。不违理故.我所宗故。已辩

  自性差别云何且应辩得.颂曰.

  三世法各三. 善等唯善等. 有系自界得. 无系得通四.

  非学无学三. 非所断二种。

  论曰.三世法得各有三种.谓过去法有过去得.有未来得.有现在得.如是未来及现

  在法各有三得。又善等法得唯善等.谓善不善及无记法.如其次第有善不善无记

  三得。又有系法得唯自界.谓欲色界无色界法.如其次第唯有欲色无色三得.若无

  ********************

  系法得通四种.谓无漏法.总而言之得有四种.卽三界得及无漏得.别分别者.非择

  灭得通三界系.若择灭得色无色系及与无漏.其道谛得唯有无漏.故无系法得有

  四种。又有学法得唯有学.若无学法得唯无学.非学非无学得有差[一]别.谓此法得总

  说有三别.分别者.一切有漏及三无爲皆名非学非无学法.且有漏法唯有非学非

  无学得.非择灭得.及非圣道所引择灭得亦如是.若有学道所引择灭得卽有学.若

  无学道所引择灭得卽无学。又见修所断法如其次第有见修所断得.非所断法得

  有差[二]别.谓此法得总说有二.别分别者.诸无漏法名非所断.非择灭得唯修所断.若

  非圣道所引择灭得亦如是.圣道所引择灭之得.及道谛得.皆非所断。前虽总说三

  世法各三.今应简别其中差别相.颂曰.

  无记得俱起. 除二通变化.

  有覆色亦俱. 欲色无前起。

  注:

  [一]陈本藏本次牒颂文非学无学三句.

  [二]陈本藏本次牒颂文非所断二种句.

  ********************

  论曰.无覆无记得唯俱起.无前後生.势力劣故.法若过去得亦过去.法若未来得亦

  未来.法若现在得亦现在。一切无覆无记法得皆如是耶。不尔。云何。除眼耳通及能

  变化.谓眼耳通慧及能变化心势力强故.加行差别所成办故.虽是无覆无记性[一]收.

  而有前後及俱起得.若工巧处及威仪路极数习者得亦许尔。唯有无覆无记法得

  但俱起耶。不尔。云何。有覆无记色得亦尔.谓诸有覆无记表色得亦如前但有俱起.

  虽有上品而亦不能发无表故.势力微劣.由此定无法前後得。如无记法得有别异.

  善不善得亦有异耶。亦有。云何。谓欲界系善不善色得无前起.唯有俱生及後起得。

  非得如得亦有如上品类别耶。不尔。云何。颂曰.

  非得净无记. 去来世各三.

  三界不系三. 许圣道非得 说名异生性. 得法易地舍。

  论曰.性差别者一切非得皆唯无覆无记性摄。世差别者.过去未来各有三种.谓现

  注:

  [一]原刻作故.今依丽刻改.

  ********************

  在法决定无有现在非得唯有过去未来非得.过去未来一一各有三世非得。界差

  别者.三界系法及不系法各三非得.谓欲界系法有三界非得.色无色界系及不系

  亦尔.定无非得是无漏者.所以者何.由许圣道非得说名异生性故.如本论言.云何

  异生性谓不获圣法.不获卽是非得异名.非说异生性是无漏应理。不获何圣法名

  异生性.谓不获一切.不别说故.此不获言表离於获.若异此者.诸佛世尊亦不成就

  声闻独觉种性圣法应名异生。若尔彼论应说纯言。不要须说此一句中含纯义故

  如说此类食水食风。有说不获苦法智忍及俱生法名异生性.不可难言道类智时

  舍此法故应成非圣.前已永害彼非得故。若尔.此性旣通三乘.不获何等名异生性。

  此亦应言不获一切。若尔此应同前有难。此难复应如前通释。若尔重说唐捐其功

  如经部师所说爲善。经部所说其义云何。谓曾未生圣法相续分位差别名异生性。

  如是非得.何时当舍。此法非得.得此法时或转易地舍此非得.如圣道非得说名异

  ********************

  生性.得此圣道时.或易地便舍.余法非得.类此应思.若非得得断.非得非得生.如是

  名爲舍於非得。得与非得.岂复有余得与非得。应言此二各得有余得及非得。若尔

  岂不有无穷过。无无穷过.许得展转更相成故.以法生时幷其自体三法俱起.第一

  本法.第二法得.第三得得.谓相续中法得起故.成就本法及与得得.得得起故成就

  法得.是故此中无无穷过.如是若善若染污法一一自体初生起时.幷其自体三法

  俱起.第二刹那六法俱起.谓三法得及三得得.第三刹那十八俱起.谓於第一第二

  刹那所生诸法.有九法得及九得得.如是[一]诸得後後转增.一切过去未来烦恼及随

  烦恼幷生得善刹那刹那相应俱有.无始无终生死轮转有无边得.且一有情生死

  相续刹那刹那起无边得.如是一切有情相续一一各别刹那刹那无量无边诸得

  俱起。如是诸得极多集会。无对碍故互相容受.若不尔者.一有情得虚空不容.况第

  二等。

  注:

  [一]原刻作谓.今依丽刻及藏本改.

  阿毗达磨俱舍论卷第四

  ********************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