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十住毗婆沙论卷第六
龙树菩萨造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分别布施品第十二之余
总相别相施 皆悉能回向。
是菩萨能以二种施能知二种回向.一爲总相二爲别相.总相回向者有所施皆回
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别相施者如布施果报中说。复次总相回向者而安乐利
益一切衆生.别相回向者无信衆生令得信故.破戒者得持戒故.少闻者得多闻故.
懈怠者得精进故.散乱心者得禅定故.愚痴衆生得智慧故.悭者得舍心故.如是等
种种别相。复次总相回向者以六波罗蜜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别相回向者
施外物时愿诸衆生得大最乐.支节布施时愿诸衆生具足佛身。问曰.布施有几种
回向.几种不回向。答曰.一爲净四事回[一]向.三种不回向。一菩萨布施爲清净四事故
注:
[一]原刻下衍一字.今依丽刻删.
********************
回向.三种不回向不爲得王故回向不爲得欲乐故回向不爲得声闻辟支佛地故
回向。不爲得王故回向者遮王则幷遮一切贵人力势自在者.不爲得欲乐回向者
除上贵人余受富乐五欲自娱者.不爲得声闻辟支佛回向者遮因小乘入无余涅
盘令得安住大乘久後乃得无余涅盘。爲四净回向者.菩萨所施爲清净佛土故回
向.爲清净菩提故回向.爲清净教化衆生故回向.爲净萨婆若故回向。菩萨应如是
方便回向.无令布施损减使得势力。问曰.以何法令布施损减.以何法令布施增益。
答曰.
若施不回向 亦无有方便 求生於下处 亲近恶知识.
如是布施者 是则爲损减。
若布施不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随逐世间乐故求生下处.无有方便能出布
施禅定果报自在所生.亲近障碍大乘知识.以是四法则布施损减。
离四施得增 又应三心施. 菩提顺佛语 亦不求果报。
********************
离此四法布施则得增益.一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二有方便回向三求法王
处四亲近善知识。又应以三法心而行布施.一者怜愍一切衆生故以菩提心行施.
二者不远佛法而行布施.三者不求果报而行布施。复次菩萨爲得三法故行布施.
一者佛法二者说法三者令诸衆生住无上乐。又欲求二法行布施者一者大富二
者具足檀波罗蜜.何以故.若菩萨大富则离贫苦不取他财不求息利无有债主不
忧偿债.多财富足能自衣食有能惠施利益亲族及善知识.眷属安乐其家丰饶常
如节会心常欢悦能大施与.眷属不轻人所敬仰言皆信受衆所依附人来师仰入
衆无畏.常好洗浴名香涂身着好新衣具足庄严.见诸好色听好音声闻诸妙香常
食最上美味细触.怨贼难坏善知识欢喜.是於人身得善果报人所钦慕常称吉善
忘其丑恶虽生下贱有大人相虽无巧言成巧言者虽不多闻成多闻者虽少智慧
成智慧者.若先端正倍复殊胜若先大家倍复尊贵若先巧言倍复巧言若先多闻
倍复多闻若先智慧倍复有智.所可坐卧贵价宝牀寤寐安隐侍衞具足.衆宝爲舍
********************
极意游戏其身贵重.须诸经书应意卽得.势位随意亲近王易诸[一]贵人所念.诸医自
往常有亲信消息所宜有疾轻微若病易差.远离今世後世怖畏毕竟永离不活怖
畏常有救护.多有人衆诸亲近者自谓多福爲同意者深自欣庆.有少施恩得大酬
报若加小恶得大殃祸.族姓女人少年端正具足庄严自求给侍.诸有谐利悉来归
己若作恶事事转轻微.少有施作卽获大利多善知识怨憎转少.蛇蚖毒药放逸恶
人如是等事不得妄近.诸爱敬事皆悉归趣.若获利时衆人代喜若有衰恼人皆忧
戚.衆共示导竞以善告令远非法安住善法.所施业大见莫不欢若与同心则以爲
足.不期世间富贵荣利假使居位人思匡助除其衰恼见他富贵无所希尚.人咏其
德不扬其过离小人名得大人号.无不足色视他颜貌不作矫异.若作婆罗门於天
寺中大获果报赞诸经书得其实利得而能施.若是刹利所习成就善射音声善能
贯练治世典籍能得果报.若是田舍播植如意若是商贾能获其利.若是首陀罗所
作事业多得如意。问曰.汝先说菩萨不以求果报心施.又复不爲豪贵故施.而今说
注:
[一]原刻下衍贵字.今依丽刻删.
********************
求大富故布施.是语得无自相违。答曰.不相违也.若自爲身求富受乐是故说不应
求富.今说求富但爲利益衆生是故说爲欲大施故求富.不爲身己求富受乐是则
果中说因.若萨菩不得富虽信乐布施无财可与.是故汝不应作难。复次断二法故
应行布施.何等爲二.一者悭二者贪.此二法最爲施垢。又得二法故行布施所谓尽
智无生智.又增益三种慧一者自利慧二者本慧三者多闻慧.有人言增长二法故
应行施一善二慧。略说菩萨应行四种施摄一切善法.一者等心施二者无对施三
者回向菩提施四者具足善寂灭心施。菩萨如是具檀波罗蜜故勤行财施。
分别法施品第十三
菩萨於财施应如是修学.又应修学法施.如说.
衆施法施最 智者应修行.
一切布施中第一最上最妙所谓法施.是施智者所应行。问曰.何故但言智者应行
法施。答曰.不智者若行法施卽说黑论.说黑论故自失利亦失他利。问曰.何谓黑论。
********************
答曰.佛欲灭度时告阿难.从今日後依修多罗莫依人.阿难云何名依修多罗不依
人.有比丘来作是言我现从佛闻现从佛受是法是善是佛所教.是比丘语莫受莫
舍.审谛听已应以经律检其所说.若不入修多罗不入毗尼又复违逆诸法相义.应
报是比丘言是法或非佛所说或长老谬受何以故是法不入修多罗不入毗尼又
复违逆诸法相义是则非法非善非佛所教.如是知已卽应除却。复有比丘来作是
言彼住处有大衆有明经上座善说戒律我现从彼闻现从彼受是法是善是佛所
教.是比丘语莫受莫舍.审谛听已应以经律检其所说.若不入修多罗不入毗尼又
复违逆诸法相义.应报是比丘言长老彼比丘僧法相善相或作非法非善说或长
老谬受何以故是法不入修多罗不入毗尼又复违逆诸法相义是则非法非善非
佛所教.如是知已卽应除却。复有比丘来作是言彼住处中多诸比丘持修多罗持
毗尼持摩多罗迦我现从彼闻现从彼受是法是善是佛所教.是比丘语莫受莫舍.
审谛听已应以经律检其所说.若不入修多罗不入毗尼又复违逆诸法相义.应报
********************
是比丘言长老彼比丘僧法相善相或作非法非善说或长老谬受何以故是法不
入修多罗不入毗尼又复违逆诸法相义是则非法非善非佛所教.如是知已卽应
除却。复有比丘来作是言彼住处中有长老比丘多知多识人所尊重我现从彼闻
现从彼受是法是善是佛所教.是比丘语莫受莫舍.审谛听已应以经律检其所说.
若不入修多罗不入毗尼又复违逆诸法相义.应报是比丘言长老彼诸比丘法相
善相或作非法非善说或长老谬受何以故是法不入修多罗不入毗尼又复违逆
诸法相义是则非法非善非佛所教.如是知已卽应除却。是四名黑论.是故言智者
不依黑论而行清白法施。问曰.云何知诸施中法施第一。答曰.经说有二施法施财
施.二施之中法施爲上。复次.
决定王经中 赞说法功德 及说法仪式 应常修习行。
若菩萨欲以法施衆生者应如决定王大乘经中称赞法师功德及说法仪式随顺
修学。谓说法者应行四法.何等爲四.一者广博多学能持一切言辞章句.二者决定
********************
善知世间出世间诸法生灭相.三者得禅定智慧於诸经法随顺无诤.四者不增不
损如所说行。说法者处师子座复有四法.何等爲四.一者欲昇高座先应恭敬礼拜
大衆然後昇座.二者衆有女人应观不净.三者威仪视瞻有大人相敷演法音颜色
和悦人皆信受不说外道经书心无怯畏.四者於恶言问难当行忍辱。处师子座复
有四法.何等爲四.一者於诸衆生生饶益想.二者於诸衆生不生我想.三者於诸文
字不生法想.四者愿诸衆生从我闻法者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不退转。处师
子座复有四法.何等爲四.一者善能安住陀罗尼门深信乐法.二者善得般舟三昧
勤行精进持戒清净.三者不乐一切生处不贪利养不求果报.四者於三解脱心无
有疑又能善起诸深三昧具足威仪忆念坚固有念安慧不调戏不轻躁不无羞不
痴乱言无错谬守护诸根不贪美味善摄手足所念不忘乐行头陀分别世间出世
间法心无疑悔言辞章句不可穷尽爲诸听者求安隐利不求他过.有如是法应处
师子座。复有四法。一不自轻身.二不轻听者.三不轻所说.四不爲利养。佛告阿难说
********************
法者应说何法.阿难所可说法不可示不可说无相无爲.世尊法若尔者云何可说.
阿难是法甚深如来以四相方便而爲演说.一以音声二以名字三以语言四以义
理.又以四因缘而爲说法.一者爲度应度衆生二者但说色受想行识名字三者以
种种文辞章句利益衆生四者虽说名字而亦不得.譬如鉢油清净无垢於中观者
自见面相.阿难汝若见若闻智慧男子若持戒女人若圣弟子能作是说我於鉢油
见实人不.世尊我不闻不见智慧男子持戒女人若圣弟子能作是言我於鉢油见
真实人.何以故智者先知鉢油非有何况有人但以假名说言油鉢而见人相.阿难
如来亦复如是但以名字假有所说.阿难如来以四因缘而爲说法衆生闻者心得
安乐种涅盘因.如来说法音声徧满十方世界衆生闻者心得欢喜离诸恶趣生兜
率天.如来声中无男无女男不取女相女不取男相.如来音者不恼衆生不坏诸法
但爲示现音声之性。说法者应习行是事应随所行而爲法施.施者受者所得果报
後当广说。
********************
归命相品第十四
上已解说财施.法施今更分别。
[一]白衣在家者 应多行财施. 余诸善行法 今当复解说.
是二施中在家之人当行财施.出家之人当行法施.何以故.在家法施不及出家.以
听受法者於在家人信心浅薄故.又在家之人多有财物.出家之人於诸经法读诵
通利爲人解说在衆无畏非在家者之所能及.又使听者起恭敬心不及出家.又若
欲说法降伏人心不及出家.如说.先自修行法然後教余人乃可作是言汝随我所
行.是事出家者所宜非在家者所行.又说.身自行不善安能令彼善自不得寂灭何
能令人寂.是故身自善能令彼行善自身得寂灭能令人得寂.善法寂灭是出家者
之所应行.又出家之人於听法者恭敬心胜。又出家之人若行财施则妨余善.又妨
行远离阿练若处空闲林泽.出家之人若乐财施悉妨修行如是等事.若行财施必
至聚落与白衣从事多有言说.若不从事无由得财.若出入聚落见闻声色诸根难
注:
[一]此段及後卷共行品.与瑜伽菩萨地分品相当.
********************
摄发起三毒.又於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心薄.又与白衣从事利养垢染发起爱
恚悭嫉烦恼唯以思惟力而自抑制心志.弱者或不自制或乃致死或得死等诸恼
苦患贪着五欲舍戒还俗故名爲死.或能反戒多起重罪是名死等诸恼苦患。以是
因缘故於出家者称叹法施.於在家者称叹财施。如是广说在家菩萨所行财施.余
诸善行今当说之。[一]发心菩萨先应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从三归所得功德皆应回
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次.
归依佛法僧 菩萨所应知.
菩萨应当如实善解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问曰.云何名爲归依佛。答曰.
不舍菩提心 不坏所受法 不离大悲心 不贪乐余乘.
如是则名爲 如实归依佛。
菩提心者发心求佛不休不息不舍是心.不坏所受法者诸菩萨各爱所乐善法戒
行是行应行是不应作若应诸波罗蜜若应四功德处如是等种种善法爲利益衆
注:
[一]以下引大宝积经郁伽长者会.
********************
生故受持修行不令毁缺.大悲心者欲度苦恼衆生爲求佛道乃至梦中亦不离大
悲.不贪余乘者深信乐佛道故不贪声闻辟支佛乘.有是法故当知如实归依佛。问
曰.云何名爲归依法。答曰.
亲近说法者 一心听受法 念持而演说 名爲归依法。
说法者於佛深法解说敷演开示善恶断诸疑惑.常数亲近往至其所供养恭敬一
心听受.以忆念力执持不忘.思惟筹量随顺义趣然後爲人如知演说.以是法施功
德回向佛道是名归依法。问曰.云何名爲归依僧。答曰.
若诸声闻人 未入法位者 令发无上心 使得佛十力.
先以财施摄 後乃以法施. 深信依果僧 不分别贵衆.
求声闻功德 而不证解脱. 是名归依僧 又应念三事。
声闻人者成声闻乘.未入法位者於声闻道未得必定.能令此人发佛道心而得十
力.若入法位者终不可令发无上心设或发心亦不成就.如般若波罗蜜中尊者须
********************
菩提所说已入正法位不能发无上心.何以故.是人於生死已作障隔不复往来生
死发无上心。先以财施摄者.以衣服饮食卧具医药所须之物摄出家者.以衣服饮
食卧具医药杂香涂香摄在家者.以摄因缘生亲爱心所言信受.然後法施令发无
上道心。果僧者四向四果.衆者於佛法中受出家相具持诸戒未有果向不分别如
是僧.以离恩爱奴故名爲贵僧.信乐空无相无愿而不分别戏论.依止是僧名爲归
依僧。求声闻功德而不证解脱者.知是僧持戒具足禅定具足智慧具足解脱具足
解脱知见具足.三明六通心得自在有大威德.舍世间乐出魔境界利誉称乐不以
爲喜衰毁讥苦不以爲忧.常行六舍得八解脱随佛所教有行道者有解脱者.行一
道者破二种烦恼善知三界善通四谛善除五盖安住六和敬法具足七不退法八
大人觉舍离九结得声闻十种力.成就如是诸功德僧者名爲佛弟子衆.求如是功
德不求其解脱.何以故.深心信乐佛无碍解脱故.是名归依僧。复次若闻章句文字
法卽得念实相法名爲归命法.若见声闻僧卽念发菩提心诸菩萨衆是名归依僧.
********************
见佛形像卽念真佛是名归依佛。问曰.云何名爲念真佛。答曰.[一]如无尽意菩萨经中
说念佛三昧义.念真佛者不以色不以相不以生不以姓不以家不以过去未来现
在不以五阴十二入十八界不以见闻觉知不以心意识不以戏论行不以生灭住
不以取舍不以忆念分别不以法相不以自相不以一相不以异相不以心缘数不
以内外不以取相觉观不以入出不以形色相貌不以所行威仪不以持戒禅定智
慧解脱解脱知见不以十力四无所畏诸法.如实念佛者无量不可思议无行无知
无我我所无忆无念不分别五阴十二入十八界无形无碍无发无住无非住不住
色不住受想行识不住眼色不住眼识不住耳声不住耳识不住鼻香不住鼻识不
住舌味不住舌识不住身触不住身识不住意法不住意识不住一切诸缘不起一
切诸相不生一切动念忆想分别等不生见闻觉知.随行一切正解脱相心不相续
灭诸分别破诸爱恚坏诸因相除断先际後际中际究畅明了无有彼此.无动故无
喜不受味故无乐本相寂灭故无热心无所营故解脱相无色故无身不受故无受
注:
[一]此引经文卷一.见藏要本第五页右三行以下.
********************
无想故无结无行故无爲无知故无识无取故不行不舍故非不行无处故无住空
故无来不生故无去.一切忆念心心数法及余诸法不贪不着不取不受不然不灭
先来不生无有生相摄在法性过眼色虚空道.如是相名爲真念佛。又念法者佛法
是善说得今世报无有定时可得观察善将至道智者内知初中後善言善义善淳
善无杂具足清净.能断贪欲能断瞋恚能断愚痴能除慢心能除诸见能除疑悔能
除憍贵能除诸渴破所归趣断相续道尽爱离欲寂灭涅盘.如是相名爲念法.以空
无相无愿不生不灭毕竟寂灭无比无示如念佛义中说。又念法有三种.从佛法是
善说至具足清净名爲道.能断贪欲至寂灭涅盘名爲涅盘.空等至无比无示名爲
法体。又念僧者.如先说僧功德.念是三宝得决定心。以如是念求於佛道而行布施
是名归依佛.爲守护法而行布施是名归依法.以是布施起回向心成佛道时摄菩
萨声闻僧是名归依僧。
[一]五戒品第十五
注:
[一]以下三品.仍引大宝积经郁伽长者会.
********************
如是在家菩萨能修善人业远离恶人业.如说.
修起善人业 如法集财用 堪则爲重任 不堪则不受。
善人业者略说善人业自住善利亦能利人.恶人业者自陷衰恼令人衰恼.如法集
财用者不杀不盗不诳欺人以力集财如法用之供养三宝济恤老病等.堪受能行
者则爲重任不堪行者则不受.若菩萨於今世事及後世事若自利若利他如先所
说必能成立.若知不堪行者此则不受。复次.
世法无忧喜 能舍於自利 常勤行他利 深知恩倍报.
世间法者利衰毁誉称讥苦乐.於此法中心无忧喜.舍自利勤行他利者菩萨乃至
未曾知识无因无缘者所作善行舍置自利助成彼善。问曰.舍自利勤行他利此事
不然.如佛说虽大利人不应自舍己利.如说舍一人以成一家舍一家以成一聚落
舍一聚落成一国土舍一国土以成己身舍己身以爲正法.先自成己利然後乃利
人舍己利利人後则生忧悔.舍自利利人自谓爲智慧此於世间中最爲第一痴。答
********************
曰.於世间中爲他求利犹称爲善以爲坚心.况菩萨所行出过世间.若利他者卽是
自利.如说.菩萨於他事心意不劣弱发菩提心者他利卽自利.此义初品中已广说.
是故汝语不然。深知恩倍报者.若人於菩萨所作好事应当厚报.又深知其恩.此是
善人相。复次.
贫者施以财 畏者施无畏 如是等功德 乃至於坚牢。
施贫以财者有人先世不种福德今无方便资生俭少如是之人随力给恤.施无畏
者於种种诸怖畏若怨贼怖畏饥饿怖畏水火寒热等菩萨於此衆怖畏中教喻诸
人安隐欢悦令无怖畏。如是功德最坚牢最在後者.於诸忧者爲除其忧.於无力者
而行忍辱.离慢大慢等於诸所尊深加恭敬.於多闻者常行亲近.於智慧者谘问善
恶.自於所行常行正见.於诸衆生不谄不曲不作假爱.求善无厌多闻无量.诸所施
作坚心成就.常与善人而共从事.於恶人中生大悲心.於善知识非善知识皆作坚
固善知识[一]想.等心衆生不悋要法.如所闻者爲人演说.诸所闻法得其趣味.於诸五
注:
[一]原刻作相.今依丽刻改.
********************
欲戏乐事中生无常想.於妻子所生地狱想.於资生物所生疲苦想.於产业事生忧
恼想.於诸所求破善根想.於居家中生牢狱想.亲族知识生狱卒想.日夜思量得何
利想於不牢身得牢身想於不坚财生坚财想。复次.
在家法五戒 心应坚牢住。
在家菩萨以三自归行上诸功德.应坚住五戒。五戒是总.在家之法应离杀心慈愍
衆生.知自止足不贪他物乃至一草非与不取.离於邪淫厌恶房内防远外色目不
邪视常观恶露生厌离想了知五欲究竟皆苦若念妻欲亦应除舍常观不净心怀
怖畏结使所逼离欲不着常知世间爲苦无我应发是愿我於何时心中当得不生
欲想况复身行.远离妄语乐行实语不欺於人心口相应有念安慧如见闻觉知而
爲人说以法自处乃至失命言不诡异.酒是放逸衆恶之本常应远离不过於口不
狂乱不迷醉不轻躁不惊怖不无羞不戏调常能一心筹量好丑。是菩萨或时乐舍
一切而作是念须食与食须饮与饮.若以酒施应生是念今是行檀波罗蜜时随所
********************
须与後当方便教使离酒得念智慧令不放逸.何以故.檀波罗蜜法悉满人愿.在家
菩萨以酒施者是则无罪。以是五戒福德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护持五戒如
护重宝如自护命。问曰.是菩萨但应护持五戒不护持诸余善业耶。答曰.
菩萨应坚住 总相五戒中 余身口意业 悉亦复应行。
在家五戒已说其义.受此五戒应坚牢住.及余三种善业亦应修行。复次在家菩萨
所应行法.
随应利衆生 说法而教化。
是菩萨於诸衆生随有所乏皆能施与.若在国土城郭聚落林间树下是中衆生随
所利益说法教化.所谓不信者爲说信法.不恭敬者爲说礼节.爲少闻者说多闻法.
爲悭贪者说布施法.爲瞋恚者说和忍法.爲懈怠者说精进法.爲乱意者说正念处.
爲愚痴者解说智慧。复次.
随诸所乏者 皆亦应给足。
********************
诸衆生有所乏少皆应给足.有人虽富犹有不足.乃至国王亦应有所乏.是故先虽
说贫穷者施财今更说随所乏少而给足之。复次.
诸有恶衆生 种种加恼事 谄曲怀憍逸 恶骂轻欺诳
背恩无反复 痴弊难开化 菩萨心愍伤 勇猛加精进。
诸恶衆生以种种恶事侵娆菩萨菩萨於此心无懈厌.不应作是念如是恶人谁能
调伏谁能教化谁能劝[一]勉令度生死究竟涅盘谁能与此往来生死谁能与此和合
同事诸恶无理谁能忍之我意止息不复共事我悉舍远不复共事亦复不能与之
和合是恶中之恶无有反复何用此等而共从事.菩萨知见衆生恶[二]罪难除应还作
是念是等恶人非少精进能得令住如所乐法爲是等故我当加心勉力勤行亿倍
精进後得大力乃能化此恶中之恶难悟衆生如大医王以小因缘便能疗治衆生
重病.菩萨如是除烦恼病令住随意所乐功德我於重罪大恶衆生倍应怜愍起深
大悲.如彼良医多有慈心疗治衆病其病重者深生怜愍勤作方便爲求良药.菩萨
注:
[一]原刻作免.今依丽刻改.
[二]原刻作非.今依丽刻改.
********************
如是於诸衆生烦恼病者悉应怜愍於恶中之恶烦恼重者深生慈愍勤於方便加
心疗治。何以故.
菩萨随所住 不开化衆生 令堕三恶道 深致诸佛责。
菩萨随所住国土城邑聚落山间树下力能饶益教化衆生.而懈厌嫌恨贪着世乐
不能开化令堕恶道.是菩萨卽爲十方现在诸佛深所诃责甚可惭耻.云何以小因
缘而舍大事。是故菩萨不欲诸佛所诃责.於种种谄曲重恶衆生心不应没随力饶
益.应以诸方便勤心开化.譬如猛将将兵多所伤损王则深责.以诸兵衆无所知故
是以王不责之。
十住毗婆沙论卷第六
********************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