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国学藏要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着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显扬圣教论卷第三

 

  无着菩萨造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摄事品第一之三

  通达者谓七种通达.广说如经.一字通达.谓於三十二字无分别故所行相义如实

  觉了先已於心增上法行善修治故.二字相通达.谓於师子之形诸字相等有分别

  故所行相义如实觉了余如前说.三能取通达.谓於所缘相应心法唯了别相如实

  觉了余如前说.四所取通达.谓於一切诸识境界唯识影相如实觉了余如前说.五

  系缚通达.谓於相缚及麤重缚如实觉了余如前说.六解脱通达.谓於相缚解脱及

  麤重缚解脱如实觉了余如前说.七法性通达.谓於系缚解脱无始世来诸行缘起

  及彼寂灭真如法性如实觉了先已於心增上法行善修治故。

  ********************

  地者谓菩萨十地.广说如经.一极喜地.谓诸菩萨住此地中先已於心增上法行善

  修治故超过一切声闻独觉现观得诸菩萨现观由正证得无上现观故诸大菩萨

  於此地中住增上喜是故此地名为极喜.二离垢地.谓诸菩萨住此地中先善修治

  初地行故超过一切声闻独觉地证得极净妙尸罗蕴对治一切微犯戒垢是故此

  地名为离垢.三发光地.谓诸菩萨住此地中先善修治第二地故超过一切声闻独

  觉地证得极净三摩地蕴大智光明之所依止是故此地名为发光.四焰慧地.谓诸

  菩萨住此地中先善修治第三地故超过一切声闻独觉地证得极净缘诸觉分能

  取法境微妙慧蕴能现前烧一切烦恼是故此地名为焰慧.五极难胜地.谓诸菩萨

  住此地中先善修治第四地故超过一切声闻独觉地证得极净缘谛所知诸法微

  妙慧蕴成极难成不住流转寂灭圣道是故此地名极难胜.六现前地.谓诸菩萨住

  此地中先善修治第五地故超过一切声闻独觉地证得极净缘智非智二种所作

  ********************

  诸行流转止息法境微妙慧蕴多分有相任运相续妙智现前是故此地名为现前.

  七远行地.谓诸菩萨住此地中先善修治第六地故超过一切声闻独觉地证得极

  净微妙解脱解脱智见蕴由已远入一切现行诸相解脱是故此地名为远行.八不

  动地.谓诸菩萨住此地中先善修治第七地故超过一切声闻独觉地证得极净微

  妙解脱解脱智见蕴解脱一切相自在障故得无功用任运相续道之所依止是故

  此地名为不动.九善慧地.谓诸菩萨住此地中先善修治第八地故超过一切声闻

  独觉地证得极净微妙解脱解脱智见蕴解脱一切无碍辩障无过广慧之所依止

  是故此地名为善慧.十法云地.谓诸菩萨住此地中先善修治第九地故超过一切

  声闻独觉地证得极净微妙解脱解脱智见蕴解脱发起大神通智障如云法身圆

  满所依是故此地名为法云地。

  波罗蜜多者谓十波罗蜜多.广说如经.一施波罗蜜多.谓依菩提心悲为导首.十种

  ********************

  法行助善修治.七种通达为坚固根.或因资财或因正法或因无畏.五种功德大我

  所摄性.一无着故舍二不观故舍三无失故舍四无分别故舍五回向故舍.由此行

  故而诸菩萨以资生具摄诸有情及由亲近多修习故令彼资粮圆满当成无上正

  徧知果。如施波罗蜜多如是戒乃至慧应知.此中差别者.第二戒波罗蜜多谓或因

  息离不善或因摄受善法或因利益有情律仪戒所摄身语意业性由此行故诸菩

  萨以不恚不恼摄诸有情.第三忍波罗蜜多谓或因忍受他不饶益不恚性或因安

  受诸苦不乱性或因审察诸法正慧性由此行故诸菩萨以忍受一切不饶益事及

  损害事摄诸有情.第四勤波罗蜜多谓或因被发心铠或因方便加行或因利益有

  情相续纯熟心勇猛性为欲引生一切善根由此行故而诸菩萨虽未伏惑而能一

  向专修诸善.第五静虑波罗蜜多谓或因对治烦恼或因发起功德或因利益有情

  心住一缘性由此行故而诸菩萨伏诸烦恼令住不现行法.第六慧波罗蜜多谓或

  ********************

  因对治烦恼或因发起功德或因利益有情简择诸法性由此行故而诸菩萨永断

  一切烦恼障所知障种子.第七善巧方便波罗蜜多谓诸菩萨以此方便或由随顺

  或由违逆或由不同意乐或由作恩报恩或由威逼或由清净以三种利益摄诸有

  情於种种善处令受令调令安住令成立.第八愿波罗蜜多谓诸菩萨中随有其一

  为性懈怠烦恼多故遂发正愿而修诸善令我未来获得自性勇猛正勤烦恼微薄

  由此因故於余生中如所发求咸果其愿於修善法得强盛力.第九力波罗蜜多谓

  诸菩萨由於所修善法得强盛力依此力故速疾发起静虑波罗蜜多.第十智波罗

  蜜多谓诸菩萨於菩萨藏静虑波罗蜜多所摄法则智所引世间慧依此慧故而诸

  菩萨速能发起出世无分别不住流转寂灭道所摄慧波罗蜜多。如是十波罗蜜多

  於一切地中皆具修习.若增上者施波罗蜜多唯在初地.如其次第乃至智波罗蜜

  多在第十地应知。

  ********************

  [一]复次颂曰.

  菩萨行.摄事. 及彼陀罗尼. 三摩地等门. 诸无量作意。

  论曰.菩萨行者谓四种菩萨行.广说如经.一到彼岸行谓十波罗蜜多总摄说为到

  彼岸行.皆是大乘出离义故.二徧觉分行谓三十七菩提分法总摄说为徧觉分行.

  如实觉了一切所知义故.三神通行谓六神通总摄说为神通行.皆为引摄所化有

  情界令生恭敬入圣教义故.四成熟有情行谓四摄事总摄说为成熟有情行.若已

  入圣教所化有情界以财法二种摄受义故.此中财摄者谓助摄受方便令成熟故.

  法摄者谓正摄受转及随转方便令成熟故。如是四摄事依五种摄行说为摄事.五

  摄行者一令附己摄二令受善摄三令起善正勤摄四令善成熟摄五令善解脱摄。

  摄事者谓四摄事.广说如经.若安立彼如安立成熟有情行应知。

  陀罗尼门者谓诸菩萨无量陀罗尼门.广说如经.若欲略说陀罗尼相者.谓诸菩萨

  注:

  [一]菩萨行见瑜伽卷四十九.摄事见四十三.陀罗尼三摩地见四十五.无量作意见四十六.

  ********************

  成就字类通达於名句文身如意自在得如是种类念持之力由念力故随一字中

  而能显示分别开演一切种染净之义是故说名陀罗尼门。

  三摩地门者谓诸菩萨无量三摩地门.广说如经.若欲略说复有八种谓初静虑乃

  至非想非非想处.诸菩萨摩诃萨依此一一三摩地门出生无量三摩地诸声闻独

  觉不达其名.此诸三摩地悉能建立十方世界一切三摩地所作之事是故说名三

  摩地门。

  无量作意者谓五无量作意.广说如经。一有情无量作意.谓诸菩萨以增上法行所

  善修治微妙作意思惟十方无量世界所摄一切有情世间不可言说种种业报差

  别之相.或一足二足四足多足或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或欲界色界

  无色界或那落迦傍生饿鬼人天或卵生湿生胎生化生.既思惟已如实了知如是

  有情转如是有情还如是染污如是清净如是邪行如是正行如是如是行差别故

  ********************

  如是如是诸异熟生。二世界无量作意.谓诸菩萨乃至思惟十方无量世界器世间

  相.既思惟已如实了知此世界染此世界净.如实了知皆如幻化唯是虚妄分别影

  像虚伪不实随相流转或成或坏种种形貌差别建立.或胜或劣或麤或细或远或

  近或复分析至於极微或於广略或於现化或於变异或於远近或於隐显如是等

  事而得自在如实了知。三[一]法界无量作意.谓诸菩萨乃至思惟十方无量世界一切

  诸法自相共相.既思惟已如实了知此法是色此法非色.如色非色如是有见无见

  有对无对有漏无漏有为无为善不善无记有过失无过失欲系色系无色系学无

  学非学非无学见断修断无断转法还法染法净法流转法寂灭法异生法贤圣法

  声闻法独觉法如来法如是等法如实了知。四所调伏无量作意.谓诸菩萨乃至思

  惟十方无量世界所化有情种种行种种姓或声闻种姓或独觉种姓或如来种姓

  诸如是等所调种姓既思惟已如实了知所调伏者此輭根此中根此利根.此下劣

  注:

  [一] 次二字原刻互倒.今依丽刻改.

  ********************

  胜解此广大胜解.此贪行贪阿世耶此瞋行瞋阿世耶此痴行痴阿世耶此等分行

  等分阿世耶.此升进阿世耶此不升进阿世耶此微薄尘垢贤善阿世耶.此增盛随

  眠此微薄随眠此极细随眠.此羸损随眠此不羸损随眠.此全随眠此不全随眠.此

  广说方解此略闻即解.此摈遣所调伏此摄受所调伏.此輭所调伏此麤所调伏此

  麤輭俱调伏此应舍置方乃调伏.如是等处如实了知。五调伏方便无量作意.谓诸

  菩萨乃至思惟十方无量世界所化有情调伏方便.既思惟已如实了知此因说秘

  密之法方能调伏此因说显了之法方能调伏.此因摄受方便此因折伏方便.此转

  方便此随转方便.此应随顺此应违逆.此因不同分阿世耶此应作恩报恩此应示

  威奋威此因清净.此因示现奇特神变此因示现奇特记别此因示现奇特教诫此

  因示现种种威势此因善诱种种教授.此因麤相此因輭相此因麤輭俱相此因舍

  置.此因略说法要能令调伏此因广演法要方令调伏.如是等方便如实了知。

  ********************

  [一]复次颂曰.

  真如作意相. 信解不思议. 广大阿世耶. 应知诸自数。

  论曰.真如作意相者谓缘七种徧满真如作意.广说如经.一流转真如作意.谓已见

  谛诸菩萨以增上法行善修治作意於染净法时思惟诸行无始世来流转实性既

  思惟已离无因见及不平等因见.二实相真如作意.谓如前说乃至於染净法因思

  惟诸法衆生无我性及法无我性既思惟已一切身见及思惟分别衆相作意不复

  现行.三唯识真如作意.谓如前说乃至於染净法所依思惟诸法唯识之性既思惟

  已如实了知唯心染故衆生染唯心净故衆生净.四安立真如作意.谓如前说乃至

  於染污法体思惟苦谛既思惟已欲令知故为有情说.五邪行真如作意.谓如前说

  乃至於染污法因思惟集谛既思惟已欲令断故为有情说.六清净真如作意.谓如

  前说乃至於清净法体思惟灭谛既思惟已欲令证故为有情说.七正行真如作意.

  注:

  [一] 以下数法见瑜伽卷七十七.

  ********************

  谓如前说乃至於清净行思惟道谛既思惟已欲令修故为有情说。

  信解不思议者谓诸菩萨於难思处已得信解.广说如经.若欲略说此信解相.谓於

  最极甚深所知之义已入地诸菩萨及诸如来所行境界及於诸佛菩萨最极广大

  威德起淳直信此难思议非拟度境界既了达已而生信解。

  广大阿世耶者谓大我阿世耶及广普阿世耶.大我阿世耶者谓诸菩萨由得自他

  平等解故为诸有情皆得解脱清净信欲.广普阿世耶者谓诸菩萨於流转寂灭得

  无分别平等解故为利有情二俱不住清净信欲。

  应知诸自数者.谓应知种种觉分自数。

  如是已说觉分[一]补特伽罗今当说。颂曰.

  随信行等七. 复八种应知. 及极七[二]返等. 退法等有六。

  论曰.补特伽罗当知多种.今最初释七种贤圣谓随信行等七.广说如经.一随信行

  注:

  [一] 补特伽罗见瑜伽卷二十一.二十六.六十四.

  [二] 原刻作反.今依丽刻改.

  ********************

  谓如有一性是輭根纯熟相续自昔己来恒信解行由此因缘今於诸谛随信解行

  趣向谛观.二随法行.谓如有一性是利根纯熟相续自昔已来恒择法行由此因缘

  今於诸谛随择法行趣向谛观.三信解.即随信行已见圣谛.四见至.即随法行已见

  圣谛.五身证.谓於八解脱身证具足住未得诸漏无余尽灭.六慧解脱.谓已得诸漏

  无余尽灭未得八解脱身证具足住.七俱解脱.谓已得诸漏无余尽灭及於八解脱

  身证具足住。

  八种者谓预流果向等八.广说如经.一预流向.谓如有一纯熟相续超过一切外异

  生地入正性离生若未证得初预流果终无中夭.二预流果.若随胜摄永断三结若

  全摄者永断一切见所断惑由此圣者已见谛故最初证得逆流行果.三一来向.谓

  如有一或世间道倍离欲界贪已趣入正性离生或预流果而断欲界上中品惑修

  对治行.四一来果.或倍离欲已入正性离生然後证得或预流果进断欲界上中品

  ********************

  惑故得即依此断说名微薄欲贪瞋痴.此云何知.谓以筹虑作意观察境时心生於

  舍无习向心无习趣心无习着心应知是人三毒微薄.五不还向.谓如有一或世间

  道先离欲界贪已趣入正性离生或一来果进断欲界余烦恼故修对治行.六不还

  果.或先离欲入正性离生然後证得或一来果尽断欲界余烦恼故得.七阿罗汉向.

  谓如有一学已见迹为断非想非非想地烦恼故修对治行.八阿罗汉果.谓永断一

  切非想非非想地烦恼故得。

  极七返等者谓极七返等八依生建立.广说如经.一极七返.谓即预流果由善修圣

  道故或於天上或於人间或天上人间受七有生已得尽苦际。二家家.谓即预流果

  由善修圣道故或生天上或生人间从家至家得尽苦际.三一间.谓即一来果由善

  修圣道故或生天上即於彼处定证寂灭或生人间即於此处定证寂灭.四中间证

  寂灭.谓即不还果已断根本生结未断趣向生结上品修习圣道力故生中有中即

  ********************

  证寂灭或有不进向生处而证寂灭或有进向生处未至本生而证寂灭.五生证寂

  灭.谓即不还果中品修习圣道故未断二种生结随生一处意生天中初生之时即

  证寂灭.六无行证寂灭.即此圣者行少行已及少精进而证寂灭余悉如前.七有行

  证寂灭.谓即不还果下品修习圣道故未断二结随生一处意生天中行多行已及

  多精进而证寂灭.八上流.谓即不还果随生一处意生天中於彼不能得诸漏尽复

  进生上於余身中方证寂灭。

  退法等有六者谓退法等六无学果.广说如经.一退法.谓成就如是輭根若思自害

  不思自害若放逸若不放逸俱可退失现法乐住及世间功德不能练根不能发起

  胜品功德.二思法.谓成就如是輭根若思自害即能不退不思害时即可退失此人

  作是思惟宁使我胜诸魔不令诸魔胜我如是思已而思自害此亦不能练根不能

  发起胜品功德.三护法.谓成就如是輭根虽不思自害不放逸故能不退失若心放

  ********************

  逸即可退失不能练根不能发起胜品功德.四住不动.谓成就如是輭根虽不思自

  害及行放逸然皆不退不能练根不能发起胜品功德.五堪能通达.谓成就如是輭

  根堪能不退能练诸根及能发起胜品功德.六不动法.谓从先来自性成就利根此

  人於诸善根不为已得退法之所摇动亦不为发胜功德及上练根之所动摇是故

  说名为不动法。

  复次颂曰.

  輭根等七种. 在俗及出家. 声闻乘等三. 可救不可救。

  輭根等七种者.一輭根.谓成就信等五根或自性輭或未增长求胜进时加行迟钝.

  第二利根.应知反此.三贪行.谓於前世久习贪欲及不修习贪欲对治是因缘故於

  此生中虽逢下劣可爱境界亦起猛利相续贪爱难离难厌於修善法加行迟钝.如

  贪行第四瞋行第五痴行亦尔.此中差别者.虽逢微小可瞋境界亦起猛利相续瞋

  ********************

  恚.虽逢麤浅可痴境界亦起猛利相续愚痴.六等分行.谓於前世不习上品贪欲瞋

  痴设有习者复已修习彼对治法是因缘故於此生中逢可爱等三种境界随境品

  类起贪瞋痴三种缠惑非难离非易离非难厌非易厌於修善法不迟不速.七薄尘

  行.谓如有一於过去生不久数习贪欲瞋痴然已修习彼对治法是因缘故於此世

  中虽逢胜上可爱等境而能不起猛利相续贪恚痴缠虽或时起下品中品然易离

  易厌於修善法加行速疾。

  在[一]俗者.谓处家白衣受用五欲营构俗业以自活命.出家者.谓持出家威仪相貌弃

  舍俗境受持禁戒如法乞求清净自活。

  声闻乘等三者.一声闻乘.谓住声闻法性为令自身证寂灭故发正愿已修方便行.

  二独觉乘.谓住独觉法性为令自身证寂灭故不由师教发正愿已修方便行.三大

  乘.谓住大乘法性为令自他证寂灭故不由师教发正愿已修方便行。

  注:

  [一] 原刻下衍人字今依丽刻删.次句同.

  ********************

  可救者谓有三乘寂灭法性.不可救者谓无三乘寂灭法性。

  复次颂曰.

  入方便等九. 生差别故二. 复由诸界别 应知十三种。

  论曰.入方便等九者.一已入方便.谓於如来自觉自说法毘柰耶得坚净信已受尸

  罗已闻正法已增长舍已具正见.第二未入方便.应知反此.三有障.谓有三障一烦

  恼障二业障三报障由能障碍修习善法.第四无障.应知反此.五未成熟.谓未得善

  根资心相续不能现法证见谛理不得现法下中上乘所证寂灭.第六已成熟.应知

  反此.七具缚.所谓异生.八不具缚.谓彼六种有学圣者从预流果乃至第六阿罗汉

  向.九无缚.谓彼无学阿罗汉果。

  生差别故二者.一人趣.谓生人趣得人种类.二非人趣.谓生余趣那落迦傍生及与

  鬼趣天龙药叉阿素洛揭路荼紧[扌*柰]洛牟呼洛伽等生类差别。

  ********************

  复由诸界别应知十三种者.一欲界异生.谓生欲界未见谛者.二欲界有学.谓生欲

  界已见圣谛六种有学谓从预流果乃至第六阿罗汉向.三欲界无学.谓生欲界阿

  罗汉果.四色界异生.谓生色界未见谛者.五色界有学.谓生色界已见圣谛二种有

  学一不还果二阿罗汉向.六色界无学.谓生色界阿罗汉果.七无色异生.谓生无色

  未见谛者.八无色有学.谓生无色已见圣谛二种有学一不还果二阿罗汉向.九无

  色无学.谓生无色阿罗汉果.十欲界独觉.谓住独觉法性於前生中或未见谛或已

  见谛今生欲界不由师教依先因力修觉分法证得一切诸结永尽.此复二种一如

  朅伽独一而行二独胜部衆而行.十一欲界菩萨.谓生欲界住菩萨法性为令自他

  证寂灭故已发正愿修习一切无上菩提诸方便行.十二色界菩萨.谓生色界中住

  菩萨法性远离无色修诸静虑为令自他断寂灭故已发正愿修习一切无上菩提

  诸方便行.十三不可思议诸佛如来.谓依修习不住流转及与寂证无分别道证得

  ********************

  诸佛共有解脱法身所摄无上转依徧行十方一切世界作一切有情一切利益事

  无有断尽。

  [一]如是已说补特伽罗.果今当说。颂曰.

  果断有五种. 徧知.及清净. 净.果.界.菩提. 无学.由自数。

  论曰.果断有五种者谓诸果中断有五种.一诸缠断.谓由四种对治故远离现行诸

  烦恼缠.四对治者一散乱对治二显了对治三羸劣对治四摧伏对治.散乱对治者

  谓於前八妙法行中方便修习或复於余定地善法方便修习.显了对治者谓於第

  九法行方便修习.羸劣对治者谓由先善根资助心故烦恼羸弱.摧伏对治者谓由

  世间道随力制伏烦恼种子.二随眠断.谓由出世间道随力永断烦恼种子.三永尽

  贪断.谓由永断随眠惑故贪烦恼断.如永尽贪断如是第四永尽瞋断第五永尽痴

  断应知.由极净善通达见力诸事烦恼毕竟断故名永尽断。

  注:

  [一] 以下杂说大小乘果.断见瑜伽卷五十九.遍知见五十七.清净见九十四.净见六十四.

  果见二十九.界见二十七.菩提见十三.无学见三十四.

  ********************

  徧知者谓九徧知诸果所摄依断徧知说.一欲系见苦集所断烦恼断徧知.由此二

  谛有漏摄故.二色无色系见苦及集所断烦恼断徧知.由此二界定地摄故.三欲系

  见灭所断烦恼断徧知.由此无漏无为摄故.四色无色系见灭所断烦恼断徧知.由

  此定地增上摄故.五欲系见道所断烦恼断徧知.由此无漏有为摄故.六色无色系

  见道所断烦恼断徧知.由此定地增上摄故.七五顺下分结断徧知.由出过下界故.

  八色贪尽徧知.由出过中界故.九无色贪尽徧知.由出过妙界故。

  清净者谓九种清净.广说如经.一尸罗清净.谓如有一善住尸罗及善守护别解脱

  戒如法威仪行处具足於小罪中见大怖畏受学学处.二心清净.谓如有一依戒清

  净远离欲恶不善法如前所说初静虑第二第三第四静虑具足住.三见清净.谓如

  有一具心清净鲜白无秽离诸烦恼得住不动为欲证得漏尽智故观察诸谛如实

  了知此苦圣谛此苦集圣谛此苦灭圣谛此趣苦灭行道圣谛.四度疑清净.谓如有

  ********************

  一依见清净於佛法僧无惑无疑.五道非道智见清净.谓如有一依度疑清净得妙

  智见唯佛所说僧所行道能得出离.此复云何谓能尽苦及证苦边.若诸外道所说

  之道不能尽苦及证苦边.六行智见清净.谓如有一依道非道智见清净得妙智见

  知出离道有下中上.下者苦迟通行所摄中者苦速通行乐迟通行所摄上者乐速

  通行所摄.七行断智见清净.谓如有一依行智见清净得妙智见谓我应断下中之

  行及为发起上妙圣行.八无缘寂灭清净.谓如有一依行断智见清净证得无余诸

  漏永尽.九国土清净.谓诸佛共有无上功能果能示现不可思议国土庄严极净佛

  思及极净菩萨思及思眷属法。

  净者谓四证净.广说如经.一佛证净.谓已见谛者於如来所善住出世间信及後所

  得善住世间信.如佛证净如是第二法证净第三僧证净应知.四圣所爱戒证净.谓

  已见谛者於已得决定不作律仪圣所爱戒所善住出世间信及後所得善住世间

  ********************

  信。

  果者谓四沙门果.广说如经.一预流沙门果.若随胜摄三结永断谓身见戒禁取及

  疑.若全分摄一切见道所断烦恼永断.由彼断故得预流果不堕落法或极七返或

  复家家.二一来沙门果.若随胜摄三结永断薄贪瞋痴.若全分摄一切见道所断烦

  恼永断及欲界系修道所断上品中品烦恼永断.由彼断故得一来果或复一间.三

  不还沙门果.若随胜摄五顺下分结永断所谓身见戒禁取疑贪欲瞋恚.若全分摄

  一切见道所断烦恼永断及欲界系修道所断烦恼永断或色界系烦恼永断或无

  色界一分烦恼永断.由彼断故得不还果或中间寂灭或生寂灭或无行寂灭或有

  行寂灭或复上流.四阿罗汉沙门果.若随胜摄贪欲瞋痴无余永断.若全分摄见修

  所断一切烦恼永断无余.由彼断故得阿罗汉诸漏永尽乃至广说阿罗汉六恒住

  法。

  ********************

  界者谓三种界.广说如经.一断界.谓断见道所断诸行.二离界.谓离修道所断诸行.

  三灭界.谓灭所依所摄诸行。

  菩提者谓三种菩提.如经广说.一声闻菩提.谓声闻乘转依所得寂灭及趣寂灭道.

  二独觉菩提.谓独觉乘转依所得寂灭及趣寂灭道.三无上正等菩提.所谓大乘转

  依所得寂灭趣寂灭道及作一切有情利益安乐道。

  无学者谓十无学法.广说如经.一无学正见.谓阿罗汉於苦思惟苦乃至於道思惟

  道无漏作意相应择法极简择等如前广说.如无学正见如是乃至第八正三摩地

  如前应知.九无学正解脱.谓离一切烦恼麤重无学心上离烦恼障调堪任法.十无

  学正智.谓阿罗汉尽智及无生智。

  由自数者.前所说果各由自数差别应知。

  [一]复次颂曰

  注:

  [一]断差别见瑜伽卷五十九.

  ********************

  断多因故断. 建立断所从. 由作意.依.修. 及得断次第。

  论曰.断多因故断者断果多因故烦恼断.谓四种因诸烦恼断.一所依灭故二所依

  转故三知所缘故四乐所缘故.复有五因断诸烦恼.一知彼体故二知彼事故三知

  彼过故四避彼缘故五修彼对治作意法故.复有四因烦恼已断.一依无余灭故二

  依无余转故三对治无余修故四心无余解脱故。

  建立断所从者谓从所缘境断诸烦恼.於所缘境断烦恼已无系缚故诸相应法亦

  复随断.未来现在烦恼可断永害麤重说烦恼断。由作意者.谓由总缘谛修作意故

  断诸烦恼。由依者.谓由依止七依定故断诸烦恼.谓初静虑乃至第七无所有处。由

  修者.谓修四念住及四正断乃至修习八圣道支故断烦恼。

  及得断次第者有五种次第诸烦恼断.一先断见道所断烦恼.二後断修道所断烦

  恼.三先渐调伏诸现烦恼.四然後永断一切烦恼.五最後超过一切烦恼。

  ********************

  复次颂曰.

  断差别应知. 及断相利益. 如是如所说 复应知多种。

  论曰.断差别应知多种者诸烦恼断多种差别.谓有诸缠断有随眠断.有由世间道

  有由出世间道.有由声闻乘作意有由独觉乘作意有由菩萨乘作意.有暂时断有

  毕竟断.诸如是等烦恼断灭差别应知。

  断相利益复应知多种者诸烦恼断有多种相利益应知.如经广说.谓不坠堕法定

  趣菩提.已至正法临至正法证解正法.得证源底得徧证源底.圣智见成就不复能

  计苦乐等法自作他作及自他作及非自他二种共作亦不复计诸苦及乐无因而

  生.不复故断傍生等命不复故越诸所学处不复能起五无间业.不复求请诸外道

  师亦不以彼为真福田不复瞻仰观察余沙门婆罗门等邪衆颜面.不复於彼三世

  法中生疑生惑不复受彼第八有报.如是证得阿罗汉果永尽诸漏已作所作所作

  ********************

  已办得阿罗汉六恒住法广说如经.谓成就六种相续住法若眼见色心不忧喜舍

  念正知.如是耳鼻舌身若意识法心不忧喜舍念正知.诸所行行为自利益为利益

  他.为利衆生为乐衆生.为愍世间为诸天人得义利乐.诸如是等烦恼永断有多种

  相利益应知。

  显扬圣教论卷第三

  ********************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