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显扬圣教论卷第八
无着菩萨造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摄净义品第二之四
[一]如是分别闻归等已.复次颂曰.
圣行.无上乘. 大菩提.功德. 异论.论法.释. 应知各多种。
论曰.圣行多种者谓四圣行.一到彼岸行.二菩提分行.三神通行.四成熟有情行。到
彼岸行者.谓如前所说十波罗蜜多是名到彼岸行。菩提分行者.谓如前所说四念
住等一切三十七觉分法及四种寻思四种如实徧智是名菩提分行。神通行者.谓
如前所说六种神通名神通行。成熟有情行者.谓如前所说二种无量一所调伏无
量二调伏方便无量.复有六种成熟一成熟自体二所成熟者三成熟差别四成熟
注:
[一]圣行见瑜伽卷四十九.无上乘见十三大菩提见七十四.功德见四十六.异论见卷六.卷七.论法见十五.释见八十一.八十二.
********************
方便五能成熟者六已成熟者相.如是名爲成熟有情行应知。
无上乘多种者.谓五种大乘.一种子.二趣入.三次第.四正行.五正行果.如其次第菩
萨地中种姓品发心品住品余诸品大菩提建立二品所摄应知。
大菩提多种者.谓五种大菩提.一自性.二功用.三方便.四转.五灭。自性者.谓超过一
切声闻独觉所得转依.此有四种应知.一生起依止.二不生依止.三善观察所知果.
四法界净相。生起依止者.谓佛相续出世间道依此转依方得生起非不生起.若离
此转依亦生起者未转依前应已生起。不生依止者.谓一切烦恼及彼习气依此转
依不复生起.若不尔者未转依前衆缘和合一切烦恼及彼习气永更不生已应可
得。善观察所知果者.谓此转依是善通达所知实际所知真如果.若不尔者诸佛自
体应更了知应更断灭。法界净相者.谓此转依无衆相故极善清净法界所显.若不
尔者应是无常可思议法.然此转依是常住相不可思议无二所显。此不可思议性
********************
复有五种应知.一自性.二处所.三住.四一性异性.五成立所作。自性者.此转依性卽
色离色不可思议.如是卽受想行识离受想行识不可思议.地界水界火界风界若
卽若离不可思议.眼处耳处鼻处舌处身处意处等若卽若离不可思议.若有若无
等不可思议。处所者.此转依性若在欲界若离欲界不可思议.若在色无色界若离
色无色界不可思议.人间天上若在若离不可思议.十方世界若在若离不可思议。
住者.谓此转依住如是如是状貌安乐住不可思议.住如是如是状貌奢摩他住不
可思议.住有心住不可思议.住无心住不可思议.住如是如是状貌圣住不可思议.
住如是如是状貌天住梵住不可思议。一性异性者.一切诸佛同处一无漏界中一
性异性不可思议。成立所作者.谓诸佛如来其性平等智慧势力威德平等住无漏
界依止转依.爲利一切诸有情故成立如是如是利有情事不可思议。此复二因缘
故不可思议应知.一以离言说义过言语道故不可思议.二以出世间义世无比故
********************
不可思议。功用者.略而言之十种自在名爲功用.何者爲十.一夀自在.二心自在.三
衆具自在.四业自在.五生自在.六愿自在.七胜解自在.八神变自在.九智自在.十法
自在。方便者.略而言之四种变化名爲方便.一未成熟者令成熟故现诸菩萨所行
行变化.二已成熟者令解脱故於三千大千世界百拘胝赡部洲同时显现如来变
化.三方便摄受声闻变化.四爲彼所调伏有情显现一切独觉变化.佛薄伽梵於此
四种变化法中十方世界无碍作用应知。转者.有二种应知.一暂时转.二究竟转.暂
时转者谓乃至有情未成熟未解脱诸佛如来化转不息.究竟转者如无尽不可思
议诸佛威德明转爲诸有情作利益事流转不息故。灭者.有二种应知.一暂时灭.二
究竟灭.暂时灭者於已成熟已解脱有情诸佛如来暂时示现入般涅盘非是究竟.
究竟灭者谓一切烦恼及彼习气及所依苦究竟永尽应知。
功德多种者[一]嗢柁南曰.
注:
[一]自下全引瑜伽卷四十六论文.五嗢柁南亦出於彼.故不入本颂之数.
********************
殊特.非殊特. 平等心.利益. 报恩.与欣赞. 不虚方便行。
论曰.殊特者.谓诸菩萨修学无上正等觉乘时有五种殊特之法应知.何等爲五.一
於一切有情非有因缘而起亲爱.二唯爲利益诸有情故常处流转忍受大苦.三於
多烦恼难调有情善能解了调伏方便.四於极难解真实义理能随悟入.五具足不
思议威德.如是五法非余有情所共有故名爲殊特。非殊特者.谓诸菩萨修学无上
正等觉乘时有五种非殊特法.菩萨摩诃萨由成就此五种法故则五种殊特法成
就显现.何等爲五.谓诸菩萨以因利他苦卽爲己乐是故菩萨恒徧受行利他因苦
是名第一非殊特法.又诸菩萨虽善了知生死涅盘过失功德而乐令有情毕竟清
净卽爲己乐是故菩萨爲净有情增上力故恒誓受行处生死法是名第二非殊特
法.又诸菩萨虽善了知默然乐味而乐令有情毕竟清净卽爲己乐是故菩萨爲净
有情增上力故恒勤方便卽爲说法是名第三非殊特法.又诸菩萨虽已积集六波
********************
罗蜜多善根而乐令有情毕竟清净卽爲己乐是故菩萨爲净有情增上力故以清
净意而施与之又不期彼施果异熟是名第四非殊特法.又诸菩萨以他利益事卽
爲自利益事是故菩萨恒现受行一切有情利益之事是名第五非殊特法.菩萨摩
诃萨由成就此五种法故则五种殊特法成就显现应知。平等心者.谓诸菩萨於一
切有情所有五种平等心.一菩萨摩诃萨初发心时如爲得大菩提故起大誓愿如
是亦爲利益诸有情故起平等心.二菩萨摩诃萨於诸有情起悲愍俱平等之心.三
菩萨摩诃萨於诸有情起如一子爱俱平等之心.四菩萨摩诃萨於从衆缘已生诸
行知是所想有情事已了达一有情法性卽是一切有情法性於一切有情所起平
等法性智俱平等之心.五菩萨摩诃萨如於一有情行利益行如是於一切有情亦
行利益行故於一切有情所起欲作利益事俱平等之心.如是名爲菩萨摩诃萨於
诸有情起於五种平等之心。利益者.谓菩萨摩诃萨於诸有情作一切利益事有五
********************
种[一]相应知.何等爲五.一於违损事说正命法而引摄之.二於不随顺能饶益事说随
顺法而引摄之.三无依苦恼贫匮无怙有情爲作依怙而引摄之.四宣说趣於善趣
之道而引摄之.五宣说三乘趣涅盘道而引摄之。报恩者.谓菩萨摩诃萨於有恩有
情所起於五种反报利益.何等爲五.一安处有情令学己德.二方便安处令学他德.
三无依无怙苦恼贫匮者爲作依怙.四劝令供养诸佛如来.五令自书写佛所说法
及受持供养。欣赞者.有五种处菩萨摩诃萨常应欣赞.何等爲五.一值佛出世而得
承事.二於如来所常闻六波罗蜜多相应菩萨藏法.三於成熟一切有情行堪任修
习.四速证无上正等菩提.五证菩提已菩萨声闻大衆和合不虚。方便行者.谓菩萨
摩诃萨於诸有情有五种不虚利益方便胜行.何等爲五.一菩萨摩诃萨於诸有情
以利益安乐意爲先.二菩萨摩诃萨成就不颠倒觉於利益安乐事如实了知.三以
随宜方便说种种法令诸有情随所堪任悉得调伏此唯如来究竟堪能.四菩萨摩
注:
[一]原刻作想.今依丽刻改.
********************
诃萨於一切时心无厌倦.五菩萨摩诃萨平等大悲於下中上诸有情所心无偏党。
复次嗢柁南曰.
不颠倒方便. 退堕.与胜进. 相似.实功德. 善调伏有情。
论曰.不颠倒方便者.谓菩萨摩诃萨有五种方便摄一切正方便应知.何等爲五.一
随护方便.二无过方便.三择力方便.四净胜意乐方便.五入决定方便。随护方便者.
谓菩萨摩诃萨善护聪叡以俱生智速摄受法.又善护忆念由忆念故所摄受法持
不忘失.又善护智慧由智慧故於所摄受法善观察义正慧通达.由远离随顺聪叡
忆念智慧退分因故及由亲近修习随顺住分胜分因故.又善护自心由善防护诸
根门故.又善护他心由正方便护他心故。无过方便者.谓菩萨摩诃萨於诸善法无
倒勇猛无量无间回向菩提。择力方便者.谓卽此一切住胜解行地中应知。净胜意
乐方便者.谓住净胜意乐地及修正行地应知。入决定方便者.谓住决定地决定行
********************
地到究竟地应知。如是五种方便总摄菩萨一切正方便应知。退堕者.谓诸菩萨五
退分法应知.一不敬正法及说法者.二放逸懈怠.三习近烦恼.四习近恶行.五与余
菩萨校量胜劣起增上慢及於法颠倒起增上慢。胜进者.谓诸菩萨五胜分法.卽如
其次第翻前五种黑品应知。相似功德者.谓诸菩萨五种相似功德实是过失应知.
一於暴恶犯戒诸有情所以是因缘作不饶益.二诈现具足威仪.三於随顺世间矫
饰文词及外道书论相应诸法得预智者聪叡者数.四修行有罪施等善行.五宣说
建立相似正法广令流布。实功德者.谓诸菩萨五种真实功德应知.一於暴恶犯戒
诸有情所以是因缘起增上悲心.二自性具足威仪.三於如来所说清净真实若教
若证得预智者聪叡者数.四修习无罪施等善行.五开示正法遮彼相似。善调伏有
情者.谓诸菩萨略於十处无倒调伏所化有情.一於离恶行处.二於离爱欲处.三於
无违犯犯已出处.四於守护一切诸根门处.五於正知住处.六於离愦闹处.七於远
********************
离一切恶寻思处.八於离障处.九於离烦恼缠处.十於离烦恼品麤重处。
复次嗢柁南曰.
诸菩萨受记. 堕於决定数. 定作.常应作. 最胜法应知。
论曰.诸菩萨受记者.谓诸菩萨於六种位蒙诸如来授无上正等菩提记.一於种姓
位未发菩提心.二已发菩提心.三现前住.四不现前住.五有时限谓齐尔所时当证
无上正等菩提.六无时限谓不说决定时限。堕於决定数者.谓诸菩萨有三种堕决
定位.一种姓堕决定.二发心堕决定.三不虚行堕决定。种姓堕决定者.谓诸菩萨住
种姓位便堕菩萨决定之数.何以故.由诸菩萨成就种姓若遇胜缘必定堪任证阿
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发心堕决定者.谓诸菩萨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起决定
心乃至证於无上正等觉不复退转。不虚行堕决定者.谓诸菩萨已得自在如其所
欲随所造修诸菩萨行无有空过.依此最後堕决定位故如来爲诸菩萨授堕决定
********************
记。定作者.谓诸菩萨於五种处决定应作.若不作者必不堪任证於无上正等菩提.
云何爲五.一发菩提心.二於诸有情起於怜愍.三勇猛精勤.四於五明处方便修习.
五心无厌倦。常应作者.谓诸菩萨於五种处常应修作.一常应修作不放逸行.二无
依无怙苦恼有情爲作依怙.三常应修作供养佛行.四常应徧知误失不误失.五於
一切所作若行若住诸作意中常应修作大菩提心以爲导首。最胜法者.谓诸菩萨
於十种同意最胜法应受持应建立以爲最上.云何爲十.一菩萨种姓於诸种姓最
爲殊胜.二初发菩提心於诸正愿最爲殊胜.三正勤般若於一切度最爲殊胜.四爱
语於诸摄法最爲殊胜.五如来於诸有情最爲殊胜.六悲於诸无量最爲殊胜.七第
四静虑於诸静虑最爲殊胜.八空三摩地於三三摩地最爲殊胜.九灭尽定於九次
第定最爲殊胜.十清净方便善巧於诸方便善巧最爲殊胜。
复次嗢柁南曰.
********************
诸施设建立. 一切法寻思. 及如实徧智. 幷及诸无量。
宣说果利益. 大乘性.与摄. 菩萨十应知. 建立诸名号。
论曰.诸施设建立者.谓诸菩萨四种施设建立唯有如来及诸菩萨能正施设建立.
非余一切若天若人若沙门若婆罗门所能施设建立除窃佛法安置己论.何等爲
四.一法施设建立.二谛施设建立.三道理施设建立.四乘施设建立。法施设建立者.
谓素怛缆等十二分教次第撰集次第安置次第制造是名法施设建立。谛施设建
立者.谓或立一谛以不虚妄义唯是一更无第二.或立二谛一世俗谛二胜义谛.或
立三谛一相谛二诠谛三用谛.或立四谛一苦谛二集谛三灭谛四道谛.或立五谛
一因谛二果谛三能知谛四所知谛五不二谛.或立六谛一真谛二妄谛三应知谛
四应断谛五应证谛六应修谛.或立七谛一爱味谛二过患谛三出离谛四法性谛
五胜解谛六圣谛七非圣谛.或立八谛一行苦谛二坏苦谛三苦苦谛四流转谛五
********************
流息谛六杂染谛七清净谛八正方便谛.或立九谛一[一]无常谛二苦谛三空谛四无
我谛五有爱谛六无有爱谛七彼断方便谛八有余依涅盘谛九无余依涅盘谛.或
立十谛一逼切苦谛二所受用不具足苦谛三[二]界性乖违苦谛四爱[三]坏苦谛五麤重
苦谛六业谛七烦恼谛八听闻正法如理作意谛九正见谛十正见果谛.如是名爲
菩萨谛施设建立.若广分别无量应知。道理施设建立者.有四种道理.一观待道理
二作用道理三证成道理四法尔道理.是名道理施设建立应知。乘施设建立者.谓
声闻独觉无上大乘各有七种施设建立应知。声闻乘七种施设建立者.一於四圣
谛诸无倒慧.二此慧所依.三此慧所缘.四此慧伴类.五慧所作业.六助慧资粮.七慧
所证果。如声闻乘如是七种施设建立.独觉乘亦尔。无上大乘七种施设建立者.一
缘离言说一切法真如无分别平等出离慧.二此慧所依.三此慧所缘.四此慧伴类.
五慧所作业.六助慧资粮.七慧所证果.是名三乘七种施设建立应知。如是三世诸
注:
[一] 次二字原刻作方便.今依丽刻改.
[二] 原刻作爱.今依丽刻改.
[三] 原刻作憎.今依丽刻改.
********************
佛菩萨皆由此四正施设建立无增无减。於一切法寻思者.谓诸菩萨於一切法爲
欲证得如实徧智起四寻思.如前已说。如实徧智者.谓诸菩萨於一切法起四种如
实徧智.如前已说。诸无量者.谓诸菩萨依五无量能起一切善巧作用.何者爲五.一
有情界无量.二世界无量.三法界无量.四所调伏界无量.五调伏方便界无量。有情
界无量者.谓六十四种有情衆.一那落迦二傍生三鬼趣四天五人.六刹帝利七婆
罗门八吠舍九戍达罗.十女十一男十二非男非女.十三下品十四中品十五上品.
十六在家十七出家十八苦行.十九律仪二十不律仪二十一非律仪非不律仪.二
十二已离欲二十三未离欲.二十四邪定聚二十五正定聚二十六不定聚.二十七
苾刍二十八苾刍尼二十九式叉摩那三十勤策男三十一勤策女三十二邬波索
迦三十三邬波斯迦.三十四习三摩地者三十五温诵经者三十六供侍病者.三十
七长宿三十八中年三十九少年.四十阿遮利耶四十一邬波柁耶四十二共住四
********************
十三近住四十四宾客四十五监僧事者.四十六乐利养者四十七乐恭敬者四十
八乐远离者.四十九多闻者五十有智者五十一大福者五十二法随行者.五十三
持素怛缆者五十四持毗柰耶者五十五持摩怛理迦者.五十六异生者五十七见
谛者五十八学者五十九无学者.六十声闻六十一独觉六十二菩提萨埵.六十三
转轮圣王六十四如来.若依身相续差别则无量无边。世界无量者.谓十方无量世
界无量名差别.如此世界名曰索诃.此界梵王名索诃主.如是等无量差别应知。法
界无量者.谓善法不善法无记法.如是等差别门无量应知。所调伏界无量者.或立
一种所调伏谓一切有情中可调伏者是一类故.或立二种一具缚二不具缚.或立
三种一钝根二中根三利根.或立四种一刹帝利二婆罗门三吠舍四戍达罗.或立
五种一贪行二瞋行三痴行四慢行五觉行.或立六种一在家二出家三成熟四未
成熟五解脱六未解脱.或立七种一信敬二轻毁三中庸四广说智五略开智六现
********************
所调伏七随缘所引谓遇如是如是缘卽如是如是转变.或立八种谓八部衆从刹
帝利衆乃至梵衆.或立九种一如来所化二声闻所化三独觉所化四菩萨所化五
难调伏六易调伏七輭语调伏八诃摈调伏九或远或近调伏.或立十种一那落迦
二傍生三鬼趣四欲界天五人六中有七色有八无色有九有想无想十非有想非
无想.如是略说五十五种.若依相续差别则有无量应知。问.有情界无量所调伏界
无量有何差别。答.有情界者谓无差别一切有情若有种姓若无种姓.所调伏界者
谓唯有种姓诸位差别。调伏方便界无量者.已如前说.应知此亦差别分别有无量
种。问.何故唯略说此五无量。答.诸菩萨摩诃萨专爲修习利衆生行是故初立有情
界无量.是诸有情依於处所可得受化是故第二立世界无量.是诸有情於多世界
由种种法得有染净差别是故第三立法界无量.观有情中堪能究竟解脱苦者建
立第四所调伏界无量.若诸方便善巧能令有情证於解脱建立第五调伏方便界
********************
无量.是故诸菩萨摩诃萨依是五无量能起一切善巧作用。宣说果利益者.谓诸菩
萨摩诃萨爲诸有情宣说正法有五种广大果利益应知.云何爲五.一或有有情闻
说正法时远尘离垢於诸法中得法眼生.二或有有情卽说是正法时得诸漏尽.三
或有有情因说此法发於无上正等觉心.四或有有情闻说此法卽得菩萨最胜法
忍.五或有有情闻佛菩萨说正法已受持修行展转宣说令正法眼久住不灭.是名
五种宣说广大果利益应知。大乘性者.谓菩萨乘与七大性相应故说名大乘.云何
爲七.一法大性谓十二分教中菩萨藏所摄方广之教.二发心大性谓已发无上正
等觉心.三胜解大性谓於前所说法大性境起胜信解.四胜意乐大性谓已超过胜
解行地入净胜意乐地.五资粮大性谓已成就福智二种大资粮故能证无上正等
菩提.六时大性谓三大劫阿僧企耶时能证无上正等菩提.七成满大性谓卽无上
正等菩提。此所成满菩提自体比余成满自体尚无与等何况超胜.此中法大性乃
********************
至时大性此之六种是成满大性之因.成满大性一种是前六之果应知。摄者.谓八
种法能具足摄一切大乘.一菩萨藏教.二於菩萨藏中显示诸法真实义教.三於菩
萨藏中显示一切诸佛菩萨不可思议最胜广大甚深威德教.四於上所说如理听
闻.五先如理思趣胜意乐.六得胜意乐入初修行.七由入修行爲先故修果成就.八
由修果成就故究竟出离.菩萨摩诃萨由如是修学证得无上正等菩提。菩萨十应
知者.谓如是修学能证无上正等菩提诸菩萨略有十种应知.一安住种姓二趣入
三不净胜意乐四净胜意乐五未成熟六已成熟七未得决定八已得决定九一生
所摄十住最後有。此中安住种姓菩萨若方便修学发菩提心卽名趣入.旣趣入已
乃至未入净胜意乐地卽名不净胜意乐.若得入者名净胜意乐.卽净胜意乐菩萨
乃至未入到究竟地名未成熟.若得入者名已成熟.卽未成熟中乃至未入决定行
地名不决定.若得入者名得决定.已成熟中复有二种.一一生所摄谓此生後无间
********************
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二住最後有谓卽在此生证得无上正等菩提。如是从
住种姓乃至无上正等菩提如前所说十种菩萨尽摄一切菩萨.如前所说菩萨学
处尽摄菩萨所有学处。建立诸名号者.谓诸菩萨分位差别随德衆名.所谓菩提萨
埵摩诃萨埵.成就觉慧.最上明照.最胜之子.最胜所依.普能降伏.最胜萌芽.亦名猛
健.亦名上轨范师.亦名商主.亦名具大名称.亦名成熟慈悲.亦名大福.亦名富自在.
亦名大法师.如是等十方无边世界中依无量内德差别施设无数名号应知。是中
若诸菩萨自称我是菩萨而不正勤修诸菩萨所有学处.当知此是相似菩萨非实
菩萨.若诸菩萨自称菩萨亦复勤修菩萨学处.当知此卽真实菩萨。
显扬圣教论卷第八
********************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