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显扬圣教论卷第十七
无着菩萨造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成现观品第八之余
如是已得煗等善根.当知从此入於现观。颂曰.
从此无加行 解脱智三心. 一百一十二 烦恼断十摄。
论曰.从此无间无有加行解脱见道所断随眠三心智生.一内遣有情假缘智.二内
遣诸法假缘智.三遍遣一切有情诸法假缘智.此中前二是法智.第三是种类智。如
是三智能断一百一十二烦恼.如是烦恼十种所摄。一百一十二烦恼者.谓欲界见
苦谛等所断各有十种.色无色界见苦谛等所断各有九种谓各除瞋.如是名爲一
百一十二烦恼。何等十烦恼所摄.谓五见自性五非见自性.如前已说。
********************
复次颂曰.
此证菩提分 六种净智相. 行无分别故 随所作建立。
论曰.当知此智真证觉分非方便位.亦是六种清净智相.所谓法智种类智苦智集
智灭智道智相。此智无分别故但随所作建立六智相.不由行差别故建立六种应
知。
复次颂曰.
菩萨在此位 先修胜因力. 於自他身苦 起平等心性。
论曰.在此现观位中诸菩萨由先修习胜资粮力故於自他相续苦中起五种平等
心.谓麤重平等心.无我平等心.断精进平等心.无爱味精进平等心.一切菩萨现观
平等心。
复次颂曰.
********************
是大我意乐 於自性无得 广意乐当知 二性无分别。
论曰.当知此平等心性卽是大我阿世耶及广大阿世耶.於遍计所执自性无所得
故.於有漏无漏二性过失功德亦无所得.由无分别故。
复次颂曰
次上十六行 清净世间智. 对治界地故 究竟事成就。
论曰.从此谛现观已上於修道中有十六行世出世清净智生.谓於欲系苦谛生二
智一现观审察智二现观决定智.於色无色系苦谛亦有如是二智.如於苦谛有四
智如是於集灭道谛亦各有四智.如是总有十六种智。复次如是现观智若声闻等
所得爲对治欲色无色三界杂染.若诸菩萨所得爲对治十种地障.如是当知诸所
作事成就究竟.所谓转依究竟.亦是现观智究竟.亦名究竟现观。
复次颂曰
********************
此现观差别 或六或十八. 相胜利衆多 随经论所说。
论曰.当知现观差别复有六种.一思现观.二信现观.三戒现观.四现观智谛现观.五
现观边智谛现观.六究竟现观。问.思现观以何爲体。答.以上品思所生慧爲体.或此
俱行菩提分法爲体。问.信现观以何爲体。答.以上品世出世缘三宝净信爲体.或此
俱行菩提分法爲体。问.戒现观以何爲体。答.以圣所爱身语等业爲体.或此俱行菩
提分法爲体。问.现观智谛现观以何爲体。答.以缘非安立谛圣慧爲体.或此俱行菩
提分法爲体。问.现观边智谛现观以何爲体。答.以缘安立谛圣慧爲体.或此俱行菩
提分法爲体。问.究竟现观以何爲体。答.以尽智无生智等爲体.或此俱行菩提分法
爲体。又此现观差别有十八种.谓闻所生智现观.思所生智现观.修所生智现观.顺
决择分智现观.见道现观.修道现观.究竟道现观.不善清净世俗智现观.善清净世
俗智现观.胜义智现观.不善清净行有分别智现观.善清净行有分别智现观.善清
********************
净行无分别智现观.成所作前行智现观.成所作智现观.成所作後智现观.声闻等
智现观.菩萨等智现观。复次如是现观相貌胜利随诸经论多种应知。问.思现观有
何相。答.若有成就思现观者能正了知诸行无常诸行皆苦诸法无我涅盘寂静.虽
住异生位已能如是决定解了.一切沙门婆罗门诸天魔梵及余世间决定无能如
法引夺。问.信现观有何相。答.若有成就信现观者或住异生位或住非异生位若於
现法若现後法.终不宣说於异衆中别有大师别有善说法别有正行僧。问.戒现观
有何相。答.若有成就戒现观者乃至傍生终不故害其命.及不与取.行邪佚行.知而
妄语.饮窣罗迷隶耶末陀放逸处酒。问.现观智谛现观有何相。答.若有成就现观智
谛现观者终不依止异见起所作业及於自所证起疑起惑及染着一切生处计行
吉相而得清净诽谤三乘造恶趣业.况复能起害父母等诸无间业.乃至终不生第
八有。问.现观边智谛现观有何相。答.若有成就现观边智谛现观者於自所证若他
********************
问难终不怯怖。问.究竟现观有何相。答.若有成就究竟现观者终不堕於五种犯处.
终不故害衆生之命及不与取习近婬佚非梵行法故说妄语贮积财物受用诸欲.
又终不怖畏不可记论事.终不计执自作苦乐他作苦乐自他作苦乐非自非他作
无因生苦乐。诸如是等名现观相.当知此卽现观胜利.若随经论如前广说。
成瑜伽品第九
复次前说菩萨於此位中先修因力等.云何名爲先因力耶。颂曰.
般若度瑜伽 等至无分别. 一切一切种 无有分别故。
论曰.依止三摩鉢底发起般若波罗蜜多瑜伽胜行.卽此正慧能到彼岸是大菩提
最胜方便故名瑜伽。此所依止等至无有分别.於一切法及一切种无分别故。
云何一切及一切种颂。曰.
一切一切种 三相与三轮. 谓名相染净 及俱非二种。
********************
论曰.一切者谓三轮.一所知境.二能知智.三能知者。一切种者谓三相.一名相.二染
净.三俱非.名者谓假立等十二种名.相者谓自相及共相.染者谓染污法.净者谓诸
善法.俱非者谓无覆无记法。
复次如是所说无分别者.於何等法说无分别耶。颂曰.
於法及法空 无二种戏论. 无分别无穷 此上非应理。
论曰.法与法空俱无二分别二种戏论故名无分别。云何爲二.谓有及无。何以故.色
非是有.遍计所执相无故.亦非是无.彼假所依事有故.色空亦非有.遍计所执相无
所显故.亦非是无.诸法无我有所显故。如於色色空.如是於余一切法及一切法空
当知亦尔。非离诸法及法空外更有余境是可得者.是故但说二无分别.非无分别
更无分别有无穷过.此上更无所知境故。
复次颂曰.
********************
若都无所取 无慧亦无度. 俱成取离言 爲顺非无用。
论曰.此若无有二种分别卽无有取.都无取故慧体尚无.况到彼岸。是故必有离言
相取.由此取故慧到彼岸二俱成就.所以者何.由此圣慧虽不取如所言相性而取
离言相性故。问.若此圣慧不取如言相性者.宣说正法应无所用。答.不然.爲随顺故.
所以者何.爲欲随顺离言相取是故如来宣说正法。
成不思议品第十
[一]复次要先思议方入现观是故应离不可思议处方便思议。云何名爲不可思议处。
颂曰.
九事不思议 由依止五处. 有五种因故 德失俱三种。
论曰.有九种事不可思议.一我.二有情.三世界.四业报.五静虑者境界.六诸佛境界.
七十四不可记事.八非正法.九一切烦恼之所引摄。若有思议如是九事必於五处
注:
[一]不思议处见瑜伽卷二十五.六十四.
********************
方起思议.一见.二忍.三推寻.四利养.五散乱.依止於见思议我及有情.依止於忍思
议世界.依止推寻思议业报静虑者境界诸佛境界及十四种不可记事.依止利养
思议非正法.依止散乱思议一切烦恼之所引摄。问.何因缘故如是九事不应思议。
答.五因缘故.一我及有情无自相故不应思议.二世界现成相故不应思议.三业报
及二境界甚深相故不应思议.四不可记事非一定相故不应思议.五非正法及诸
烦恼之所引摄能引无义相故不应思议。若有思议如是等事当知能引三种过失.
一起心乱过失.二生非福过失.三不得善过失.若不思议能引三种功德.翻此应知。
复次颂曰.
不应思不记 当知由四因. 非定一甚深 引无义相住。
论曰.又若略说.由四种因於不可思议事自不应思议亦不应爲他记别.一我及有
情若有若无非一定故不可思议不可记别.二业报及二境界皆甚深故不可思议
********************
不可记别.三世界不可记事非正法一切烦恼之所引摄引无义故不可思议不可
记别.四真如於行等法不卽不离其相法尔安住故不可思议不可记别。
复次颂曰
不思我有无 成二过失故. 於他亦二失 不应思一异。
论曰.不应思我若有若无.何以故.成二过失故.若思爲有卽於非实有义起增益执
过.若思爲无卽於假有义起损减执过。於他有情若执一异亦成二过.若执爲一有
情多过.若执爲异非六处过。
复次颂曰
二虽不依见 成故不应思. 不思如是生 三过所随故。
论曰.有情世界器世界此之二种虽不依见亦不应思.何以故.世共了知现成相故。
问.何故不思此事如是生非不如是耶。答.若如是思者或谓卽如是.或谓异如是.或
********************
谓无如是.此三种过所随逐故。
复次颂曰
善趣与恶趣 二作者非定. 过去善恶业 处事等难思。
论曰.於业报中不应思议.修福行者定往善趣爲恶行者定往恶趣不决定故.又过
去世净不净业若处若事若因若报等不可思议。
复次颂曰
真如无漏性 成所作义利. 静虑者如来 无譬自在故。
论曰.静虑者及佛二种境界中真如及无漏性皆不可思议.又诸佛等成所作义谓
所作利益衆生事亦不可思议。何以故.无譬喻故.一切世间无有少事能譬甚深二
种境界.又自在故.诸如来等由内证得心自在故起所作事.世间所有一切作用若
离因缘和合所不见故。
********************
复次颂曰
外道所宣说. 能引无义利. 非理.远四处. 无记不应思。
论曰.一切不应记事不应思议.诸邪外道之所说故.能引诸无义利故.不如正理故.
远离四种正思议处故.谓因思议处果思议处杂染思议处清净思议处。
复次如前所说若思议彼有三种过.云何而有。颂曰.
非处勤功用 毁谤於大我 不修清净善 故成三过失。
论曰.由於非处勤功用故起心乱过失.由於得静虑者及佛世尊毁谤最胜功德故
生非福过失.由不发起净善法故有不得善过失。
复次颂曰.
远离不思议 思可思议处. 具八种功德 故如理应思。
论曰.由於不可思议处强思议者有如是过失故应远离.於可思议处如理思议.若
********************
如是思具八功德。何等爲八.所谓能善了知闇说大说.依义思议不依文字.少以净
信信解.少以慧观观察.坚固思议.审谛思议.常勤思议.於所思议善能究竟中无懈
退。
复次颂曰
诸佛之所说 遍知等无违. 五因二因故 於此不应思。
论曰.由五因故於不可思议处不应欣乐思议.谓诸佛所说故.及於四谛中遍知断
证修不相违故。又略由二因故.谓教及证.教谓诸佛所说.证谓遍知苦等。
摄胜决择品第十[一]一
复次如是远离不思议处方便思议已.於九种事应以十相发起种种最胜决择。何
等爲十.颂曰.
数.相.别.有.处. 边际.与生起. 想.善巧.摄等. 胜决择诸事。
注:
[一]原刻下衍之一二字.今删.
********************
论曰.十种相者.一数.二相.三差别.四有性.五处所.六边际.七生起.八想.九善巧.十摄
等。此中数者.谓色数有十五如是等。相者.谓假立相自相共相.此中事亦名相.是所
相故.名亦名相相应亦名相.俱是能相具故.如与火色相应表知有煗如是等.补待
伽罗亦名爲相.是相者故.取亦名相.是能相体故。差别者.谓有色无色有见无见等
差别。有性者.谓假有性实有性胜义有性。处所者.如四大展转及与造色同一处住.
又色心等同一处所.又依欲界身色界等心展转安住。边际者.如色至色界及与极
微是其边际.乐受乃至第三静虑是其边际.如是等。生起者.谓由如是因缘如是法
生.如引势生等。想者.谓句迷惑等。善巧者.谓藴善巧等。摄等者.谓若摄若相应若依
若缘若问论.如是问论复有多种.谓一行顺前句顺後句四句无事句.若能如是善
了知者名善问记。
复次於一切事应起种种最胜决择.心事决择今当先说。颂曰.
********************
心性有二种 异熟及与转. 初阿赖耶识 种子二应知。
论曰.略说心[一]性有二种.一名异熟心.二名转心。异熟心者卽是阿赖耶识.亦名一切
种子识.此复二种应知.一证成.二建立。
[二]云何证成颂曰
执受.初.明了. 种子.业.身受. 无心定.命终. 无皆不应理。
论曰.由八种相证阿赖耶识决定是有.谓若无阿赖耶识依止执受应不可得.最初
生起应不可得.明了生起应不可得.诸法种子应不可得.四种业用应不可得.种种
身受应不可得.二无心定应不可得.命终时识应不可得。问何故若无阿赖耶识依
止执受不可得耶。答.由五因故。何等爲五。谓阿赖耶识先行因生眼等转识现缘因
起.如经言根境作意力故诸转识生乃至广说.是名初因。又六识身善不善可得.是
名第二因。又六识身一类异熟无记所摄必不可得.是名第三因。又六识身各别依
注:
[一]心性二类见瑜伽卷六十三.
[二]以下引用瑜伽卷五十一论文.二嗢柁南亦出於彼.故不入本颂之数.
********************
转.若依彼彼所依彼彼识转.彼彼所依应有执受余无执受不应道理.虽许能执亦
不应理.识远离故.是名第四因。又所依止应成数数执受过失.所以者何.眼识一时
转一时不转.余识亦尔.是名第五因。如是先业因现缘因所生故.善不善故.一类不
可得故.各别所依故.数数执受过故.不应道理。问何故最初生起不可得耶。答.设有
难言若有阿赖耶识应有二识同时生起.应告彼言汝於无过妄生过想.容有二识
同时转故.所以者何.谓如有一俱时欲见乃至欲识随别一识最初生起不应道理.
何以故.尔[一]时作意无有差别.根及境界不坏现前.何因缘故识不俱转。问何故明了
生起不可得耶。答.若有定执识不俱生.与眼等识同行一境明了意识应不可得.所
以者何.若时缘过去境生起忆念尔时不明了意识现在前行.非於现境意识现行
得有如是不明了相.是故应许诸识俱转。或应许彼第六意识无明了性.是卽有过。
问何故种子不可得耶。答.六转识身各别异故.所以者何.是六转识从善无间不善
注:
[一]原刻作所.今依丽刻改.
********************
性生.不善无间善性复生.从二无间无记性生.劣界无间中界生.中界无间妙界生.
如是妙界无间乃至劣界生.有漏无间无漏生.无漏无间有漏生.世间无间出世生.
出世无间世间生.非如是相爲种子体应正道理。又彼诸识长时间断相续经久流
转不息.是故转识能持种子不应道理。问何故诸业不可得耶。答.若无诸识同时生
起.诸业俱转不应道理。所以者何.若略说业有四种.一器了别业二依了别业三我
了别业四境了别业.如是四种了别业用刹那刹那俱现可得.非於一识一刹那中
有如是等差别业用.是故必有诸识俱起。问何故若无阿赖耶识身受不可得耶。答.
谓如有一或如理思惟或不如理思惟或思不思若心在定若不在定身受生起非
一衆多.若无此识应不可得.如是身受旣现可得.是故定有阿赖耶识。问何故若无
阿赖耶识诸无心定不可得耶。答.如薄伽梵说入无想定及灭尽定.当知尔时识不
离身.若无此识尔时识应离身.识若离身便应舍命非谓在定。问何故若无阿赖耶
********************
识命终时识不可得耶。答谓如有一临命终时或从身上分识渐舍离冷触渐发.或
从身下分.非彼意识有时不转.故知唯有阿赖耶识能执持身.此识若舍於彼身分
冷触可得身无觉受.意识不尔.是故若无此识不应道理。
如是已说阿赖耶识证成道理.云何建立。颂曰.
所缘境.相应. 更互二因性. 识等俱流转. 杂染污还灭。
论曰.略说此识建立由五种相.一所缘境相.二相应相.三互爲因相.四俱转相.五杂
染还灭相.当知前四种相建立流转.後一种相建立还灭。问所缘境相建立云何。答.
若略说此识由了别二种所缘境故转.一由了别内执受故.二由了别外无分别相
器故。了别内执受者.谓了别遍计所执自性妄执习气及诸色根根所依处.谓在有
色界若无色界唯有妄执习气执受。了别外无分别相器者.谓了别依止缘内执受
阿赖耶识故於一切时无有间断器世界相.譬如灯焰生时内执炷腻外发光明.如
********************
是阿赖耶识内缘执受境外缘器世界境生起道理应知亦尔。又卽此识缘境微细
世聪慧者难了知故.又卽此识缘境无废时无变易从初执受刹那乃至命终一味
了别而流转故.又卽此识於所缘境念念生灭当知刹那相续流转非常非一.又卽
此识於欲界中缘陿小执受境.於色界中缘广大执受境.於无色界中空无边处识
无边处缘无量执受境.无所有处缘微细执受境.非想非非想处缘极微细执受境。
如是了别二种所缘境故.微细了别所缘境故.相似了别故.刹那了别故.了别陿小
执受所缘境故.了别广大执受所缘境故.了别无量执受所缘境故.了别微细执受
所缘境故.了别极微细执受所缘境故.是名建立阿赖耶识所缘境相。问相应转相
建立云何。答.此阿赖耶识恒与遍行五种心法相应.所谓作意触受想思.如是五法
亦异熟摄.最极微细.世聪慧者亦难了故.如是心法亦常一类缘境而转.又卽此识
相应受一向不苦不乐无记性摄.当知余心法行相亦尔。如是遍行心法相应故.一
********************
类异熟相应故.最极微细相应故.恒常一类缘境而起相应故.不苦不乐相应故.一
向无记相应故.是名建立阿赖耶识相应转相。问互爲因相建立云何。答.阿赖耶识
与彼转识爲二种因.一爲种子生因.二爲所依止因.种子生因者谓诸所有善不善
无记转识生时一切皆因阿赖耶识种子而生.所依止因者谓由阿赖耶识所执色
根爲依止故五识身转非无执受.又由有此识故得有意根.由此意根爲依止故意
识得生.譬如依止眼等五种色根五识身转非无五根.意识亦尔非无意根。复次转
识与阿赖耶识爲二种因.一於现法中长养彼种子故.二於後法中爲彼得生摄植
彼种子故.於现法中长养彼种子者谓随依止阿赖耶识如是如是善不善无记转
识生时於一依止同生同灭.如是如是熏习此识.由是爲因缘故後後转识善不善
无记性转复增上转复炽然转复明了而得生起.於後法中摄植彼种子者谓彼熏
习种类能引摄未来卽此异熟阿赖耶识。如是种子因故.依止因故.长养种子故.摄
********************
植种子故.是名建立阿赖耶识转识互爲因相。问诸识俱转相建立云何。答.阿赖耶
识或於一时唯与一转识俱起谓与意根.所以者何.由此意根恒与我见我慢等相
应高举行相若有心位若无心位恒与此识俱时生起.又此意根恒缘阿赖耶识爲
其境界执我及慢高举行相而起。又卽此识於一时间或与二转识俱起.谓意及意
识。於一时间或与三转识俱起.谓五识身随一起时前二及此一。於一时间或与四
转识俱起.谓五识身随二起时前二及此二。如是於一时间或乃至与七转识俱起.
谓五识身和合起时前二及此五。复次前说意识依染污意生意未灭时於相了别
缚不得解脱.若意灭已相缚解脱。又此意识能缘他境及缘自境.缘他境者谓或总
或别缘五识身境.缘自境者谓缘法境。复次阿赖耶识或於一时与苦受乐受不苦
不乐受俱转.此受与转识相应依转识起从此识种子生.又於人趣若於欲廛天中
及於一分鬼傍生趣中俱生不苦不乐受与彼苦乐不苦不乐转识身相应杂相续
********************
受一时俱转.若於那落迦趣中他所映夺不苦不乐受与彼转识相应纯苦无杂相
续受俱转.当知此受被映夺故相难可了.如於那落迦趣一向与苦受俱转.如是於
下三静虑地一向与乐受俱转.於第四静虑地乃至有顶地中一向与不苦不乐受
俱转。复次阿赖耶识於一时间或与转识相应善不善无记诸心法俱转.如是阿赖
耶识与诸转识一时俱转亦[一]与客受及客善不善无记心法俱转.然不应说与彼相
应.何以故.由不与彼同一缘转故.犹如眼识与眼虽复俱转然不相应.此亦如是.由
与彼法少分相似故得爲喻.喻之道理应如是知。又如诸心法心法体义虽无差别
然相异故一身俱转互不相违.如是此识与诸转识当知俱转亦不相违。又如依止
暴流有多波浪种种俱起互不相违.又如依止清净镜面种种影像同时俱起互不
相违.如是依止阿赖耶识有多转识当知俱起亦不相违。又如一眼识於一时间於
一事境唯取一类无异相色或於一时顿取非一种种相色.如眼识於色如是乃至
注:
[一]此二字原刻作各容.今依丽刻改.下文客字同.
********************
身识於触於一时一事境或取一相或复顿取多种境相.如是分别意识於一时间
或取一境或复顿取衆多境界当知亦不相违。复次如前所说意根常与此识俱转.
於一切时乃至未断当知恒与任运俱生四种烦恼相应.所谓萨迦耶见我慢我爱
无明.此四烦恼若在定地若不定地当知恒行不与善等相违.是有覆无记性。如是
与转识俱转故.诸受俱转故.善等俱转故.是名建立阿赖耶识俱转相。问阿赖耶识
杂染还灭相建立云何。答.若略说阿赖耶识当知是一切杂染法根本.所以者何.此
阿赖耶识亦是有情世间生起根本.能生诸根根所依处及转识等故.亦是器世间
生起根本.能生器世间故。又卽此识亦是一切有情互相生起根本.一切有情互爲
增上缘故.所以者何.无有衆生於余衆生见闻等时不受用彼起苦乐等受.由此义
故当知衆生界互爲增上缘。复次阿赖耶识具一切种子故於现在世是苦谛体.是
未来世苦谛生因.亦是现在世集谛生因。如是有情世间生根本故.器世间生根本
********************
故.是现在世苦谛体故.能生未来苦谛故.能生现在集谛故.当知阿赖耶识是一切
杂染根本。复次阿赖耶识所有摄持顺解脱分及顺决择分等善根种子此非集谛
因.由顺解脱分善根等违流转故.所余世间所有善根因此生故转复明净.所以者
何.由是缘故彼所摄受自类种子转有功能转有势力增长种子而得成立.由此种
子故彼诸善法转明净生.又复能感後世增上可爱异熟。又依此一切种子阿赖耶
识故薄伽梵说眼界色界眼识界乃至意界法界意识界.由於阿赖耶识中有种种
界故.又如经说恶叉聚喻.由於阿赖耶识中有非一界故。是故当知卽此杂染根本
阿赖耶识以修习善法故卽得转灭.又此善法修习若诸异生以缘转识爲境作意
故方便住心爲欲入初谛现观故.非未见谛者於诸谛中未得法眼而能通达一切
种子阿赖耶识。此未见谛者修如是行已或入声闻正性离生或入菩萨正性离生
通达一切法界已.亦能通达阿赖耶识.当於尔时总观各别自内一切杂染.又复了
********************
知自身外爲相缚所缚内爲麤重缚所缚。又此行者由阿赖耶识是一切戏论所摄
诸行界故.略彼诸行於阿赖耶识总爲一团一积一聚.爲一聚已以缘真如境智修
习多修习故所依止转.转依无间当知已断阿赖耶识.由此断故当知已断一切杂
染。又此转依以相违故当知能治阿赖耶识.又阿赖耶识体是无常有取受性.转依
是常无取受性.以缘真如境圣道能转故。又阿赖耶识麤重所随.转依究竟远离一
切麤重.又阿赖耶识是烦恼生因圣道不生因.转依是烦恼不生因圣道生因.此是
建立因体非生因体。又阿赖耶识令於善净无记法中不得自在.转依令於一切善
净无记法中得大自在。复次此阿赖耶识断灭相者.谓此阿赖耶识正断灭故便舍
二种取.其身虽住犹如变化.所以者何.未来後有苦因断故便舍未来後有之取.於
现法中一切烦恼因断故便舍现法一切杂染所依之取.一切麤重远离故唯有命
缘暂住.由有此故佛经中说尔时但受身边际受命边际受.广说乃至卽於现法一
********************
切所受究竟灭尽。如是建立杂染根本故.趣入通达修习作意故.建立转依故.是名
建立阿赖耶识杂染还灭相。如是由胜义道理建立心意识已.随此所说道理故於
三界中一切心意识一切杂染道理及清净道理应随显了。若於余处所显心意识
道理.此由所化有情差别故.但依具愚夫慧所化有情而说方便令彼易入法故。问.
若成就阿赖耶识亦成就转识耶.设成就转识亦成就阿赖耶识耶。答.此应爲四句.
谓或成就阿赖耶识非转识.谓无心睡眠者无心闷绝者入无想定者入灭尽定者
生无想天者.或有成就转识非阿赖耶识.谓住有心位阿罗汉独觉不退转菩萨及
与如来.或有俱成就.谓所余住有心位者.或有俱不成就.谓阿罗汉独觉不退转菩
萨及与如来入灭尽定若处无余依涅盘界。
显扬圣教论卷第十七
********************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