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国学七修类稿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着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卷二十四 辩证类

 

  牧牛图

  世传画有牧牛图。乃仙笔也。日见一牛食草栏外。而夜宿栏内。殊无指实。闻之者或疑或罔。亦无定见。不知此画乃南唐後主所有。献於宋太宗。太宗询之羣臣。皆莫知也。独僧赞宁曰。此海南珠脂和色画之。则夜见。沃焦山石磨色画之。则画见。各一牛也。 【出《昨梦录》。】 据此。画必有矣。但沃焦山人不可到。而珠亦无脂。恐一时取辨应对云尔。惜当时太宗不再根求。昨读邱至纲《俊林机要》。其言似皆戏术。要其至理。亦若近是。故闻人亦尝试验一二。彼云。牛图之画。乃用大蚌含胎结珠未就如泪者。立取和墨。欲日见者於日中画。欲夜见者於月下画。此说似有理焉。盖蚌珠乃日精月华所成。今以未就之泪。布於日月之下。待其乾焉。则受此之精於墨矣。各以时见。或有之也。予亦惜珠泪难得未试耳。书此以待辩博。

  饮器

  饮器。韦昭以为椑榼。晋灼以为虎子之属。颜师古曰。匈奴以月氏王头共饮血盟。是饮酒之器也。予意二字原出《张骞传》。其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 【盖胡人得帝王头为鉢盂。吉祥。】 榼即今之匾榼。虎子。便溺之器。故颜说为是也。近时人又以贮酒之器谓之急须。亦止为一饮字讹之。殊不知古人以溺器为急须。乃应急而须待之者。反又不知其义。可笑。又枝梧。谓不能主也。 【屋之小柱者枝。屋之邪柱者梧。】 故项羽斩宋义。诸将莫能枝梧是也。今人以推调哄人曰支吾。乃音同而字义不同也。

  书竹一法

  《韵语阳秋》尝曰。陆探微作一笔画。实得张伯英草书诀。张僧繇点曳斫拂。实得衞夫人笔阵图诀。吴道子又授笔法於张长史。信书画用笔。同一三昧。然即近代论之。如戴进、吕纪、周臣辈。画亦神品。未见其能书也。第宋、元以来。惟善画竹者。必能书。若东坡、与可、仲圭、仲昭是也。故子昂有诗云。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应知八法通。本朝王绂亦曰。画竹之法。簳如篆。枝如草。叶如真。节如隶。二言信诸。

  郎称

  曰江郎。刘显甫曰刘郎。刘禹锡自称刘郎。梁顾协曰顾郎。北齐卢师道曰卢郎。邢邵呼袁肇修曰清郎。後周独孤信曰独孤郎。沈约曰沈郎。隋滕穆王曰杨郎。宇文皛曰宇文三郎。唐明皇曰三郎。张昌宗曰六郎。崔徽名缁郎。元结名漫郎。钱起曰钱郎。安禄山称李林甫曰十?予尝因己姓之少。而思古之名人称郎者众矣。因略具于左。备记问之一也。汉邓通为黄头郎。吴周瑜称周郎。晋桓冲名买得郎。谢道蕴称夫王凝之为王郎。何晏称粉郎、何郎。王僧辩称鲍泉为玉郎。潘岳曰潘郎、檀郎。王僧虔曰王郎。齐江 【明本作『早』】 郎。程元振曰十郎。萧悦曰萧郎。萧嵩与梁武帝亦曰萧郎。五代王审知曰白马三郎。後唐称石敬瑭曰石郎。王溥呼子佑为二郎。王安石小字獾郎。谢瀹称柳浑曰宅南柳郎。朱熹小名沈郎。徐宪人称曰鸠郎。杨延昭善战。虏人呼为六郎。

  表字不同

  国朝大学士解缙。江右人也。诗文字书。迥出一时。有李白风才。任公亨泰作其文集序曰。荐绅其字也。杨公士奇作墓碣名曰。字大绅。世人皆曰。名缙。字缙绅。尝见其图书亦然。此不知何说。岂相讹一至於书金石刻耶。

  刀剑录缺

  陶弘景之作《刀剑录》。以其刀剑小事。记者不详。遂使精奇湮没。故特记之甚悉。自予观之。遗漏甚多。显显名世若舜之吴刀、周之赤刀、鲁之孟劳、魏文帝之百辟刀六。名灵宝、含章、清刚、扬文、质素、龙鳞。其於剑也。周之锟鋙、吴之属镂、楚之干将、镆鎁。越王所带者步光。区冶所铸者五柄。纯钩、湛卢、豪曹、鱼肠、巨阙。魏之飞景、流采、华铤。张华所得之龙泉、太阿。皆见之经史。着人耳目。不可缺也。以至列子三剑。含光、承影、霄练。孙权之六剑。白蛇、紫电、辟邪、流星、青龙、玄蛟。唐武库之四刀。仪刀、鄣刀、长刀、陌刀。纷纷种种。岂特过半哉。噫。学之不博。书之难作也明矣。

  (雨回)字

  《史记》。汉景帝後三年十二月晦。(雨回)。徐广注曰。一作昼。又作图。未详。墨谈云。疑(雨回)。雷字之误。十二月晦日而雷。纪异也。此说固是。但不知(雨回)字古文。非误也。惜徐广亦不识耳。近时所刻古字便览。收亦广矣。然止得靁、□、(田回)、(雨□)、(吕吕)五字。又未有前字也。

  五株柳

  《艺苑雌黄》云。士人言县令事。多用彭泽五株柳。非也。且五柳非彭泽时所栽。用之误矣。又引《苕溪渔隐》论沈彬不当用陶潜彭泽五株柳。潘岳河阳一县花之句。以予论之。沈之用事固似有碍。若陶公既号五柳。又曾为彭令。人品诗章。高出千古。用以美县令。亦自稳当。何谓五柳非为令时所栽也。若欲刻舟求剑。是非作诗之法。祗是论理耳。此东坡所谓小儿强作解事者。

  一解一章

  古之乐府诗章。皆被之於乐。今乐府数句後则曰一解。又数句曰二解。如此言者。盖即古人之一段义终。则於瑟上解一柱马也。又一段则又解一柱马耳。诗之曰一章几章者。盖《说文》者十成章。十者数之终。诗毕亦乐之一终也。故曰一章。

  僧衣

  僧旧着黑衣。元文宗宠爱欣笑隐。赐以黄衣。其徒後皆衣黄。故欧阳原元《题僧墨菊》诗云。苾蒭元是黑衣郎。当代深仁始赐黄。今日黄花翻泼墨。本来面目见馨香。又萨天锡赠《欣笑隐》诗云。客遇钟鸣饭。僧披御赐衣。正谓是也。今制禅僧衣褐。讲僧衣红。瑜伽僧 【今赴应僧也】 衣葱白。

  举子问试题

  予尝疑宋时举子秋试。皆得诣考官而问题。意若《桯史》所载沛然雨字头者是也。何其不禁之如是。後知唐制礼部试诗赋题。不皆有出处也。或以己意立之。故举子皆许进问。谓之上请。至宋亦循故事。景佑中。始诏出题必在经史。禁其上请耳。

  南北京东西都

  京都二字。皆大也、总也之训。《左传》及帝王世纪皆以天子之居曰京、曰都。但东西南北曰京都者。盖天下以洛阳为中土。唐都雍。洛阳在关东。故以为东都。宋都汴。洛阳在西。故以为西都。南京应天府。宋真宗时建。其名以其在汴之南。北京大名府。仁宗建也。以其在汴之北。今我朝之称南北者。又自以二都之地相去云之耳。

  唐双名美人

  元稹妾名莺莺。张佑妾名燕燕。柳将军爱妓名真真。张建封舞妓名盼盼。又善歌之妓曰好好、端端、灼灼、惜惜。钱塘杨氏曰爱爱。武氏曰赛赛。范氏曰燕燕。天宝中贵人妾曰盈盈。大历中才人张红红。薛琼琼。杨虞卿妾英英。不知唐时何以要取双名耶。

  霓裳羽衣曲考

  霓裳羽衣曲舞不传於世久矣。虽学士知音之流。亦徒求想像而已。予以读过诗书有关斯曲者。会萃成文。述注于左。其舞律吕节奏。庶亦可知过半矣。按明皇游月中。见仙女素衣奏乐极妙。记其音。归而制之。 【《渔樵闲谈》云。与罗公远游回。令伶人作。郑嵎诗注。与叶法善游。归於笛山写其音。】 会西凉节度杨敬述进婆罗门曲。声调相符。遂合二者而制。名为霓裳羽衣。 【《碧鸡漫志》云为创於敬述。润色於明皇。沈存中云。用月中所闻为散序。用杨曲为腔。诸书皆同。】 其音属黄锺。其调属商。 【见《前漫志。沈存中亦引。辨为商调。】 其谱三十六段。 【见《浑成集》。】 其奏乐用女人三十。每番十人迭奏。而音极清高。 【见《齐东野语》。《乐天》诗亦曰由来此舞难得人。须是倾城可怜女。】 其舞服之饰。乐天诗曰。虹裳霞帔步摇冠。钿音累累佩珊珊。奏曲之数。白诗又曰。散序六奏未动衣。中序擘騞初八拍。繁音急节十二遍。唳鹤曲中长引声。 【《但漫志》云。饰奏有二十二遍。余皆同。】 惜文人往往指为亡国之音。 【如杜牧诗曰。霓裳一曲千峯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故弃而不传。然周草窻述之。真有注云落水之意。非人间曲也。 【见《齐东野语》。】 予因摘出。以告知音者。

  孔丛子

  《孔丛子》七卷。孔氏八世孙孔鲋撰也。嘉佑中。宋咸注之。咸叙鲋不世用。退集先君仲尼、子思、子上、子高、子顺之言。及己之事。为六卷。至汉武时。孔臧又以己着书赋附於卷末。为之连丛上下篇。本朝宋学士景濂辨为即咸伪作。盖以子思、孔子。相去甚远。疑无问答。予据《阙里志》云。子思。曾子弟子。逮事仲尼。则亦或有其言也。其曰伪书。则无疑矣。何也。文非西京。一也。汉唐之志不载。止见於《中兴书目》。二也。其言先世。俱称子上、子高、子顺。於己之篇言已多矣。复曰。子鱼名鲋甲。陈人。似非一气自己当云者。三也。其中论行夏之时与仁者乐山等语。皆牵强之解。使当时朱子以为然耶。宁不即取夫子之言。肯复为之解乎。四也。以子思年十六至宋。为宋乐翔之徒围之。遂作《中庸》。予考子思。鲁缪公欲用为相。不受。适衞。不仕。反鲁教授其徒数百。疑此时作《中庸》也。况十六亦非作书之时。或者依於《史记》谓尝困於宋。子思作《中庸》之二句。遂不各句分解而谬从之。五也。末後《叙世》一篇。尤为谬乱。以孔安国为孔茂所生。孔驩又加为孔仲驩。六也。夫孔臧。汉武时人。孔季彦。後汉安帝时人。臧何知数世之後事。七也。予又以为伪固伪矣。或者非咸所为。其注丰生子和之处。以为孔氏子孙所作之书。故不称名而称字。然则历称某生某者。又何如耶。且孔喜字仲和。亦非子和。苟咸有心伪为。亦必考其谱志。况咸亦名人学士。未必苟且如此。必朱子以後之人为之也。但其书论说高远。不杂奇怪。子上以前之言。似有圣贤气象。子顺以後之言。似多纵横之家。必亦善为书者之作欤。

  韩文失处

  韩文《明水赋》曰。明为君德。因所以名焉。予尝读《周礼》曰。司烜氏掌以夫燧取明火於日。以鉴取明水於月。则是因取日月。故曰明。非取义於君德也。又《与冯宿论文书》曰。子云岂与老子争强而已乎。取侯芭以《太玄》胜《周易》。夫老子犹龙。而《道德》五千言无往而不可取。今许其人过老子。书似周易》。则不惟不知扬子。是亦不知老子也。《读墨子》又曰。孔子贤贤以四科进褒弟子。夫贤贤乃子夏也。四科乃门人所分。亦非孔子以此为进褒。又曰。孔子必用墨子。墨子必用孔子。不相用不足以为孔、墨。必挽而同之。可乎。是犹以孟子与荀子同道者也。《及与孟尚书》云。秦灭汉兴且百年。其後始除挟书之律。夫汉惠帝四年。除挟书之律矣。上遡高帝元年。才十余年耳。其不考亦甚矣。虽然。岂非因文之盛而不暇深思以致此耶。石守道有曰。吏部《原道》、《原仁》、《原毁》、《行难》、《佛骨表》、《诤臣论》。自诸子以来未有也。

  晋春秋楚檮杌

  晋文《春秋》。楚史《檮杌》。二书不着作者姓氏。元人吾子行以谓一日并得之也。金华宋景濂、王子充直以为子行所作。然无据也。予考汉、唐、晋、宋之史书目未载焉。此则子行所着无疑。

  旅忽二字

  旧读季氏旅於泰山之注曰。旅。祭名。及旅酬下为上。注曰。旅。众也。以为旅字必有二训。後见韵谱。方知祭名之旅当从示。旅酬之旅却从方。盖因增韵中误起。遂传写讹而为一。又忽然在後。是忽焉也。故本朝颁书《史记·孔子世家》、高宗石经。皆作焉字。此虽非若旅字之差。而同文之责者。亦所当知。

  家语非孔安国所为

  予尝疑孔衍序《家语》。乃孔壁所藏。安国所为。其後王肃序之尤详。何无一言之及孔壁事。其曰元封时。吾仕京师云云。却又是安国言语。何己为序之而又以吾为安国。疑必有讹字也。後闻何燕泉先生改注《家语》。意其必已改正明白。得而读之。其於缺略者补之。旧注之庸陋者易之。而他书所载为《家语》者。则又别为外篇。可谓深有功於圣门矣。然吾之所疑。彼犹在焉。又未尝不扼腕而三叹焉。昨见鲁斋王文宪公《家语考》一编。以四十四篇之《家语》。乃王肃自取《左传》、《国语》、《荀》、《孟》、《二戴》之书割裂织成之耳。然後知其所序若是。而孔衍之序。意亦王肃自为也。故己序遂不言在孔壁事耳。惜燕泉未见王考。徒为怅怅。有力者梓其文。附於何序之後。使後人有所考云。余意见事物类。

  六紫芝

  唐元德秀。字紫芝。鲁山令也。宋赵师秀。字紫芝。温州诗人也。同时又有俞紫芝。字秀老。亦诗人。俞紫芝。字无本。少游为字说者。元蒋惠。字季和。号紫芝山人。俞和。字子和。号紫芝生。同时皆能书者也。然六人皆以紫芝或为名、为字、为号。而又皆以秀、和成意。人多误记。故录出。

  文文山

  《墨谈》辨文山公尝为相也。死日。《续纲目》止书少保枢密使信国公者。程学士据黄文献公《番禺客语》。好异之过。辩证纷纷。惜少证。公自书丙子正月十八日午时拜相之诗。尤为亲切。《墨谈》又据文传补遗引公祭妻之文。则欧阳夫人死於公之前。据《续纲目》收公屍事。则夫人又似死於公後。不能的从。予细考而思之。景炎二年。公与夫人为追兵所迫。至空坑。夫人与佛生、柳娘、环娘。皆为俘虏至燕。留东宫。公死之日。夫人得令旨收屍。後随公主下嫁。逮大德七年。得公主懿旨还乡。临终时。问浣婢索旧香囊。曰。此落齿时得之父母者。持祭文曰。此得之丞相者。吾死悬之心前。将以见吾父母吾夫於地下为无愧也。 【已上出《指南录》末邓传注。】 不独如是纷纷事蹟年月日时可证。但夫人既陷而公被执。音信无传。不应哭妻祭文。又得至於夫人也。予意公与夫人间关阻难之时。必已同约死节矣。特先书以与夫人。使励其志。若自为之赞。亦前写具衣带之间。此更《墨谈》之欠考。是则前乃《续纲目》之非。後则《续纲目》之是。 【《若啽呓集》云。张千载访夫人於俘虏。使焚公屍。囊骨回付公子事。真胡说也。】

  五侯七贵

  五侯七贵人。知其为汉世者。然不知其人也。多误以金日磾七世内侍。或以张安世七世显宦。名为七贵。又以王元才、王益才、王显才、王仲才、王季才。此弟兄五人为五侯耳。殊不知皆后氏之族西京者也。元才五人。乃光武所封后族东京者也。潘岳《西京赋》曰。窥七贵於汉庭。注云。并后族也。庾亮又曰。西京七族。东京六姓。盖指吕、 【高帝后姓。】 上官、 【孝昭后姓。】 霍、 【孝宣后姓。】 赵、 【孝成后姓。】 丁、 【孝哀母姓。】 傅、 【孝哀后姓。】 七族耳。五侯则成帝之舅五人。同日封侯。乃王谭、 【平阿侯。】 王商、 【成都侯。】 王立、 【红阳侯。】 王根、 【曲阳侯。】 王逢时 【高平侯。】 也。

  谚语始

  今谚谓临产曰坐草。起自晋也。陈仲弓为太邱长。出捕盗。闻民有在草不起子者。回车治之。又骂人王八贼。盖五代王建行八。素盗驴贩私盐。人骂王八贼也。今鄙人微薄者曰小家子。出《汉书·霍光传》。霍禹长史任宣谓禹曰。乐成小家子。得幸大将军。至九卿至矣。火伴。出《古乐府》出门见火伴。火伴始惊忙。打草惊蛇。乃南唐王鲁为当涂令。日营资产。部人诉主簿贪污。鲁曰。汝虽打草。吾已惊蛇。不快活。桑维翰曰。居宰相如着新鞋袜。外面好看。其中不快活也。又有疾曰不快。见《三国·华佗传》。阿谁。见《庞统传》。远水不救近火。乃梁杜朔周之言。走是上计。见《南史·王敬则传》。有告敬则曰。三十六策。走是上计。煖房。见王建宫词云。太仪前日煖房来。经纪。因唐滕王、蒋王好聚敛。太宗赐帛诸王。敕曰。滕叔、蒋兄。自能经纪。好物不在多。晋元帝曲宴赋诗。学士朱巩止成一联。自言好物不在多。宋张循王以银铸成一球。名曰没奈何。五代唐明宗将立后。夫人曹氏谓王淑妃曰。我素多病。性不耐烦。妹当代我。金逆亮制尖靴极长。取於便(革登)。足底处不及指。时谓之不到头。又制短鞭。谓之没下稍。元新官出京。有应盘缠者同去就与管事。谓之猫儿头。宣和间。妇人鞋底以二色帛合而成之。名错到底。林商为尉。性廉。令丞皆贪。一日宴会。令丞皆舞而动手。尉止回身而已。令问之。林曰。长官赞府皆动手。尉再动手。百姓可活耶。此取银动手之起也。五代唐明宗责王建曰。汝为节度使。不作 【音做】 好事。不长进。亦出《世说新语》。今骂人曰杂种。出晋《前燕载记》。赞曰。蠢兹杂种。有身。出汉元帝与王政君一幸有身。

  郭四箭

  元末僭窃虽多。独陈友谅兵力强大。与我师鄱阳湖之战。相持昼夜。势不两存矣。时郭英子兴兄弟侍上侧。进火攻之策。友谅势迫。启窗视师。英望见异常。开弓射之。箭贯其颅及睛而死。至今人知友谅死於流矢。不知郭所发也。《功臣录》中亦含糊载云。有言英之箭者。《传信录》又误以其子兴之箭。殊不知观太祖闻友谅死。喜甚曰。郭二兄弟一箭。胜十万师。功何可当是矣。盖子兴乃英之兄。行二。而英行四。太祖每称郭四者。英也。且友谅之死。两军莫知。铁冠道人望气而後知之。语上作文望空以祭。陈军夺气。於时方败去。因移日未知英箭。英亦不大居功。故人不知也。独《忠烈传》中明载。

  称相

  历代宰相之称不一。择出书之。美恶亦可见也。袁盎目申屠嘉为愚相。公孙弘赞曰儒相。田千秋乘车入朝曰车丞相。张苍重计籍曰计相。又赞曰名相。王商以貌称真汉相。翟方进曰通明相。後汉杜林曰任职相。谢安曰风流宰相。武后呼杜景俭、宪宗称李绦。皆曰真宰相。令狐綯为相。其子怙势。人称为白衣宰相。卢怀慎曰伴食宰相。陆贽号内相。阎立本为丹青宰相。姚崇为救时宰相。苏味道为模棱宰相。李邦彦为浪子宰相。梁陶弘景曰山中宰相。苏瓌、苏頲赞曰再世贤相。关播曰盲宰相。杨再思曰痴宰相。宋李沆曰圣相。丁谓曰鹤相。杜衍曰清白宰相。陈升之曰荃相。蔡确曰三旨宰相。寇准为真相。李纲为中兴首相。王钦若项有疣曰瘿相。蔡京、童贯附之。时人目京曰公相。贯曰媪相。梁师成内侍擅宠为太尉。人目之曰隐相。宋慧林道人权宠侔宰相。孔顗叹为黑衣宰相。魏野亦称白衣宰相。

  记里鼓

  本朝尝以记里鼓出题试士。多有不知为何物者。知者又不知始於何时。何人创也。近《墨谈》以杨铁崖记《里鼓赋》数言通用之辞。即以为制度。又无时与人也。殊不知唐元和间金忠义作。宋天圣间。内侍卢道隆又造之。 【制见《三朝志》。】 又有候风地动仪。汉张衡造。 【制见《本传》。】 水运浑仪俯视图。亦衡造。莲花漏水秤。天圣中燕肃造。 【已上三物制见《王海漏刻门》。】 指南车起於周公。人所共知。然汉张衡、後魏郭明善、燕肃。俱尝为之。 【制见《愧郯录》。】 又闻元有灯漏、沙漏。此则不知何人所造。制见何书。因记里鼓并诸巧器拈出。苟欲为者。可考焉。

  时文石刻图书起

  成化以前。世无刻本时文。吾杭通判沈澄刊《京华日抄》一册。甚获重利。後闽省效之。渐至各省刊提学考卷也。图书。古人皆以铜铸。至元末。会稽王冕以花乳石刻之。今天下尽崇处州灯明石。果温润可爱也。

  俗言讹

  宋时指贼人曰白日鬼。见诞谩者亦曰白日鬼。 【出《刘跂暇日记》。】 又三佛齐国来朝贡时。跪於殿陛。先撒金钱花。次真珠龙脑。谓之撒花。盖胡人至重礼也。後北兵犯阙。索民财与之。谓之撒花钱。以重礼媚胡耳。 【出《坦斋草》。】 今人不知二事所来。以谓空手得钱谓之白入己。反以鬼字为讹。以谓如化缘一类谓之撒化钱。反以花字为讹。皆以聪明逆之也。又木格阁板。谓之鬼背儿。陆德明《礼记释文》注阁庋。庋字九毁反。毁与鬼音相近。音少讹即为鬼字也。故阁板之鬼背儿。当用此庋字。乖角。不晓事意。故韩诗曰。亲朋顿乖角是也。今人反以为聪明意。错矣。

  渔鼓

  渔鼓起於宋。名通同部。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