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卷二十六 辩证类
子美不咏父母名
诗话尝云。杜子美父名闲。诗中多不用闲字。母名海棠。故不咏海棠。予思杜诗中如曾闪朱旗北斗闲。娟娟戏蝶过闲幔。何尝忌讳。至如花卉多矣。而子美皆无所咏焉。岂独海棠也哉。或者偶尔不赋之也。善乎东坡有云。少陵为尔牵诗兴。可是无心赋海棠。尽之矣。
千字文
《玉溪清话》云。梁武帝得锺繇破碑。爱其书。命周兴嗣次韵成文。或又云。武帝欲学书。命殷铁石选二王千文。召周兴嗣次韵。二说不同。然皆武帝时事也。似当以前说为是。旧闻詹仲和云。在苏常某家。见唐刻《千字文》一帙。俨然锺繇笔法。但子昂後跋以为东坡书。不知何也。余又以《淳化帖》上千文。亦类锺繇。其王着因海咸河淡等字。以为章草。误指汉章帝之书。则米南宫、黄长睿辩之明矣。其杨公《谈苑》云。敕员外郎某人撰。敕字是梁字。余意戒敕虽兴於汉。至唐显庆中。始云不经凤阁鸾坡。不得称敕。此非敕字。一也。况前无武帝说话。用敕字亦无谓。且梁字既通。草书又似敕字。必然传写之讹。二也。据此。则杨公之言。可信无疑。余又云。武帝既命周兴嗣以成文矣。又何云次韵。殊不知当时萧子范有《千字文》一卷。武帝集成千文。故云。若重字者。女慕贞洁与纨扇圆洁。同洁字。吴枋《野乘》云。宜改造清贞。予意清字亦有夙兴温凊矣。不若改为贞烈。人以华亭张东海看出。非也。布射辽丸之辽。当作僚。盖宜僚非此辽也。并皆佳妙从上文对读来。当作并佳皆妙。庶几文理方通。或者初时三字皆不错乱。後或刊写之讹。遂至如此。惜今若文徵明亦未改正。至若闽中所刊童蒙之本。所差尤多。固非养蒙之道。此等未足为辩也。
腊
腊字。《说文》曰。冬至後三戌为腊。腊祭诸神也。《月令》曰。猎也。以田猎所得禽兽为祭。蔡邕《独断》曰。汉祭曰腊。腊。合也。合祭诸神也。按数义皆祭之名。岁终以报本者。今以十二月为腊月者。正以《说文》谓冬至後第三戌为腊也。盖此月有腊祭。是以名之耳。然必於戌者为何。汉以火德王。火终於戌。故岁终之祭於戌日。惜许慎不注其义。注其事。殊不知腊祭各从本朝帝德。如宋亦以火王。祭之日亦用戌。若以金王者。则当以丑日。水土王者。则当以辰日。故唐开元定礼後用辰日腊祭也。木王者则当以未日。皆此德之终之时也。若曰唐以土德盛。衰於丑。故丑月谓之腊月。非矣。
贺知章
贺知章举进士。为太常博士。迁礼书而兼学士。因事左迁太子宾客。时东宫官每久滞。有书壁望礼者。帝见之。题曰。听其自安。书者去。知章不安。又病。遂乞湖为道士。时八十六矣。夫官既被逐。垂老又病。去犹有所乞。岂二疏之流耶。唐史列之隐逸。何也。不过因请为道士。而明皇诗送以高之。《唐诗纪事》亦云。八十六卧病。冥然无知。请为道士。舍宅为观。据此。是殆梦中语耳。舍宅为黄冠。犹不真也。岂可不审其来历。遂以为高耶。
汉遗文
予尝因当道命注解《求雨》、《求晴》二文而有感焉。夫二文当时一知仲舒之作。一尚未知其人。祗以文似穿凿。亦或仲舒为之也。今见《春秋繁露》所载。而後疑释。世以柳子编西汉文章。只据《文选》。固多遗轶。予谓《古文苑》亦收拾未尽。若仲舒《日食祝》等文是也。又王褒《祭金马碧鸡文》。虽尝见於《学斋占毕》。而亦录之不全。不知又何也。今谨录於左。乃见於《後汉·西南夷传》者。文曰。持节使王褒谨拜南崖。敬祭金精神马。缥碧之鸡。处南之荒。深谿回谷。非士之乡。归来归来。汉德无疆。廉平唐虞。泽配三皇。
唐诗晋字汉文章
尝言唐诗晋字汉文章。此特举其大略。究而言之。文章与时高下。後代自不及前。如风草之说是也。汉岂能及先秦耶。字书变入草法。晋室能书者众矣。二王相继。盛於一时。故足称许。至如篆隶。虽曰二王僧虔能解。较之秦汉。古意远不及也。故有书学自羲之坏了之说。唐以诗取士。故盛於唐。又得李杜为之大宗。若较晋魏诸人古选之雅。又不可得矣。至若宋之理学。真历代之不及。若止三事论之。则宋之南词。元之北乐府。亦足以配言耳。
方隅不产
山东无虎。浙江无狼。广东无兔。蜀无鸽。此则禽兽显显着名者。皆风气使然。若北无蜈蚣南无蝎之类。不可枚举也。
杨贵妃生考
《贵妃外传》以妃原系弘农华阴人。後徙蒲州永乐之独头村。父玄琰。蜀州司户。正史传亦曰。隋梁郡通守汪四世孙。徙蒲州之永乐。乃相同者。而广西省志又载。妃乃容州普宁县云陵里人。父维。母叶氏。生妃有异质。都部署杨康求为女。时杨玄琰为长史。又从康求为女。携至京。进入寿王宫。城西至今有杨妃井。据此。则妃乃玄琰养女。不知韦述当时何据作传。岂述即唐人。而为国家讳耶。《乐史外传》可谓悉矣。当直书之亦未知者。岂宋广西正当夏贼之扰。而图志之未有耶。不然。何其详而有所据耶。岂凿空杜撰漫无因耶。《旧唐书》失之必矣。
白杨
《洛阳志》载。北邙山多植白杨。予以北邙古公卿葬地也。今哀挽故用之。白杨如柳而叶圆。
孟子不行三年丧
吾师许竹邙仁曰。孟子劝人行三年之丧。而于其身则不能无疑焉。其书曰。孟子自齐葬於鲁。反於齐。止於嬴。充虞请曰。前日不知虞之不肖。使虞敦匠。事严。虞不敢请。今愿窃有请也。木若以美然。夫以葬鲁未几而即反於齐。止嬴方暇而始可以问。则其未尝终丧於家也可知。否则何自齐以至於葬鲁之後。更无余罅。乃至在途止嬴而可问耶。余谓此说诚独见也。然亦万章之徒。文有未善。故为孟子之病耳。不然。何足以为孟子。李泰伯闻之。当又作一非也。
瓜田李下出处
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嫂叔不亲授。长幼不比肩。劳谦得其柄。和光甚独难。周公下白屋。吐哺不及飡。一沐三握发。後世称圣贤。人皆知瓜田李下二句。不知谁作。左克明收之《古乐府》。亦曰古辞。不知乃陈思王之辞也。惜编曹集者。又失中间四句。殊无血脉。被之管弦。亦不成调也。
杭音
城中语音。好於他郡。盖初皆汴人。扈宋南渡。遂家焉。故至今与汴音颇相似。如呼玉为玉。 【音御。】 呼一撒为一 【音倚】 撒。呼百零香为百 【音摆】 零香。兹皆汴音也。唯江干人言语躁动。为杭人之旧音。教谕张杰尝戏曰。高宗南渡。止带得一百 【音摆】 字过来。亦是谓也。审方音者不可不知。
老杜许蜀不真
杜工部甫《咏怀古诗》云。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温公作《通监》。不以正统与蜀。唯此诗许之。其曰幸、曰崩、曰翠华、曰玉殿。皆以天子与之也。张注谓若春秋之笔。信矣。老杜岂直诗人而已哉。然主窥二字。尚有未满。盖主者一家一国之称。窥者睥睨觊觎之意也。天子有征无战。况窥窃云乎。昭烈加兵于吴。问斩壮缪之罪。非无名之师也。愚意欲以汉字易蜀。以帝易主。以征易窥。庶乎名正言顺。而於声律亦不乖也。
浔阳三隐
梁昭明撰《渊明传》有曰。时周续之入庐山。事释惠远。彭城刘遗民亦遁匡山。与渊明同号浔阳三隐。然不知何如人。考之《晋史》。二人又皆无传。昨读《碧湖杂记》。始知其详。今辑其要以明之。续之尝为抚军参军。渊明每呼为周掾。虽隐庐山。亦从州守游。为之讲礼校书。故集中有《示周祖谢三郎》诗。讥其马队非讲礼之句。遗民名程之。字仲思。遗民号也。常为柴桑令。故集中有《和酬刘柴桑》诗也。
呼鼠召鹤
世有能呼鼠召鹤者。予尝求之。乃以蠏黄和生漆。假以书符焚之。则羣鼠自至。盖鼠性喜其气也。又见储泳《袪疑》曰。用狼粪黑犬皮。又羽流召鹤。《国朝经书》自有南岳符呪。依法行之则来。《袪疑》又曰。用活鸡血书符咒。字皆从反。犬 【乾隆本作『大』。据明本改】 与经书不同。予想左道流传。自各有异。如祈雨之术。或五雷。或清徵。或用女人。或用童子。或用飞禽。种种不可记也。
隐语始
隐语之兴。起自东方朔口无毛、声謷謷、凥益高之诮舍人事。 【本传。】 後遂有许碑重立之碑阴也。 【见《青箱杂记》。】 今人所知。惟以起於黄绢幼妇外孙虀臼之事耳。转而为谜。谜即隐语也。但句多而文不雅。乃见於《鲍照集》中。井字谜是其祖也。至宋苏、黄极盛。金章宗又刊本以行。
牛头褌
今之牛头褌。即古之犊鼻褌也。其来最远。《史记》列传云。相如身自着犊鼻褌。韦昭曰。以三尺布为之。形如犊鼻。自汉已有之矣。然犹未也。《二仪实录》云。西戎以皮为之。夏后氏以来用绢。长至于膝。汉、晋名犊鼻。北齐则与袴长短相似。考犊鼻之名。是则起于西戎。变于三代。而折中于北朝。孰可谓小人之服。而不出于古耶。
蜻蜓萤火
蜻蜓贴水飞时以尾蘸水中。杜诗所谓点水蜻蜓款款飞是也。然不知点水者。乃生子也。既遗水中。青鮹鱼食之。腹胀孕虫。噬母腹而出。身似蝉而小。名曰虾鳖虫。又蜕始为蜻蜓。此西湖舟子所言。腐草为萤。《月令》、《古今注》皆然。然米中细虫。尾亦荧荧。久而生翼飞去。此则毛诗熠熠宵行者是也。又尝见朽杨木变作蝉者。半截尚是木也。移时即全变矣。此格物者亦所当知。
衣火
余里人王宗海。一日会宴於友人朱来凤家。宗海指身之绒衣曰。昔在京都。一夕。其衣遍流火星。烁烁有微声。过日亦然。客皆骇之。又见黄门张静之文集载云。某新制绫衣。偶因婢妾拂摺间。火星随衣飞地。未知何也。予後读《博物志》。战鬬死伤人马血积年久。化为磷。触着人衣。便有光。拂拭随散无数。有细声如炒豆。惟静住良久乃灭。始知前日欠学之故。张亦未见其书也。
太宗太子
予尝疑历代太宗多有慙德。世主多出偏宫。就有一二正宫所生。又或不肖。人莫知所以。後闻亚卿何先生孟春。以为前星不正。故应如此。仰观紫微垣。未见其斜也。或者天远小差难明耳。至於太宗。尚无所解。书以俟知者。
隐仕不同
《续宋论》曰。宋祖幼从夹马营前陈学究。後得赵普。因与 【明本作『语』】 谋大事。语及陈。陈惧走。不知所终。《谈圃》又曰。後太宗即位。召为左司谏。一夕醉死。意《谈圃》近时。或得之也。
张仙
近世无子者多祀张仙以望嗣。然不知其故也。蜀主孟昶。美丰仪。喜猎。善弹弓。乾德三年蜀亡。掖庭花蕊夫人随辇入宋宫。夫人心尝忆昶。悒悒不敢言。因自画昶像以祀。复佯言於众曰。祀此神者多有子。一日。宋祖见而问之。夫人亦托前言。诘其姓。遂假张仙。蜀人历言其成仙之後之神处。故宫中多因奉以求子者。遂蔓延民间。翌日。宋祖命夫人作蜀亡诗。盖因有疑於张仙。夫人则答曰。君王城上树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四十万人皆解甲。并无一个是男儿。因亦自见其情也。呜呼。假神祀昶。诗不惧祸。花蕊亦可谓锺情义者。张仙名远宵。五代时游青城山成道。老泉有赞。《谭纂》只知假托。又不知真有张仙也。
简板水牌
俗以长形薄板涂布油粉。谓之简板。以其易去错字而省纸。官府用之。名曰水牌。盖取水能去污而复清。借义事毕去字而复用耳。然写字恐其磨灭。必自後而前。反读其文。予意元朝行移文书。正是自後而前。乃蒙古字也。今非昔而效之。事有暗合。恐亦不可。
元朝讳諡
元主质而无文。讳多不忌。故君臣同名者众。後虽有讳法之禁。不过临文缺其点画。諡必死而後定。不过一二字。以称生前善恶。要之二事暗合於礼。足见嘉也。岂如宋室一字而有数十字之避。唐时生加美諡。至多谀言。肖秦皇之所为。可哂也。此则礼失求之野耳。亦新莽井田之事乎。至国朝则又大过於元。君臣无敢同名。临文止缺点画。必死而諡。字多取旧。不尚虚文。可谓酌中之道矣。
西湖竹枝词
《竹枝词》本夜郎之音。起於刘朗州。盖《子夜歌》之变也。实有风人骚子之遗意。故杨廉夫云。制竹枝词者。不犹愈於今之乐府乎。吾杭西湖有《竹枝词》一帙。乃廉夫为倡。一时诗人和者。惜无刻本。予祖母之姑亦有一词於上。昨见瞿存斋《诗话》。论其二章。用意甚佳。惜不知姓氏。今补其姓氏于右。其诗云。春晖堂上挽郎衣。别郎问郎何日归。黄金台高倘回首。南高峯顶白云飞。又云。官河遶湖湖遶城。河水不如湖水清。不用千金酬一笑。郎恩才重妾身轻。前乃丹丘李介石字守道作。後乃富春吴复字见心作。其人间传诵云归沙屿白。日出水城黄。乃吴之警句也。
文公能画
予尝以文公先生因道学之大。遂掩其诗与字也。不然。诗字传世。亦过人远矣。不知先生之又能画也。昨见绍熙五年亲传己像。今刻徽州。笔法衣摺。深得道子家数。又欧文说林逋亦能画。皆传志所不载也。
嘲学究
近世嘲学究云。我若有道路。不做猢狲王。本秦桧之诗也。秦盖微时为童子师。仰束修自给。故有若得水田三百亩。这番不做猢狲王。後以申王致仕。申属猴也。故牟隆山以为诗谶。
襽衫
生员之服。自宋至我国初。皆白衣也。至洪武壬午二十四年。方命易此玉色。故宋时嘲生员十七字诗云。圣驾临辟雍。诸生尽鞠躬。头乌身上白。米虫。又《世说》以白接曰?离即今之襽杉。正谓是耳。俗言白衣秀士。又士子出身後则曰脱白挂绿。正谓是也。然白色非吉服。岂士子所宜哉。太祖易之。可谓卓然之见也。然其制度所以。已具於国事类矣。
夕阳
宋景文公笔记辩夕阳为山之西。以今人用夕阳为斜日。误矣。盖据《尔雅》山东曰朝阳。山西曰夕阳之说。殊不知夕阳名之山西固是。然所以得山西之名者。亦由暮乃见日故也。《尔雅》之注亦然。今必指山西为夕阳。恐亦不通。当随其语意为训可也。如《诗》曰。度其夕阳。只当作山西。如刘琨诗云。夕阳忽西流。则当为斜日矣。
旅病诗
《庚溪诗话》载一诗云。枕有思乡泪。门无问疾人。尘埋床下履。风动架头巾。以为病僧题户者。有部使见而怜之。遂言于朝。遂令天下寺院。置延寿寮以养病僧。谓唐以前僧病无安养之所故耳。予以庚溪不知何据。既以为僧。则不以家为计。而以兰若乃安居之地矣。何有於思乡耶。韩、柳俱言其徒千人。况皆有祖有师。法派亦如吾人。又安谓无人问疾。今之僧帽。乃私制也。理本无帽。又何得有架头巾耶。且延寿寮未见载於书册。此必旅病之诗无疑。
夫子祷卜
《论语》。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某之祷久矣。《庄子》曰。孔子病。子贡出卜。孔子曰。吾坐席不敢先。居处若斋。饮食若祭。吾卜之久矣。观此二条。则论语之答。何其浑而简。庄子之答。遂驰骤矣。此或南华老人假之之言也。使夫子实有是言。则圣人之所谓卜者如此。而《论语》之所谓祷者可知矣。
米字法贯休
米字宕逸可爱。近多效之。原米法贯休也。有石刻弥勒赞可证。说林中以贯休字学米。非也。贯休五代人。 【详诗文类。】
守宫
守宫即蝘蜓、蜥蜴。《尔雅》云。蝾螈、蜥蜴。蜥蜴、蝘蜓。蝘蜓、守宫。注曰。转相训解。是知乃一种耳。亦如龙生九子类也。故《说文》云。在壁曰蝘蜓。在草曰蜥蜴。若守宫。因其义而名之。《博物志》曰。取蜥蜴以草脂和朱砂食之。待体赤。捣膏以点宫人之臂。则终身不灭。遇男合即灭。故曰守宫。观此可知。如以其能食蝎。故名蝎虎。以其能祈雨。又名龙子之类。守宫之法。《墨客挥犀》以为东方朔进於武帝。此或然也。又曰。以其能守钥。能知宫人有异志淫心者。则吐血污衣。此则非也。
一顿点心
《世说》云。有人伺人祀祠。主人问之何为。答曰。欲吃一顿食耳。及《改斋漫录》云。唐时郑傪家人备夫人之晨馔。夫人顾娣曰。未及餐耳。止可点心。是知二谚皆有自来也。今则总浑为一句。
仁和县
仁和初无。五代钱鏐始割钱塘、盐官二县之地为钱江。宋太平兴国中改仁和。至高宗由海道过杭。闻县名仁和。甚喜。曰此京师门名也。遂驻跸。升仁和为首县。
玉堂
《三辅黄图》有大玉堂、小玉堂殿。《谷永传》。损抑椒房、玉堂之盛宠。注。玉堂。嬖幸之舍。《李寻传》曰。久污玉堂。是知实嬖幸之处。乃汉殿名。故宋太宗飞白书玉堂之署四字。盖待诏者有直庐於殿侧。故曰署。元丰中。学士请摘上二字以名翰院。故翰院亦名玉堂。《繙右丛编》漫言翰院亦名玉堂之署。无着落矣。又曰後避讳。直曰玉堂。尤非也。但唐中书省亦曰玉堂。 【杜注。】 楚兰台之宫亦有玉堂。 【宋玉风赋。徜徉乎中庭。北上玉堂。】 东汉讲授之宫亦曰玉堂。 【繙右丛编。】 并揭之。
杨妃小字
杨妃小字。外传诸书皆曰玉环。《鹤林玉露》载唐狄昌诗曰。马嵬烟柳正依依。又见鸾与幸蜀归。地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罪杨妃。阿蛮又似妃之小字。况狄昌唐人。必知之真。 【《唐诗纪事》作狄归昌。】 李商隐诗又曰。十八年来堕世间。瑶池归梦碧桃间。如何汉殿穿针夜。又向窗前觑阿环、此字或可移也。 【末句乾隆本无。据明本补】
九江碑工
元佑党人之碑。碑工长安民不肯镌名於石。载於正史。九江碑工不肯刻碑者。往往於传记中见。人惜其不知名。何燕泉《叙录》亦然也。昨观《挥麈录》得之。而《挥麈录》又无板者。因录出示人。九江碑工仲宁。刻字甚工。鲁直题居曰琢玉坊。崇宁诏刊元佑党人碑。仲宁对太守曰。小人家贫。因开苏内翰、黄学士词翰。遂至饱煖。今日以奸人为名。诚不忍下手。守义之。从其请。
三耳
张君房《脞说》载三耳秀才事。谓阴官晋方以事恳上元夫人。不允。闻阳世柳慎善文。遂追令为表。既而获命。喜曰。子何愿。对曰。欲聪明也。乃取一耳置其额。额痒。搔出一耳。时号三耳秀才。又《太平广记》载之。但易晋方为唐张审通。上元夫人为太山府君。事意俱同。予意此特一事而传写之讹。不然。何其事之同耶。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