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国学七修类稿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着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卷二十八 辩证类

 

  曲语有本

  《扪蝨新话》。王元泽词曰。露曦向晓。帘幙风轻。小院闲昼。翠迳莺来。惊下乱红铺绣。倚危墙。望高榭。海棠带雨臙脂透。又因循过了清明时候。 倦游宴。风光满目。好景良辰。谁共携手。恨被榆钱买断。两眉长皱。忆高阳人散後。落花流水人依旧。这情怀对东风尽成消瘦。调寄《倦寻芳慢》。今曲中帘幙风柔。庭帏昼永。海棠带雨臙脂瘦。因循过了清明也等句。本诸此。

  二花蕊夫人

  前蜀王建晚年。纳徐耕二女。长为翊圣贤妃。次为顺圣淑妃。後贤妃生王衍。淑妃号花蕊夫人。二妃游燕污乱。亡国後乃随衍入唐。半途遇害。後蜀孟昶亦有花蕊夫人。乃作宫词者。国亡乃随昶入宋。後为太宗射死。亦姓徐。 【或曰费。】 《菽园杂记》又云。墓在闽之崇安者。乃南唐宫人。选入宋宫。太祖号为小花蕊。予考二人最明。若是则有三矣。但就便入宋。死亦未必发葬闽地。恐崇安之墓为讹。不知陆公何据也。闽地彼时虽属南唐。亦遥受降。唐自多事。闽复夺於吴越。献表世宗。未必王氏宫人。民间女子。曾为李煜选也。

  梅雨

  《碎金集》云。芒种後逢壬入梅。夏至後逢庚出梅。《神枢经》又云。芒种後逢丙入梅。小暑後逢未出梅。人莫适从。予意作书者各自以地方配时候而云然耳。观杜少陵诗曰。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盖唐人以成都为南京。则蜀中梅在四月矣。柳子厚诗曰。梅实迎时雨。苍茫觉晚春。此子厚岭外之作。则又知南粤之梅雨三月矣。东坡吴中诗曰。三旬过久黄梅雨。万里初来舶趠风。又《埤雅》云。江湘二浙。四五月间有梅雨。(黑□)败人衣服。予尝亦戏为诗曰。千里殊风百里俗。也知天地不相同。江南五月黄梅(黑□)。人在鱼盐水卤中。是知天地时候。自有不同如此。

  黄鹤楼

  尝言李白因崔灏《题黄鹤楼》诗既工。遂有恨不搥碎之说。故不再题而去。遂《题凤凰台》以拟之。今集中又有《望黄鹤楼》古诗一首。意前闻讹矣。然细读之。乃是题黄鹤山者。楼固因山而得名。不应无一句到楼字上。此必刊题之讹。不然。何有崔灏题诗在上头之句耶。又杨齐贤之注。但遇黄鹤楼处。或注鄂州、岳州。又曰在邠州。不知何也。下文复云因山得名。又似一矣。

  夺胎换骨

  《冷斋夜话》载。山谷曰。不易其意而造其说。谓之换骨。规摹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觉范复引乐天醉貌如霜叶。虽红不是春。至东坡则曰。儿童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此谓夺胎。予以山谷之言自是。而觉范引证则非矣。盖东坡变乐天之辞。正是换骨。如陈无己《挽南丰》云。邱原无起日。江汉有东流。乃变老杜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皆此类也。若安石《即事》云。静憩鸠鸣午。乃取唐诗一鸠鸣午寂。《红梅》云。北人初未识。浑作杏花春。即晏元献若更迟开三二月。北人应作杏花看。此乃夺胎也。山谷之言。但加数字。尤见明白。则觉范亦不错认。如造字上加别字。形字上加复字可矣。

  永乐正德

  纪年之号。必择正大光明之字。少有疑似。即不用也。如淳熙之淳。先用此纯字。人有言纯字有屯字在傍。遂不用也。有因时事而用好字眼者。如国朝天顺之类是也。必不可重用。古今不易之道。若用先朝字眼。有故而然。如唐德宗以建中、兴元之乱。因思太宗贞观、明皇开元为不可及也。故改元为贞元。各取一字。以法象之。至宋孝宗即用以为故事。如隆兴则取建隆、绍兴。乾道则取乾德、至道。若永乐乃宋时方腊 【出《宣和遗事》】 并南唐贼张遇贤年号。 【出《五代史》。】 而正德亦宋时西夏贼之年号。 【出《宋史》。】 不知当时廷臣。更无一人记忆及此。即刘豫之母諡慈宪。宋理宗生母亦諡慈宪之事欤。

  张司封

  钱唐江干张司封庙。宋太宗朝进士。仁宗景佑中。出为两浙运司。名夏字伯起。雍邱人也。正史作兵部郎。由前为兵部郎也。旧碑作张太常。由後嘉佑又有功而赠为太常少卿也。宋祠典作工部夏员外。讹也。俗呼司封。以其有功。授司封郎中也。其称谓不同如此。按《四朝闻见录》云。杭州江岸。率多薪土。潮水冲激。不过三岁辄坏。夏令作石堤一十二里。以防江潮。既成。杭人德之。庆历中。立庙於堤上。嘉佑十年。又因功赠太常少卿。政和二年八月。封宁江侯。改封安济公。并赐其额曰昭贶。今庙中之碑作真宗时出为运使治塘。天圣间石塘又坏。运使田公、知府杨公。率僚属祠公堤上。功成。赠太常官。封宁江侯。则庆历年也。至大观改元。封安济。不知何据。予意叶绍翁之作《四朝录》。尚近当时。所考必精。今庙之文。恐亦传讹。且真宗时司封既筑。何数年之後。田公、杨公又为筑之。既曰石塘复坏於天圣。何至庆历之时。方称有功。朝命赠官封爵时之相去又远矣。若夫《四朝录》以为作堤十二里。碑文曰四千六百四十丈。此则量约之数同也。但江塘有三十里之远。而二文皆不言所修之处。予意必自司封庙地下至庆春门。盖今自候潮门内以北一带街坊土地。皆安济之庙。必当时沿江小民。亦各立祠以祀。 【盖此街原系城外沿江之地。】 且庆春以北。又为新塘。乃国朝之筑。而钱氏之筑。想皆通塘之地矣。或岁久而中之一已坏。乃改为昭贶之再筑。余者或修或增。不至大坏。而为功之易耳。予尝见杭志祀典。於昭贶之下。欠载碑文。因留心以考之。故略言於右。

  青衣泉考

  杭吴山重阳庵有泉曰青衣洞泉。《临安志》、《杭州府志》皆以为唐开成间道士韩道古遇青衣童子入洞。故名。按洞宋为宁寿观之地。韩侂胄凿山为园。作为流觞曲水。自青衣下注於壑。十有二折。瀦於阅古堂前。即名泉为阅古。 【见说郛。】 故当时言官论侂胄有剏造亭馆。震惊太庙之山。盖宋太庙正当泉下之山也。又考陆放翁《阅古泉记》。则记中但言泉之甘寒、清冽。铺叙地景。无青衣之事也。又曰泉壁有开成五年道士诸葛监元八分书。而《癸辛杂志》载为元年六月南岳道士邢令开、钱塘令钱华题名。道士诸葛监元书。俱不言道士韩道古事也。作记时宁宗嘉泰三年。予意青衣之事。必见於嘉泰之後。咸淳之前。故陆记无而《临安志》有也。今二志以为开成。非矣。而洞记以为见於大德丁酉。尤非也。予又恐韩阅古讹而为韩道古未可知。若夫建庵之日。必开成年间。凿石之字可证矣。但恐名非重阳。至大德间。始有重阳之名。故石壁又有广微子书大重阳庵字。 【广微。元时天师也。】 今庵记曰韩之建庵无岁月。是考之不精。未知有八分题名之石刻。故泛云耳。惜八分之刻。岁久石泐。 【明本下有『长』字】 今不明白。如末後诸葛监元书。止有元书二字。可叹。

  集古录碑字

  欧阳公《集古录》中载後汉孔君碑及孔德让碑。前碑考云。孔子十九代孙。官至河东太守。惜其正当名字处而磨灭。不可知也。後碑考云。宣尼公二十世孙。都尉君之子。字德让。历郡诸曹吏。惜名磨灭不知也。碑在孔林中。予以先圣宗谱考之。十九代孙河东太守名震。字元上。二十代孙郡曹吏字德让。名谦也。都尉君名宙。正孔震之弟。不知欧公当时每碑或考或论。皆有下落。此何不借孔谱以考之耶。今为补之。不知二碑今尚在孔林否。

  共工考

  尝读董子《祷雨文》中。其神共工。意共工恶臣。舜所流也。何以主水。後见《淮南子·原道篇》曰。共工与高辛争帝。不胜。遂潜於渊。注谓。共工以霸力行水於羲、农之间者也。杜预曰。共工氏以诸侯霸有九州。在神农之前。太昊之後。亦受水瑞。而律书颛顼有共工之陈。以平水害。兵家有共工水害。颛顼擒之之说。又史曰。共工作乱。振滔洪水。以害天下。皇天弗福。庶民弗助。女娲氏戮之。据此。则因其受水之瑞。能振滔之。死即以之为水神也。故後世言之者。以为名在羲、农之间是矣。非尧典方鸠僝功者。乃舜所流耳。其戮之者曰女娲、曰高辛、曰颛顼不同。世远事微。纪之错也。其曰为神者。岂有天人弗佑。以害天下者。可祀之耶。此董子所以不纯也。

  伪墨艾纳

  乌贼鱼暴乾。俗呼螟脯。其鱼腹中之墨。可以书纸。经年而自脱迹。奸诈之徒。或以书券也。又龟尿磨墨。写字於木板。可进寸许。虽水洗斧削。亦不磨灭。艾纳出西域。似细艾。又松树皮上绿衣亦名艾纳。以之和合诸香焚之。能聚其烟。青白不散。亦奸人假以为仙者。皆以二物绐人。

  张颜书

  张旭虽以草书名世。予尝见有郎官石之楷也。楷字无出颜、柳。柳虽有骨。似疏脱少劲拔。且书体一例。鲁公之书。予所见者。《东方朔像赞》与《金天王庙题名》。皆大字也。一则庄伟。一则俊拔。小字如《干禄帖》与《麻姑坛记》。《干禄》则持重舒和。《坛记》则遒峻紧洁。似非一手所出。意者传模镌刻之有工拙耳。及观《多宝》、《座位》等碑。则笔意又迥不同。把翫久之。笔画形体。虽有粗细大小。而帖帖有法。愈看愈佳。此公之书百世不可及也。殆如公之为人。虽所遇不同。无一毫之邪媚。正欧公云。杜济之碑。虽不书名。殆非鲁公不能也。正谓是耳。

  易文别见

  《易》曰。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李萧远《运命论》曰。何以正人曰义。《易》曰。履虎尾愬愬终吉。《吕氏·慎大篇》曰。愬愬履虎尾终吉。

  欸乃

  欸。叹声也。亦作欵。本哀音。收灰、队二韵。亦读作上声。欸。按《说文》无袄音也。乃。即俗之乃字。《春秋传》以为难辞。王安石谓继事之辞也。而《说文》亦无霭音。今二字连绵读之。是棹船相应之声。柳子厚诗云。欸乃一声山水绿是也。後人因柳集中有注字云。一本作袄霭。遂即音欸为袄。音乃为霭。不知彼注自谓别本作袄霭。非谓欸乃当音袄霭也。黄山谷不加深考。从而实之。欸乃是湖中节歌之声。元结有《欸乃曲》。已一错也。其甥洪驹父又辩曰。柳子欸乃霭一声山水绿。而世俗乃分欸乃为二字。误矣。 【见《冷斋夜话》。】 尤为可笑。不知此欸乃字为何字也。虽《海篇》杂字中亦无也。又按刘蜕文集有《湖中霭乃歌》。刘言史《潇湘诗》有闲歌暧乃深峡里。元次山有《湖南欵乃歌》。则知二字有音无文者。特柳子用此二字。後人注之。毛晃增入韵中。故数子之意皆同。而用字自异。是数字不妨并行。特用其音意耳。《韵会》已少辩之矣。

  桂花四出

  诸花皆五出。盖土之生物。五为成数也。岩桂止四出者。秋已属金。西方金之成数又四也。故桂金色而四出。开於秋也。

  曹操不复姓

  曹操本姓夏侯。父嵩。为中常侍曹腾养子。尝意其富贵之极。何不复姓。後见一书云。当时有以谶纬进者云。古者名官职不言曹。自汉以来。始名官尽言曹也。至吏亦言属曹。卒言侍曹。此非天意乎。操遂不复姓。此或实事。

  绿头巾

  吴人称人妻有淫者为绿头巾。今乐人朝制以碧绿之巾裹头。意人言拟之此也。原唐史李封为延陵令。吏人有罪。不加杖罚。但令裹碧绿巾以辱之。随所犯之重轻以定日数。吴人遂以着此服为耻意。今吴人骂人妻有淫行者曰绿头巾。及乐人朝制以碧绿之巾裹头。皆此意从来。但又思当时李封何必欲用绿巾。及见春秋时有货妻女求食者。谓之娼夫。以绿巾裹头。以别贵贱。然後知从来已远。李封亦因是以辱之。今则深於乐人耳。

  杭石经并考

  宋绍兴二年。高宗宣示御书《孝经》、《易》、《诗》、《书》、《春秋左传》、《论语》、《孟子》、《中庸》、《大学》、《学记》、《儒行经解》五篇。刻石太学。淳熙中。孝宗建阁藏之。亲书扁曰光尧石经之阁。朱子修白鹿洞书院。奏请石经本。即此是也。元初。西秃杨琏真伽造塔於行宫故址。欲取碑石叠塔。时杭州路官申屠致远力争止之。幸而获免。後学为西湖书院。碑阁俱废。国朝改为仁和学。後洪武末徙仁和学於城隅之贡院。而石经亦舁致焉。岁深零落。踣卧草莽间。而龟趺螭首。十缺其半。宣德元年。侍御吴讷属郡收缉。凡得百片。置之大成殿後两庑。已为不全之器矣。然向微申屠公之力。此物安知其所耶。盖亦辍耕录》中唐义士之流也。惜无所考。不能备述其人耳。又有高宗自制伏羲、尧、舜、汤、武、孔、颜、曾、孟赞并书。仍小书七十二贤赞。李龙眠图像。今与石经并存。唯秦桧之文。侍御磨去之矣。近於正德十三年。宋侍御复移至杭州府学之庑。至於历代石经。汉有蔡邕隶书。传称六经。止是《易》、《书》、《公羊》、《礼记》、《论语》。 【见洛阳记。】 此石在洛阳太学门外。魏有邯郸淳所书三体石经。予意此亦恐讹。盖淳乃汉顺帝时人。作《曹娥碑》时。年必二三十矣。至魏文帝已百数十年。《魏略》载淳为博士。恐又一人。否则或梁鹄、锺繇等书。晋惠帝时。侍中裴頠修学。书经刻石皆在洛阳。唐贞观时。太宗命唐元度书九经训释。是名九经字样。文宗时。高重为祭酒。与郑覃复刻九经。皆在长安国学也。後蜀孟昶时。孙逢吉等五人书刻七经《周易》、《尔雅》、《毛诗》、《尚书》、《仪礼》、《礼记》、《周礼》於益都。宋嘉佑中。杨南仲、章友直篆书六经於国学。至高宗之刻。共八次也。《丹铅》论以邕书为第二。熹平四年事。初刻在灵帝光和六年。予意既无书者姓名。年分又倒。恐亦非也。

  相逢尽道休官去

  相逢尽道休官去。林下何曾见一人。仕路多诵之。不知唐人诗也。韦丹《寄灵彻》诗曰。王事纷纷无暇日。浮生冉冉只如云。已为平子归林计。五老岩前必共闻。彻奉酬云。年老身闲无外事。麻衣草坐亦容身。相逢尽道休官去。林下何曾见一人。

  栏杆

  栏杆有三义。木之栏杆。人人所知。若曹植诗曰。月落参横。北斗栏杆。栏杆。横斜貌也。又《长恨歌》曰。玉容寂寞泪栏杆。栏杆。眼眶也。故韵书有眼眶之训。

  欧阳詹

  《韵语阳秋》曰。韩退之作欧阳詹哀词。言其事父母至孝。又曰读其书。知其为慈孝最隆。及观《国川名士传》载。詹溺太原之妓。未及迎归而有京师之行。既愆期而妓疾革。将死。割髻付女妓以授詹。詹一见大痛。亦卒。断为不孝。而《续谈》亦以为未孝。余读其文集。诗有《发太原寄所思》。正其妓矣。至於《乐津店》绝句有所恨二章。是男女之色。皆好之者。念其为人。素必如韩之言。殆一时之偏蔽使之然也。韩非同榜相好之故。故亦曰今其死矣。而非若他人之辞。死於何症何所也。孟简又有惜之之说。明矣。苟读其书。求其为人。偏於情义之笃者。故韩公之言亦不诬。

  翰墨全书人号

  《翰墨全书》。大德间刘应李所编。多取近代宋末诗文。篇章之下。多书字与号焉。显者可知。余无姓名。犹不具也。因以所知者。或名或字。以其世所行者书之於稿。以便检阅。 罗狷庵。 【颂。】  罗存斋。 【愿。即鄂州。】  罗此庵。 【点。】  罗止之。 【适。】  赵紫芝。 【师秀。】 赵章泉。 【蕃。】  章义若。 【阳。】  章懒庵。 【蹈中。】  徐毅斋。 【侨。】  徐山民。 【照。 〔明本无『照』字〕 】  徐思叔。 【得之。】  徐师川。 【俯。山谷甥也。】  戴石屏。 【复古。】  戴东臯。 【敏才。石屏父也。】  韩涧泉。 【琥。】  韩南涧。 【无咎。】  曾茶山。 【几。】  曾梅野。 【觌。】  王初寮。 【安中。】  王仲至。 【字也。名钦臣。】  王卢溪。 【庭珪。】  王教授。 【兰。】  王臞轩。 【实。】  王从周。 【镐。】  陈后山。 【名师道。字无己。一字履常。即却衣之陈二也。】  陈简斋。 【名与义。字去非。】  陈野云。 【至道。】  陈觉民。 方秋?。 【岳。】  方北山。 【丰之。】  张芸叟。 【舜民。】  张文潜。 【耒。】  张无垢。 【九成。又号横浦居士。】  张商英。 【号无尽居士。】  黄知命。 【叔达。山谷弟。】  黄白石。 【景说。】  黄寅庵。 【大临。亦山谷弟。】  黄通老。 【中。】  汪浮溪。 【藻。】  汪龙溪。 【亦名藻。】  汪玉山。 【应辰。】  姜梅山。 【特立。】  姜白石。 【夔。】  潘转庵。 【柽。】  潘邠老。 【大临。】  萧千岩。 【海藻。】  萧梅坡。 【育。】  朱灊山。 【翌。】  游唐林。 【子蒙。】  游寒岩。 游伯庄。 【仪。】  尤梁溪。 【延之。名袤。】  杜小山。 李梅亭。 【刘。〔明本无『刘』字〕 】  任斯庵。 邓中斋。 【光廌。】  彭虚寮。 【子翔。】  刘溪翁。 【淮。】  刘伯宠。 【褒。】  刘篁(山栗)。 【子寰。】  刘龙洲。 【过。】  刘後村。 【克庄。】  刘季孙。 【字景文。】  刘良佐。 【名应时。】  孙花翁。 【季蕃。】  孙南叟。 【作温。】  冯双溪。 【熙之。】  袁遯翁。 【世弼。】  谢无逸。 【逸。】  冯古洲。 【庄父。】  马碧梧。 【廷鸾。】  梅和胜。 【执礼。】  邹定。 【应可。】  武允蹈。 【德由。】  阮梅峯。 【秀实。】  林可山。 【洪。】

  书经仪礼可全 【明本略去『经仪』两字。作『书礼可全』】

  今书经多错简脱文。谓非古文也。宋《三朝志》载。雍熙中。日本僧奝 【音凋】 然入贡云。国中有古五经。欧阳公《日本刀歌》云。徐生行时书未焚。逸书百篇今尚存。令严不许传中国。举世无人识古文。欧言未必无据。又《一统志》。永乐中沅州御史刘有年上《仪礼逸经》十八篇。是《仪礼》亦未亡也。不知当时庙堂无一人表章传之。今日无一人奏以取之。岂古人求逸书之意耶。予问人。曰不知。岂所载皆非耶。

  周公谨

  元人周密公谨。居齐之东。作书曰《齐东野语》。後来杭居癸辛街。书名《癸辛杂识》。泗水出山东鲁县。号泗水潜夫。又尝居华不注之阳。号弁阳老人。以周子窗前草不除。号草窗。其识号各有意也。记之。

  刘徐纪错

  《剪胜旧闻》载。刘伯温泛西湖。望有天子气于吴头楚尾。及见张士诚。夜登虎邱。又曰。天子气尚在吴头楚尾。复过濠。谒郭子兴。遇太祖。曰。吾主翁也。深自结纳。告曰。後十年当为天子。我当辅之。拂衣去。按刘伯温行状、志铭、功臣录。则见士诚以下俱无也。至正十九年。天兵才下处州。命孙炎为守。炎三请。伯温方见。然後间道谒太祖于金陵。遂相辅焉。後惟为母丧一回。非见而识之。久而复仕也。《旧闻》又云。徐中山王追及顺帝。特纵而去之。郭滁阳有五子。亦谬也。徐、常二帅既定山东。会兵临清。则顺帝已集宫嫔议行矣。滁阳三子。自载庙碑。非读书多而以耳闻着述。此野史所以误人也。

  梦占

  高宗梦傅说。武王梦九龄。孔子梦奠于两楹。文中子曰。至人无梦。则经传之言非欤。夫圣人清明在躬。志气如神。随物而应。无因迁也。偶梦焉。神灵启之也。故无梦者。无众人因想之梦。日所扰之者也。《周礼》有六梦之占。汉《艺文志·七略·杂占》以梦为大。洪容斋曰。今妄术如林。梦学殆绝。非也。由晋乐广因想之说兴。而梦之理明矣。梦之理明而不必於占也。故至晋以後绝焉。

  明皇游月宫

  唐明皇游月宫。《异闻录》以为同申天师。《唐逸史》以为同罗公远。《集异纪》以为同叶法善。其中游事又小不同。罗公远多掷杖化银桥之事。《集异记》载所游过潞州。《幽怪录》又为过广陵。似此诸说 【明本作『所』】 不同。要非亲切之言。真实之事。好奇者之所为也。或一时宫人传说 【明本作『讹』】 之事耳。

  仙亦不久

  予观仙家之事。如丁令威返家而人民已非。王质观棋而伐柯已烂。则时刻已过百年矣。然人之所以慕神仙者。以其能长生久世。今须臾过百年。若七八十年。是过数千年矣。则其处世。亦若人之光阴也。後亦散去与人同。亦何贵哉。

  象胆

  旧闻象胆春在前左膊。夏在前右膊。秋则後之左膊。而冬则後之右膊。近会仕宦于广西者云。土官尝杀象享客。其胆不应四时、四膊也。予心疑其岂肉具十二生肖。各因其月分而以胆附耶。因考《埤雅》。旧说固具。又云。亦随月转在诸肉。如正月属寅。在虎肉也。则与宦客所言相同。此理也。旧说为谬。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