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山海经海经新释卷十
山海经第十五 大荒南经
1、南海之外,赤水之西,流沙之东①,有兽,左右有首②,名曰(足术)踢③。有三青兽相并,名曰双双④。
① 郭璞云:“赤水出昆仑山,流沙出锺山也。”珂案:郭注“赤水出昆仑山,流沙出锺山”,俱见海内西经。 ② 郝懿行云:“并封前後有首,此左右有首,所以不同并封,见海外西经。然大荒西经之屏蓬即并逢也,亦云左右有首。”珂案:此“ 左右有首”之(足术)踢,亦并封之类也,盖兽牝牡相合之象,说已见海外西经“并封”节注。 ③ 郭璞云:“出(犬炎)名国;黜惕两音。”郝懿行云:“(犬炎)名国未详所在,疑本在经内,今逸也。”毕沅云:“吕氏春秋本味篇云:‘ 伊尹曰:“肉之美者,述荡之掔。”'高诱注曰:‘兽名,形则未闻。'案即是此也。又案(足术)踢当为述荡之误,篆文□、足相似,故乱之。”珂案:果如毕说,或述荡是(足术)踢之讹,亦未可知。 ④ 郭璞云:“言体合为一也。公羊传所云:双双而俱至者,盖谓此也。”郝懿行云:“郭引宣五年传文也。杨士勋疏引旧说云:‘双双之鸟,一身二首,尾有雌雄,随便而偶;常不离散,故以喻焉。'是以双双为鸟名,与郭异也。”珂案:双双之兽(或鸟),亦并封之类也。然双双而谓“三青兽相并”则所未详。大荒东经所谓“三青马”、“三青鸟”、“三骓”,疑亦双双之类也。 2、有阿山者。南海之中,有泛天之山,赤水穷焉①。赤水之东,有②苍梧之野,舜与叔均之所葬也③。爰有文贝④、离俞⑤、(丘鸟)久⑥、鹰、贾⑦、委维⑧、熊、罴、象、虎、豹、狼、视肉。 ① 郭璞云:“流极於此山也。”珂案:西次三经云:“昆仑之丘,赤水出焉,而东南流注於泛天之水。”即此。 ② 郝懿行云:“艺文类聚八十四卷及太平御览五百五十五卷并引此经无有字。” ③ 郭璞云:“叔均,商均也。舜巡狩,死於苍梧而葬之,商均因留,死亦葬焉。基在今九疑之中。”郝懿行云:“海内南经既云‘苍梧之山,帝舜葬於阳,帝丹朱葬於阴',此又云‘舜与叔均之所葬',将朱、均二人皆於此焉堋邪?又郭云叔均,商均;盖以为舜之子也。然舜子名义钧,封於商,见竹书纪年(今本——珂),不名叔均。而大荒西经有叔均,为稷弟台玺之子,海内经又有叔均,为稷之孙,准斯以言,此经叔均,盖未审为何人也。郭云:‘基在今九疑之中。'基当为墓字之讹。御览五百五十五卷引此注作‘墓今在九疑山中'也。”珂案:郭注“基在今九疑之中”,王念孙亦校基作墓。又云:“西经(大荒西经)云:‘稷之弟台玺生叔均。'是叔均非商均也。海内经云:‘稷之孙曰叔均。'”是王、郝俱不以郭注叔均即商均为然。然此叔均,实是商均,叔、商一声之转。能与舜同葬,非舜子商均不足当之。舜与商均同葬苍梧,并无碍於海内南经所云“苍梧之山,帝舜葬於阳,帝丹朱葬於阴”之不同传说之流播。郝云“将朱、均二人皆於此焉堋”,未免失之拘矣。至叔均又谓是稷弟台玺之子或谓是稷之孙者,尤见神话传说之错综纷歧无定,是书非出自一手,盖各记其所传闻,不足异也。 ④ 郭璞云:“即紫贝也。”珂案:尔雅释鱼郭璞注云:“今之紫贝,以紫为质,黑为文点。”即此。 ⑤ 郭璞云:“即离朱。”珂案:离朱已见海外南经“狄山”节。 ⑥ 郭璞云:“即鸺鶹也。”珂案:经文(丘鸟)久已见海外南经“狄山”节。 ⑦ 郭璞云:“贾亦鹰属。”郝懿行云:“水经□水注引庄子曰:‘雅,贾。'马融亦曰:‘贾,乌。'(亦□水注引——珂)皆乌类,非郭义也。” ⑧ 郭璞云:“即委蛇也。”珂案:海内经云:“南方有人曰苗民。有神焉,人面蛇身,长如辕,左右有首,衣紫衣,冠旃冠,名曰延维。人主得而飨食之,伯天下。”郭於“延维”下注云“委蛇”,是延维亦即此委维也。有关委维即委蛇之神话,详海内经“苗民神延维”节注。 3、有荣山,荣水①出焉。黑水之南,有玄蛇,食麈②。 ① 珂案:经文荣山、荣水,吴任臣广注本、毕沅校本、百子全书本并作荥山、荥水。 ② 郭璞云:“今南山(虫丹)蛇吞鹿,亦此类。”郝懿行云:“南山当为南方,字之讹也。南方(虫丹)蛇吞鹿,已见海内南经(“巴蛇食象”节——珂)注。”珂案:郭注“南山”,王念孙校亦作“南方”,宋本正作“南方”。 4、有巫山者,西有黄鸟。帝药,八斋①。黄鸟于巫山,司此玄蛇②。 ① 郭璞云:“天帝神仙药在此也。”珂案:此经下文云:“大荒之中,有云雨之山,有木名曰栾。禹攻云雨,有赤石焉生栾,黄本、赤枝、青叶,群帝焉取药。”大荒西经云:“大荒之中,有灵山,巫咸、巫即、巫□、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说文一云:“灵,巫也,以玉事神。”是灵、巫古本一字。又巫山有朝云暮雨神话传说。疑云雨山与灵山均即巫山之异名(各详该节注)。而二地均有神药,此巫山“帝药,八斋”之说所由起也。郭注“神仙药”者,当即是神仙不死药也。 ② 郭璞云:“言主之也。”珂案:或谓黄鸟司察此“食麈”之贪婪玄蛇,防其窃食天帝神药也。古黄、皇通用无别,黄鸟即皇鸟,盖凤皇属之鸟也。周书王会篇云:“方扬以皇鸟。”尔雅释鸟云:“皇,黄鸟。”即此是也。北次二经泰头之山有黄鸟,则是别一种鸟,非此。 5、大荒之中,有不庭之山①,荣水穷焉②。有人三身,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国③,姚姓,黍食,使四鸟④。有渊四⑤方,四隅皆达⑥,北属黑水,南属大荒⑦,北旁名曰少和之渊,南旁名曰从渊⑧,舜之所浴也⑨。 ① 郝懿行云:“吕氏春秋谕大篇云:‘地大则有常祥、不庭、不周。'高诱注以‘不周'为山,则‘不庭'亦山名矣,即此。” ② 珂案:荣水出荣山,流极於此也。 ③ 郭璞云:“盖後裔所出也。”珂案:海外西经有三身国,海内经言帝俊生三身,即此。 ④ 郭璞云:“姚,舜姓也。”珂案:说文十二云:“虞舜居姚虚,因以为姓。”则此经妻娥皇而生三身之帝俊,其为舜也明矣。 ⑤ 珂案:御览卷三九五引此经四作正。 ⑥ 郭璞云:“言渊四角皆旁通也。”珂案:经文“四隅皆达”御览卷三九五引达作通。 ⑦ 郭璞云:“属犹连也。” ⑧ 郭璞云:“音骢马之骢。”珂案:经文“从渊”,宋本作“(犬从)渊”,御览卷三九五引作“纵渊”,引郭注“音骢马之骢”作“音乌悬反”;疑注文本当作“从(或(犬从)、纵),音骢马之骢;渊,音乌悬反”:各脱其半也。 ⑨ 郭璞云:“言舜尝在此澡浴也。”珂案:御览卷三九五引郭注作“言常在中澡洗”,经於帝俊生三身下又云“舜之所浴”,帝俊之即舜益已明矣。 6、又有成山,甘水穷焉①。有季禺之国,颛顼之子,食黍②。有羽民之国,其民皆生毛羽③。有卵民之国,其民皆生卵④。 ① 郭璞云:“甘水出甘山,极此中也。”珂案:甘水已见大荒东经。 ② 郭璞云:“言此国人颛顼之裔子也。” ③ 珂案:羽民国已见海外南经。 ④ 郭璞云:“即卵生也。”郝懿行云:“郭注羽民国云‘卵生',是羽民即卵生也。此又有卵民国,民皆卵生,盖别一国。郭云即卵生也,似有成文,疑此国本在经中,今逸。” 7、大荒之中,有不姜之山,黑水穷焉①。又有贾山,汔水出焉。又有言山。又有登备之山②。有恝恝之山③。又有蒲山,澧④水出焉。又有隗山⑤,其西有丹⑥,其东有玉。又南有山,漂水出焉⑦。有尾山。有翠山⑧。 ① 郭璞云:“黑水出昆仑山。”珂案:黑水出昆仑西北隅,已见海内西经。 ② 郭璞云:“即登葆山,群巫所从上下者也。”珂案:登葆山见海外西经“巫咸国”节。 ③ 郭璞云:“音如券契之契。” ④ 郭璞云:“音礼。” ⑤ 郭璞云:“音如隗嚣之隗。”珂案:宋本作“音槐嚣”,今本是也。 ⑥ 郝懿行云:“经内丹类非一,此但名之曰丹,疑即丹雘之省文也。” ⑦ 郭璞云:“音票。”珂案:吴宽抄本经文作溧,注作栗。宋本经文作漂,注作栗。毛扆云:“经漂音栗,二者必有一误,当从吴宽抄本。”何焯校同。从吴宽抄本是也。此经漂音票,与吴宽本异。 ⑧ 郭璞云:“言此山有翠鸟也。”郝懿行云:“翠亦尾也。(礼记)内则云:‘舒雁翠,舒凫翠。'”珂案:郭、郝二氏之说,恐均与山名无关。 8、有盈民之国,於姓,黍食。又有人方食木叶①。 ① 郝懿行云:“吕氏春秋本味篇高诱注云:‘赤木玄木,其叶皆可食,食之而仙也。'又穆天子传(卷四)云:‘有模堇,其叶是食明后。'亦此类。” 9、有不死之国,阿姓,甘木是食①。 ① 郭璞云:“甘木即不死树,食之不老。”珂案:不死之国,即不死民,见海外南经;不死树在昆仑山上,见海内西经。 10、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去。南极果,北不成,去果①。 ① 郭璞云:“音如风之。未详。”郝懿行云:“集韵云:‘,充至切,音厕,风病也。'是即风之。郭氏又音如之,疑有讹字。”珂案:郭注“未详”,盖义未详也。此疑当是巫师诅咒语渗入文中者,大荒西经“江山之南栖为吉”亦同然,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谓山海经“盖古之巫书”,亦略可见矣。 11、南海渚中,有神,人面,珥两青蛇,践两赤蛇,曰不廷胡余①。 ① 郭璞云:“神名耳。”珂案:郭注“神名耳”宋本、吴任臣本作“一神名耳”,是也;毛扆、孙星衍校均增“一”字。 12、有神名曰因因乎,南方曰因乎,夸风曰乎民①,处南极以出入风②。 ① 郭璞云:“亦有二名。”珂案:郭注“二名”宋本、毛扆本作“三名”,字之讹也。经文“有神名曰因因乎,南方曰因乎,夸风曰乎民”,揆以大荒东经“(有神)名曰折丹,东方曰折,来风曰俊”文例,疑当作“有神名曰因乎,南方曰因,来风曰民”,上因字与下二乎字俱衍文,夸风则来风之讹也。 ② 郝懿行云:“大荒东经有神名曰折丹,处东极以出入风,此神处南极以出入风,二神处巽位以调八风之气也。” 13、有襄山。又有重阴之山。有人食兽,曰季厘。帝俊生季厘①,故曰季厘之国。有缗渊②。少昊生倍伐,倍伐降处缗渊。有水四方,名曰俊坛③。 ① 郝懿行云:“文十八年左传云:高辛氏才子八人,有季狸;狸、厘声同,疑是也。是此帝俊又为帝喾矣。”珂案:帝俊本即帝喾。初学记卷九引帝王世纪云:“帝喾自言其名曰□。”即为最直接而有力之证据。大荒西经云:“帝俊生后稷。”大戴礼帝系篇则云:“帝喾上妃姜嫄氏产后稷。”大荒西经有“帝俊妻常羲”,世本王侯大夫谱亦有“帝喾次妃,娵訾氏之女曰常仪”,常仪即常羲也。此经帝俊生季厘同於帝喾才子八人之季狸,特相同点之一也。 ② 郭璞云:“音昏。” ③ 郭璞云:“水状似土坛,因名舜坛也。”珂案:郭注“俊坛”作“舜坛”,是郭复以帝俊即舜矣。 14、有臷民之国①。帝舜生无淫,降臷处②,是谓巫臷民。巫臷民□③姓,食谷,不绩不经,服也④;不稼不穑,食也⑤。爰有歌舞之鸟,鸾鸟自歌,凤鸟自舞。爰有百兽,相群爰处。百谷所聚⑥。 ① 郭璞云:“为人黄色。”珂案:臷国已见海外南经。 ② 珂案:经文“降臷处”上,当尚有“无淫”二字。 ③ 珂案:宋本、毛扆本作盼。 ④ 郭璞云:“言自然有布帛也。” ⑤ 郭璞云:“言五谷自生也;种之为稼,收之为穑。” ⑥ 珂案:臷民国盖即大荒西经沃民国之类也,言其饶沃,故曰不绩不经,不稼不穑:盖神之裔,得天独厚也。 15、大荒之中,有山名曰融天,海水南入焉①。 ① 郝懿行云:“大荒北经云:‘不句之山,海水入焉。'盖海水所泻处,必有归虚尾闾为之孔穴,地脉潜通,故曰入也。下又有天台高山,为海水所入。大荒北经亦有北极天柜,海水北注焉。皆海之所泻也。”珂案:海水入山,盖古人臆想,近神话矣。 16、有人曰凿齿,羿杀之①。 ① 郭璞云:“射杀之也。”珂案:羿杀凿齿,已见海外南经。 17、有蜮山者,有蜮民之国①,桑姓,食黍②,射蜮是食③。有人方扜弓射黄蛇④,名曰蜮人。 ① 郭璞云:“音惑。” ② 王念孙云:“御览南蛮六(卷七九0)作食桑。” ③ 郭璞云:“蜮,短狐也;似鳖,含沙射人,中之则病死。此山出之,亦以名云。”珂案:诗何人斯云:“为鬼为蜮,则不可得。”楚辞大招亦云:“魂乎无南,蜮伤躬只。”蜮之为害,可以见矣。说文十三云:“蜮,短狐也,似鳖,三足,以气射害人。”短狐,汉书作短弧。五行志云:“蜮在水旁,能射人,射人有处,甚者至死,南方谓之短弧。”颜师古注云:“即射工也,亦呼水弩。”博物志异虫云:“江南山谿中,水射工虫,甲类也,长一二寸,口中有弩形,气射人影,随所着处发疮,不治则杀人。”余说蜮者大同小异,多难悉记,实可畏也。惟古小说钩沉辑玄中记云:“蜮长三四寸,蟾蜍、鸑鷟、鸳鸯悉食之。”幸亦见制於物矣。而此经蜮民,乃“射蜮是食”,则亦除害之异人也。 ④ 郭璞云:“扜,挽也,音纡。”郝懿行云:“扜亦音乌,扜训挽者,吕氏春秋壅塞篇云:‘扜弓而射之。'高诱注云:‘扜,引也。'义同郭。玉篇云:‘扜,持也。'” 18、有宋山者,有赤蛇,名曰育蛇。有木生山上,名曰枫木。枫木,蚩尤所弃其桎梏①,是为枫木②。 ① 郭璞云:“蚩尤为黄帝所得,械而杀之,已摘弃其械,化而为树也。”郝懿行云:“郭注摘弃之摘当为擿,字之讹也。” ② 郭璞云:“即今枫香树。” 珂案:关於蚩尤被杀神话,已见大荒东经“应龙”节注:盖传说非一,此其一也。路史後纪四蚩尤传于记蚩尤被杀之後,复说云:“後代圣人着其像于尊彝,以为贪戒。”其说当有所本。罗苹注云:“蚩尤天符之神,状类不常,三代彝器,多着蚩尤之像,为贪虐者之戒。其状率为兽形,傅以肉翅。”(吴任臣山海经广注(大荒北经)引博古图略同此说。)揆其所说,殆饕餮也。左传文公十八年云:“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史记五帝本纪集解引贾逵曰:“缙云氏,姜姓也,炎帝之苗裔,当黄帝时任缙云之官也。”而蚩尤姜姓,亦炎帝之苗裔,故说蚩尤即是此缙云氏之“不才子”饕餮,乃大有可能也。吕氏春秋先识篇云:“周鼎着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己身,以言报更也。”然殷周鼎彝所着饕餮图形,实非“无身”也,其全部之身已图案化而为首矣,细视之则尾足俱在,其背且傅有肉翅,正路史注所说蚩尤形像也。吕览所云,殊未省察,不足信也。然谓是“饕餮”则无可疑。北次二经云:“钩吾之山,有兽焉,其状羊身而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鴞,是食人。”郭璞注云:“为物贪惏,食人未尽,还害其身,像在夏鼎,左传所谓饕餮也。”图赞大体与注相同,惟於“食人未尽”下作“还自龈割”,则尤形象生动而达意。郭注□鴞即饕餮,当有古说凭依,非臆说也。而□鴞为物,固“羊身、虎齿、人爪”,非如吕览所说“有首无身”者。郭注多取吕览之说,独弃“有首无身”一语,更证以今殷周鼎彝饕餮图形,以知吕览此说盖妄也。大戴礼用兵篇云:“蚩尤,庶人之贪者也。”与□鴞、饕餮之贪惏,义固相应,故古以蚩尤比於□鴞、饕餮之兽而着於鼎彝,非无因也。神异经西南荒经云:“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头上戴豕。贪如狠恶,好自积财,而不食人谷(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此经作‘积财而不用,善夺人谷物',於义为长)。强者夺老弱者,畏群而击单,名曰饕餮。春秋言饕餮者,缙云氏之不才子也。”是又後世本诸左氏春秋而於饕餮加以神话化之状写者也。果蚩尤即饕餮之说可以成立,则前代统治者於蚩尤之嫉恶诋毁,亦已甚矣。而民间相传,则颇见同情之意。皇览冢墓记云:“蚩尤冢,在东平郡寿张县阚乡城中,高七丈,民常七月祀之。”述异记亦云:“太原村落间祭蚩尤神不用牛头。”又云:“今冀州有乐名‘蚩尤戏',其民两两三三,头戴牛角而相觝。”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龙鱼河图云:“(黄帝)制伏蚩尤,以制八方。蚩尤没後,天下复扰乱不宁,黄帝遂画蚩尤形像,以威天下,天下咸谓蚩尤不死,八方万邦皆为殄服。”类乎此者,尚可胪举。此经蚩尤弃其桎梏,化为枫木,特其一端耳。 19、有人方齿虎尾,名曰祖状之尸①。 ① 郭璞云:“音如柤梨之柤。”珂案:经文“祖状之尸”,宋本、毛扆本均作“柤状之尸”,与郭注“音如柤梨之柤”字同,盖讹也。 20、有小人,名曰焦侥之国①,几姓,嘉谷是食。 ① 郭璞云:“皆长三尺。”珂案:焦侥国已见海外南经。 21、大荒之中,有山名(歹ㄎ)涂之山①,青水穷焉②。有云雨之山③,有木名曰栾④。禹攻云雨⑤,有赤石焉生栾⑥,黄本,赤枝,青叶,群帝焉取药⑦。 ① 郭璞云:“音朽。”郝懿行云:“玉篇云‘死或作朽。'是(歹ㄎ)、朽古字同,(歹ㄎ)、丑声相近,(歹ㄎ)涂即丑涂也。已见西次三经昆仑之丘。”珂案:西次三经云:“昆仑之丘,洋水出焉,而西南流注於丑涂之水。”郭璞注:“丑涂,亦山名也。” ② 郭璞云:“青水出昆仑。”郝懿行云:“青、清声同,西次三经云:‘昆仑,洋水出焉。'郭云‘洋或作清',即此也。” ③ 珂案:(歹ㄎ)涂(丑涂)山在昆仑西南,云雨山复在(歹ㄎ)涂山附近,以地望衡之,当即此经前文所记之巫山,亦大荒西经所记之灵山也(说已见前)。 ④ 珂案:经文“有木名曰栾”下,宋本、毛扆本均有郭注“音鸾”二字,今本脱去之也。 ⑤ 郭璞云:“攻谓槎伐其林木。” ⑥ 郭璞云:“言山有精灵,复变生此木於赤石之上。”郝懿行云:“初学记三十卷引拾遗记云:‘黑鲲鱼千尺,如鲸,常飞往南海。或死,骨肉皆消,唯胆如石上仙栾也。'义正与此合。” ⑦ 郭璞云:“言树花实皆为神药。”珂案:栾实如建木实,见海内南经,郭注本此经为说。 禹攻云雨神话,当即禹巫山治水之神话也。经文“赤石生栾”,郭注以为“精灵变生”,或旧有成说,惜其详已不可得而闻矣。巫山旧有高唐神女神话(见宋玉高唐赋序),谓神女瑶姬入楚怀王梦,自云是“巫山之女,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因荐枕席。疑此巫山之或称“云雨山”也。而唐末杜光庭镛城集仙录乃谓禹理水驻巫山下,遇大风振崖,功不能兴,得云华夫人即瑶姬之助,始能“导波决川,以成其功”:此虽後起之说,然知民间古固亦有禹巫山治水之神话也。其原始状态维何?则曰:此经之“禹攻云雨”是矣。 22、有国曰颛顼,生伯服①,食黍。有鼬姓之国②。有苕山。又有宗山。又有姓山。又有壑山。又有陈州山。又有东州山。又有白水山,白水出焉,而生白渊,昆吾之师所浴也③。 ① 吴任臣云:“世本云:‘颛顼生偁,偁字伯服。'”珂案:疑经文当作“有国曰伯服,颛顼生伯服”,脱“伯服”二字。 ② 郭璞云:“音如橘柚之柚。” ③ 郭璞云:“昆吾,古王者号。音义曰:‘昆吾,山名,谿水内出善金。'二文有异,莫知所辨测。”郝懿行云:“昆吾,古诸侯名,见竹书。又大戴礼帝系篇云:‘陆终氏产六子,其一曰樊,是为昆吾'也。郭又引音义以为山名者,中次二经云昆吾之山是也。所引音义未审何人书名,盖此经家旧说也。”珂案:郝说“昆吾,古诸侯名,见竹书”者,今本竹书纪年夏仲康六年“锡昆吾作伯”是也,然是书伪撰,不足信。又引大戴礼帝系篇云者,盖出於世本;世本(张澍□集补注本)帝系篇云:“陆终娶於鬼方氏之妹,谓之女嬇,是生六子,孕三年而不育。剖其左胁,获三人焉;剖其右胁,获三人焉。其一曰樊,是为昆吾;其二曰惠连,是为参胡,其三曰籛铿,是为彭祖;其四曰求言,是为郐人;其五曰安,是为曹姓;其六曰季连,是为芈姓。”大戴礼文字小有异同,然当以世本为准。据此则昆吾亦古神性之英雄也。 23、有人曰张弘,在海上捕鱼。海中有张弘之国①,食鱼,使四鸟。 ① 郭璞云:“或曰即奇肱人,疑非。”珂案:郭说“即奇肱人”,又云“疑非”者,海外西经“奇肱之国”郭注云:“肱或作弘”,肱、弘声同,古字通用,似此张弘即奇肱矣。然“张”非“奇”也,故郭又云“疑非”也。案此“张弘”实即海外南经所记之“长臂国”也。穆天子传卷二云:“天子乃封长肱于黑水之西河。”郭注云:“即长臂人也,见山海经。”张、长形音俱近,是张弘即长肱亦即长臂矣。□此张弘“在海上捕鱼”,复与长臂国人“捕鱼水中”职业相同,二国所处又俱南方,则此张弘之国之为海外南经长臂国,断无可疑也。 24、有人焉,鸟喙,有翼,方捕鱼于海①。大荒之中,有人名曰驩头。鲧妻士敬,士敬子曰炎融,生驩头。驩头人面鸟喙,有翼,食海中鱼,杖翼而行②。维宜芑苣,穋杨是食③。有驩头之国。 ① 珂案:此“捕鱼于海”之“鸟喙、有翼”之人,即下文所说驩头也。 ② 郭璞云:“翅不可以飞,倚杖之用行而已。”珂案:郭注“用行”,吴任臣本作“周行”。驩头国已见海外南经,作“讙头国”,即丹朱国也,详海外南经“讙头国”节注。此又云鲧妻士敬、士敬子炎融生驩头者,盖传闻不同而异辞也。 ③ 郭璞云:“管子说地所宜云:‘其种穋、(禾己)、黑黍。'皆禾类也。苣,黑黍;今字作禾旁。起、秬、芑三音。”郝懿行云:“经盖言驩头食海中鱼,又食芑苣穋杨之类也。穋亦禾名,今未详。说文(七)云:‘稑,疾孰也。'或作穋,音义与此同。又案郭引管子地员篇文,其穋(禾己)之字,今误作樛杞也。”珂案:管子地员篇云:“其种大秬、细秬,黑茎青秀;……其种大樛杞、细樛杞,黑茎黑秀。”是郭注“穋、(禾己)、黑黍”当作“穋、(禾己),黑秀”。王念孙校此黑黍正作黑秀。楚辞天问叙鲧之神话云:“阻穷西征,岩何越焉?化为黄熊,巫何活焉?咸播秬黍,莆雚是营,何由并投而鲧疾修营?”郭沫若先生译此数语云:“道路阻绝,被流东裔,鲧何以又越过了岑岩?巫师何能使他复活,死後又化为黄熊作怪?要大家播种黑小米,把萑苻杂草都铲除开?何以却要把他流窜,把鲧恨得这样厉害?”(屈原赋今译)除首二句略有可商之外(详海外西经“穷山”节注),余均甚得原诗旨意。疑天问“咸播秬黍,莆萑是营”二语与此经“维宜芑苣,穋杨是食”二语於神话上有相当联系:或鲧於水厄未解、死後化熊、求活於诸巫之际,“要大家播种黑小米”以救荒者,并包括其行将远窜南海之裔孙讙头在内也。此“人面、鸟喙、有翼”之讙头国人之“维宜芑苣,穋杨是食”也。以书阙有间,其详不可得知矣。 25、帝尧、帝喾、帝舜葬于岳山①。爰有文贝、离俞、(丘鸟)久、鹰②、延维、视肉、熊、罴、虎、豹;朱木,赤枝,青华,玄实③。有申山者。 ① 郭璞云:“即狄山也。”珂案:狄山已见海外南经。 ② 珂案:宋本、毛扆本、项絪本、吴任臣本、毕沅校本、百子全书本,鹰下俱有贾字,此脱。 ③ 珂案:大荒西经云:“有盖山之国。有树,赤皮支干,青叶,名曰朱木。”即此。唯青叶当作青华,盖字形之讹。 26、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天台高山①,海水入焉②。 ① 王念孙云:“御览地部十五(卷五0)引无高山二字,地部廿五(卷六0)同。类聚水部上(卷八)同。”珂案:无高山二字是也,此疑郭注误入经文者。 ② 珂案:经文“海水入焉”疑当作“海水南入焉”,南字误脱於下文“东南海之外”句中。经记海水入山之山凡五:一即此经前文之融天山,云“海水南入焉”;二即此;三即大荒北经之先槛大逢山,云“海北注焉”;四即同经之北极天柜山,云“海水北注焉”;五即同经之不句山,今本云“海水入焉”,然藏经本水下有北字,是仍当作“海水北入焉”。诸山记海水所入,俱有表示方位之南北字样,知此当亦不能例外。南字误脱於下文句中,盖无可疑也。 27、东南海之外①,甘水之闲②,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③,方日浴④于甘渊⑤。羲和者,帝俊之妻⑥,生十日⑦。 ① 珂案:北堂书钞卷一四九、御览卷三引此经并无南字,无南字是也。南字当是由上文“海水南入焉”句误脱於此者,已详上节注中。此节疑亦当在大荒东经“有甘山者,甘水出焉,生甘渊”之後,甘渊盖即汤谷也,其地本当在东方,说详大荒东经首节注。 ② 郝懿行云:“初学记一卷及太平御览三卷引此经作甘泉之闲,後汉书王符传注引此经仍作甘水之闲。” ③ 王念孙云:“(後汉书)王符传无名字,初学(卷一)同,书钞天部一(卷一四九)作名,类聚天部上(卷一)作名曰。” ④ 珂案:日浴,宋本、吴宽抄本、毛扆本并作浴日,诸书所引亦均作浴日,作浴日是也。大荒西经云:“有女子方浴月。”可证。 ⑤ 郭璞云:“羲和盖天地始生,主日月者也。故(归藏)启筮曰:‘空桑之苍苍,八极之既张,乃有夫羲和,是主日月,职出入,以为晦明。'又曰:‘瞻彼上天,一明一晦,有夫羲和之子,出于阳谷。'故尧因此而立羲和之官,以主四时,其後世遂为此国。作日月之象而掌之,沐浴运转之於甘水中,以效其出入阳谷虞渊也,所谓世不失职耳。”郝懿行云:“艺文类聚(卷一)、初学记(卷一)及李贤注後汉书王符传引此经并作‘浴日于甘泉',疑避唐(李渊——珂)讳改渊为泉耳。初学记及御览(卷三)引经‘浴日于甘泉'在‘是生十日'句之下,与今本异。又引郭注云:‘羲和能生日也,故曰为羲和之子'云云,亦与今本异。”珂案:郭注二阳谷宋本均作汤谷。 ⑥ 吴任臣云:“羲和,常羲有陬氏。”郝懿行云:“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帝王世纪云:‘帝喾次妃娵訾氏女曰常仪。'大荒西经又有帝俊妻常羲,疑与常仪及此经羲和通为一人耳。”珂案:吴、郝说羲和即常羲俱非也。考帝俊三妻,一羲和,即此经生十日者;一常羲,即大荒西经生十二月者;一娥皇,即此经前文生三身之国者:各俱有不同裔子,则生日之羲和当非生月之常羲可知矣。至於郝说帝俊妻常羲与帝喾次妃娵訾氏女常仪为一人则是也,已见前“季厘之国”节注。 ⑦ 郭璞云:“言生十子各以日名名之,故言生十日,数十也。”王念孙云:“王符传注(经文)生上有是字,御览天部三(卷三)同,书钞天部一(卷一四九)同,类聚天部上(卷一)同,初学(卷一)同。”郝懿行云:“郭注生十日下,疑脱日字(当作“生十日,日数十也”,王念孙校同——珂)。羲和十子,它书未见,艺文类聚五卷引尸子曰:‘造历数者羲和子也。'然其名竟无考。” 珂案:郭注“羲和生十日”,多以人事现象释神话,於义无当,其云“生十子各以日名名之”尤迂,盖於神话缺少理解也。羲和生十日者,天上之日十也;犹常羲生月十二,天上之月十二也。古神话盖以天、地、日、月、星辰均神所创造,故言生日生月,非“生子以日名名之”也。至於日之数十而月之数十二者,洪古灾变之际,人民想象中之夸张也。今留一日一月者,有神性英雄射落之也。苗族、彝族均有射日射月神话,即其证。今神话中唯有羿射九日神话而无射月神话者,盖已散亡也。推想古传,既有淮南子所记羿妻常娥窃药奔月神话,则其余十一月,或亦由羿射落之,未可知也。羿射九日,神话中又有“落为沃焦”之说(见庄子秋水篇成玄瑛疏引山海经,今本无),则益见此一英雄神力之伟大也。沃焦者,文选嵇叔夜养生论注引庄子司马彪注云:“在扶桑之东,有一石,方圆四万里,厚四万里,海水注之,莫不燋尽,故名沃燋焉。”古小说钩沈辑玄中记亦云:“天下之强者,东海之沃焦焉,水灌之而不已。沃焦者,山名也,在东海南方三万里,海水灌之而即消,故水东南流而不盈也。”盖归墟之类,此羿射九日神话之余音也。羲和在山海经为日母,在淮南子又一变而为日御。初学记卷一引淮南子云:“日出于阳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是谓晨明;登于扶桑之上,爰始将行,是谓朏明;至于曲阿,是谓朝明;临于曾泉,是谓早食;次于桑野,是谓晏食;臻于衡阳,是谓禺中;对于昆吾,是谓正中;靡于鸟次,是谓小迁;至于悲谷,是谓晡食;回于女纪,是谓大迁;经于泉隅,是谓高舂;顿于连石,是谓下舂;爰止羲和,爰息六螭,是谓悬车(高诱注:‘日乘车驾以六龙,羲和御之,日至此而薄於虞泉,羲和至此而回六螭');薄於虞泉,是谓黄昏;沦于蒙谷,是谓定昏;日入崦嵫,经於细柳,入虞泉之地,曙于蒙谷之浦,日西垂景在树端,谓之桑榆。”今淮南子天文篇文小有异同,其最大差异为初学记引“爰止羲和,爰息六螭”二语,今本作“爰止其女,爰息其马”,盖後人不明古谊而妄改之也。此文记羲和御日而行,历诸程途,景象之瑰奇伟丽,亦不减於生日浴日,盖神话之演变也。至洞冥记乃又演变为三足乌驾日车。卷四云:“东北有地日之草,西南有春生之草,……三足乌数下地食此草。羲和欲驭,以手揜乌目,不听下也。食草能不老,他鸟兽食此草,则美闷不能动矣。”羲和虽仍为日御,驾车者已非六龙。至於书尧典以羲和为羲氏和氏二人,且为掌天地四时之官,则又神话之历史化,不足论矣。 28、有盖犹之山者,其上有甘柤①,枝干皆赤,黄叶,白华,黑实。东又有甘华②,枝干皆赤,黄叶。有青马③。有赤马,名曰三骓④。有视肉。 ① 珂案:甘柤见海外北经“平丘”节注。 ② 珂案:甘华亦见海外北经“平丘”节。 ③ 珂案:青马已见海外东经“嗟丘”节。 ④ 珂案:三骓已见大荒东经“三青马、三骓”节。经文既云“有赤马,名曰三骓”,则三骓非三骓也,当是一动物之名,疑即此经首节所谓“双双”之兽之类,详该节注。 29、有小人名曰菌人①。 ① 郭璞云:“音如朝菌之菌。”郝懿行云:“此即朝菌之菌,又音如之,疑有讹文。或经当为(上山下囷)狗之(上山下囷)。菌人盖靖人类也,已见大荒东经。”珂案:太平广记卷四二八引博物志逸文云:“西北荒中有小人,长一寸,其君朱衣元冠,乘骆车马,引为威仪居处。人遇其车,抵(抓?)而食之,其味辛,终年不为物所咋,并识万物名字。又杀腹中三虫,三虫死,便可食仙药也。”或即菌人之类也。吴任臣广注引南越志云:“银山有女树,天明时皆生婴儿,日出能行,日没死,日出复然。”又引事物绀珠云:“孩儿树出大食国,赤叶,枝生小儿,长六七寸,见人则笑。”亦斯之类与? 30、有南类之山,爰有遗玉、青马、三骓、视肉、甘华,百谷所在①。 ① 珂案:即海外北经平丘、海外东经嗟丘之类,盖古神人所居之地也。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