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腾讯读书 > 连载书库 > 人文社科 > 人文其它 > 孔子智慧的通俗解读:论语正解 > 正文

第19节:第三节 行仁的基本原则(8)



  泛爱众而亲仁

  爱众亲仁,由孔子提出,后来发展成为许多儒家大师所注意的一种传统思想。孔子教育他的弟子应该爱大众,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曾子说君子应该多交朋友,并从中有选择地加以亲近。孟子说仁者爱人没有偏心,但只亲近贤者。这三位所说的,都表明了一种思想,就是孔子所提倡的"泛爱众而亲仁"。

  孔子所说的"泛爱"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有学者认为,"泛",即漂浮之意;"泛爱",就是爱要像一件东西漂浮在水面上一样,没有固定的方向,可东可西,也就是说人应该没有私心地爱一切人。这个解释很生动形象,但未免有些牵强,因为它并没有揭示儒家"泛爱众"的内在含义。"泛爱众"的内在含义包括三点:首先,要"博施于民而济众",即广泛地给人以好处恩惠,广泛地帮助人。这一点是孔子整个儒家学说最伟大的地方。孔子说,一个人如果能做到这样,那真算是超出仁德而进入圣德了!就连尧舜恐怕都难以做到!其次,要有一颗恻隐之心,不忍见人遭遇困难和不幸。孟子认为这是一个人的善端,如果对它加以培育,就可以生出仁德的大树。最后,是实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强加于人;不过分地要求别人,能理解和原谅他人的缺点。孔子把它称作人应终身奉行的道德。按照"泛爱众"的本意,还应包括墨子所讲的"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

  "泛爱众"只是对人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还应更进一步,那就是亲仁。孔子很重视这一点,提出"无友不如己者"、"以友辅仁"、"友其士之仁者"、"见贤思齐"等观点。他建议与正直、诚信、知识广博的人交友,以多亲近贤能的朋友为快乐,等等。在孔子看来这是一个人修德进业的重要方式,事实也是这样的。正如《礼记》上所说:"交了很多朋友,但不选择有德能的人加以亲近,君子是不会这样做的。"《说苑》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子非常诚恳地对宓子贱说:"请你告诉我,你把单父地方治理得如此好,你是怎样做的呢?"宓子贱谦虚地回答道:"我倡导敬赡老人,关爱孩子并教育好他们,抚恤孤寡无助的人,认真严肃地办理好丧事。"孔子很疑惑地说道:"这可都是小节呀!"宓子贱又说:"这地方贤能超过我的人有五个,我与他们关系很好,他们教给我不少东西。"孔子说:"这才是关键,要建立大功业,方法就在这中间。要与贤人亲近,使贤人发挥作用。"这个故事,可以说把"泛爱众而亲仁"的意思表达得十分清楚了。

  今天,我们要想建功立业,孔子所倡导的"泛爱众而亲仁"对于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孔子说,看见贤人,便应该向他看齐。荀子说,看见别人的优点,必定要努力学习,把它变成自己的。与一些有贤德的人相处,我们必定会"见贤思齐",学习别人的优点,从别人的身上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做到"省之"、"知之"、"改之"。博施爱于众人,他们就会尊敬你,必要的时候他们还会挺身而出助你一臂之力。做到了"泛爱众而亲仁",事业的道路就不会那么坎坷了,成功的大门也必将为你敞开。

  在这个世界上,无论是什么肤色的人,无论是什么民族的人,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无论是老人还是小孩,都希望得到别人的敬重以及真诚的、无私的关爱、赞美。当然这不是人的私心的自我表现,而是人的本性的自然流露,这种敬重和真诚的、无私的关爱、赞美,就像是天、地、日月的本性一样永恒不变,即:"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礼记·孔子闲居》)

  要想做到"泛爱众",首先应该做到爱自己,只有一个懂得爱自己的人才能推己及人,做到爱他人。爱自己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每天快乐地做好自己,充满自信地活着,保持尊严地活着;每天快快乐乐地去工作,与同事友好地相处;在家时与家人和谐相处,每天都保持一份好心情。我们要明白,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不是孤单的,我们有自己的家人、朋友、同学、同事,他们都是我们生命中的贵人,把我们的爱给他们分享,同时也可以把我们的烦恼与他们分担。爱他们吧!在付出的同时我们将会收获一份喜悦、一份幸福,我们的生活将充满阳光,一切都会变得美好,从此生活中不再有阴云。对于一些我们素不相识的人,我们也应该不吝惜我们的爱,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去体会帮助别人的快乐。


上一页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