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腾讯读书 > 连载书库 > 人文社科 > 人文其它 > 孔子智慧的通俗解读:论语正解 > 正文

第43节:第二节 学习的章法(3)



  这事说来话长,有一天李时珍出诊回来刚刚进门,一个姓李的樵夫在门外大声地喊着他的名字。樵夫焦急地要把李时珍请去给他的妻子看病。他说妻子生病了,但没有钱请医生,便找了一位江湖医生给开了个方子。不料按方子取了药,让妻子喝下去后,妻子的病突然变得更重了。

  当李时珍赶到樵夫家里的时候,樵夫的妻子已经昏迷,樵夫急得直流眼泪。李时珍给他的妻子号过脉后,发现江湖医生对症下药,没有问题。可是问题出在哪儿呢?李时珍立刻想到,应该检查一下药渣。李时珍发现药渣中有"虎掌",方子上却没有这个药。再看方子上有"漏篮子",药渣里却没有。这肯定是药铺里发错了药,错把"虎掌"当成了"漏篮子"。李时珍知道"虎掌"有剧毒,有可能危及病人的生命。他连忙将药箱里珍贵的救急药取出给樵夫,叫他给妻子服下,病人总算脱离了危险。李时珍告诉樵夫继续照原来的方子抓药,不过一定要提醒药店不要把药弄错了。

  李时珍回到家里,心里老是放不下药店配错药的事。他想这件事不能全怪药店,主要原因在于旧的"本草"书,那本叫《日华本草》的书中就把"漏篮子"叫作"虎掌"。这不禁又让他联想起过去因"本草"错误而发生的几件事。"本草"书上说,巴豆是泻药,可是他有一次给溏泄病患者服用少量的巴豆,反面止住了腹泻。后来继续使用,成功病例已近百人。再有就是有个绅士按"本草"书所说,把"草乌头"当作"川乌头"服用,结果丢掉了性命。

  老"本草"中存在的问题需要马上有人给以修正,应该赶快修一部新的。李时珍想:"我来做这件事情怎么样呢?一来可以把古人讲错了的都改过来,二来也可以把我新学到的东西添进去。"但重新修订"本草",是一个浩大的工程,谈何容易!以前这种工作都是由朝廷组织力量完成,仅凭个人的力量恐怕十年八年也未必可以完成,并且各方面的困难都是不易克服的。

  李时珍下决心一定要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来完成这件工作。从此,李时珍在行医读书当中,更加留心一切和"本草"有关的材料、古籍和文献。《黄帝素问》、《华佗方》、《张仲景伤寒论》、《神农本草经》、《证类本草》等药书,他都一一精读,而且还加以校勘,写下札记。他坚持书本知识和调查实践相结合,穿上草鞋,背上药筐,拿起药锄,带上必要的药书和笔记本,到山上去亲自验证药物。他首先将需要调查研究的药物写在本子上,先寻找当地产的,再解决不易寻到的。自己不认识的草药,便向当地人请教。蕲州周围百十里内广阔的原野、偏僻的山谷,都印上了他的足迹。

  在这个过程中,他还向本地的乡亲们请教。当地人凭日常生活经验对一些药材的药性、药用等了解得非常透彻,令李时珍获益匪浅。同时人们不论是种地的、捕鱼的、砍柴的、打猎的,听说他的事迹后,都对他分外热情,主动帮助他了解各种各样的药物。他也虚心求教。李时珍整整花了十年的心血,可是还有不少药没有收集到实物。于是在他四十七岁时,决定作长途旅行。他收了一个徒弟叫庞宪,师徒结伴而行,先后到过湖北北部的武当山、江西的庐山,还到过江苏、安徽等地。

  多走、多学、多见、多闻,他的那个药物名单中的空白点不断减少,而药包中的经验单方却在逐渐增多。老乡们告诉他:箭头草烧出烟来,可以熏疮;胭脂菜捣烂了,可以消除虫咬伤的疼痛和瘙痒;大蒜液杀虫和防痨非常有效;益母草是治疗妇女病的良药;患夜盲症,吃羊肝可以治愈……这些千百年来流传在民间的单方、偏方,既经济实用,又十分珍贵,李时珍把它们记录下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凭着这种百折不挠的决心,李时珍药包里的资料已经多得不胜枚举,有矿物、有植物、有动物,还有不少珍贵的民间单方和书籍文献。三年后,李时珍回到家中,动员全家人参加编写工作。除了庞宪这个重要助手外,他的三个儿子、四个孙子,有的帮助抄写,有的帮助绘图。一五七八年,李时珍六十岁的时候,这部辉煌巨着终于完成了。全书记载了药物一千八百九十二种,插图一千一百六十幅,附方一万一千零十六则,共一百多万字,订成五十二卷,堆在案头有好几尺高。


上一页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