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光協洽(辛未),盡旃蒙大淵獻(乙亥),凡五年。
太宗簡文皇帝咸安元年(辛未、三七一年)
-
春,正月,袁瑾、朱輔求救於秦,秦王堅以瑾為揚州刺史,輔為交州刺史,遣武衞將軍武都王鑒、前將軍張蚝帥步騎二萬救之。大司馬溫遣淮南太守桓伊、南頓太守桓石虔等擊鑒、蚝於石橋,大破之,秦兵退屯慎城。伊,宣之子也。丁亥,溫拔壽春。擒瑾及輔,幷其宗族送建康,斬之。
-
秦王堅徙關東豪傑及雜夷十五萬戶于關中,處烏桓于馮翊、北地,丁零翟斌于新安、澠池。諸因亂流移,欲還舊業者,悉聽之。
-
二月,秦以魏郡太守韋鍾為青州刺史,中壘將軍梁成為兗州刺史,射聲校尉徐成為幷州刺史,武衞將軍王鑒為豫州刺史,左將軍彭越為徐州刺史,太尉司馬皇甫覆為荊州刺史,屯騎校尉天水姜宇為涼州刺史,扶風內史王統為益州刺史,秦州刺史、西縣侯雅為使持節、都督秦‧晉‧涼‧雍州諸軍事、秦州牧,吏部尚書楊安為使持節、都督益‧梁州諸軍事、梁州刺史。復置雍州,治蒲阪;以長樂公丕為使持節、征東大將軍、雍州刺史。成,平老之子;統,擢之子也。堅以關東初平,守令宜得人,令王猛以便宜簡召英俊,補六州守令,授訖,言臺除正。
- 三月,壬辰,益州刺史建成定公周楚卒。
-
秦後將軍金城俱難攻蘭陵太守張閔子于桃山,大司馬溫遣兵擊卻之。
-
秦西縣侯雅、楊安、王統、徐成及羽林左監朱肜、揚武將軍姚萇帥步騎七萬伐仇池公楊纂。
-
代將長孫斤謀弒代王什翼犍,世子寔格之,傷脅,遂執斤,殺之。
-
夏,四月,戊午,大赦。
- 秦兵至鷲峽;楊纂帥衆五萬拒之。梁州刺史弘農楊亮遣督護郭寶、卜靖帥千餘騎助纂,與秦兵戰于峽中;纂兵大敗,死者什三、四,寶等亦沒,纂收散兵遁還。西縣侯雅進攻仇池,楊統帥武都之衆降秦。纂懼,面縛出降,雅送纂于長安。以統為南秦州刺史;加楊安都督南秦州諸軍事,鎮仇池。
王猛之破張天錫於枹罕也,獲其將敦煌陰據及甲士五千人。秦王堅旣克楊纂,遣據帥其甲士還涼州,使著作郎梁殊、閻負送之,因命王猛為書諭天錫曰:「昔貴先公稱藩劉、石者,惟審於強弱也。今論涼土之力,則損於往時;語大秦之德,則非二趙之匹;而將軍翻然自絕,無乃非宗廟之福也歟!以秦之威,旁振無外,可以回弱水使東流,返江、河使西注,關東旣平,將移兵河右,恐非六郡士民所能抗也。劉表謂漢南可保,將軍謂西河可全,吉凶在身,元龜不遠,宜深算妙慮,自求多福,無使六世之業一旦而墜地也!」天錫大懼,遣使謝罪稱藩。堅拜天錫使持節、都督河右諸軍事、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涼州刺史、西平公。
吐谷渾王辟奚聞楊纂敗,五月,遣使獻馬千匹、金銀五百斤于秦。秦以辟奚為安遠將軍、漒川侯。辟奚,葉延之子也,好學,仁厚無威斷,三弟專恣,國人患之。長史鍾惡地,西漒羌豪也,謂司馬乞宿雲曰:「三弟縱橫,勢出王右,幾亡國矣。吾二人位為元輔,豈得坐而視之!詰朝月望,文武並會,吾將討焉。王之左右皆吾羌子,轉目一顧,立可擒也。」宿雲請先白王,惡地曰:「王仁而無斷,白之必不從;萬一事泄,吾屬無類矣。事已出口,何可中變!」遂於坐收三弟,殺之。辟奚驚怖,自投床下,惡地、宿雲趨而扶之曰:「臣昨夢先王刺臣云:『三弟將為逆,不可不討。』故誅之耳。」辟奚由是發病恍惚,命世子視連曰:「吾禍及同生,何以見之於地下!國事大小,任汝治之,吾餘年殘命,寄食而已。」遂以憂卒。
視連立,不飲酒遊畋者七年,軍國之事,委之將佐。鍾惡地諫,以為人主當自娛樂,建威布德。視連泣曰:「孤自先世以來,以仁孝忠恕相承。先王念友愛之不終,悲憤而亡。孤雖纂業,尸存而已,聲色遊娛,豈所安也!威德之建,當付之將來耳。」
- 代世子寔病傷而卒。
- 秋,七月,秦王堅如洛陽。
-
代世子寔娶東部大人賀野干之女,有遺腹子,甲戌,生男,代王什翼犍為之赦境內,名曰涉圭。
-
大司馬溫以梁、益多寇,周氏世有威名,八月,以寧州刺史周仲孫監益、梁二州諸軍事,領益州刺史。仲孫,光之子也。
-
秦以光祿勳李儼為河州刺史,鎮武始。
-
王猛以潞川之功,請以鄧羌為司隸。秦王堅下詔曰:「司隸校尉,董牧皇畿,吏責甚重,非所以優禮名將。光武不以吏事處功臣,實貴之也。羌有廉、李之才,朕方委以征伐之事,北平匈奴,南蕩揚、越,羌之任也,司隸何足以嬰之!其進號鎮軍將軍,位特進。」
-
九月,秦王堅還長安。歸安元侯李儼卒于上邽、堅復以儼子辯為河州刺史。
-
冬,十月,秦王堅如鄴,獵于西山,旬餘忘返。伶人王洛叩馬諫曰:「陛下羣生所繫,今久獵不歸,一旦患生不虞,柰太后、天下何!」堅為之罷獵還宮。王猛因進言曰:「畋獵誠非急務,王洛之言,不可忘也。」堅賜洛帛百匹,拜官箴左右,自是不復獵。
- 大司馬溫,恃其材略位望,陰蓄不臣之志,嘗撫枕歎曰:「男子不能流芳百世,亦當遺臭萬年!」術士杜炅能知人貴賤,溫問炅以己祿位所至。炅曰:「明公勳格宇宙,位極人臣。」溫不悅。溫欲先立功河朔以收時望,還受九錫。及枋頭之敗,威名頓挫。旣克壽春,謂參軍郗超曰:「足以雪枋頭之恥乎?」超曰:「未也。」久之,超就溫宿,中夜,謂溫曰:「明公都無所慮乎?」溫曰:「卿欲有言邪?」超曰:「明公當天下重任,今以六十之年,敗於大舉,不建不世之勳,不足以鎮愜民望!」溫曰:「然則柰何?」超曰:「明公不為伊、霍之舉者,無以立大威權,鎮壓四海。」溫素有心,深以為然,遂與之定議。以帝素謹無過,而床第易誣,乃言「帝早有痿疾,嬖人相龍、計好、朱炅寶等,參侍內寢,二美人田氏、孟氏生三男,將建儲立王,傾移皇基。」密播此言於民間,時人莫能審其虛實。
十一月,癸卯,溫自廣陵將還姑孰,屯于白石。丁未,詣建康,諷褚太后,請廢帝立丞相會稽王昱,幷作令草呈之。太后方在佛屋燒香,內侍啟云:「外有急奏。」太后出,倚戶視奏數行,乃曰:「我本自疑此!」至半,便止,索筆益之曰:「未亡人不幸罹此百憂,感念存沒,心焉如割。」
己酉,溫集百官於朝堂。廢立旣曠代所無,莫有識其故典者,百官震憟。溫亦色動,不知所為。尚書僕射王彪之知事不可止,乃謂溫曰:「公阿衡皇家,當倚傍先代。」乃命取漢書霍光傳,禮度儀制,定於須臾。彪之朝服當階,神彩毅然,曾無懼容,文武儀準,莫不取定,朝廷以此服之。於是宣太后令,廢帝為東海王,以丞相、錄尚書事、會稽王昱統承皇極。百官入太極前殿,溫使督護竺瑤、散騎侍郎劉亨收帝璽綬。帝著白帢單衣,步下西堂,乘犢車出神虎門,羣臣拜辭,莫不歔欷。侍御史、殿中監將兵百人衞送東海第。溫帥百官具乘輿法駕,迎會稽王于會稽邸。王於朝堂變服,著平巾幘、單衣,東向流涕,拜受璽綬,是日,卽皇帝位,改元。溫出次中堂,分兵屯衞。溫有足疾,詔乘輿入殿。溫撰辭,欲陳述廢立本意,帝引見,便泣下數十行,溫兢懼,竟不能一言而出。
太宰武陵王晞,好習武事,為溫所忌,欲廢之,以事示王彪之。彪之曰:「武陵親尊,未有顯罪,不可以猜嫌之間便相廢徙。公建立聖明,當崇獎王室,與伊、周同美;此大事,宜更深詳!」溫曰:「此已成事,卿勿復言!」乙卯,溫表「晞聚納輕剽,息綜矜忍;袁真叛逆,事相連染。頃日猜懼,將成亂階。請免晞官,以王歸藩。」從之,幷免其世子綜、梁王等官。溫使魏郡太守毛安之帥所領宿衞殿中。安之,虎生之弟也。
庚戌,尊褚太后曰崇德太后。
初,殷浩卒,大司馬溫使人齎書弔之。浩子涓不答,亦不詣溫,而與武陵王晞遊。廣州刺史庾蘊,希之弟也,素與溫有隙。溫惡殷、庾宗強,欲去之。辛亥,使其弟祕逼新蔡王晃詣西堂叩頭自列,稱與晞及子綜、著作郎殷涓、太宰長史庾倩、掾曹秀、舍人劉彊、散騎常侍庾柔等謀反;帝對之流涕,溫皆收付廷尉。倩、柔,皆蘊之弟也。癸丑,溫殺東海王三子及其母。甲寅,御史中丞譙王恬承溫旨,請依律誅武陵王晞。詔曰:「悲惋惶怛,非所忍聞,況言之哉!其更詳議!」恬,承之孫也。乙卯,溫重表固請誅晞,詞甚酷切。帝乃賜溫手詔曰:「若晉祚靈長,公便宜奉行前詔;如其大運去矣,請避賢路。」溫覽之,流汗變色,乃奏廢晞及三子,家屬皆徙新安郡。丙辰,免新蔡王晃為庶人,徙衡陽,殷涓、庾倩、曹秀、劉彊、庾柔皆族誅,庾蘊飲酖死。蘊兄東陽太守友子婦,桓豁之女也,故溫特赦之。庾希聞難,與弟會稽參軍邈及子攸之逃于海陵陂澤中。
溫旣誅殷、庾,威勢翕赫,侍中謝安見溫遙拜。溫驚曰:「安石,卿何事乃爾?」安曰:「未有君拜於前,臣揖於後。」
戊午,大赦,增文武位二等。
己未,溫如白石,上書求歸姑孰。庚申,詔進溫丞相,大司馬如故,留京師輔政;溫固辭,仍請還鎮。辛酉,溫自白石還姑孰。
秦王堅聞溫廢立,謂羣臣曰:「溫前敗灞上,後敗枋頭,不能思愆自貶以謝百姓,方更廢君以自說,六十之叟,舉動如此,將何以自容於四海乎!諺曰:『怒其室而作色於父。』其桓溫之謂矣。」
-
秦車騎大將軍王猛,以六州任重,言於秦王堅,請改授親賢;及府選便宜,輒已停寢,別乞一州自效。堅報曰:「朕之於卿,義則君臣,親踰骨肉,雖復桓、昭之有管、樂,玄德之有孔明,自謂踰之。夫人主勞於求才,逸於得士。旣以六州相委,則朕無東顧之憂,非所以為優崇,乃朕自求安逸也。夫取之不易,守之亦難,苟任非其人,患生慮表,豈獨朕之憂,亦卿之責也,故虛位台鼎而以分陝為先。卿未照朕心,殊乖素望。新政俟才,宜速銓補;俟東方化洽,當袞衣西歸。」仍遣侍中梁讜詣鄴諭旨,猛乃視事如故。
- 十二月,大司馬溫奏:「廢放之人,屏之以遠,不可以臨黎元。東海王宜依昌邑故事,築第吳郡。」太后詔曰:「使為庶人,情有不忍,可特封王。」溫又奏:「可封海西縣侯。」庚寅,封海西縣公。
溫威振內外,帝雖處尊位,拱默而已,常懼廢黜。先是,熒惑守太微端門,踰月而海西廢。辛卯,熒惑逆行入太微,帝甚惡之。中書侍郎郗超在直,帝謂超曰:「命之脩短,本所不計,故當無復近日事邪?」超曰:「大司馬臣溫,方內固社稷,外恢經略,非常之事,臣以百口保之。」及超請急省其父,帝曰:「致意尊公,家國之事,遂至於此,由吾不能以道匡衞,愧歎之深,言何能諭!」因詠庾闡詩云:「志士痛朝危,忠臣哀主辱。」遂泣下霑襟。帝美風儀,善容止,留心典籍,凝塵滿席,湛如也。雖神識恬暢,然無濟世大略,謝安以為惠帝之流,但清談差勝耳。
郗超以溫故,朝中皆畏事之。謝安嘗與左衞將軍王坦之共詣超,日旰未得前,坦之欲去,安曰:「獨不能為性命忍須臾邪?」
-
秦以河州刺史李辯領興晉太守,還鎮枹罕。徙涼州治金城。張天錫聞秦有兼幷之志,大懼,立壇於姑臧西,刑三牲。帥其官屬,遙與晉三公盟。遣從事中郎韓博奉表送盟文,幷獻書於大司馬溫,期以明年夏會于上邽。
- 是歲,秦益州刺史王統攻隴西鮮卑乞伏司繁於度堅山,司繁帥騎三萬拒統于苑川。統潛襲度堅山,司繁部落五萬餘皆降於統;其衆聞妻子已降秦,不戰而潰。司繁無所歸,亦詣統降。秦王堅以司繁為南單于,留之長安;以司繁從叔吐雷為勇士護軍,撫其部衆。
簡文帝咸安二年(壬申、三七二年)
- 春,二月,秦以清河房曠為尚書左丞,徵曠兄默及清河崔逞、燕國韓胤為尚書郎,北平陽陟、田勰、陽瑤為著作佐郎,郝略為清河相:皆關東士望,王猛所薦也。瑤,騖之子也。
冠軍將軍慕容垂言於秦王堅曰:「臣叔父評,燕之惡來輩也,不宜復汚聖朝,願陛下為燕戮之。」堅乃出評為范陽太守,燕之諸王悉補邊郡。
臣光曰:古之人,滅人之國而人悅,何哉?為人除害故也。彼慕容評者,蔽君專政,忌賢疾功,愚闇貪虐以喪其國,國亡不死,逃遁見禽。秦王堅不以為誅首,又從而寵秩之,是愛一人而不愛一國之人也,其失人心多矣。是以施恩於人而人莫之恩,盡誠於人而人莫之誠。卒於功名不遂,容身無所,由不得其道故也。
-
三月,戊年,遣侍中王坦之徵大司馬溫入輔;溫復辭。
-
秦王堅詔:「關東之民學通一經,才成一藝者,在所以禮送之。在官百石以上,學不通一經,才不成一藝者,罷遣還民。」
-
夏,四月,徙海西公於吳縣西柴里,敕吳國內史刁彝防衞,又遣御史顧允監察之。彝,協之子也。
-
六月,癸酉,秦以王猛為丞相、中書監、尚書令、太子太傅、司隸校尉,特進、常侍、持節、將軍、侯如故;陽平公融為使持節、都督六州諸軍事、鎮東大將軍、冀州牧。
-
庾希、庾邈與故青州刺史武沈之子遵聚衆夜入京口城,晉陵太守卞眈踰城奔曲阿。希詐稱受海西公密旨誅大司馬溫。建康震擾,內外戒嚴。卞眈發諸縣兵二千人擊希,希敗,閉城自守。溫遣東海內史周少孫討之。秋,七月,壬辰,拔其城,擒希、邈及其親黨,皆斬之。眈,壺之子也。
- 甲寅,帝不豫,急召大司馬溫入輔,一日一夜發四詔;溫辭不至。初,帝為會稽王,娶王述從妹為妃,生世子道生及弟俞生。道生疏躁無行,母子皆以幽廢死。餘三子,郁、朱生、天流,皆早夭。諸姬絕孕將十年,王使善相者視之,皆曰:「非其人。」又使視諸婢媵,有李陵容者,在織坊中,黑而長,宮人謂之「崑崙」,相者驚曰:「此其人也!」王召之侍寢,生子昌明及道子。己未,立昌明為皇太子,生十年矣。以道子為琅邪王,領會稽國,以奉帝母鄭太妃之祀。遺詔:「大司馬溫依周公居攝故事。」又曰:「少子可輔者輔之,如不可,君自取之。」侍中王坦之自持詔入,於帝前毀之。帝曰:「天下,儻來之運,卿何所嫌!」坦之曰:「天下,宣、元之天下,陛下何得專之!」帝乃使坦之改詔曰:「家國事一稟大司馬,如諸葛武侯、王丞相故事。」是日,帝崩。
羣臣疑惑,未敢立嗣,或曰:「當須大司馬處分。」尚書僕射王彪之正色曰:「天子崩,太子代立,大司馬何容得異!若先面諮,必反為所責。」朝議乃定。太子卽皇帝位,大赦。崇德太后令,以帝沖幼,加在諒闇,令溫依周公居攝故事。事已施行,王彪之曰:「此異常大事,大司馬必當固讓,使萬機停滯,稽廢山陵,未敢奉令,謹具封還。」事遂不行。
溫望簡文臨終禪位於己,不爾便當居攝。旣不副所望,甚憤怨,與弟沖書曰:「遺詔使吾依武侯、王公故事耳。」溫疑王坦之、謝安所為,心銜之。詔謝安徵溫入輔;溫又辭。
- 八月,秦丞相猛至長字,復加都督中外諸軍事。猛辭曰:「元相之重,儲傅之尊,端右事繁,京牧任大,總督戎機,出納帝命,文武兩寄,巨細並關,以伊、呂、蕭、鄧之賢,尚不能兼,況臣猛之無似!」章三四上,秦王堅不許,曰:「朕方混壹四海,非卿無可委者;卿之不得辭宰相,猶朕不得辭天下也。」
猛為相,堅端拱於上,百官總己於下,軍國內外之事,無不由之。猛剛明清肅,善惡著白,放黜尸素,顯拔幽滯,勸課農桑,練習軍旅,官必當才,刑必當罪。由是國富兵強,戰無不克,秦國大治。堅敕太子宏及長樂公丕等曰:「汝事王公,如事我也。」
陽平公融在冀州,高選綱紀,以尚書郎房默、河間相申紹為治中別駕,清河崔宏為州從事,管記室。融年少,為政好新奇,貴苛察;申紹數規正,導以寬和,融雖敬之,未能盡從。後紹出為濟北太守,融屢以過失聞,數致譴讓,乃自恨不用紹言。
融嘗坐擅起學舍為有司所糾,遣主簿李纂詣長安自理;纂憂懼,道卒。融問申紹:「誰可使者?」紹曰:「燕尚書郎高泰,清辯有膽智,可使也。」先是丞相猛及融屢辟泰,泰不起;至是,融謂泰曰:「君子救人之急,卿不得復辭!」泰乃從命。至長安,丞相猛見之,笑曰:「高子伯於今乃來,何其遲也!」泰曰:「罪人來就刑,何問遲速!」猛曰:「何謂也?」泰曰:「昔魯僖公以泮宮發頌,齊宣王以稷下垂聲。今陽平公開建學宮,追蹤齊、魯,未聞明詔褒美,乃更煩有司舉劾。明公阿衡聖朝,懲勸如此,下吏何所逃其罪乎!」猛曰:「是吾過也。」事遂得釋。猛因歎曰:「高子伯豈陽平所宜吏乎!」言於秦王堅。堅召見,悅之,問以為治之本。對曰:「治本在得人,得人在審舉,審舉在核真,未有官得其人而國家不治者也。」堅曰:「可謂辭簡而理博矣。」以為尚書郎;秦固請還州,堅許之。
- 九月,追尊故會稽王妃王氏曰順皇后,尊帝母李氏為淑妃。
- 冬,十月,丁卯,葬簡文帝于高平陵。
-
彭城妖人盧悚自稱大道祭酒,事之者八百餘家。十一月,遣弟子許龍如吳,晨,到海西公門,稱太后密詔,奉迎興復;公初欲從之,納保母諫而止。龍曰:「大事垂捷,焉用兒女子言乎!」公曰:「我得罪於此,幸蒙寬宥,豈敢妄動!且太后有詔,便應官屬來,何獨使汝也?汝必為亂!」因叱左右縛之,龍懼而走。甲午,悚帥衆三百人,晨攻廣莫門。詐稱海西公還,由雲龍門突入殿庭,略取武庫甲仗,門下吏士駭愕不知所為。游擊將軍毛安之聞難,帥衆直入雲龍門,手自奮擊;左衞將軍殷康、中領軍桓祕入止車門,與安之幷力討誅之,幷黨與死者數百人。海西公深慮橫禍,專飲酒,恣聲色,有子不育,時人憐之。朝廷知其安於屈辱,故不復為虞。
-
秦都督北蕃諸軍事、鎮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朔方桓侯梁平老卒。平老在鎮十餘年,鮮卑、匈奴憚而愛之。
- 三吳大旱,人多餓死。
烈宗孝武皇帝寧康元年(癸酉、三七三年)
-
春,正月,己丑朔,大赦,改元。
- 二月,大司馬溫來朝;辛巳,詔吏部尚書謝安、侍中王坦之迎于新亭。是時,都下人情恟恟,或云欲誅王、謝,因移晉室。坦之甚懼,安神色不變,曰:「晉祚存亡,決於此行。」溫旣至,百官拜於道側。溫大陳兵衞,延見朝士;有位望者皆戰慴失色;坦之流汗沾衣,倒執手版。安從容就席,坐定,謂溫曰:「安聞諸侯有道,守在四鄰,明公何須壁後置人邪!」溫笑曰:「正自不能不爾。」遂命左右撤之,與安笑語移日。郗超常為溫謀主,安與坦之見溫,溫使超臥帳中聽其言。風動帳開,安笑曰:「郗生可謂入幕之賓矣。」時天子幼弱,外有強臣,安與坦之盡忠輔衞,卒安晉室。
溫治盧悚入宮事,收尚書陸始付廷尉,免桓祕官,連坐者甚衆;遷毛安之為左衞將軍,桓祕由是怨溫。
三月,溫有疾,停建康十四日,甲午,還姑孰。
-
夏,代王什翼犍使燕鳳入貢于秦。
- 秋,七月,己亥,南郡宣武公桓溫薨。
初,溫疾篤,諷朝廷求九錫,屢使人趣之。謝安、王坦之故緩其事,使袁宏具草。宏以示王彪之,彪之歎其文辭之美,因曰:「卿固大才,安可以此示人!」謝安見其草,輒改之,由是歷旬不就。宏密謀於彪之,彪之曰:「聞彼病日增,亦當不復支久,自可更小遲迴。」
溫弟江州刺史沖,問溫以謝安、王坦之所任,溫曰:「渠等不為汝所處分。」其意以為,己存,彼必不敢立異,死則非沖所制;若害之,無益於沖,更失時望故也。
溫以世子熙才弱,使沖領其衆。於是桓祕與熙弟濟謀共殺沖,沖密知之,不敢入。俄頃,溫薨,沖先遣力士拘錄熙、濟而後臨喪。祕遂被廢棄,熙、濟俱徙長沙。詔葬溫依漢霍光及安平獻王故事。沖稱溫遺命,以少子玄為嗣,時方五歲,襲封南郡公。
庚戌,加右將軍、荊州刺史桓豁征西將軍、督荊‧楊‧雍‧交‧廣五州諸軍事。桓沖為中軍將軍、都督揚‧豫‧江三州諸軍事、揚‧豫二州刺史,鎮姑孰;竟陵太守桓石秀為寧遠將軍、江州刺史,鎮尋陽。石秀,豁之子也。沖旣代溫居任,盡忠王室;或勸沖誅除時望,專執時權;沖不從。始,溫在鎮,死罪皆專決不請。沖以為生殺之重,當歸朝廷,凡大辟皆先上,須報,然後行之。
謝安以天子幼沖,新喪元輔,欲請崇德太后臨朝。王彪之曰:「前世人主幼在襁褓,母子一體,故可臨朝;太后亦不能決事,要須顧問大臣。今上年出十歲,垂及冠婚,反令從嫂臨朝,示人君幼弱,豈所以光揚聖德乎!諸公必欲行此,豈僕所制,所惜者大體耳。」安不欲委任桓沖,故使太后臨朝,己得以專獻替裁決,遂不從彪之之言。八月,壬子,太后復臨朝攝政。
-
梁州刺史楊亮遣其子廣襲仇池,與秦梁州刺史楊安戰,廣兵敗,沮水諸戌皆委城奔潰。亮懼,退守磬險。九月,安進攻漢川。
-
丙申,以王彪之為尚書令,謝安為僕射,領吏部,共掌朝政。安每歎曰:「朝廷大事,衆所不能決者,以諮王公,無不立決!」
-
以吳國內史刁彝為徐、兗二州刺史,鎮廣陵。
- 冬,秦王堅使益州刺史王統、祕書監朱肜帥卒二萬出漢川,前禁將軍毛當、鷹揚將軍徐成帥卒三萬出劍門,入寇梁、益;梁州刺史楊亮帥巴獠萬餘拒之,戰于青谷。亮兵敗,奔固西城。肜遂拔漢中。徐成攻劍閣,克之。楊安進攻梓潼,梓潼太守周虓固守涪城,遣步騎數千送母、妻自漢水趣江陵,朱肜邀而獲之,虓遂降於安。十一月,安克梓潼。荊州刺史桓豁遣江夏相竺瑤救梁、益;瑤聞廣漢太守趙長戰死,引兵退。益州刺史周仲孫勒兵拒朱肜于緜竹,聞毛當將至成都,仲孫帥騎五千奔于南中。奉遂取梁、益二州,邛、莋、夜郎皆附於秦。秦王堅以楊安為益州牧,鎮成都;毛當為州刺史,鎮漢中;姚萇為寧州刺史,屯墊江;王統為南秦州刺史,鎮仇池。
秦王堅欲以周虓為尚書郎。虓曰:「蒙晉厚恩,但老母見獲,失節於此。母子獲全,秦之惠也。雖公侯之貴,不以為榮,況郎官乎!」遂不仕。每見堅,或箕踞而坐,呼為氐賊。嘗值元會,儀衞甚盛,堅問之曰:「晉朝元會,與此何如?」虓攘袂厲聲曰:「犬羊相聚,何敢比擬天朝!」秦人以虓不遜,屢請殺之;堅待之彌厚。
周仲孫坐失守免官。桓沖以冠軍將軍毛虎生為益州刺史,領建平太守,以虎生子球為梓潼太守。虎生與球伐秦,至巴西,以糧乏,退屯巴東。
-
以侍中王坦之為中書令,領丹楊尹。
-
是歲,鮮卑勃寒寇掠隴右,秦王堅使乞伏司繁討之,勃寒請降;遂使司繁鎮勇士川。
- 有彗星出于尾箕,長十餘丈,經太微,掃東井;自四月始見,及秋冬不滅。秦太史令張孟言於秦王堅曰:「尾、箕,燕分;東井,秦分。令彗起尾、箕而掃東井,十年之後,燕當滅秦;二十年之後,代當滅燕。慕容暐父子兄弟,我之仇敵,而布列朝廷,貴盛莫二,臣竊憂之,宜翦其魁桀者以消天變。」堅不聽。
陽平公融上疏曰:「東胡跨據六州,南面稱帝,陛下勞師累年,然後得之,本非慕義而來。今陛下親而幸之,使其父子兄弟森然滿朝,執權履職,勢傾勳舊。臣愚以為狼虎之心,終不可養,星變如此,願少留意!」堅報曰:「朕方混六合為一家,視夷狄為赤子。汝宜息慮,勿懷耿介。夫惟修德可以禳災,苟能內求諸己,何懼外患乎!」
孝武帝寧康二年(甲戌、三七四年)
-
春,正月,癸未朔,大赦。
-
己酉,刁彝卒。二月,癸丑,以王坦之為都督徐‧兗‧青三州諸軍事、徐‧兗二州刺史,鎮廣陵。詔謝安總中書。安好聲律,期功之慘,不廢絲竹,士大夫效之,遂以成俗。王坦之屢以書苦諫之曰:「天下之寶,當為天下惜之。」安不能從。
-
三月,秦太尉建寧烈公李威卒。
-
夏,五月,蜀人張育、楊光起兵擊秦,有衆二萬,遣使來請兵。秦王堅遣鎮軍將軍鄧羌帥甲士五萬討之。益州刺史竺瑤、威遠將軍桓石虔帥衆三萬攻墊江,姚萇兵敗,退屯五城。瑤、石虔屯巴東。張育自號蜀王,與巴獠酋帥張重、尹萬萬餘人進圍成都。六月,育改元黑龍。秋,七月,張育與張重等爭權,舉兵相攻,秦楊安、鄧羌襲育,敗之,育與楊光退屯緜竹。八月,鄧羌敗晉兵于涪西。九月,楊安敗張重、尹萬于成都南,重死,斬首二萬三千級。鄧羌擊張育、楊光于緜竹,皆斬之。益州復入于秦。
- 冬,十二月,有人入秦明光殿大呼曰:「甲申、乙酉,魚羊食人,悲哉無復遺!」秦王堅命執之,不獲。祕書監朱肜、祕書侍郎略陽趙整固請誅諸鮮卑,堅不聽。整,宦官也,博聞強記,能屬文;好直言,上書及面諫,前後五十餘事。慕容垂夫人得幸於堅,堅與之同輦游于後庭,整歌曰:「不見雀來入燕室,但見浮雲蔽白日。」堅改容謝之,命夫人下輦。
-
是歲,代王什翼犍擊劉衞辰,南走。
孝武帝寧康三年(乙亥、三七五年)
-
春,正月,辛亥,大赦。
-
夏,五月,丙午,藍田獻侯王坦之卒;臨終與謝安、桓沖書,惟以國家為憂,言不及私。
-
桓沖以謝安素有重望,欲以揚州讓之,自求外出。桓氏族黨皆以為非計,莫不扼腕固諫,郗超亦深止之,沖皆不聽,處之澹然。甲寅,詔以沖都督徐‧豫‧兗‧青‧揚五州諸軍事、徐州刺史,鎮京口;以安領揚州刺史,並加侍中。
-
六月,秦清河武侯王猛寢疾,秦王堅親為之祈南、北郊及宗廟、社稷,分遣侍臣徧禱河、嶽諸神。猛疾少瘳,為之赦殊死以下。猛上疏曰:「不圖陛下以臣之命而虧天地之德,開闢已來,未之有也。臣聞報德莫如盡言,謹以垂沒之命,竊獻遺款。伏惟陛下,威烈振乎八荒,聲敎光乎六合,九州百郡,十居其七,平燕定蜀,有如拾芥。夫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終,是以古先哲王,知功業之不易,戰戰兢兢,如臨深谷。伏惟陛下,追蹤前聖,天下幸甚。」堅覽之悲慟。秋,七月,堅親至猛第視疾,訪以後事。猛曰:「晉雖僻處江南,然正朔相承,上下安和,臣沒之後,願勿以晉為圖。鮮卑、西羌,我之仇敵,終為人患,宜漸除之,以便社稷。」言終而卒。堅比斂,三臨哭,謂太子宏曰:「天不欲使吾平壹六合耶!何奪吾景略之速也!」葬之如漢霍光故事。
-
八月,癸巳,立皇后王氏,大赦。后,濛之孫也。以后父晉陵太守蘊為光祿大夫,領五兵尚書,封建昌侯;蘊固辭不受。
-
九月,帝講孝經,始覽典籍,延儒士。謝安薦東莞徐邈補中書舍人,每被顧問,多所匡益。帝或宴集,酣樂之後,好為手詔詩章以賜侍臣,或文詞率爾,所言穢雜;邈應時收斂還省刊削,皆使可觀,經帝重覽,然後出之。時議以此多邈。
-
冬,十月,癸酉朔,日有食之。
- 秦王堅下詔曰:「新喪賢輔,百司或未稱朕心,可置聽訟觀於未央南,朕五日一臨,以求民隱。今天下雖未大定,權可偃武脩文,以稱武侯雅旨。其增崇儒敎;禁老、莊、圖讖之學,犯者棄市。」妙簡學生,太子及公侯百僚之子皆就學受業;中外四禁、二衞、四軍長上將士,皆令受學。二十人給一經生,敎讀音句,後宮置典學以敎掖庭,選閹人及女隸敏慧者詣博士授經。尚書郎王佩讀讖,堅殺之;學讖者遂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