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ffee 計數器
楞伽經

楞伽經,全名《楞伽阿跋多羅寶經》。是大乘佛法中綜合了『虛妄唯識系』及『真常唯心系』之重要經典,亦即說明唯心、如來藏及阿賴耶識之教義。屬於如來藏學派,與《解深密經》同為論述唯識思想的重要經典。

楞伽有二解,一是指紅寶石,二是作山名或城名解,有夜叉、鬼王,又有諸大菩薩居住其間,人皆不敢前往,恐被傷害,故又稱「危險處」(此據《羅摩衍那》);阿跋多羅者是指入、無上之義,全意是佛陀入此山所說之寶經。

《楞伽經》是印度中期大乘佛教的重要經典之一,與《解深密經》同為論述唯識思想的重要經典,全經以「五法(名、相、妄想、正智、如如)、三自性、八識、二無我(人無我、法無我)」等為中心論點,其中論及「緣起」、「涅槃」、「禪定」、「漸頓」等等重要內容。《楞伽經》又強調指出一切眾生可分五種種性,不同種性的人,獲不同的修行果位。後卷中,將阿賴耶識認為與如來藏同一,經中提到如來的異名有:毗濕努、自在天、因陀羅等,皆有不同的解釋,這是受印度教的影響。佛在最後「植因向果」一段經文中,詳說食肉與殺生之過咎,以十五種理由,詳說不應食肉的原因。以此來結束楞伽山中盛大圓滿的法會。

《楞伽經》經文思想並不一貫,各品間缺少連繫,歐陽漸《楞伽疏決》說:「雅頌失所,琴瑟不調,增安繁蕪,安能純繹!讀雜亂書,倍阻機穎」。太虛大師說:「本經實有次第可循,如除經前百八句外,將經後四十一門判分為:境、行、果三類,果中又分共果與不共果。」

(以上摘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