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ffee
宋史  卷一百一十七‧志第七十  禮二十

賓禮二 入閤儀 明堂聽政儀 肆赦儀 皇太子正至受賀儀 皇太子與百官師保相見儀

入閤儀。唐制:天子日御正衙以見群臣,必立仗。朔望薦食陵寢,不能臨前殿,則御便 殿,迺自正衙喚仗由宣政兩門而入,是謂東、西上閤門,群臣俟於正衙者因隨以入,故 謂之入閤。五代以來,正衙既廢,而入閤亦希闊不講,宋復行之。

建隆元年八月朔,太祖常服御崇元殿,設仗衛,文武百官入閤,始置待制、候對官,迺 以工部尚書竇儀待制,太常卿邊光範候對。仗退,賜食廊下。

乾德四年四月朔,常服通天冠、絳紗袍,御崇元殿視朝,設金吾仗衛,群臣入閤。

太宗淳化二年十一月,詔以十二月朔御文德殿入閤,令史館修撰楊徽之、張洎定為新儀 。前一日,有司供帳於文德殿宋初曰文明。是日既明,先列文武官於殿庭之東西,百官 、軍校、行軍副使等序班於正衙門外屏南階下;次御史中丞、三院御史序立,中丞獨穿 金吾班過揖兩班,一揖歸本位;次監察御史兩員監閤,於正衙門外屏北階上北面立;次 中書、門下、文明翰林樞密直學士、兩省官分班立;次司天奏辰刻;次閤門版奏班齊。 皇帝服靴袍乘輦,至長春殿駐輦,樞密使以下奏謁,前導至文德殿。殿上承旨索扇,卷 簾。皇帝升位,扇卻,儀鸞使焚香;次文武官等拜;次司天雞唱;次閤門勘契;次閤門 使承旨呼四色官喚仗,南班有辭謝者再拜先退,中書、門下班對揖,序立正衙門外屏北 階上;次翰林學士、兩省官、中丞、侍御史序立;次金吾將軍押細仗入正衙門後,橫行 拜訖,分行上黃道,仗隨入,金吾將軍至龍墀分班揖訖,序立;次吏部、兵部侍郎執文 武班簿入,對揖立;次中書、門下、學士、兩省、御史臺官入,北面拜訖,上黃道,將 至午階,○靴急趨赴丹墀,彈奏御史至吏部侍郎南便落黃道,急趨就位;起居郎、舍人 至兵部、吏部侍郎後,急趨而進,飛至香案前,皆揖訖序立;次金吾大將軍先對揖並鞠 躬,○靴行至折方石位又對揖,北行至奏事石位鞠躬,一員奏軍國內外平安,倒行就位 ;次引文武班就位,揖訖,鞠躬,○靴急趨入沙墀;次引侍從班橫行,宰相祝月起居畢 ,分班序立;文武兩班出,序立於衙門外。刑法、待制官赴監奏位,中書、門下夾香案 侍立,兩省、御史臺官、學士、兵部吏部侍郎、金吾將軍、監閤御史並相次出,就衙門 外立惟學士立門側北候宰相。中書、門下詣香案前奏曰:「中書公事,臣等已具奏聞。 」訖,乃退,揖殿出。次刑法官、待制官各奏事,並宣徽使答訖,乃出就班。次彈奏官 、左右史出。閤內失儀者,彈糾如式。彈奏官失儀,起居郎糾之;起居郎失儀,閤門使 糾之;閤門使失儀,宣徽使糾之。凡出者皆○靴急趨揖殿。次中書、門下、學士就位, 閤門使宣放仗,再拜,賜廊下食,又再拜。次閤門使奏閤內無事,文武官出,殿上索扇 ,垂簾,輦還宮。其賜廊下食,自左右勤政門北東西兩廊,文東武西,以北為上立定; 中丞至本位,面南一揖,乃就坐食;至臺吏,贊乃搢笏食,食訖復贊,食畢而罷。五月 朔,命有司增黃麾仗二百五十人,令文武官隨中書、門下橫行起居,徙翰林學士位於參 知政事後,與節度使分東西揖殿出。真宗凡三行之,景德以後,其禮不行。仁宗從知制 誥李淑議,仍讀時令,詔禮官詳定儀注,以言者謂未合典禮而罷。

熙寧三年,知制誥宋敏求等言:「奉詔重修定閤門儀制內文德殿殿入閤儀,按今文德殿 ,唐宣政殿也;紫宸殿,唐紫宸殿也。然祖宗視朝,皆嘗御文德入閤。唐制,常設仗衛 於宣政殿,或遇上坐紫宸,即喚仗入閤。如此,則當御紫宸殿入閤,方合舊典。」翰林 學士王珪等議:「按入閤者,乃唐隻日紫宸殿受常朝之儀也。唐紫宸與今同,宣政殿即 今文德殿。唐制,天子坐朝,必立仗於正衙。若止御紫宸,即喚正衙仗自宣政殿東西閤 門入,故為入閤。五代以來遂廢正衙立仗之制。今閤門所載入閤儀者,止是唐常朝之儀 ,非盛禮也。」自是入閤之禮遂罷。

敏求又言:「本朝惟入閤乃御文德殿視朝,今既不用入閤儀,即文德遂闕視朝之禮。請 下兩制及太常禮院,約唐制御宣政殿,裁定朔望御文德殿儀,以備正衙視朝之制。」學 士韓維等以入閤圖增損裁定上儀曰:

朔日不值假,前五日,閤門移諸司排辦,前一日,有司供帳文德殿。其日,金吾將軍常 服押本衛仗,判殿中省官押細仗,先入殿庭,東西對列;文武官東西序立;諸軍將校分 入,北向立;朝堂引贊官引彈奏御史二員入殿門踏道,當下殿北向立;次催文武班分入 ,並東西相向立;諸軍將校即於殿庭北向立班。皇帝服靴袍御垂拱殿,鳴鞭,內侍、閤 門、管軍依朔望常例起居;次引樞密、宣徽、三司使副、樞密直學士、內客省使以下至 醫官、待詔及修起居注官二員並大起居。諸司使以下,退排立。帝輦至文德殿後,閤門 奏班齊,帝出,殿上索扇,升榻,鳴鞭;扇開,卷簾,儀鸞使焚香,喝文武官就位,四 拜起居;雞人唱時;舍人於彈奏御史班前西向喝大起居。御史由文武班後至對立位,次 引左右金吾將軍合班於宣制石南大起居,班首出班躬奏軍國內外平安,歸位再拜,各歸 東西押仗位。通喝舍人於宣制石南北向對立。舍人退於西階,次揖宰臣、親王以下,躬 奏文武百僚、宰臣某姓名以下起居,分引宰臣以下橫行,諸軍將校仍舊立。閤門使喝大 起居,舍人引宰臣至儀石北,俛伏跪致詞祝月訖,其詞云:「文武百僚、宰臣全銜臣某 姓名等言:孟春之吉,伏惟皇帝陛下膺受時祉,與天無窮,臣等無任歡呼抃蹈之至。」 歸位五拜。閤門使揖中書由東階升殿,樞密使帶平章事以上由西階升殿侍立;給事中一 員歸左省位立;轉對官立於給事中之南如罷轉對官,每遇御史臺前期牒請。文官二員並 依轉對官例,先於閤門投進奏狀;吏部侍郎及刑法官立於轉對官南;兵部侍郎於右省班 南,與吏部侍郎東西相向立,搢笏,各出班籍置笏上吏部、兵部侍郎以知審官東、西院 官充,刑法官以知審刑、大理寺官充;親王、使相以下分班出;引轉對官於宣制石南, 宣徽使殿上承旨宣答如儀;次吏部、兵部侍郎及刑法官對揖出;次彈奏御史無彈奏對揖 出如有彈奏,並如儀。引給事中至宣制石南揖,躬奏殿中無事;喝祗候,揖,西出;次 引修起居注官,次引排立供奉官以下各合班於宣制石南躬;喝祗候,揖,分班出;喝天 武官等門外祗候,出。索扇,垂簾,皇帝降坐,鳴鞭;舍人當殿承旨放仗,四色官○靴 急趨至宣制石南,稱奉敕放仗。金吾將軍並判殿中省官對拜訖,隨仗出,親王、使相、 節度使至刺史、學士、臺省官、諸軍將校等並序班朝堂,謝賜茶酒。帝復御垂拱殿,中 書、樞密及請對官奏事;不引見謝、辭班。後殿坐,臨時取旨。其日遇有德音、制書、 御札,仍候退御垂拱殿坐,制箱出外。應正衙見、謝、辭文武臣僚,並依御史臺儀制喚 班,依序分入於文武班後,以北為首,分東西相向,重行異位,依見、辭、謝班序位。 餘押班臣僚於班稍前押班,候刑法官對揖出,分引近前揖躬。舍人當殿宣班,引轉對班 見、謝、辭,並如紫宸儀。樞密使不帶平章事、參知政事至同簽書樞密院事、宣徽使並 立於宣制石南稍北,宰臣、親王、樞密使帶平章事、使相係押班者,立於儀石南,餘官 並立於宣制石南,如合通喚,閤門使引並如儀。贊喝訖,係中書、樞密並揖升殿辭謝, 揖,西出,其合問聖體者,並如儀;餘官分班出。(彈奏御史候見、謝、辭班絕,對揖 出。其朝見,如謝都城門外御筵,及召赴闕謝茶藥撫問之類,不可合班者,各依別班中 謝對。賜酒食等並門賜。其係正衙見門謝辭,亦門外唱放。)

應正衙見、謝、辭臣僚,前一日於閤門投詣正衙榜子,閤門上奏目;又投正衙狀於御史 臺、四方館。應朔日或得旨罷文德殿視朝,止御紫宸殿起居,其已上奏目。正衙見、謝 、辭班並放免,依官品隨赴紫宸殿引,或值改,依常朝文德殿,自有百官班日,並如舊 儀。

應外國蕃客見、辭,候喚班先引赴殿庭東,依本國職次重行異位立,候見、辭、謝班絕 ,西向躬。舍人當殿通班轉於宣制石南,北向立,贊喝如儀,西出。其酒食分物並門賜 ,如有進奉,候彈奏御史出,進奉入。(唯御馬及擔床自殿西偏門入,東偏門出。其進 奉出入,天武官起居,舍人通某國進奉,宣徽使喝進奉出,節次如紫宸儀。)候進奉出 ,給事中奏殿中無事,出。其後殿再坐,合引出者,從別儀。

其日,賜茶酒,宰臣、樞密於閤子,親王於本廳,使相、宣徽使、兩省官、待制、三司 副使、文武百官、皇親使相以下至率府副率,及四廂都指揮使以下至副都頭,並於朝堂 。(如朝堂位次不足,即於朝堂門外設次。)管軍節度使至四廂都指揮使、節度使、兩 使留後至刺史,並於客省廳。

詔從所定。

徽宗初建明堂,禮制局列上七議:

一曰:古者朔必告廟,示不敢專。請視朝聽朔必先奏告,以見繼述之意。

二曰:古者天子負扆南向以朝諸侯,聽朔則各隨其方。請自今御明堂正南向之位,布政 則隨月而御堂,其閏月則居門焉。

三曰:禮記月令,天子居青陽、總章,每月異禮。請稽月令十二堂之制,修定時令,使 有司奉而行之。

四曰:月令以季秋之月為來歲受朔之日。請以每歲十月於明堂受新曆,退而頒之郡國。

五曰:古者天子負扆,公、侯、伯、子、男、蠻夷戎狄四塞之國各以內外尊卑為位。請 自今元正、冬至及大朝會並御明堂,遼使依賓禮,蕃國各隨其方,立於四門之外。

六曰:古者以明堂為布政之宮,自今若有御劄、手詔並請先於明堂宣示,然後榜之朝堂 ,頒之天下。

七曰:赦書、德音,舊制宣於文德殿,自今非御樓肆赦,並於明堂宣讀。

政和七年九月一日,詔頒朔、布政自十月為始。是月一日,上御明堂平朔左个,頒天運 、政治及八年戊戌歲運、曆數於天下。自是每月朔御明堂布是月之政。先是,群臣五上 表請負扆聽朝,詔弗允,至是復再請,始從之。十一月一日上御明堂,南面以朝百辟, 退坐於平朔頒政。其禮:百官常服立明堂下,乘輿自內殿出,負坐斧扆坐明堂。大晟樂 作,百官朝於堂下,大臣升階進呈所頒布時令,左右丞一員跪請付外施行,宰相承制可 之,左右丞乃下授頒政官,頒政官受而讀之訖,出,閤門奏禮畢。帝降坐,百官乃退。 自是以為常。其歲運、曆數、天運、政治之辭,文多不載。是後則各隨歲月星曆氣運推 移沿改,而易其辭焉。

初,尚書左丞薛昂條具崇寧以來紹述熙、豐政事,各條其節目,繫之月令,頒於明堂。 尋詔:「頒月之朔,使民知寒暑燥濕之化,而萬里之遠,雖驛置日行五百里,已不及時 。其千里外當前期十日進呈取旨,頒佈諸州長吏封掌,俟月朔宣讀之。」

宣和元年,蔡京言:「周觀治象於正月之始和,以十二月頒告朔於邦國,皆不在十月。 後世以十月者,祖秦朔故也。秦以十月為歲首,故月令以孟冬頒來歲之朔,今不當用。 請以季冬頒歲運於天下。」詔自今以正月旦進呈宣讀。四年二月,太常王黼編類明堂頒 朔布政詔書、條例、氣令應驗,凡六十三冊,上之。靖康元年,詔罷頒朔布政。

御樓肆赦。每郊祀前一日,有司設百官、親王、蕃國諸州朝貢使、僧道、耆老位宣德門 外,太常設宮縣、鉦鼓。其日,刑部錄諸囚以俟。駕還至宣德門內幄次,改常服,群臣 就位,帝登樓御坐,樞密使、宣徽使侍立,仗衛如儀。通事舍人引群臣橫行再拜訖,復 位。侍臣宣曰「承旨」,舍人詣樓前,侍臣宣敕立金雞。舍人退詣班南,宣付所司訖, 太常擊鼓集囚。少府監立雞竿於樓東南隅,竿末伎人四面緣繩爭上,取雞口所銜絳幡, 獲者即與之。樓上以朱絲繩貫木鶴,仙人乘之,奉制書循繩而下,至地,以畫臺承鶴, 有司取制書置案上。閤門使承旨引案宣付中書、門下,轉授通事舍人,北面宣云「有制 」,百官再拜。宣赦訖,還授中書、門下,付刑部侍郎承旨放囚,百官稱賀。閤門使進 詣前,承旨宣答訖,百官又再拜、舞蹈,退。若德音、赦書自內出者,並如文德殿宣制 之儀。其降御劄,亦閤門使跪授殿門外置箱中,百官班定,閤門授宰臣讀訖,傳告,百 僚皆拜舞稱萬歲。真宗宣制,有司請用儀仗四千人,自承天殿設細仗導衛,近臣起居訖 ,則分左右前導之。

皇太后臨朝聽政。乾興元年,真宗崩,遺旨以皇帝尚幼,軍國事兼權取皇太后處分。宰 相率百官稱賀,復前奉慰,又慰皇太后於簾前。有司詳定儀式:內東門拜表,合差入內 都知一員跪授傳進;皇太后所降批答,首書「覽表具之」,末云「所請宜許」或不許。 初,丁謂定皇太后稱「予」,中書與禮院參議,每下制令稱「予」,便殿處分稱「吾」 。皇太后詔:「止稱『吾』,與皇帝並御承明殿垂簾決事。」百官表賀。

英宗即位,輔臣請與皇太后權同聽政。禮院議:自四月內東門小殿垂簾,兩府合班起居 ,以次奏事,非時召學士亦許至小殿。時帝以疾權居柔儀殿東閤西室,太后垂簾處分稱 「吾」,唯兩府日入候問聖體,因奏政事,退詣小殿簾外,覆奏太后。帝疾間,御前後 殿聽政,兩府退朝,猶於小殿覆奏。

哲宗即位,太皇太后權同聽政。三省、樞密院按儀注:未釋服以前,遇隻日皇帝御迎陽 門,日參官並赴起居,依例奏事。每五日,遇隻日於迎陽門垂簾,皇帝坐於簾內之北, 宰執奏事則權屏去左右侍衛;事有機速,許非時請對,及賜宣召亦許升殿。禮部、御史 臺、閤門奏討論御殿及垂簾儀制,每朔、望、六參,皇帝御前殿,百官起居,三省、樞 密院奏事,應見、謝、辭班退,各令詣內東門進榜子。皇帝隻日御延和殿垂簾,日參官 起居太皇太后,移班少西起居皇帝,並再拜。三省、樞密院奏事,三日以上四拜,不舞 蹈,候祔廟畢,起居如常儀。簾前通事以內侍,殿下以閤門。吏部磨勘奏舉人,垂簾日 引。應見、謝、辭臣僚遇朔、望參日不坐,並先詣殿門,次內東門,應抬賜者並門賜之 。於是帝御迎陽門幄殿,同太皇太后垂簾,宰臣、親王以下合班起居。常制分班十六, 至是合班,以閤門奏請故也。禮官請如有祥瑞、邊捷,宰臣以下紫宸殿稱賀皇帝畢,赴 內東門賀太皇太后。從之。

徽宗即位,皇太后權同聽政。三省、樞密院聚議:故事,嘉祐末,英宗請慈聖同聽政, 五月同御內東門小殿垂簾,至七月十三日英宗間日御前後殿,輔臣奏事,退詣內東門簾 前覆奏。又故事,唯慈聖不立生辰節名,不遣使契丹;若天聖、元豐則御殿垂簾,立生 辰節名,遣使與契丹往還及避家諱等。曾布曰:「今上長君,豈可垂簾聽政?請如嘉祐 故事。」蔡卞曰:「天聖、元豐與今日皆遺制處分,非嘉祐比。」布曰:「今日之事, 雖載遺制,實出自德音,又皆長君,正與嘉祐事相似。」有旨:依嘉祐、治平故事。布 語同列曰:「奏事先太后,次覆奏皇帝,如今日所得旨。」遂為定式矣。尋以哲宗靈駕 發引,太后手書罷同聽斷焉。

皇太子元正、冬至受群臣賀儀。政和新儀:前一日,有司於東門外量地之宜,設三公以 下文武群官等次如常儀;典儀設皇太子答拜褥位於階下,南向,又設文武群官版位於門 之外。其日,禮直官、舍人先引三公以下文武群臣以次入,就位立定。禮直官、舍人引 左庶子詣皇太子前,跪請內嚴;少頃,又言外備。內侍褰簾,皇太子常服出次,左右侍 衛如常儀。皇太子降階詣南向褥位,典儀曰「再拜」,贊者承傳曰「再拜」,三公以下 皆再拜,皇太子答拜。班首少前稱賀云:「元正首祚,(冬至云「天正長至。」)景福 維新。伏惟皇太子殿下,與時同休。」賀訖,少退,復位。左庶子前,承命詣群臣前答 云:「元正首祚,(冬至云「天正長至。」)與公等均慶。」典儀曰「再拜」,班首以 下皆再拜,皇太子答拜。訖,禮直官、通事舍人引三公以下文武百官以次出,內侍引皇 太子升階,還次,降簾,侍衛如常儀。

少頃,禮直官、舍人引知樞密院官以下入,就位立定,內侍引皇太子降階,詣南向褥位 ,樞密以下參賀如上儀。訖,退。次引師、傅、保、賓客以下入,就位,參賀如上儀。 師、傅、保以下以次出。

內侍引皇太子升坐,禮直官引文武宮官入,就位,重行北向立,典儀曰「再拜」,在位 官皆再拜。左庶子少前,跪言:「具官某言:元正首祚,(冬至云「天正長至。」), 伏惟皇太子殿下,與時同休。」俛伏,興,復位。典儀曰「再拜」,在位者皆再拜,分 東西序立。左庶子少前,跪言禮畢。左右近侍降簾,皇太子降坐,宮官退,左右侍衛以 次出。

皇太子與百官相見。至道元年,有司言:「百官見皇太子,自兩省五品、尚書省御史臺 四品、諸司三品以上皆答拜,餘悉受拜。宮官自左右庶子以下,悉用參見之儀。其宴會 位在王公上。」

與師、傅、保相見。政和新儀:前一日,所司設師、傅、保以下次與宮門外道,西南向 ;設軒架之樂於殿庭,近南,北向。其日質明,諸衛率各勒所部屯門列仗,典謁設皇太 子位於殿東階下西向,設師、傅、保位,於殿西階之西,三少位於傅、保之南稍卻,俱 東向北上。師、傅、保以下俱朝服至宮門,通事舍人引就次,左庶子請內嚴。通事舍人 引師、傅、保立於正殿門之西,三少在其南稍卻,俱東向北上。左庶子言外備,諸侍奉 之官各服其器服,俱詣閤奉迎。皇太子朝服以出,左右侍衛如常儀,軒架作翼安之樂, 至東階下西向立,樂止。通事舍人引師、傅、保及三少入,就位,軒架作正安之樂,至 位樂止。皇太子再拜,師、傅、保以下答拜。(若三少特見,則三少先拜。)通事舍人 引師、傅、保以下出,軒架正安之樂作,出門,樂止。左庶子前跪稱:「左庶子某言, 禮畢。」皇太子入,左右侍衛及樂作如來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