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ffee
宋史  卷一百四十三‧志第九十六  儀衛一

殿庭立仗

綦天下之貴,一人而已。是故環拱而居,備物而動,文謂之儀,武謂之衛。一以明制度 ,示等威;一以慎出入,周官旅賁,遠危疑也。書載弁戈、冕劉、虎賁、車輅,王出入 ,執盾以夾王車。朝儀之制,固已粲然。降及秦、漢,始有周廬、陛戟、鹵簿、金根、 大駕、法駕千乘萬騎之盛。歷代因之,雖或損益,然不過為尊大而已。宋初,因唐、五 代之舊,講究修葺,尤為詳備。其殿庭之儀,則有黃麾大仗、黃麾半仗、黃麾角仗、黃 麾細仗。凡正旦、冬至及五月一日大朝會,大慶、冊、受賀、受朝,則設大仗;月朔視 朝,則設半仗;外國使來,則設角仗;發冊授寶,則設細仗。其鹵簿之等有四:一曰大 駕,郊祀大饗用之;二曰法駕,方澤、明堂、宗廟、籍田用之;三曰小駕,朝陵、封祀 、奏謝用之;四曰黃麾仗,親征、省方還京用之。南渡之後,務為簡省。此其大較也。 若夫臨時增損,用置不同,則有國史、會要、禮書具在。今取所載。撮其凡為儀衛志。

殿庭立仗,本充庭之制。唐禮,殿庭、屯門,皆列諸衛黃麾大仗。宋興,太祖增創錯繡 諸旗并幡氅等,著於通禮,正、至、五月一日,御正殿則陳之。青龍、白虎旗各一,分 左右;五嶽旗五在左,五星旗五在右;五方龍旗二十五在左,五方鳳旗二十五在右;紅 門神旗二十八,分左右;朱雀、真武旗各一,分左右;皂纛十二,分左右。(以上金吾 。)天一、太一旗各一,分左右;攝提旗二,分左右;五辰旗五,北斗旗一,分左右; (木、火、北斗在左,金、水、土在右。)二十八宿各一,(角宿至壁宿在左,奎宿至 軫宿在右。)風伯、雨師旗各一,分左右;白澤、馴象、仙鹿、玉兔、馴犀、金鸚鵡、 瑞麥、孔雀、野馬、犛牛旗各二,分左右;日月合璧旗一,在左;五星連珠旗一,在右 ;雷公、電母旗各一,分左右;軍公旗六,分左右;黃鹿、飛麟、兕、騶牙、白狼、蒼 烏、辟邪、網子、貔旗各二,分左右;信幡二十二,分左右;傳教、告止幡各十二,分 左右;黃麾二,分左右。(以上兵部。)日旗、月旗各一,分左右;君王萬歲旗一在左 ;天下太平旗一,在右;獅子旗二,分左右;金鸞、金鳳旗各一,分左右;五方龍旗各 一。(青、赤在左,黃、白、黑在右。以上龍墀。)龍君、虎君旗各五,分左右;赤豹 、黃羆旗各五,分左右;小黃龍旗一,在左;天馬旗一,在右;吏兵、力士旗各五,分 左右;天王旗四,分左右;太歲旗十二,分左右;天馬旗六,分左右;排欄旗六十,分 左右;左右幡氅各五行,行七十五;大黃龍旗二,分左右;大神旗六,分左右。(以上 六軍。)

神宗元豐二年,詳定所言:「正旦御殿,合用黃麾仗。案唐開元禮,冬至朝會及皇太子 受冊、加元服,冊命諸王大臣,朝宴外國,亦皆用之。故事,皇帝受群臣上尊號,諸衛 各率其屬,勒所部屯門、殿庭列仗衛。今獨修正旦儀注,而餘皆未及。欲乞冬會等儀, 悉加詳定。」詔從之。又言:「御殿儀仗,有黃麾幡三而無黃麾。請製大麾一,注旄於 干首,以取夏制;黃色,以取漢制;用十二幅,以取唐制;用一旒,以取今龍墀旗之制 。建於當御廂之前,以為表識。其當御廂之後,則建黃麾幡二。」上謂蔡確等曰:「黃 麾制度,終有可疑。今鑿而為植於大庭,夷夏共瞻,或致博聞多識者譏議,非善,宜姑 闕之。」乃止。三年,詳定所言:「昨定朝會圖,於大慶殿橫街北止陳大輦、逍遙、平 輦,而輿未陳也。當大輦之南,增腰輿一,小輿一。古者扇翣,皆編次雉羽或尾為之, 故於文從『羽』。唐開元改為孔雀,凡大朝會,陳一百五十有六,分居左右。國朝復雉 尾之名,而四面略為羽毛之形,中繡雙孔雀,又有雙盤龍扇,皆無所本。」遂改製偏扇 、團方扇為三等,繡雉。凡朝會,平輦、逍遙並陳於東西龍墀上。

徽宗政和三年,議禮局上大慶殿大朝會儀衛:

黃麾大仗五千二十五人。仗首左右廂各二部,絳引幡十。(執各一人。)第一部,左右 領軍衛大將軍各一員,第二部,左右領軍衛折衝,掌鼓一人,帥兵官一十人。次執儀刀 部十二行,每行持各十人:(後部並仗同。)第一行,黃雞四角氅;(凡氅,皆持以龍 頭竿。)第二,儀鍠五色幡;第三,青孔雀五角氅;第四,烏戟;第五,緋鳳六角氅; 第六,細弓矢;第七,白鵝四角氅;第八,朱縢絡盾刀;第九,皂鵝六角氅;第十,細 弓矢;第十一,槊;第十二,綠縢絡盾刀。揭鼓二,掌鼓二人。(後部同。)以上排列 左右廂。第一部各於軍員之南,居次廂第一部稍前。第二部於第一部之後,並相向。

次廂左右各三部:第一,左右屯衛;第二,左右武衛,並大將軍;第三,左右衛將軍: 各一員。第一,果毅;第二、第三,折衝:各一員。於仗首左右廂第一部之南,相向。 持黃麾幡二人,在當御廂前分立。當御廂左右各一部,左右衛果毅各一人,於玉輅之前 分左右,並北向。次後廂左右各三部:第一,左右驍衛將軍;第二,左右領軍衛折衝; 第三,左右領軍衛果毅:各一員。第一部,分於當御廂之左右差後;第二部,左在金輅 之後西偏,右在象輅之後東偏;第三部,左在革輅之後西偏,右在木輅之後東偏,並北 向。

次左右廂各三部:第一,左右武衛將軍;第二,左右屯衛將軍;第三,左右領軍衛折衝 :各一員。各在網子、鶡雞、貔旗之前,東西相向。左右廂各步甲十二隊:第一隊,左 右衛果毅;第二,左右衛,第四,左右驍衛,第六,左右武衛,第八,左右屯衛,第十 、第十二,左右領軍衛,並折衝;第三,左右驍衛,第五,左右武衛,第七,左右屯衛 ,第九、第十一,左右領軍衛,並果毅:各一員。每隊旗一,貔、鶡雞、仙鹿、金鸚鵡 、瑞麥、孔雀、野馬、犛牛、甘露、網子。(內第十二隊旗同第一隊。)刀盾、弓矢相 間,分十二隊,每隊三十人,五重。第一至第六隊,在仗首第二部北;第七至第十二隊 ,在仗首第二部南,東西相向。

後部各十二隊:第一、第二,左右衛;第五至第七,左右武衛;第十至第十二,左右領 軍衛:並折衝。第三、第四,左右驍衛;第八、第九,左右屯衛:並果毅。每隊旗二, 角、赤熊、兕、太平、馴犀、鵔鸃、騼騶、騶牙、蒼烏、白狼、龍馬、金牛。次弩五人 為一列,弓矢十人為二重,槊二十人為四重。以上在大慶殿門外,第一至第四隊在前, 第五至第八隊在後,第九至第十二隊又在後,東西相向。

真武隊:金吾折衝都尉一員,仙童、真武、螣蛇、神龜旗各一,執各一人。犦槊二人, 弩五人為一列,弓矢二十人為四重,槊二十五人為五重。以上在大慶門外中道,北向排 列。

陳孔雀扇四十於簾外。(執各一人。)陳輦輿於龍墀。大輦在東部,押、執、擎人二百 二十有二人;腰輿在南,一十有七人;小輿又在南,二十有五人,皆西向。平輦在西, 逍遙在南,共三十七人,皆東向。設繖,扇於沙墀:方繖二,分左右;(執繖將校四人 。)團龍扇四,分左右;(執扇都將四人。)方雉扇一百,分繖、扇之後,為五行。( 執扇長行一百人。)押當職掌二人,各立團龍扇之北。金吾引駕官二人,分立團扇之南 。

德殿入閤之制,唯殿中省細仗,與兩省供奉官班於庭。太宗淳化三年,增黃麾仗二百五 十人。神宗熙寧三年,修閤門儀制宋敏求言:「本朝惟入閤乃御文德殿視朝。今既不用 入閤儀,即文德殿遂闕視朝之禮。乞下兩制及太常禮院,約唐御宣政殿制裁定,以備朔 望正衙視朝之禮。」詔學士院詳定。學士韓維等上其儀:朔前一日,有司供張於文德殿 庭。東面,左金吾引駕官一人,四色官二人,各帶儀刀。被金甲天武官一人,判殿中省 一人,排列官一人。扇二,方繖一。金吾仗碧襴十二,各執儀刀。兵部儀仗排列職掌一 人,押隊員僚二人。黃麾幡一,告止幡、傳教幡、信幡各八,龍頭竿、戟各五十。西面 ,右金吾引駕官以下,皆如東面。天武官東西總百人。門外立仗:其東,青龍旗一,五 嶽旗五,五龍旗十;其西,白虎旗一,五星旗五,五鳳旗十。御馬,東西皆五匹,每匹 人員二人,御龍官四人。設御幄於殿後閤。其日,左右金吾將軍常服押本衛仗,殿中省 官押細仗,東西對列,俟皇帝受朝、降坐、放仗,乃退。

徽宗政和三年,議禮局上文德殿視朝之制:

黃麾半仗,共二千二百六十五人。殿內仗首,左右廂各一部,每部一百二十四人,在金 吾仗南,東西相向。絳引幡十,(執各一人。)分部之南北,為五重。當御廂左右部同 ,左部在帥兵官東,右部在帥兵官西,各為十重。左右領軍衛大將軍各一員,居部之中 。(次廂左右第一、第二、第三部同。)掌鼓一人,次大將軍後。(次廂左右第一部并 當御廂左右部,次果毅,次廂左右第二、第三部,次折衝,次後廂左右部,次將軍。) 帥兵官十人,分部之南北,為五重,北在絳引幡之南,南在絳引幡之北。次廂左右第一 、第二、第三部在部之南北,當御廂、次後廂左部在黃氅東,右部在氅西。

執儀刀部十行,行十人,每色兩行,為五重。(次廂左右第一、第二、第三部同。當御 廂、次後廂左右部,每色一行,為十重。左部以東為首,右部以西為首,並次帥兵官。 )第一行,龍頭竿黃雞四角氅;(凡氅皆持以龍頭竿。)第二,儀鍠五色幡;第三,青 孔雀五角氅;第四,烏戟;第五,緋鳳六角氅;第六,細弓矢;第七,白鵝四角氅;第 八,朱縢絡盾刀;第九,阜鵝六角氅;第十,槊。揭鼓二,掌揭鼓二人。(分立緋氅、 烏戟後當中,次廂左右第一、第二、第三部同,當御廂、次後廂並一在儀鍠、青氅間, 一在弓矢、白氅間,與後行齊。)次廂左右各三部,每部一百一十五人,次左右廂仗首 之南,東西相向。第一部,左右屯衛大將軍及果毅各一員。第二部,左右武衛大將軍, 第三部,左右衛將軍各一員,折衝各一員。黃麾幡二,分立當御左右廂前中間,北向。 當御廂左右各一部,每部一百二十四人,在殿門內中道,分東西,並北向。(次後廂左 右部同。大慶殿列於樂架之南。)左右衛果毅各一員。(左在部西,右在部東。次後左 右廂將軍准此。)次後廂左右各一部,每部一百一十四人,次當御廂南,左右驍衛將軍 各一員。左右廂各步軍六隊,(第一隊,每隊三十三人,第二至第六隊,每隊各二十七 人。)分東西,在仗隊後。第一,左右衛;第三,左右武衛;第五,左右領軍衛:並果 毅,各一員。第二,左右驍衛;第四,左右屯衛;第六,左右領軍衛:並折衝,各一員 。每隊旗二,貔、金鸚鵡、瑞麥、犛牛、甘露、鶡雞。(執各一人。)刀盾、弓矢相間 ,人數行列同前。左右廂步軍,殿門外左右廂後部各六隊,每隊三十八人,在部下親從 後,東西相向。第一隊,左右衛;第三,左右武衛;第五,左右領軍衛:並折衝,各一 員,第二,左右驍衛;第四、第六,左右屯衛:並果毅,各一員。角、太平、馴犀、騶 牙、白狼、蒼烏等旗各二,弩五人,為一列,弓矢十人,為二重,槊二十人,為四重。

真武隊五十七人,在端禮門內中道,北向。(大慶殿於殿門外。)前有金吾折衝都尉一 員,仙童、真武、螣蛇、神龜等旗各一,犦槊二人,弩五人為一列,弓矢二十人為四重 ,槊二十五人為五重。排列仗隊職掌六人,分立仗隊之間,殿內四人,殿外二人。

殿中省尚輦陳扇二十於簾外,執扇殿侍二十人。陳腰輿、小輿於東、西朵殿,腰輿在東 ,小輿在西,人員、都將各一人,輦官共四十人。陳繖、扇於殿下,方繖二,團龍扇四 ,並分左右夾繖。(執扇各一人,將校或節級。)方雉扇六十,作三重,在繖、扇之後 。輦官長行各一人,金吾左右將軍各一員,在繖、扇之南,稍前。四色官四人,二人立 於將軍之南,與繖、扇一列。宣敕放仗二人,在引駕官南。執儀刀引駕官二人,在親從 官後。長行二十四人,在四色官之南。排列官二人,在長行之南。次金甲天武官二人, 在長行南。以上並分東西相向立。設旗於殿門之外,青龍旗一在左,五嶽神旗各一次之 ,五方色龍旗各一次之,五方色龍旗各一又次之。白虎旗一在右,五星神旗各一次之, 五方色鳳旗各一次之,五方色鳳旗各一又次之。

詔頒行之。(大慶殿冊命諸王、大臣,黃麾仗準文德殿視朝。)

政和中,大祀饗立仗:大黃龍負圖旗一,執○二百人,陳於闕庭赤龍旗南少西大黃龍旗 之北。宣和冬祀,陳於大內前。大黃龍旗一,執○六十人,陳於逐頓宮門外宣德門,次 大黃龍負圖旗之南。宣和,此旗下又有日、月、五星連珠、北斗、招搖、蒼龍、白虎、 朱雀、玄武、君王萬歲、獅子、金鸞、金鳳、五方龍、天下太平等旗,凡二十一。正、 至受朝同。龍墀旗陳於殿庭;太廟,在西櫺星門外路南,次赤龍旗少北;青城,在泰禋 門外,(夏祭大禮在明禋門外。)赤龍旗之南。(宗祀祫饗大禮,不設大黃龍負圖旗、 大黃龍旗。)大神旗六,執○各九十人,宣德門、泰禋門並陳於大黃龍旗之南,東西相 望;大廟陳於西櫺星門外,大黃龍旗之西少南,視赤龍旗為列,南北相望。龍墀旗執○ 各十二人,左右有日、月旗各一。次君王萬歲旗一,宣德門、泰禋門,在路東;太廟, 在門外路南。次獅子旗二,左右有金鸞、金鳳旗各一。次五方龍旗各一:青、黃、赤龍 旗,宣德、泰禋門在東,太廟在南;黑、白龍旗,宣德、泰禋門在西,太廟在北。次天 下太平旗一,宣德、泰禋門,在路西;太廟,在路北。以上旗皆在車駕前發仗內。執○ 人並錦帽、五色絁繡寶相花衫、鐵臂韝、革帶。

政和中,遼使朝紫宸殿,用黃麾角仗,共一千五十六人。殿內黃麾幡二,次四色官之南 ,分左右。仗首左右廂各一部,每部一百四十人,在朵殿下稍南。絳引幡十,分部之南 北,各為五重。左右領軍衛大將軍各一員,在部中稍南。(次廂左右第一、第二部同。 )掌鼓一人,次大將軍後。(次廂左右第一部次果毅,第二部次折衝。)帥兵官十人, 分部之南北,(北在絳引幡之南,南在絳引幡之北。次廂左右第一、第二部在部之南北 。)各為五重。執儀刀部九行,每行持各十人。第一,龍頭竿黃雞四角氅;(皆持以龍 頭竿。)第二,儀鍠五色幡;第三,青孔雀五角氅;第四,烏戟;第五,緋鳳六角氅; 第六,細弓矢;第七,白鵝四角氅;第八,槊;第九,阜鵝六角氅。掌揭鼓一人,在緋 氅、烏戟之後。(次廂左右第一、第二部同。)次廂左右各二部,每部一百五人,次左 右廂仗首之南。第一部,左右屯衛大將軍、果毅各一員;第二,左右武衛大將軍、折衝 各一員。掌鼓以下至掌揭鼓人數,並同仗首。殿外左右廂各步甲三隊,每隊三十三人。 第一,左右衛,第三,左右武衛,並果毅;第二,左右驍衛、折衝:並各一員。貔、金 鸚鵡、瑞麥旗各二,以次分在三隊。刀盾三十人,為五重。(內第二隊弓矢。)左右廂 後部各三隊,(第一隊每隊三十八人,第二隊每隊三十三人。)第一,左右衛,第三, 左右武衛,並折衝;第二,左右驍衛、果毅。角、太平、馴犀旗各二,以次分在三隊。 弩五人,為一列,弓矢十人,為二重,(第二、第三隊為一列。)槊二十人,為四重。 排列仗隊職掌二人,次廂第二部之南,分左右。以上殿內外仗隊,東西相向排列。

殿中省尚輦陳輿、輦於東西朵殿,平輦在東,西向;逍遙輦在西,東向。設繖、扇於殿 下,方繖二,分左右;團龍扇四,分左右,夾方繖。方雉扇二十四,分左右,各二重, 在繖、扇之後。金吾四色官一人。

政和中,文德殿發冊,用黃麾細仗,共一千四百二人。設日旗、君王萬歲旗、獅子旗、 金鸞旗、青龍旗、赤龍旗各一,在殿東階之東,以西為上;月旗、天下太平旗、獅子旗 、金鳳旗、白龍旗、黑龍旗各一,在殿西階之西,以東為上;(每旗執撦四人。)俱北 向立。押當職掌二人,分左右立於日、月旗南。次方繖二,團龍扇四,夾方繖。次金吾 上將軍二人,將軍四人,引駕官四人。次金甲二人。次四色官六人,內二人執笏,餘執 金銅儀刀。次碧襴二十四人,內執金銅儀刀左右各六人,在北。次都押衙二人,立於碧 襴之南,少退。次皂纛旗一十二,(每旗執撦五人。)左右金吾仗司員僚各一人押纛, 立於旗南。次青龍旗一在東,白虎旗一在西,(每旗執撦六人。)員僚二人押旗,在旗 之北。以上並分左右,東西向。次五方龍旗在東,五方鳳旗在西,各二十五。每五旗相 間,各依方色排列。次五嶽神旗五在東,五星神旗五在西,各依方位排列。每旗執撦三 人。次朱雀旗一在東,真武旗一在西。(每旗執撦六人。)以上並北向。員僚二人押旗 ,在旗之南,分左右。次紅門旗二十八,分左右。(每旗執撦二人。)次寅、卯、辰、 巳、午、未旗六,在東;申、酉、戌、亥、子、丑旗六,在西。天王旗四,分左右,夾 辰旗。次龍君、赤豹、吏兵旗各五,每旗各為一列在東,每列掩尾天馬旗一,以次在東 。次虎君、黃熊、力士旗各五,每旗各為一列在西,每列掩尾天馬旗一,以次在西。( 每旗執撦三人。)員僚六人押仗,各分立旗前。次員僚四人押旗,分左右,東西為一列 。(每列一員。)左廂第一隊,鶡雞、白澤、玉馬、貔旗、四瀆旗各一,為一列;(下 至第九隊旗行列準此。)第二隊,角、亢、氐、房、心宿旗各一;第三隊,虛、危、室 、壁、奎宿旗各一;第四隊,參、井、鬼、柳宿、駃騠旗各一;第五隊,三角獸、黃鹿 、苣文、馴象、飛麟旗各一;第六隊,辟邪、玉兔、吉利、仙鹿、祥雲旗各一;第七隊 ,花鳳、飛黃、野馬、金鸚鵡、瑞麥旗各一;第八隊,孔雀、兕、甘露、網子、角旗各 一,並各為一列;第九隊,犛牛旗一,設於孔雀旗後。右廂第一隊,同左廂第一;第二 隊,尾、箕、斗、牛、女宿旗各一;第三隊,婁、胃、昴、畢、觜宿旗各一;第四隊, 星、張、翼、軫、駃騠旗各一;第五至第八隊,並同左廂第五至第八;第九隊,騶牙旗 、蒼烏旗各二,相間為一列。(每旗執撦三人。)俱北向。員僚二人,押黃麾立於龍鳳 旗之北。左右廂五色龍鳳旗之東西,各設黃麾幡二。次告止幡、傳教幡、信幡各五,次 絳麾幡二,次絳引幡五。員僚五人,押黃麾立於龍鳳旗北少東。排闌旗三十,自黃麾幡 東西排列,以次於南,(每旗執撦三人。)俱北向。鐙杖、哥舒各三十,於殿東西兩廂 排列。鐙杖起北,哥舒間之,俱東西相向。左右廂執白柯槍各七十五人,東西相向。又 於騶牙旗南設大黃龍旗一,在殿門裡少西,執撦二十人。小黃龍旗一,在大黃龍旗後少 西,執撦三人。次大神旗六,分左右。衛尉寺押當儀仗職掌四人,排仗通直官二人,大 將二人,節級二人,檢察六人,左右金吾仗司押當職掌、排列官各一人。凡大朝會儀衛 ,有司皆依令式陳設。

初,宋制,有黃麾大仗、半仗、角仗、細仗。南渡後,儀仗尤簡,惟造黃麾半仗、角仗 、細仗,而大仗不設。中興大朝會,四朝惟一講,紹興十五年正月朔旦是也。然止以大 仗三分減一,用三千三百五十人。自是正旦、冬至俱免大朝賀,以為定例焉。

黃麾半仗者,大慶殿正旦受朝、兩宮上冊寶之所設也,用二千四百一十五人。其內儀仗 官兵等一千八百三人,兵部職掌五人,統制官二人,皆帕頭、公裳、腰帶、靴、笏。金 吾司碧襴三十二人,帕頭、碧襴衫、銅革帶,執儀刀。將官二人,帕頭、緋抹額、紫繡 羅袍、背螣蛇、銅革帶,執儀刀。旁頭一十人,素帽、紫紬衫、纈衫、黃勒帛,執銅仗 子。金銅甲二人,兜鍪、甲衫、錦臂衣,執金銅鉞斧。絳引幡十,告止幡、傳教幡、信 幡各二,執幡人皆武弁、緋寶相花衫、勒帛。黃麾幡二,執幡人武弁、黃寶相花衫、銅 革帶。小行旗三百人,素帽、五色抹額、緋寶相花衫、勒帛。五色小氅三百人,儀鍠四 十人,皆纈帽,五色寶相花衫、勒帛。金節一十二人,武弁、青寶相花衫、銅革帶。殳 叉三十人,素帽、五色寶相花衫、勒帛。綠槊二百一十人,素帽、緋寶相花衫、勒帛。 烏戟二百一十人,纈帽、緋寶相花衫、勒帛。白柯槍六十人,素帽子、銀褐寶相花衫、 勒帛。儀弓二百七十人,纈帽、青寶相花衫、勒帛。儀弩六十人,平巾幘、緋寶相花衫 、勒帛。銅仗子二十人,素帽、紫紬衫、黃勒帛。儀刀百八十四人,平巾幘、緋寶相花 衫。內大旗下六百一十二人,大旗三十四,龍旗一十,鳳旗一十,五星旗、五嶽旗各五 ,青龍旗、白虎旗、朱雀旗、玄武旗各一,每旗扶拽一十七人,搭材一名,武弁、五色 寶相花衫、勒帛。其外殿中輿輦、繖扇百三十三人,逍遙、平輦各一,每輦人員八人, 帽子、宜男纈羅單衫、塗金銀柘枝腰帶。輦官二十七人,帕頭、白獅子纈羅單衫、塗金 銀海捷腰帶、紫羅裡夾三襜。中道繖扇六十六,輦官七十人,素方繖四十四人,弓腳帕 頭、碧襴衫、塗金銅革帶、烏皮履。繡紫方繖六、花團扇十二、十八人,雉扇二十二人 ,準備四人,皆武弁、緋寶相花袍、銅革帶。鳳扇二十二人,黃抹額、黃寶相花袍、黃 勒帛。編排儀仗職掌五人,立殿下繖扇後,烏皮介幘、緋羅寬衫、白羅大帶。

其黃麾小半仗者,大慶殿冊皇太子及穆清殿皇后受冊之所設也,用一千四百九十九人。 其內儀仗官兵等八百八十七人,兵部職掌十二人,金吾司碧襴三十人,絳引幡二、告止 幡一、傳教幡一、信幡一、用十五人,黃麾幡一、三人。小行旗百八十人,五色小氅子 百八十人,金節十二人,儀鍠、斧二十三人,綠槊七十五人,烏戟七十五人,白柯槍八 十一人,儀弓六十三人,儀弩四十五人,銅仗子一十人,儀刀六十七人。統制官、將官 、牽頭、金銅甲,皆與前半仗同。內大旗下六百一十二人,殿中輿輦、繖扇百三十二人 ,皆同前半仗。

其黃麾角仗者,大慶殿冬至受朝、紫宸殿即位、兩宮賀節慶壽、紫宸殿受金使朝之所設 也,用一千五十六人。內金吾司放仗官二人,統制官一人,攝大將軍六人,旁頭五人, 黃麾幡一,三人,絳引幡八,二十四人,金節十二人,儀弓七十人,儀弩五十人,儀刀 七十人,儀鍠、斧一十三人,白柯槍三十人,綠槊七十人,烏戟七十人,小行旗三百人 ,五色小氅三百人,銅仗子三十人。

其黃麾細仗者,大慶殿、文德殿發冊及進國史之所設也。東都用一千四百二人,中興後 或用百人至五百人,隨事增損。而其執仗有四,小行旗、五色小氅、儀刀、銅仗子;其 服色有四,纈帽子、素帽子、平巾幘、武弁冠,五色寶相花衫、勒帛。

大朝會之外,有日參、四參、六參、朔參、望參。朔參,用釐務、不釐務通直郎已上。 望參,用釐務通直郎已上。宣制、非時慶賀以望參官,餘以朔參官。四參官,謂宰執, 侍從,武臣正任,文臣卿監、員郎、監察御史已上。四參遇雨則改日參。在京宮觀奉朝 請者赴六參。高宗移蹕臨安,殿無南廊,遇雨雪,則日參官於南閤內起居。宰執、使相 立簷下;侍從、兩省、臺諫官以下立南閤內;卿監、郎官、武功大夫以下立東西廊。紹 興十二年十月,有司請行正、至朝賀禮,及講求祖宗故實常朝、視朝、正衙、便殿之儀 。乃討論朔日文德殿視朝,紫宸殿日參、望參,垂拱殿日參、四參,假日崇政殿坐,聖 節垂拱、紫宸殿上壽之制。請先御正殿視朝。十一月,禮部侍郎王賞言:「正、至及大 慶賀受朝,係御大慶殿,與文德、紫宸、垂拱殿禮制不同。月朔視朝,則御文德殿,謂 之前殿正衙,設黃麾半仗。其餘紫宸、垂拱皆系別殿,不設儀仗。今大慶殿朝會,禮文 繁多,欲先舉行文德殿視朝之制。」時行宮止一殿,乃更作祟政、垂拱二殿。御史臺請 以射殿為崇政殿,朔望權置帳門以為紫宸殿,宣赦書、德音、麻制以為文德殿,群臣拜 表、聽御劄批答權作文殿德東上閤門。其垂拱殿四參,於殿門外設位版。十三年,始視 朝於文德殿,設黃麾半仗二千四百十五人。六月,紫宸殿望參,設黃麾角仗一千五十六 人。自是,後殿坐及射殿引呈公事,以日景已高,依舊制設衛士、青涼繖十。淳熙十四 年,詔引呈射殿公事,殿門外排立御馬,如後殿之儀。

大朝會儀,舊制,垂拱殿設簾,殿上駐輦,候起居稱賀班絕,乘輦,樞密、知閤門官、 樞密都副承旨、諸房副都承旨前導,管軍引駕至大慶殿後幄降輦,入次更衣。紹興十五 年正月朔旦,以二殿經途與東都異,乃以常御殿為垂拱殿,免駐輦,設簾帷,設椅子, 稱賀畢,過大慶殿後幄。前期,儀鸞司設御榻於大慶殿中,南向,設東西房於御榻左右 稍北,設東西閤於殿後左右,殿上前楹施簾,設香案於殿下。太常展宮架樂於殿庭橫街 之南。其日,御輦院陳輿輦、繖扇於殿下,東西相向。兵部陳五輅於皇城南門外,俱北 向。騏驥院列御馬於殿門外,東西相向。兵部帥屬設黃麾仗三千三百五十人於殿門內外 。以殿狹,輦出房,不鳴鞭。

淳熙十六年正旦,行稱賀禮,比政和五禮月朔視朝儀。皇帝御大慶殿,服靴袍,即御坐 ,皇太子、文武百僚常服稱賀,而設黃麾半仗二千四百十五人。及冬至朝賀,設黃麾角 仗一千五十六人。著為令。而大朝會儀。自紹興十五年以後不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