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廷祚 李崇矩 王仁贍 楚昭輔 李處耘
吳廷祚,字慶之,并州太原人。少頗讀書,事周祖,為親校。廣順初,授莊宅副使,遷 內軍器庫使、知懷州,入為皇城使。會天平符彥卿移鎮大名,以廷祚權知鄆州。
世宗即位,遷右羽林將軍,充內客省使。未幾,拜宣徽北院使。世宗征劉崇,為北面都 巡檢使。師還,權判澶州。歸闕,加右監門衛大將軍。俄遷宣徽南院使、判河南府、知 西京留守事。汴河決,命廷祚督丁壯數萬塞之。因增築堤防,自京城至臨淮,數旬訖工 。世宗北征,權東京留守。是夏,河決鄭州原武縣,命廷祚發近縣丁壯二萬餘塞之。師 還,以廷祚為左驍衛上將軍、檢校太傅,充樞密使。恭帝即位,加檢校太尉。
宋初,加同中書門下二品,以其父名璋,故避之。會李筠叛,廷祚白太祖曰:「潞城喦 險,且阻太行,賊據之,未易破也。筠素勇而輕,若速擊之,必離上黨來邀我戰,猶獸 亡其藪,魚脫於淵,因可擒矣。」太祖遂親征,以廷祚留守東京兼判開封府。筠果領兵 來,戰澤州南,其眾敗走。及討李重進,又為東京留守。
建隆三年夏,帝謂之曰:「卿掌樞務,有年於茲,與卿秦州,以均勞逸。明日製出,恐 卿以離朕左右為憂,故先告卿。」即以為雄武軍節度。先是,秦州夕陽鎮西北接大藪, 多材植,古伏羌縣之地。高防知州日,建議就置采造務,調軍卒分番取其材以給京師。 西夏酋長尚波於率眾爭奪,頗傷役卒,防捕繫其黨,以狀聞。上令廷祚代防,齎詔赦尚 波於等,夏人感悅。是年秋,以伏羌地來獻。
乾德二年來朝,改鎮京兆。開寶四年長春節來朝。俄遇疾,車駕臨問,命爇艾灸其腹, 遣中使王繼恩監視之。未幾卒,年五十四。贈侍中,官給葬事。
廷祚謹厚寡言,性至孝,居母喪,絕水漿累日。好學,聚書萬餘卷。治家嚴肅,尤崇奉 釋氏。
子元輔、元載、元範、元扆、元吉、元慶。元範、元慶仕皆至禮賓副使。元吉,閤門祗 候。元吉子昭允,太子中捨。元慶子守仁,內殿崇班。
元輔字正臣,頗好學,善筆札。周廣順中,以父任補供奉官。世宗嗣位,遷洛苑使。宋 初,授左驍衛將軍、澶州巡檢,累官至定州鈐轄。卒,年四十八。子昭德、昭遜、昭普 ,並閤門祗候。
元載,建隆初,授太子右春坊通事舍人,賜緋魚袋。廷祚出鎮秦、雍,並補衙門都校。 廷祚卒,授供奉官。太平興國三年,加閤門祗候,與太祝毋賓古使契丹。九年,擢為西 上閤門副使,出知陝州。
雍熙三年,徙知秦州。州民李益者,為長道縣酒務官,家饒於財,僮奴數千指,恣橫持 郡吏短長,長吏而下皆畏之。民負息錢者數百家,郡為督理如公家租調,獨推官馮伉不 從。益遣奴數輩伺伉按行市中,拽之下馬,因毀辱之。先是,益厚賂朝中權貴為庇護, 故累年不敗。及伉屢表其事,又為邸吏所匿,不得達,後因市馬譯者附表以聞,譯因入 見,上其表。帝大怒,詔元載逮捕之。詔書未至,京師權貴已報益,益懼,亡命。元載 以聞,帝愈怒,詔州郡物色急捕之,獲於河中府民郝氏家,鞫於御史府,具得其狀,斬 之,盡沒其家。益子仕衡先舉進士,任光祿寺丞,詔除籍,終身不齒。益之伏法,民皆 飯僧相慶。
端拱初,遷西上閤門使。淳化二年,加領富州刺史,俄徙知成都府。蜀俗奢侈,好遊蕩 ,民無贏餘,悉市酒肉為聲技樂,元載禁止之;吏民細罪又不少貸,人多怨咎。及王小 波亂,元載不能捕滅,受代歸闕,而成都不守。
時李仕衡通判華州,常銜元載因事殺其父,伺元載至闕,遣人閱行裝,收其關市之稅。 元載拒之,仕衡抗章疏其罪,坐責郢州團練副使。移單州,以疾授左衛將軍致政。卒, 年五十三。
子昭明,為內殿崇班;昭矩,太子中舍。
元扆字君華。太平興國八年,選尚太宗第四女蔡國公主,授左衛將軍、駙馬都尉。明年 正月,領愛州刺史。是冬,領本州團練使。
雍熙三年,有事北邊,元扆表求試劇郡,命知鄆州。逾年召入,尋知河陽。還朝,改鄯 州觀察使。特詔朝會序班次節度使,奉祿賜予悉增之。再知河陽。
淳化元年,以主疾召還。主薨,復遣之任。五年,秋霖河溢,奔注溝洫,城壘將壞,元 扆躬涉泥滓,督工補塞。民多構木樹杪以避水,元扆命濟以舟楫,設餅餌以食。時澶、 陝悉罹水災,元扆所部賴以獲安。
真宗即位,換安州觀察使,俄知澶州。咸平三年,轉運使劉錫上其治狀,詔書嘉獎,遷 寧國軍留後、知定州。時王超、王繼忠領兵踰唐河,與遼人戰,元扆度其必敗,乃急發 州兵護河橋。既而超輩果敗,遼人乘之,至橋,見陣兵甚盛,遂引去。考滿,吏民詣闕 貢馬,疏其善政十事,願借留樹碑,表其德政。詔褒之。屬歲旱,吏白召巫以土龍請雨 。元扆曰:「巫本妖民,龍止獸也,安能格天?惟精誠可以動天。」乃集道人設壇,潔 齋三日,百拜祈禱,澍雨沾洽。
景德三年代歸,拜武勝軍節度。三年,以陵域積水,議堙掘溝澗,命為修諸陵都部署, 以內侍副都知閻承翰副之。出知潞州。初,并、代、澤、潞皆分轄戍卒,後并於太原。 至是,以元扆臨鎮,遂分領澤潞晉絳磁隰、威勝七州軍戎事,委元扆專總之。東封,表 求扈從,命祀青帝,禮畢,加檢校太傅、知徐州。大中祥符四年,以祀汾陰恩,改領山 南東道。五月,制書下,元扆被疾卒,年五十,贈中書令,諡忠惠。子弟進秩者五人。 五年,葬元扆,時上元欲觀燈,帝為移次夕。
元扆性謹讓,在藩鎮有憂民心,待賓佐以禮。喜讀春秋左氏,聲色狗馬,一不介意。所 得祿賜,即給親族孤貧者。將赴徐州,請對言:「臣族屬至多,其堪祿仕者皆為表薦, 餘皆均奉贍之。」公主有乳媼,得入參宮禁,元扆慮其去後妄有請託,白上拒之。真宗 深所嘉嘆,於帝婿中獨稱其賢。及歿,甚悼惜之。且以元扆得疾,本州不以聞,詔劾其 官屬。
子守禮,至六宅使、澄州刺史,以帝甥特贈和州防禦使;守嚴,至內殿崇班,天禧中, 錄守嚴子承嗣、承緒並為殿直;守良為內殿崇班;守讓閤門祗候。
李崇矩字守則,潞州上黨人。幼孤貧,有至行,鄉里推服。漢祖起晉陽,次上黨,史弘 肇時為先鋒都校,聞崇矩名,召署親吏。乾祐初,弘肇總禁兵兼京城巡檢,多殘殺軍民 ,左右懼,稍稍引去,惟崇矩事之益謹。及弘肇被誅,獨得免。
周祖與弘肇素厚善,即位,訪求弘肇親舊,得崇矩。謂之曰:「我與史公受漢厚恩,戳 力同心,共獎王室,為姦邪所構,史公卒罹大禍,我亦僅免。汝史氏家故吏也,為我求 其近屬,吾將恤之。」崇矩上其母弟福。崇矩素主其家,盡籍財產以付福,周祖嘉之, 以崇矩隸世宗帳下。顯德初,補供奉官。從征高平,以功轉供備庫副使,改作坊使。恭 帝嗣位,命崇矩告哀於南唐。還判四方館事。
宋初,李筠叛,命崇矩率龍捷、驍武左右射禁軍數千人屯河陽,以所部攻大會砦,拔之 ,斬首五百級。改澤、潞南面行營前軍都監,與石守信、高懷德、羅彥瑰同破筠眾於碾 子谷。及平澤、潞,遣崇矩先入城,收圖籍,視府庫。因上言曰:「上黨,臣鄉里也。臣 父尚槁葬,願護櫬歸京師。」許之,賜予甚厚。師還,會判三司張美出鎮,拜右監門衛 大將軍,充三司使。從征李重進,還為宣徽北院使,仍判三司。
乾德二年,代趙普拜樞密使。五年,加檢校太傅。時劍南初平,禁軍校呂翰聚眾構亂, 軍多亡命在其黨中,言者請誅其妻子。太祖疑之,以語崇矩。崇矩曰:「叛亡之徒固當 孥戮,然案籍合誅者餘萬人。」太祖曰:「朕恐有被其驅率,非本心者。」乃令盡釋之 。翰眾聞之,亦稍稍自歸。未幾,翰敗滅。
開寶初,從征太原。會班師,命崇矩為後殿。次常山,被病,帝遣太醫診視,命乘涼車 還京師。崇矩叩頭言:「涼車乃至尊所御,是速臣死爾。」固辭得免。
時趙普為相,崇矩以女妻普子承宗,相厚善,帝聞之不悅。有鄭伸者,客崇矩門下僅十 年,性險詖無行,崇矩待之漸薄。伸銜之,因上書告崇矩陰事。崇矩不能自明。太祖釋 不問,出為鎮國軍節度,賜伸同進士出身,以為酸棗主簿;仍賜器幣、襲衣、銀帶。六 年,崇矩入為左衛大將軍。
太平興國二年夏,河防多決,詔崇矩乘傳自陝至滄、棣,按行河堤。是秋,出為邕、貴 、潯、賓、橫、欽六州都巡檢使。未幾,移瓊、崖、儋、萬四州都巡檢使,麾下軍士咸 憚於行,崇矩盡出器皿金帛,凡直數百萬,悉分給之,眾乃感悅。時黎賊擾動,崇矩悉 抵其洞穴撫慰,以己財遺其酋長,眾皆懷附。代還,拜右千牛衛上將軍。雍熙三年,命 代宋偓,判右金吾街仗兼六軍司事。端拱元年,卒,年六十五。贈太尉,諡元靖。
崇矩性純厚寡言,尤重然諾。嘗事史弘肇,及貴,見其子孫,必厚禮之,振其乏絕。在 嶺海四五年,恬不以炎荒嬰慮。舊涉海者多艤舟以俟便風,或旬餘,或彌月,崇矩往來 皆一日而渡,未嘗留滯,士卒僮僕隨者皆無恙。信奉釋氏,飯僧至七十萬,造像建寺尤 多。又喜黃白朮,自遠迎其人,館於家以師之,雖知其詐,猶以為神仙,試已終無悔恨 。子繼昌。
繼昌字世長。初,崇矩與太祖同府厚善,每太祖誕辰,必遣繼昌奉幣為壽。嘗畀弱弓輕 矢,教以射法。建隆三年,蔭補西頭供奉官。太祖欲選尚公主,崇矩謙讓不敢當,繼昌 亦自言不願。崇矩亟為繼昌聘婦,太祖聞之,頗不悅。
開寶五年,選魏咸信為駙馬都尉,繼昌同日遷如京副使。崇矩出華州,補鎮國軍牙職。 入為右班殿直、東頭供奉官,監大名府商稅,歲課增羨。會詔擇廷臣有勞者,府以名聞 。丁外艱,服闋,授西京作坊副使。淳化中,齊饑多盜,命為登、萊、沂、密七州都巡 檢使。
至道二年,蜀賊平,餘黨頗嘯聚,拜西京作坊使、峽路二十五州軍捉賊招安都巡檢使, 旋改兵馬鈐轄。賊酋喻雷燒者,久為民患,以金帶遺繼昌,繼昌偽納之,賊懈不設備, 因掩殺之。進西京左藏庫使。
咸平三年,王均亂蜀,與雷有終、上官正、石普同受詔進討,砦於城西門。賊忽開城偽 遁,有終等各以所部徑入,繼昌覺,亟止之不聽,因獨還砦。賊果閉關發伏,悉陷之, 有終等僅以身免。繼昌按堵如故,所部諸校聞城中戰聲,泣請引去。繼昌曰:「吾位最 下,當俟主帥命。」是夕,有終馳報至,徙繼昌屯鴈橋門。三月,破彌牟砦,斬首千級 ,大獲器仗,進逼魚橋門,均脫走。繼昌入城,嚴戒部下,無擾民者。獲婦女童幼置空 寺中,俟事平遣還其家。繼昌急領兵追賊至資州,聞均梟首乃還。以功領獎州刺史。俄 知青州,入掌軍頭引見司。
景德二年,將幸澶州,遣先赴河上給諸軍鎧甲。遼人請和,欲近臣充使,乃令繼昌與其 使姚東之偕詣遼部,俄與韓杞同至行在;及遼人聘至,又命至境首接伴。尋擢為西上閤 門使。三年,又副任中正使契丹。是冬,將朝陵寢,以汝州近洛,衛兵所駐,命知州事 兼兵馬鈐轄。駕還,召歸,出知延州兼鄜延路鈐轄。
大中祥符元年,進秩東上閤門使。俄以目疾求歸京師。入對,勞問再三,遣尚醫診視, 假滿仍給以奉。少愈,令樞密院傳旨,將真拜刺史,復任延安。繼昌以疾表求休致。未 幾,改右驍衛大將軍,領郡如故。祀汾陰,留為京師新城巡檢鈐轄,改左神武軍大將軍 、權判右金吾街仗。其子遵勗,尚萬壽長公主。
天禧初,主誕日,邀繼昌過其家,迎拜為壽。帝知之,密以襲衣、金帶、器幣、珍果、 美饌賜之。翌日,主入對,帝問繼昌強健能飲食,拜連州刺史,出知涇州。表求兩朝御 書及謁拜諸陵,皆許之。二年冬,卒,年七十二。遣中使護櫬以歸。錄其子贊善大夫文 晟為殿中丞,殿直文旦為侍禁。
繼昌性謹厚,士大夫樂與之遊。為治尚寬,所至民懷之。任峽路時,與上官正聯職。正 殘忍好殺,嘗有縣胥護芻糧,地遠後期,正令斬之,繼昌徐為解貸焉。鄭伸者,早死, 其母貧餓,嘗詣繼昌乞丐,家人兢前詬逐。繼昌召見,與白金百兩,時人稱之。
遵勗初尚主,詔升為崇矩子,授昭德軍留後、駙馬都尉。
王仁贍,唐州方城人。少倜儻,不事生產,委質刺史劉詞。詞遷永興節度,署為牙校。 詞將卒,遺表薦仁贍材可用。太祖素知其名,請於世宗,以隸帳下。
宋初,授武德使,出知秦州,改左飛龍使。建隆二年,遷右領軍衛將軍,充樞密承旨。 高繼沖請命,以仁贍為荊南巡檢使。繼衝入朝,命知軍府。乾德初,遷左千牛衛大將軍 。不踰月,加內客省使。
二年春,召赴闕,擢為樞密副使。七月,加左衛大將軍。興師討蜀,命仁贍為鳳州路行 營前軍都監。蜀平,坐沒入生口財貨、殺降兵致蜀土擾亂,責授右衛大將軍。初,劍南 之役,大將王全斌等貪財,軍政廢弛,寇盜充斥。太祖知之,每使蜀來者,令陳全斌等 所入賄賂、子女及發官庫分取珠金等事,盡得其狀。及全斌等歸,帝詰仁贍,仁贍歷詆 諸將過失,欲自解。帝曰:「納李廷珪妓女,開豐德庫取金寶,豈全斌輩邪?」仁贍不 能對。廷珪,故蜀將也。帝怒,令送中書鞫全斌等罪,仁贍以新立功,第行降黜而已。 帝幸洛,以仁贍判留守司、三司兼知開封府事。及召沈倫赴行在,以仁贍為東京留守兼 大內都部署。駕還,遂判三司,俄命權宣徽北院事。
太平興國初,拜北院使兼判如故,加檢校太保。四年,親征太原,充大內部署,仍判留 守司、三司,總轄裡外巡檢司公事。師還,加檢校太傅。
五年,仁贍廉得近臣戚里遣人市竹木秦、隴間,聯巨筏至京師,所過關渡,矯稱制免算 ;既至,厚結有司,悉官市之,倍收其直。仁贍密奏之,帝怒,以三司副使范旻、戶部 判官杜載、開封府判官呂端屬吏。旻、載具伏罔上為市竹木入官;端為秦府親吏喬璉請 託執事者。貶旻為房州司戶,載均州司戶,端商州司戶。判四方館事程德玄、武德使劉 知信,翰林使杜彥圭,日騎、天武四廂都指揮使趙延溥,武德副使竇神興,左衛上將軍 張永德,左領軍衛上將軍祁廷訓,駙馬都尉王承衎、石保吉、魏咸信,並坐販竹木入官 ,責降罰奉。是歲,車駕北巡,命仁贍為大內部署。
七年春,以政事與僚屬相矛盾,爭辯帝前,仁贍辭屈,責授右衛大將軍。翌日,改唐州 防禦使,月給奉錢三十萬。仁贍之獲罪也,兵部郎中、判勾院宋琪及三司判官並降秩。 先是,仁贍掌計司殆十年,恣下吏為奸,怙恩寵無敢發者;前者發范旻等事,中外益畏 其口。會屬吏陳恕等數人率以皦察不畏強禦自任,因議本司事有不協者。朝參日,恕獨 出班持狀奏其事。帝詰之,仁贍屈伏。帝怒甚,故及於譴,而恕等悉獎擢。琪與恕等聯 事,始合謀同奏,至帝前而宋琪猶附會仁贍,故亦左降。仁贍既失權勢,因怏怏成疾, 數日卒,年六十六。
後帝因言及三司財賦,謂宰相趙普等曰:「王仁贍領邦計積年,恣吏為姦,諸場院官皆 隱沒官錢以千萬計,朕悉令罷之,命使分掌。仁贍再三言,恐虧舊數,朕拒之。未踰年 ,舊獲千緡者為一二萬緡,萬緡者為六七萬緡,其利數倍,用度既足,儻遇水旱,即可 免民租稅。仁贍心知其非,頗亦慚悸,朕優容之。」子昭雍,為崇儀副使。
楚昭輔字拱辰,宋州宋城人。少事華帥劉詞。詞卒,事太祖,隸麾下,以才幹稱,甚信 任之。陳橋師還,昭憲太后在城中,太祖憂之,遣昭輔問起居,昭輔具言士眾推戴之狀 ,太后乃安。
宋初,為軍器庫使。太祖親討澤、潞,及征淮揚,並以昭輔為京城巡檢。建隆四年,權 知揚州,使江表。還,命鉤校左藏庫金帛,數日而畢,條對稱旨。開寶四年,帝以其能 心計,拜左驍衛大將軍、權判三司。六年,遷樞密副使。九年,命權宣徽南院事。
太平興國初,拜樞密使。三年,加檢校太傅。從征太原,加檢校太尉。俄以足疾請告, 帝親臨問。以所居湫隘,命有司廣之,昭輔慮侵民地,固讓不願治。帝嘉其意,賜白金 萬兩,令別市第。昭輔被疾,家居近一歲,始以石熙載代之。昭輔不求解職,上亦不忍 罷。會郊祀畢,罷為驍騎衛上將軍。逾年卒,年六十九。廢朝,贈侍中,命中使護其喪 歸葬鄉里。無子,錄其兄子吉為供奉官,敏為殿直。
昭輔性勤介,人不敢干以私,然頗吝嗇,前後賜予萬計,悉聚而畜之。嘗引賓客故舊至 藏中縱觀,且曰:「吾無汗馬勞,徒以際會得此,吾為國家守爾,後當獻於上。」及罷 機務,悉以市善田宅,時論鄙之。
初,詞卒,昭輔來京師,問卜於瞽者劉悟。悟為筮卦,曰:「汝遇貴人,見奇表豐下者 即汝主也,宜謹事之,汝當貴矣。」及見太祖,狀貌如悟言,遂委質焉。
咸平三年,錄弟之子諒為借職。大中祥符八年,又錄從孫鼎為右班殿直。吉至內殿崇班 。吉子隨,敏子咸,並進士及第,隨為太常博士,咸屯田員外郎。
李處耘,潞州上黨人。父肇,仕後唐,歷軍校,至檢校司徒。從討王都定州,契丹來援 ,唐師不利,肇力戰死之。晉末,處耘尚幼,隨兄處疇至京師,遇張彥澤斬關而入,縱 士卒剽略。處耘年猶未冠,獨當里門,射殺十數人,眾無敢當者。會暮夜,遂退。迨曉 復鬥,又殺數人,鬥未解。有所親握兵,聞難來赴,遂得釋,里中賴之。
漢初,折從阮帥府州,召置門下,委以軍務。從阮後歷鄧、滑、陝、邠四節度,處耘皆 從之。在新平日,折氏甥詣闕誣告處耘之罪,周祖信之,黜為宜祿鎮將。從阮表雪其冤 ,詔復隸麾下。
顯德中,從阮遺表稱處耘可用,會李繼勳鎮河陽,詔署以右職。繼勳初不為禮,因會將 吏宴射,處耘連四發中的,繼勳大奇之,令升堂拜母,稍委郡務,俾掌河津。處耘白繼 勳曰:「此津往來者懼有姦焉,不可不察也。」居數月,果得契丹諜者,索之,有與西 川、江南蠟書,即遣處耘部送闕下。
太祖時領殿前親軍,繼勳罷鎮,世宗以處耘隸太祖帳下,補都押衙。會太祖出征,駐軍 陳橋,處耘見軍中謀欲推戴,遽白太宗,與王彥昇謀,召馬仁瑀、李漢超等定議,始入 白太祖,太祖拒之。俄而諸軍大譟,入驛門,太祖不能卻。處耘臨機決事,謀無不中, 太祖嘉之,授客省使兼樞密承旨、右衛將軍。
從平澤、潞,遷羽林大將軍、宣徽北院使。討李重進,為行營兵馬都監。賊平,以處耘 知揚州。大兵之後,境內凋弊,處耘勤於綏撫,奏減城中居民屋稅,民皆悅服。建隆三 年,詔歸京師,老幼遮道涕泣,累日不得去。拜宣徽南院使兼樞密副使,賜甲第一區。
朗州軍亂,詔慕容延釗率師討之,以處耘為都監。入辭,帝親授方略,令會兵漢上。先 是,朝廷遣內酒坊副使盧懷忠使荊南,覘勢強弱。使還,具言可取之狀,遂命處耘圖之 。處耘至襄州,先遣閤門使丁德裕假道荊南,請具薪水給軍,荊人辭以民庶恐懼,願供 芻餼於百里外。處耘又遣德裕諭之,乃聽命。遂令軍中曰:「入江陵城有不由路及擅入 民舍者斬。」
師次荊門,高繼沖遣其叔保寅及軍校梁延嗣奉牛酒犒師,且來覘也。處耘待之有加,諭 令翌日先還。延嗣大喜,令報繼沖以無虞。荊門距江陵百餘里,是夕,召保寅等飲宴延 釗之帳。處耘密遣輕騎數千倍道前進。繼沖但俟保寅、延嗣之還,遽聞大軍奄至,即惶 怖出迎,遇處耘於江陵北十五里。處耘揖繼沖,令待延釗,遂率親兵先入登北門。比繼 沖還,則兵已分據城中,荊人束手聽命。即調發江陵卒萬餘人,并其師,晨夜趨朗州。 又先遣別將分麾下及江陵兵趨岳州,大破賊於三江口,獲船七百餘艘,斬首四千級。又 遇賊帥張從富於澧江,擊敗之。逐北至敖山砦,賊棄砦走,俘獲甚眾。處耘釋所俘體肥 者數十人,令左右分啗之,黥其少健者,令先入朗州。會暮,宿砦中,遲明,延釗大軍 繼至。黥者先入城言,被擒者悉為大軍所啗,朗人大懼,縱火焚城而潰。會朗帥周保權 年尚幼,為大將汪端劫匿於江南砦僧寺中。處耘遣麾下將田守奇帥師渡江獲之。遂入潭 州,盡得荊湖之地。
初,師至襄州,衢肆鬻餅者率減少,倍取軍人之直。處耘捕得其尤者二人送延釗,延釗 怒不受,往復三四,處耘遂命斬於市以徇。延釗所部小校司義捨於荊州客將王氏家,使 酒凶恣,王氏愬於處耘。處耘召義呵責,義又譖處耘於延釗。至白湖,處耘望見軍人入 民舍,良久,舍中人大呼求救,遣捕之,即延釗圉人也,乃鞭其背,延釗怒斬之。由是 大不協,更相論奏。朝議以延釗宿將貰其過,謫處耘為淄州刺史。處耘懼,不敢自明。 在州數年,乾德四年卒,年四十七。廢朝,贈宣德軍節度、檢校太傅,賜地葬於洛陽偏 橋村。
處耘有度量,善談當世之務,居常以功名為己任。荊湖之役,處耘以近臣護軍,自以受 太祖之遇,思有以報,故臨事專制,不顧群議,遂至於貶。後太祖頗追念之。及開寶中 ,為太宗納其次女為妃,即明德皇后也。
子繼隆、繼和,自有傳;繼恂,官至洛苑使、順州刺史,贈左神武大將軍。繼恂子昭遜 ,為供備庫使。處疇,官至作坊使,子繼凝。
繼隆字霸圖,幼養於伯父處疇。及長,以父蔭補供奉官。處耘貶淄州,繼隆亦除籍。會 長春節,與其母入貢,復舊官。時權臣與處耘有宿憾者,忌繼隆有才,繼隆因落魄不治 產,以遊獵為娛。
乾德中平蜀,選為果、閬監軍,年方弱冠,母憂其未更事,將輔以處耘左右。繼隆曰: 「是行兒自有立,豈須此輩,願不以為慮。」母慰而遣之。代還,夜涉棧道,雨滑,與 馬偕墜絕澗,深十餘丈,絓於大樹。騎卒馳數十里外,取火引綆以出之。
會征江南,領雄武卒三百戍邵州,止給刀盾。蠻賊數千陣長沙南,截其道。繼隆率眾力 戰,賊遁去,手足俱中毒矢,得良藥而愈,部卒死傷者三之一。太祖聞其勇敢而器重之 。又與石曦率兵襲袁州,破桃田砦,追賊二十里,入潭富砦,焚其梯衝芻積。
復從李符督荊湖漕運,給征南諸軍。吳人以王師不便水戰,多出舟師斷餉道,繼隆屢與 鬥,糧悉善達。日馳四五百里,常令往來覘候。一日中途遇虎,射殺之。嘗獲吳將,部 送赴闕,至項縣而病,斬其首以獻,太祖益嘉之。與吳人戰,流矢中額,以所冠胄堅厚 ,得不傷。
太祖察其才,且追念其父,欲拔用之,謂曰:「昇州平,可持捷書來,當厚賞汝。」時 內侍使軍中者十數輩,皆伺城陷獻捷,會有機事當入奏,皆不願行,而繼隆獨請赴闕。 太祖見其來,時城尚未下,甚訝之。繼隆度金陵破在旦夕,因言在途遇大風晦暝,城破 之兆也。翌日,捷奏至,太祖召謂曰:「如汝所料矣。」吳將盧絳聚眾萬餘,攻掠州縣 ,命繼隆招來之。江南平,錄功遷莊宅副使。從幸西洛,改御營前後巡檢使。
太平興國二年,改六宅使。嘗詔與王文寶、李神祐、劉承珪同護浚京西河,又與梁迥、 竇神寶治決河。迥體肥碩,所乘舟弊不能濟,繼隆易以己舟。已而繼隆舟果覆,棲枯桑 杪,賴他舟以度。
從征太原,為四面提舉都監,與李漢瓊領梯衝地道攻城西面,機石過其旁,從卒僕死, 繼隆督戰無怠。討幽州,與郭守文領先鋒,破契丹數千眾。及圍范陽,又與守文為先鋒 ,大敗其眾於湖翟河南。
後為鎮州都監,契丹犯邊,與崔翰諸將禦之。初,太宗授以陣圖,及臨陣有不便,眾以 上命不可違。繼隆曰:「事有應變,安可預定,設獲違詔之罪,請獨當也。」即從宜而 行,敗之於徐河。
四年,遷宮苑使、領媯州刺史,護三交屯兵。與潘美出征北邊,破靈丘縣,盡略其人以 歸。改定州駐泊都監。嘗領兵出土鐙砦,與賊戰,獲牛羊、車帳甚眾。詔書褒美。
李繼遷叛,命繼隆與田仁朗、王侁率兵擊之。四月,出銀州北,破悉利諸族,追奔數十 里,斬三千餘級,俘蕃漢老幼千餘,梟代州刺史折羅遇及其弟埋乞首,牛馬、鎧仗所獲 尤多。又出開光谷西杏子坪,破保寺、保香族,斬其副首領埋乜巳五十七人,降銀三族 首領折八軍等三千餘眾,復破沒邵浪、悉訛諸族,及濁輪川東、兔頭川西,生擒七十八 人,斬首五十九級,俘獲數千計。引師至監城,吳移、越移四族來降,惟岌伽羅膩十四 族怙其眾不下,乃與尹憲襲擊之,夷其帳千餘,俘斬七千餘級。俄改領環州團練使,又 護高陽關屯兵。
從曹彬征幽州,率兵助先鋒薛繼昭破其眾數千於固安南,下固安、新城,進克涿州,矢 中左股,血流至踵,獲契丹貴臣一人。彬欲上其功,繼隆止之。俄而傅潛、米信軍敗眾 潰,獨繼隆所部振旅而還。即命繼隆知定州,尋詔分屯諸軍,繼隆令書吏盡錄其詔。旬 餘,有敗卒集城下,不知所向,繼隆按詔給券,俾各持詣所部。太宗益嘉其有謀。
三年,遷侍衛馬軍都虞候、領武州防禦使。契丹大入邊,出為滄州都部署。劉廷讓與敵 戰君子館,先約繼隆以精卒後殿,緩急為援。既而敵圍廷讓數重,繼隆引麾下兵退保樂 壽,廷讓力不敵,全軍陷沒,裁以單騎遁免。上怒,追繼隆赴闕,令中書問狀,既而得 釋。逾年,加領本州觀察使。
端拱初,制授侍衛馬軍都指揮使、領保順節度。九月,出為定州都部署。初,朝議有寇 至,令堅壁清野,勿與戰。一日,契丹驟至,攻滿城,至唐河。護軍袁繼忠慷慨請出師 ,中黃門林延壽等五人以詔書止之。繼隆曰:「閫外之事,將帥得專。」乃與繼忠出兵 ,戰數合,擊走之。
二年冬,送芻粟入威虜軍,蕃將於越率騎八萬來邀王師,繼隆所領步騎裁一萬,先命千 人設伏城北十里,而與尹繼倫列陣以待。敵眾方食,繼倫出其不意,擊走之。繼隆追奔 過徐河,俘獲甚眾。嘗有詔廢威虜軍,繼隆言:「梁門為北面保障,不可廢。」遂城守 如故,訖為要地。
淳化初,上遣使至定州,密諭繼隆:「若契丹復入寇,朕當親討。」繼隆上奏曰:「自 北邊肆孽,邊邑多虞,陛下不知臣不材,任以疆事,臣敢不講求軍實,震耀戎容,奉揚 天聲,以遏外侮。然臣奉辭之日,曾瀝愚衷,誠以蜂蟻之妖,必就鯨鯢之戮。臣子之分 ,死生以之,望不議於親巡,庶靡勞於天步,今聆聖誨,將決親征,且一人既行,百司 景從,次捨驅馳,郡縣供饋,勞費滋甚。殄此微妖,當責將帥,臣雖駑弱,誓死為期。 」是歲,契丹不入邊,議遂止。
四年夏,召還,太宗面獎之,改領靜難軍節度,復遣還屯所。時夏州趙保忠與繼遷連謀 ,朝廷患之,又綏州牙校高文○舉城效順,河外蕃漢大擾,以繼隆為河西行營都部署、 尚食使尹繼隆為都監以討之。既而繼遷遁去,擒保忠以獻。初,裨將侯延廣、監軍秦翰 議請誅保忠,及出兵追之,繼隆曰:「保忠機上肉爾,當請於天子。今繼遷遁去,千里 窮磧,艱於轉餉,宜養威持重,未易輕舉。」延廣等服其言。
會密詔廢夏州,隳其城。繼隆命秦翰與弟繼和及高繼勳同入奏,以為朔方古鎮,賊所窺 覦之地,存之可依以破賊;並請於銀、夏兩州南界山中增置保戍,以扼其衝,且為內屬 蕃部之障蔽,而斷賊糧運。皆不報。
至道二年,白守宗守榮、馬紹忠等送糧靈州,為繼遷所邀,敗於浦洛河。上聞之怒,亟 命繼隆為靈、環十州都部署。是秋,五路討繼遷,以繼隆出環州,取東關鎮,由赤檉、 苦井路赴之。繼隆以所出道回遠乏水,請由橐駝路徑趨賊之巢穴。且遣繼和入奏,太宗 召詰之,知其必敗,因遣周瑩齎手詔切責,督其進軍赤檉。瑩至,繼隆以便宜發兵,不 俟報,與丁罕行十餘日,果不見賊而還。諸將失期,士卒困乏。繼隆素剛,因慚憤,肆 殺戮,乃奏轉運使陳絳、梁鼎軍儲不繼,並坐削秩。
三年春,繼遷以蕃部從順者眾,遣其軍主史癿遇率兵屯橐駝口西北雙堆,以遏絕之。熟 倉族蕃官癿遇來告,繼隆遣劉承蘊、田敏會癿遇討之,斬首數千級,獲牛馬、橐駝萬計 。
先是,受詔送軍糧赴靈州,必由旱海路,自冬至春,而芻粟始集。繼隆請由古原州蔚茹 河路便,眾議不一,繼隆固執論其事,太宗許焉。遂率師以進,壁古原州,令如京使胡 守澄城之,是為鎮戎軍。
真宗即位,改領鎮安軍節度、檢校太傅。踰月召還,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解兵柄歸本 鎮。咸平二年,丁內艱,起復。會秋潦暴集,蔡水壞岸,繼隆乘危督士卒補塞,自辰訖 午,衝波稍息。四年,加檢校太師。王師失利於望都,繼隆累表求詣闕面陳邊事,因乞 自效。俄召還,延見詢訪,因言:「醜類侵擾,蓋亦常事,願委將帥討伐,不煩親征。 」真宗慰諭之,改山南東道節度,判許州。
景德初,明德皇太后不豫,詔入省疾。九月,復許會葬。是冬,契丹大入,踰魏郡至河 上。真宗幸澶淵,繼隆表求扈從,命為駕前東西排陣使,先赴澶州,陳師於北城外,毀 車為營。敵數萬騎急攻,繼隆與石保吉率眾御之,追奔數里。及上至,幸北門觀兵,召 問慰勞,見其所部整肅,歎賞久之。翌日,幸營中,召從臣飲宴。二年春,還京,加開 府儀同三司、食邑、實封。詔始下,會疾作,上親臨問。繼和時為并、代鈐轄,驛召省 視。卒,年五十六。車駕臨哭之慟,為制服發哀。贈中書令,諡忠武。以其子昭慶為洛 苑使,從子昭囗、昭遜,並為內殿崇班。又錄其門下二十餘人。乾興初,詔與李沆,王 旦同配享真宗廟庭。
繼隆出貴胄,善騎射,曉音律,感慨自樹,深沉有城府,嚴於御下。好讀春秋左氏傳, 喜名譽,賓禮儒士。在太宗朝,特被親信,每征行,必委以機要。真宗以元舅之親,不 欲煩以軍旅,優遊近藩,恩禮甚篤。然多智用,能謙謹保身。明德寢疾,欲面見之,上 促其往。繼隆但詣萬安宮門拜牋,終不入。又嘗命諸王詣第候謁,繼隆不設湯茗,第假 王府從行茶爐烹飲焉。昭慶改名昭亮,至東上閤門使、高州刺史。
繼和字周叔,少以蔭補供奉官,三遷洛苑使。淳化後,繼隆多在邊任,繼和常從行,友 愛尤至,每令入奏機事。繼隆罷兵柄,手錄唐李勣遺戒授繼和,曰:「吾門不墜者在爾 矣。」
初,繼隆之請城鎮戎軍也,朝廷不果於行。繼和面奏曰:「平涼舊地,山川險阻,旁扼 夷落,為中華襟帶,城之為便。」太宗乃許焉。後復不守。咸平中,繼和又以為言,乃 命版築,以繼和知其軍,兼原、渭、儀都巡檢使。城畢,加領平州刺史。建議募貧民及 弓箭手,墾田積粟,又屢請益兵,朝議未許。上曰:「苟緩急,部署不為濟師,則或至 失援矣。」命繼和兼涇、原、儀、渭鈐轄。
時繼遷未弭,命張齊賢、梁顥經略,因訪繼和邊事。繼和上言:
鎮戎軍為涇、原、儀、渭北面扞蔽,又為環、慶、原、渭、儀、秦熟戶所依,正當回鶻 、西涼、六谷、吐蕃、咩逋、賤遇、馬臧、梁家諸族之路。自置軍已來,克張邊備,方 於至道中所葺,今已數倍。誠能常用步騎五千守之,涇、原、渭州苟有緩急,會於此軍 ,併力戰守,則賊必不敢過此軍;而緣邊民戶不廢耕織,熟戶老幼有所歸宿。
此軍苟廢,則過此新城,止皆廢壘。有數路來寇:若自隴山下南去,則由三百堡入儀州 制勝關;自瓦亭路南去,則由彈箏峽入渭州安國鎮;自清石嶺東南去,則由小盧、大盧 、潘谷入潘原縣;若至潘原而西則入渭州,東則入涇州;若自東石嶺東公主泉南去,則 由東山砦故彭陽城西併入原州;其餘細路不可盡數。如以五千步騎,令四州各為備禦, 不相會合,則兵勢分而力不足禦矣。故置此城以扼要路。
即令自靈、環、慶、鄜、延、石、隰、麟、府等州以外河曲之地,皆屬於賊,若更攻陷 靈州,西取回鶻,則吐蕃震懼,皆為吞噬,西北邊民,將受驅劫。若以可惜之地,甘受 賊攻,便思委棄,以為良策,是則有盡之地,不能供無已之求也。
臣慮議者以調發芻糧擾民為言,則此軍所費,止出四川,地里非遙,輸送甚易。又劉琮 方興屯田,屯田若成,積中有備,則四州稅物,亦不須得。
況今繼遷強盛,有踰曩日。從靈州至原、渭、儀州界,次更取○子山以西接環州山內及 平夏,次並黃河以東以南、隴山內外接儀州界,及靈州以北河外。蕃部約數十萬帳,賊 來足以鬥敵,賊遷未盛,不敢深入。今則靈州北河外,鎮戎軍、環州並北徹靈武、平夏 及山外黃河以東族帳,悉為繼遷所吞,縱有一二十族,殘破奔迸,事力十無二三。
自官軍瀚海失利,賊愈倡狂,群蕃震懼,絕無鬥志。兼以咸平二年棄鎮戎後,繼遷徑來 侵掠軍界蕃族,南至渭州安國鎮北一二十里,西至南市界三百餘里,便於蕭關屯聚萬子 、米逋、西鼠等三千,以脅原、渭、靈、環熟戶,常時族帳謀歸賊者甚多。賴聖謨深遠 ,不惑群議,復置此軍,一年以來,蕃部咸以安集,邊民無復愁苦。以此較之,則存廢 之說,相失萬倍矣。
又靈州遠絕,居常非有尺布斗粟以供王府,今關西老幼,疲苦轉餉,所以不可棄者,誠 恐滋大賊勢,使繼遷西取秦、成之群蕃,北掠回鶻之健馬,長驅南牧,何以枝梧。昨朝 廷訪問臣送芻糧道路,臣欲自蕭關至鎮戎城砦,西就胡盧河川運送。但恐靈州食盡,或 至不守,清遠固亦難保,青岡、白馬曷足禦扞,則環州便為極邊。若賊從蕭關、武延、 石門路入鎮戎,縱有五七千兵,亦恐不敵,即回鶻、西涼路亦斷絕。
伏見咸平三年詔書,緣邊不得出兵生事蕃夷,蓋謂賊如猛獸,不怫其心,必且不動。臣 愚慮此賊他日愈熾,不若聽驍將銳旅屢入其境,彼或聚兵自固,則勿與鬥,妖黨纔散, 則令掩擊。如此則王師逸而賊兵勞,賊心內離,然後大舉。
及靈州孤壘,戍守最苦,望比他州尤加存恤。且守邊之臣,內憂家屬之窘匱,外憂姦邪 之憎毀。憂家則思為不廉,憂身則思為退跡,思不廉則官局不治,思退跡則庶事無心, 欲其奮不顧身,令出惟行,不可得已。良由賞未厚、恩未深也。賞厚則人無顧內之憂, 恩深則士有效死之志。古之帝王皆懸爵賞以拔英俊,卒能成大功。
大凡君子求名,小人徇利。臣為兒童時,嘗聞齊州防禦使李漢超守關南,齊州屬州城錢 七八萬貫,悉以給與,非次賞賚,動及千萬。漢超猶私販榷場,規免商算,當時有以此 事達於太祖者,即詔漢超私物所在,悉免關徵。故漢超居則營生,戰則誓死,貲產厚則 心有所繫,必死戰則動有成績。故畢太祖之世,一方為之安靜。今如漢超之材固亦不少 ,苟能用皇祖之遺法,選擇英傑,使守靈武,高官厚賞,不吝先與;往日,留半奉給其 家,半奉資其用,然後可以責潔廉之節,保必勝之功也。
又戎事內制,或失權宜,漢時渤海盜起,龔遂為太守,尚聽便宜從事。且渤海,漢之內 地,盜賊,國之饑民;況靈武絕塞,西鄙強戎,又非渤海之比。苟許其專制,則無失事 機,縱有營私冒利,民政不舉,亦乞不問。用將之術,異於他官,貪勇知愚,無不皆錄 ,但使法寬而人有所慕,則久居者安心展體,竭材盡慮,何患靈州之不可守哉?
又朝廷比禁青鹽,甚為允愜。或聞議者欲開其禁。且鹽之不入中土,困賊之良策也。今 若謂糧食自蕃界來,雖鹽禁不能困賊,此鬻鹽行賄者之妄談也。蕃粟不入賊境,而入於 邊廩,其利甚明。況漢地不食青鹽,熟戶亦不入蕃界博易,所禁者非徒糧食也,至於兵 甲皮○之物,其名益多。以朝廷雄富,猶言摘山煮海,一年商利不入,則或闕軍須。況 蕃戎所賴,止在青鹽,禁之則彼自困矣。望固守前詔為便。
五年,繼和領兵殺衛埋族於天麻川。自是壟山外諸族皆恐懼內附,願於要害處置族帳砦 柵,以為戍守。繼和因請移涇原部署於鎮戎,以壯軍勢,又請開道環、延為應援。真宗 以其精心戎事,甚嘉之。戎人伺警巡弛備,一夕,塞長壕,越古長城抵城下。繼和與都 監史重貴出兵禦之,賊據險再突城隍,列陣接戰,重貴中重創,敗走之,大獲甲騎。有 詔嘉獎,別出良藥、縑帛、牢酒以賜。
繼和習武藝,好談方略,頗知書,所至幹治。然性剛忍,御下少恩,部兵終日擐甲,常 如寇至;及較閱之際,杖罰過當,人多怨焉。真宗屢加勗勵,且為覆護之。嘗上言:「 保捷軍新到屯所,多亡命者,請優賜緡錢;苟有亡逸,即按軍法。」舊制,凡賜軍中, 雖緣奏請者,亦以特旨給之。上以繼和峻酷,欲軍士感其惠,特令以所奏著詔書中而加 賜之。且以計情定罪,自有常制,不許其請。終以邊防之地,慮人不為用,遣張志言代 還。既即路,軍中皆恐其復來。
六年,又出為並、代鈐轄。將行請對,欲領兵去按度邊壘。上曰:「河東巖險,兵甲甚 眾,賊若入寇,但邀其歸路,自可致勝,不必率兵而往也。」
景德初,北邊入寇,徙北平砦。車駕駐澶淵,繼和受詔與魏能、張凝領兵赴趙州躡敵後 。契丹請和,邊民猶未寧,又命副將張凝為緣邊巡檢安撫使。事平,復還并、代。時朝 廷每詔書約束邊事,或有當行極斷之語,官吏不詳深意,即處大辟。繼和言其事,乃詔 :「自今有雲重斷、極斷、處斬、決配之類,悉須裁奏。」先是,繼隆卒,繼和恥以遺 奏得官。久之,遷西上閤門使。未幾,擢殿前都虞候、領端州防禦使。大中祥符元年卒 ,年四十六。贈鎮國軍節度,遣諸王率宗室素服赴弔。二子早卒。帝以其族盛大,諸姪 皆幼,令三班選使臣為主家事。
弟繼恂,至洛苑使、順州刺史,贈左神武大將軍。子昭遜為供備庫使。
論曰:夫乘風雲之會,依日月之光,感慨發憤,效忠駿奔,居備要任,出握重兵,如是 而令名克終,斯固可偉也。吳廷祚策李筠之破,如目睹其事,誠有將略。李崇矩秉純厚 之德,感史弘肇之恩,保其叛亡之孥,然交鄭伸不知其傾險,坐謫炎海,固無先見之明 矣;其子繼昌,忘父仇以恤伸母之貧,雖非中道,亦人所難。王仁贍征蜀,殺降附之卒 ,肆貪矯之行,鬱鬱而斃,自貽伊戚,尚何尤乎?楚昭輔當陳橋推戴,太祖遣之入安母 后,亦必可託以事者;及為三司,善於心計,人不可干以私,然終以訐直,取寡信之名 ,何歟?處耘於創業之始,功參締構,克荊山,靖衡、湘,勢如拉枯,而志昧在和,勳 業弗究,良可惜也;幸聯戚畹之貴,秉旄繼世,抑造物之報,嗇此而豐彼歟?